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藻培养技术在污水深度净化中的应用
21世纪的水环境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异常繁殖和水质恶化。与此同时,全球40%的国家与地区面临着缺水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迫在眉睫。利用再生水作为城市第二水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的紧缺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但再生水中较高含量的氮磷容易引起浅水型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再生水的景观利用。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水质深度净化技术,是解决当前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与工业发展,带来了资源与能源过度消耗、面临枯竭的困境。预计2010年全球的能源缺口为403EJ·a-1,2020年将达到488EJ·a-1,而目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尚不到缺口的10%。另一方面,化石能源的燃烧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自20世纪50年代起,CO2浓度水平和全球温度都有了明显的升高。因此,寻找可持续再生、环境友好的新型能源势在必行。微藻具有生长速率快、收获时期短、光合利用效率高等特点,每年固定的CO2大约占全球净光合产量的40%,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能代替化石能源的原料。同时,微藻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大量氮磷,可作为污水厂三级处理单元深度净化污水。正是结合了上述优势,近年来微藻技术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氮磷营养的去除控制氮磷进入水体,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常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虽然能够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但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差。化学法的除磷效果良好,但化学药剂成本高,产生的污泥难以处理。自从Oswald在1958年提出利用藻细胞去除氮磷的概念以来,基于藻细胞培养的污水处理技术有了快速发展,高效藻类塘(Highratealgalpond,HRAP)和藻细胞光生物反应器(AlgalPhotobioreacor,APBR)等微藻培养装置相继出现,并逐步走向应用。1.1微藻的光能自养生长微藻在污水深度处理中去除氮磷的机理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图1)。微藻细胞能利用水体中多种无机氮和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利用二氧化碳和碳酸盐作为碳源,进行光能自养生长。被藻细胞吸收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铵盐可以用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水中的磷可直接被藻细胞吸收,并通过多种磷酸化途径转化成ATP、磷脂等有机物。同时,微藻的光合作用造成水体pH值升高,导致正磷酸盐和NH3·H2O分别通过形成沉淀和挥发的形式去除,从而间接去除氮磷。此外,微藻光合作用形成的高pH值,也可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因此,基于光合作用,微藻细胞可以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并以有机物的形式将其储存在藻细胞中。1.2藻细胞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目前污水氮磷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处理费用较高,且易产生二次污染,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生物处理法。废水二级处理出水的进一步脱氮除磷是国内外研究的难题和热点。传统的生化二级处理除磷工艺使大量的磷从污水转移至剩余污泥中,从根本上看,仍然不能消除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藻类是自养型生物,其生长对废水中的营养要求较低。藻细胞以光能作为能源,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合成复杂的有机质。因此,藻类可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技术,利用藻细胞去除氮磷主要有以下优势:(1)能源(太阳光)充足;(2)去除氮磷的同时可固定CO2;(3)去除氮磷无需投加外部碳源;(4)处理出水中含有丰富的溶解氧;(5)无污泥处置问题,无二次污染;(6)获得的藻细胞利用途径多(如动物饲料、生物沼气、生物柴油等)。由于微藻的上述优势,加之其生长速度快,代谢迅速,对污水的净化效率高,因此利用微藻净化污水已经成为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李鑫等人对栅藻LX1去除氮磷的研究中,固定初始TP质量浓度为1.30mg·L-1时,培养13d后栅藻LX1在不同初始TN质量浓度条件下对氮磷的去除情况如图2所示。可见,栅藻LX1对TP的去除效果良好,培养至第11天TP去除率均接近100%。在初始TN质量浓度不高于15mg·L-1的条件下,栅藻LX1对TN也有很高的去除率(83%~99%)。1.3下页的图2下页所示在污水二、三级处理中,常见报道的藻种如表1(下页)所示。其中,目前研究较多的为栅藻(Scenedesmus)、小球藻(Chlorella)和螺旋藻(Spirulina)。2微藻的生物柴油acps培养早在1978年,美国的DepartmentofEnergy’sOfficeofFuelsDevelopment就设立了AquaticSpeciesProgram(ASP)项目,专门研究通过微藻生产可持续再生的生物新能源(沼气、甲烷和生物柴油)。同时,微藻培养过程利用热电厂排放的CO2废气,起到了固定CO2的作用。在1978年到1996年将近20a的时间里,科研人员从3000株藻中筛选了300株高油脂含量的咸水藻种(大多是绿藻和硅藻)。美国ASP项目主要研究了培养微藻的开放式塘系统;同时期内,日本、德国和法国也在进行微藻培养的研究,主要方向是封闭式藻细胞光生物反应器。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一段时期,普通石油、柴油的成本较低,而通过藻类生产生物柴油的成本较高。200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普通柴油和生物柴油的成本分别为0.35$·L-1和0.5$·L-1,所以通过培养微藻获得生物柴油在当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美国的ASP项目也因此在1996年停止。然而,近年来随着资源、能源的逐渐短缺,石油成品油的价格开始迅速增长,寻找可代替传统石油的新型能源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国也将重启与微藻生物新能源有关的研究项目,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2.1藻细胞生物柴油及热解生物燃料的制备藻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通过不同的藻细胞加工方式可生产各种生物燃料。一方面,利用高温高压液化技术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获得藻细胞中的油脂,再通过酯交换技术将其转变为脂肪酸甲酯,即生物柴油;另一方面,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可直接热解制备生物质油、焦炭、合成气及氢气等多种生物燃料。通过微藻获得生物能源的途径如图3所示。2.2微藻的生物资源作为目前已知的唯一可能代替化石燃料的原料,通过培养微藻生产生物柴油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光合效率高。藻细胞的生长速率远远高于陆生植物,且其产油量为47000~190000L·hm-2·a-1,是农作物产油量的7~30倍。(2)生物质燃油热值高。藻类热解所获得的生物质燃油热值高,平均高达33MJ·kg-1,是木材或农作物秸秆的1.6倍。葡萄球藻、盐藻和小球藻在适当条件下培养后,所得藻粉具有很高的产烃能力。例如,由布朗葡萄藻产生的烃类,氢化裂解时可产生67%的高质量汽油、15%的航空涡轮燃料、15%的柴油燃料和3%的其他油类。(3)生长周期短。微藻的生长周期很短(1~10d),因此收获周期(harvestingcycle)也大大短于传统农作物,可以实现高产量的连续收获,使其产油效率大大增加。同时,微藻的油脂含量更高。据报道,单位面积微藻的油脂年产量是传统农作物的15~300倍,见表2。(4)占地面积少。自然水体(海洋、湖泊等)每年能提供非常丰富的藻类生物量,因而不需占用农业用地。在我国的内陆湖泊中,有着巨大的藻类生物量可供回收利用。以太湖为例,每年可从太湖获得约2.6万t藻类生物量。除湖泊外,诸多河湾、水库、池塘等都可提供大量的藻类材料。(5)生产成本低。藻类含有较高的脂类、可溶性多糖和蛋白质等易热解的化学组分,而木材则以木质素、纤维素等难热解成分为主,因此藻类所需热解条件相对较低,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藻类易被粉碎和干燥,因而其预处理成本也较低。(6)环境效益显著。微藻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营养物质,可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据估计,每年从巢湖中提取蓝藻1万t,相当于从湖水中提取出860t氮和120t磷,从而极大地减轻湖内的营养负荷。也可利用污水进行藻类培养,不仅可以使微藻资源化,也能有效地减少污水中的氮磷营养元素。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生物能源同时可固定CO2。微藻每年固定的CO2大约占全球净光合产量的40%。利用8.4×103hm2的开放塘系统培养布朗葡萄藻,继而生产生物燃料,每年可吸收CO21.5×105t。同时,生物柴油可生物降解、可再生、无毒性,燃烧后没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2.3微藻的油脂含量微藻作为生物能源原料的潜能一般用产油效率(oilproduction)来表征。产油效率主要取决于藻类生长速率(algalgrowthrate)和生物质油脂含量(oilcontentofthebiomass)。具有高产油效率的微藻是生物能源的理想原料。美国ASP(AquaticSpeciesProgram)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从湖泊和近海处采集上千种藻种,并对其产油效率进行分析,微藻油脂含量(%,干质量)普遍高达20%~50%。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藻体内油脂含量还可显著提高。常见藻种的油脂含量如表3所示。3显示了较为明显的研究在目前已有研究中,利用微藻去除氮磷和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新型能源均为人们的关注焦点。然而,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研究鲜有报道。在污水三级处理系统中选择有益藻种作为进一步去除氮磷的单元,可以在深度净化水质的同时,从水中回收氮磷,获得的高价值藻细胞生物质可作为原料生产生物能源,从而将水质深度净化与高价值生物质生产相耦合,实现污水处理系统从处理工艺向生产工艺的转化,在深度净化污水的同时,以污水作为资源为人类服务。3.1生物处理类水解反应的筛选欲实现污水处理系统从处理工艺向生产工艺的转化,藻种的筛选与驯化是研究工作的前提与重点。针对水质深度净化与高价值生物质生产相耦合的目的,藻种筛选的依据应为:在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的条件下生长速率快、氮磷去除效率高、生物质产量高以及单位微藻生物量的油脂产量高等。基于上述原则,本实验室在不同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筛选、分离得到了若干株藻种,它们对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中的氮磷去除效率均在90%以上,单位藻细胞的油脂含量在33%~42%之间,因此在水质深度净化和高价值生物质生产的耦合中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3.2光生物反应器el现行在藻种筛选的基础上,微藻培养系统的构建是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的关键环节。目前,常见的微藻培养系统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系统主要指塘系统,如高效藻类塘,跑道式培养系统等。在高效藻类塘中,“藻菌共生系统”可以达到同时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氮磷营养元素的目的。藻细胞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供给好氧异养型微生物进行代谢活动;好氧异养型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代谢产物CO2和无机氮、磷化合物又供给藻细胞作为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氮源和磷源。高效藻类塘对营养元素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以色列、南非、新加坡、印度、玻利维亚、墨西哥和巴西等地均有应用。在生产生物能源方面,美国ASP项目重点研究了利用开放式塘系统(“微藻农田”)大规模培养藻细胞以获得高价值的生物能源(沼气、生物甲醇和生物柴油等)。开放式系统利用太阳光作为能源,建设、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但藻细胞的生长条件难以控制,受气候和天气的影响较大,藻细胞产率较低,且容易被杂藻污染。开放式系统适于培养快速生长的藻细胞和可耐受极限环境(高浓度重碳酸钠、高盐度等)的藻细胞。封闭式系统主要指光生物反应器(AlgalPhotobioreactor,APBR),分为管式(垂直、水平、螺旋)、圆柱式、薄板式和聚乙烯袋式。光生物反应器可人为控制藻细胞生长条件,从而获得高产率的藻细胞生物质,且可避免杂藻污染,但建设、运行成本高,同时扩大反应器规模对技术的要求高。在污水深度处理与高价值生物质生产的耦合过程中,有效去除氮磷及高效生产生物能源的关键环节是促进藻细胞快速生长,使藻细胞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生产力,并及时将藻细胞从培养系统中收获分离。因此,高效、低成本光生物反应器的研制与开发是未来基于微藻培养的水质深度净化与高价值生物质生产耦合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关于光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设计要素:光照条件(太阳光、白炽灯、LED光源、太阳能光导纤维等)、pH值、温度、曝气(具有搅拌、供给CO2和脱除O2的作用)、搅拌方式与条件、水力停留时间、藻细胞收获方式等。从光生物反应器中高效分离藻细胞是微藻生物质利用的关键环节。目前,从光生物反应器中分离藻细胞的途径主要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试题及答案
- 结构工程分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渔业资源遗传多样性保护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国际无公害蔬菜技术引进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商直播带货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保健食品废弃物综合利用园区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章末提升课件-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执行合同专项活动方案(3篇)
- 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
- DB44T 1597-2015 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儿童保健工作管理办法
- 全固态高功率超快激光器:放大机制与热透镜效应的深度剖析
- DGTJ08-2232-201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规范
- 中职思政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暑期安全教育班会课件
- 2025年中国手板模型行业投资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护理操作管理课件
- 2025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 2025年陕西、山西、青海、宁夏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