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_第1页
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_第2页
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_第3页
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突发事件发生(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发生)具有突然发生、难以预测的特点。它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都有严重危害。卫生应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预防事件的发生。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找出其发生的流行病学规律,能够为制订相应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04年全国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体系,通过该平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疾病控制机构能够及时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置水平并提供科学对策,现将湖北省2004~2007年突发卫生事件特点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及统计分析资料来源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湖北省2004~2007年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数据,以及各级疾控机构传真、电话接报以及突发卫生事件现场流调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流行特征、三间分布、事件分类等统计分析。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要求界定和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公共卫生事件2.1基本情况湖北省2004~2007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1起,发病13830例,死亡66例。其中2004年报告15起(4.39%),2005年报告53起(15.54%),2006年报告132起(38.71%),2007年报告141起(41.36%),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报告事件以传染病事件282起(82.70%)最多,其次为中毒事件41起(12.02%),发病人数以传染病事件10392例(75.14%)最多,其次为中毒事件1385例(10.01%),病例死亡人数以中毒事件52例(78.79%)最多,其次为传染病事件14例(21.21%)(表1)。2.2事件类型341起事件中,重大突发卫生事件报告1起,占报告数的0.29%,发病1人,死亡1人,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病事件;较大突发卫生事件报告36起,占报告总数的10.56%,其中,传染病6起、食物中毒18起、职业中毒1起、其它中毒6起、预防接种或服药事件3起、其它公共卫生事件2起,发病1580例占发病总数的11.42%,死亡44例,占死亡总数的66.67%;一般突发卫生事件报告304起,占报告总数的89.15%,其中,传染病275起、食物中毒10起、其它中毒6起、环境因素事件6起、其它公共卫生事件7起,发病12249例,占发病总数的88.57%,死亡21例,占死亡总数的31.82%,发生时间(表2)。2.3地区分布湖北省2004~2007年17个地市均有突发事件报告。事件报告数居前五位的地市分别为恩施、宜昌、襄樊、荆州和十堰,占总数的60.23%;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分别为宜昌、恩施、十堰、襄樊和黄冈,占总数的67.22%,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分别为恩施、孝感、十堰、荆州和咸宁,占总数的80.31%(表3)。2.4时间分布湖北省2004、2005年突发事件比较平稳,2006、2007年突发事件发生呈春夏交替和夏秋交替双峰型,即4、5、6月份和9、10月份,两个高峰分别发生152起和67起突发事件,占总起数的44.57%和19.64%(表4)。2.5学校分布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各类学校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6起,占报告总数的72.14%,报告发病10081例、占发病总数的72.89%,死亡1例,波及人数1223720人。事件原因以传染病的发生为主,共232起,占报告数94.30%,从报告地点看,农村报告数多于城市,尤其是农村乡小学和乡中学,分别报告137起和41起;从各类学校来看,小学报告最多总计158起,占学校总报告数的64.23%,其次为中学共报告66起,占26.83%(表5)。2.6传染病事件分类282起传染病事件中,除1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重大突发事件外,主要为一般突发事件,以流行性腮腺炎(71起)、流行性感冒(29起)、痢疾(18起)为主的丙类传染病报告事件最多,以水痘(90起)为主的其他类传染病次之。甲类传染病报告均为霍乱疫情,除1起为暴发外,均为散发病例,乙类传染病报告中,麻疹(11起)报告最多(表6)。2.7中毒事件分类41起中毒事件中,主要引起较大突发事件和一般突发事件,其中食物中毒28起,病人数1114例,死亡35例,死亡率3.14%;职业中毒1起,病人数10例,无死亡病例;其它中毒12起,病人数261例,死亡17例(表7)。2.8由环境因素事件引起6起,病人数1180例,无死亡病例;预防接种或服药事件3起,病人数83例,无死亡病例;其它公共卫生事件9起,病人数790例,无死亡病例。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现状3.1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常规的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外,职业中毒、化学中毒、其它中毒(如二氧化碳中毒)、环境因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其它因素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时有发生。这表明卫生应急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形势越来越严峻。增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强化卫生应急工作常态规范性管理、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应急队伍、应急能力的建设,建立长效应急机制在今后的应急工作中显得十分紧迫。3.22004~2007年湖北省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以一般为主(89.15%),较大次之(10.56%)。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处理和属地负责的原则,市、县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市、县处理,而级县以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又相对较弱,这表明要及时有效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防止事态的扩大和蔓延,卫生应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基层,重点是加强市县现场应急能力、应急队伍的建设。3.3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年发生表现为两个时间高峰,主要集中于春夏季节交替的4~6月和夏秋季节交替的9~10月,分别占总数的44.57%和19.64%。前一个高峰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而另一个以肠道、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为主,食物中毒和环境因素事件也集中发生在这两个时间段。这与湖北省自然环境、气候变化、人口活动以及社会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峰时期,做好呼吸道、肠道、自然疫源和虫媒等传染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建立与气象、农林、教育、民政等多部门合作的联防联控工作,通过加强针对性免疫接种、卫生监督、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有效手段是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要策略之一。3.4传染病疫情是引发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事件数占总发生数82.70%、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75.14%。这说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仍是今后卫生应急工作的重点,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应引起关注,即乙类、丙类传染病如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痢疾、麻疹等疫情发生频繁,引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占传染病事件报告总数的89.15%和88.57%。且发病数最多。因此,在高度重视甲类或按甲类管理传染病引发重大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应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方式,预防控制由乙类、丙类传染病引起群体性传染病疫情,防止和减少因其控制不及时蔓延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3.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人员死亡的事件主要是中毒事件,占报告总死亡数的78.79%。降低中毒事件引起的死亡率是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人员死亡的关键,因此,加强引起中毒危险源的监测、管理、控制,建立快速有效的中毒医疗救援体系,建设区域性毒物鉴定中心和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指定省、市、县医疗机构作为中毒医疗救援医院并做好常见中毒救治药品器械的储备,对承担中毒救治医护人员开展经常性中毒救治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医疗救援队伍快速反应能力是今后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中非常必要和重要举措。3.6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场所,占报告总事件数72.14%,引起的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72.89%,累计波及1223720人,引发事件的主要原因为传染病疫情,乡村中、小学更是高发区。这表明学校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也是多年来湖北省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是突发事件的防控重点。卫生部门应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改善学校卫生工作状况,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和食品卫生监督,建立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制,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和个人卫生教育,提高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广大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尤其是增加对农村地区学校基本卫生设施的投入,确保农村学校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今后卫生应急工作的重点。3.7湖北省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