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经典思维中的天人一体_第1页
论中医经典思维中的天人一体_第2页
论中医经典思维中的天人一体_第3页
论中医经典思维中的天人一体_第4页
论中医经典思维中的天人一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中医经典思维中的天人一体

1神之理即阴阳杨继洲在《大成针灸》中写道:“一个人的身体仍然是天地。天地之气不能顺应潮流,必须照顾好这个人的气。人体的气不能等待,必须考虑协调能力。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药与针灸不可缺一者也。”接着从天人时空演化论证道,其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是一元之气,流行于天地之间,一合一辟,往来不穷,行而为阴阳,布而为五行,流而为四时,而万物由之以化生,此则天地显仁藏用之常,固无庸以赞助为也。然阴阳之理也,不能以无愆,而雨暘寒暑,不能以时若,则范围之功,不能无待于圣人也。故易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此其所以人无夭札,物无疵厉,而以之收立命之功矣。’然而吾人同得天地之理以为理,同得天地之气以为气,则其元气流行于一身之间,无异于一元之气流行于天地间也…探脉络,索荣卫,诊表里,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凉之,寒则温之,或通其气血,或维其真元,以律天时,则春夏刺浅,秋冬刺深也。以袭水土则湿致高原,热处风凉也。以取诸人,肥则刺深,瘠则刺浅也。又由是而施之以动摇进退,搓弹摄按之法,示之以喜怒忧惧,思劳醉饱之忌,穷之以井荥俞经合之源,究之以主客标本之道,迎随开合之机。夫然后阴阳和,五气顺,荣卫固,脉络绥,而凡腠理血脉,四体百骸,一气流行,而无壅滞痿痺之患矣。不犹圣人之裁成辅相,而一元之气,周流于天地之间乎!”故结论是“天地之道,阴阳而已矣。夫人之身,亦阴阳而已矣。阴阳者,造化之枢纽,人类之根抵也,惟阴阳得其理则气和,气和则形亦以之和矣”。杨继洲在实践中有“通阴阳”、“别阴阳”、“回倒阴阳”、“取阴阳”、“阴阳交贯之道”、“阴阳相通”、“随阴阳而造化”、“进退阴阳”、“消息阴阳”、“阴阳相合”、“阴阳相济”、“总统阴阳”、“引道阴阳”、“分阴阳”、“和阴阳”之论。总之,针药之道在于运用阴阳这个枢纽。2阴阳物质是人体的精血宇宙是阴阳时空演化的无形与有形的和合物。中国的古代先贤们对宇宙的起源探索认为,宇宙是由阴阳两种物质的相互会和,阴阳感应才有起源的。《道德经·第一章》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宇宙万物的起源都是从无到有的,无形无名是天地的开端,有形、有名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物质构成的,所以说阴阳物质是宇宙的父母。中国的古代思想家认为,在宇宙诞生之前,天空中就存在两种物质,一种是阴性物质;一种是阳性物质,二者性质根本不同,后来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大宇宙。《易经·系辞止传》记载:“一阴一阳之谓道。”意思是一阴一阳两种物质,相反相生,阴阳消长,运转不息,是宇宙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帝生。”意为有种东西混合而成,在宇宙之前就已产生。由此可见阴阳物质形成在宇宙诞生之前,所以是宇宙的父母。《易经·系辞下传》记载:“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意思是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缠绵交密,互相会和,使万物感应,精纯完固。万物之中,雌雄男女,形体交接,阴阳感应,遂得以生生不息。人体生命亦是阴阳时空演化的无形有形和合物。人类的生育繁衍,是女性的血(卵子)与男性的精(精子)相结合,女性的子宫是胎儿的结合点,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胎儿才能发育成熟,人类才得以不断繁衍。男精女血是无形之气演化而来。《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人体最初就是由精气的变化而形成的,如《庄子》说:“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俞嘉言《医门传律》说:“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精气形成具有生命的形质体,是通过生殖机能,由父母媾精之精来形成的。即由父体和母体的阴阳二气相互搏击、合二而一,而变成初具形质的“精”,在母体胞宫内受母血滋养、发育,再分化成形体各个部分。如元代朱震亨《格致余论》说:“父精母血,因感而合…阴阳受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内经》又说:“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合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总之,万物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所谓万物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就是无形生有形,有无相生。就天而言,天为虚空,所以列天之精气,是生万物之源;就地而言,地有形,所以载生成之形类。日月星辰为太虚之微尘所凝。其有形故属地,悬浮于无形太虚的天中,天地物质交流互换。就人类而言,为天地氤氲阴阳交感的无形之气演化而来,人的个体为父母之精血在子宫中生成,有形精血之先为无形精气所生。当五脏已成,神气合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日月星辰也好,人也好,凡是有形质的事物生成从本原上讲,皆本于无形。反过来讲,有形而实无形。所谓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就是指有形与无形杂合生化的过程。有无互化。人体属有形的生化之宇,其内运行着无形的升降出入之气,如荣卫之气昼夜五十度而合。人之五脏有形,却藏无形的精神魂魄意志思虑智运动。人终之后的形骸,必化于无形之内。总而言之,宇宙十方之内,不论有形无形皆为空相,万物法相,因空而生,因空而灭。总的能量不变。3阴阳一体,无所为其存在的物质世界关于阴阳之性与时空之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阴阳是认识时空的基础工具。阴阳是揭示时空转化与生杀的公式与模型。积阳为天,主动,主化气,为太虚,为无形,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以类时间属性。积阴为地,主静,主成形,以类空间属性。宏观物质存在于三维空间,一维时间中,空间有形可见,时间无形流逝,故物质的时间为阳为正,具有正能量,那么其空间为阴为负,具有负能量。时间具有的正能量与空间具有的负能量的绝对值是相同的。正负时空的能量互为正负,它们之间是相互吸引的。时空的转换以物体的运动速度而定,其运动速度越快,时间流逝的越慢,当物体的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也将静止不动,就由正值变为0,空间也将由负值变为0,随着物体速度的增加,时间成为负值时,物体的空间就成为正值[1]。宇宙先创生出一维时空,为道生一,再由一维时空超光速创生出二维光速世界,此为一生二,接着由二维能量轴创生出三维微观世界,为二生三,最后由微观世界创生出四维宏观世界,这就是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万物都包含有阴和阳,冲气就是阴阳溷合适中就生成新的和气。阳主时间,阴主空间。物质世界都是从无到有的,大自宇宙,小至原子以及原子内部的基本粒子,都是阴阳时空物质相结合的产物,只是它们内部相结合的“自然常数数值”不同,所以外部形态各有差异,所以物质世界的外貌千差万别,千姿百态。伏羲氏“太极阴阳图”,将图内阴阳鱼的眼睛画为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就是说明阴阳物质是能相互转化的,有时阴盛阳衰,有时阳盛阴衰,这是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只有阴阳互动,才能产生驱动宇宙万物不断发展的原动力。至于“有形”、“无形”实一气为之。气聚而有形,气散则无形。《老子·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仅用了“无”“有”以括“天下万物”。此“无”是万物的本原。如《老子·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在这里“老子”明确地指出,在物质世界中,隐藏有一种东西,若明若暗,似虚若有,它是宇宙中存在的一种暗物质,人们用肉眼无法看见它,但它却是宇宙万物的本质,那本质不仅很真实,而且可以得到验证。实践证明,这种“暗物质”它既不发光,也不挡光,只能通过它对附近星系的形状和运动施加的影响,才能看到它的存在,科学家称它为“隐形物质”。《老子第十四章》写道:“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拭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溷而之一。”意思是视而不见,称它无形。听而不闻,称它无声。视它不着,称它无迹。这三者不能分辨清楚,原本是浑然一体。他还认为,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虽然是无形之状,无物之象,但可“迎之”、“随之”,因它是与时俱在的。《老子》第十四章还写道:“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冲,通盅,比喻容器内空虚。这个道冲就像世界或者宇宙的模型,世是时间,时间是空虚的,而界是时间的界面。宇是空间,是界面,宙是时间,是空虚。道冲是有一种客观物质看似空虚的,然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好像万物的祖宗。还说,这种物质隐没不见,又好像实际存在,我不知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追踪溯源,不是天帝造物,而是“道”生天帝,继生万物,其物质是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就现在理解譬如暗能量,“暗能量”来源于“暗物质”。英国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了“暗物质”的物理属性,并描绘出“暗物质”的某些物理特征。他们认为,宇宙中的“暗物质”其重量超过了所有可见的恒星和星系的总和。为了保持宇宙的有秩序稳定状态,必须要有一定的质量,现今所有可以观测到的恒星和行星的全部质量总和只占4%,其余部分是我们至今尚未了解的基本粒子(即暗物质)的集合体。它们是星系和星系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暗物质”和它们产生的“暗能量”。他们计算出“暗物质”以每秒5.6英里的速度运行,哪怕最小一块“黑物质”其直径都有1000光年,其质量相当于太阳的3000万倍。整个宇宙似乎是由这些“暗物质”像砖块一样堆砌起来的。据美国宇航局报道,宇宙其实是由众多星系构成的庞大“宇宙网”中成丝状或卷须状,在茫茫宇宙中蔓延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光年。法国的天文学家罗德里戈·伊巴塔解释说:“宇宙网的丝状物是由暗物质维系在一起的。宇宙中85%的质量是暗物质。”还说:“宇宙网是宇宙中密布的漏斗形的星系、气体和暗物质构成的。”宇宙中的“暗物质”充满着暗能量,它无形而运动不息,有时间之性,有乾健之阳气之性,所以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可以聚以成形,它可以形散而湮灭。宇宙以及人体“暗物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只是人们的肉眼往往无法发现它。需要运用思维去体悟。可见重阳气与时间从整体上把握了时空演化规律的主动方面,是中医原创性思维的重要部分。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表里上下,经络的作用在于调控人身的发育和演进,是人身虚体与实体,人身各组成部份,人身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产物,而这些相互关系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的生命进程。经络是交通阴阳的有形无形结合体。人是形与神的结合体,形体有形具空间结构,神无形具时间属性。藏象经络学说中的大部份内容,就是人身无形虚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大量临床研究证明,经络藏象在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具有不同于解剖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独立意经络藏象理论指导临床可以取得准确而明显的相应疗效,然而,经络藏象所揭示的能,经络的效应无疑与神经有一定关系,它们作为机体的两个组成系统肯定是相互为用的。但是,经络的走向与神经根本不同,经络的作用不能归属于神经,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又如“口裂试验”:循经感传经过口唇时,双唇的张开并不妨碍感传沿任脉继续前行,而传导的时间要比不张开时有所延长。类似的试验证明,肌肉伤口的开裂,也不能阻止经脉感传。这些试验看来难于用神经系统解释,更不能用血管、淋巴说明。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当生命存在时,经络则显示,而当生命完全消逝时,经络所揭示的“象”、“证”,诸如循经感传以及所有声、光、热、电、磁、核素的沿经特异反应则一概不复出现。然而此时人身实体组织的物质构成可能完好无损或基本完好。经络作为生命功能现象必定有其物质的承担者,但它们不是人身实体组织,而是一种直接与生命相关联的具有通透能力的相对独立的无形存在,是形而上的部分。中医学用五藏之“气”解释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动,并认“气”为精神与形体相互联系的中介。而五藏之“气”与经络之“气”和体内其他之“气”相通。它们一同构成人身虚体系统。中医学统称其为“神”,强调“形”即实体系统的存灭决定“神”的存灭,神只能即形而存,决不能离形而生。神的安危也关系形的存亡。神形相即不离,方组成有生命的活的机体。要特别指出的是,“神”是一相对独立、与“形”有别的存在,而并不直接是“形”本身所显示的机能。在人的一生中,构成人体的全部细胞和其他有形物质更新过若干代,但这个人还是这个人,他(她)的思想、性格、品德、记忆、智慧、情感、技能以及生命活力等等,保持严格的连续性、一贯性;另一方面,他的思想、性格、品德、情感等,又可能发生多次重大转变,而他在形体上及组织上的有机构成为基本没有变化,与生命物质的更新也没有对应关系。因为生命的延续、连贯和演进主要表现为时间过程,而细胞和分子主要表现为空间存在。因此,不能将与生命本质直接相关的某些最重要的功能过程,归属于人身实体系统,它们应当由另外一种物质存在即虚体系统来承担。某种程度上犹如电脑软件与硬件的关系一般。依据耗散结构理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是宇宙大爆炸所造成的非平衡态的产物,是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在不可逆的耗散过程中引出的积极结果。人作为小宇宙,其生长的起点即受精卵,其积聚了数量巨大的能量和信息,由一定虚体物质所承载。称其为元神或元气,犹如人身上的无极而太极。当受精卵生成,它们就开始耗散(生长化收藏)。在元神的控制下,无形虚体与有形实体相互配合,逐渐长成胚胎、婴儿以至成人。经络就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圜状虚体调控网路系统,而元神系人身无形虚体系统的控制中枢。它们的作用在于一方面防止物质、能量、信息的过度耗散,一方面将物质、能量、信息转换成人体生命的秩序与构成。胚胎在母腹中会得到母体的营养,出生后则有奶水食品和空气养育,但这些有形物质的补充不能维系人身发育时所必不可免的耗散。或许,除了与生俱来之元神提供耗散所需之外,为实现人身发育和整个生命进程,还须要吸收由宇宙大爆炸所传播出来的信息与自由能。这一部份工作可能也是由经络腧穴系统来完成。由此可见经络即道,是交通阴阳的有形无形结合体。经络是时间占优势的生命现象。《黄帝内经》说:“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灵枢·根结》)又曰:“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藏为纪,阴阳定矣…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灵枢·终始》)再曰:“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灵枢·终始》)“终始”,终而复始,故“终始”代表时间。“知终始”,也就是认识其时间周期和时间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