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古为今用话沟洫_第1页
沟古为今用话沟洫_第2页
沟古为今用话沟洫_第3页
沟古为今用话沟洫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沟古为今用话沟洫

沟尾——田里的流水。在夏商西周时期,农耕中就有挖掘沟洫,利于排灌。相传禹治水时,除疏竣河道排洪之外,尚在农田之内开畎、浍排降积水,创造了沟洫。《书·益稷》:“禹曰:洪水滔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闻然矣!……;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史记·夏本记》:“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減(洫),“《周礼·考工记·匠人》:“九夫为井,井间广九尺,深九尺,谓之沟。”宋、范成大《秦淮》:祖龙驱群龙,疏此万丈沟。宋、秦观《秋日》: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元·王祯《农书》:“起为疄,两疄之间,自成一畎,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疄,泄利其水,谓之腰沟。”清、《嘉兴府志·农桑篇》吏有妙述:“稻麦有几善,垦沟、揪沟、便于早,早则脱水而仓燥,力暇而沟深,沟益深则土益厚,早则经霜雪而土疏,麦根深而土胜壅,根益深则苗益肥,收成必倍。仓燥土疏根深,又为将来种稻之利。”深刻地阐明了沟洫——“主通利田间水道”之重要性和必要性。开挖沟洫,自古至今经年不衰,视为农田水利、农业增产之重要措施,是有其科学实践性的。据此渊源沟史和实践经验,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等地区,现时仍有挖沟取土筑埂,筑成畦田,谓之“沟洫畦田”;在排水较畅之地挖浅而密的田间沟,形成条田,谓之“沟洫条田”;在地势低洼,下游水位顶托排水不畅易涝易碱地区,挖深而密的田间沟渠,用其沟土抬高田面,抬成台田,谓之“沟洫台田”。畦、条、台田等都是以开挖沟洫成田的,也都是借沟洫通利水道之功,排降田间过饱和之水,变水患为水利的“成田利稼”之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传统农业技术,得到了更加深入发展与继续提高,对农田沟洫的设计与试验方面,更拓宽了它的固有模式与范畴,初步改变了历来开沟排水灌溉,全赖牛耕人挖的旧耕方式,因而应运而生了各式较为先进的开沟工具,尤其是机、电两用的鼠道犁(暗沟犁)的问世,已成为当前科学治理潜育化(渍害型)稻田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对我国现有的近约一亿亩、急待治理的此类型低产田来说,确是“利器”。潜育化稻田按其成因来分,可分为原生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两类型,其中主要是次生潜育化稻田,演变发展成灾较快,已成为我国长江流域各农区发展水稻等生产的严重障碍。此类低产田具有较强的地带性和地域性分布规律,次生潜育化低产田大多分布在大域平原和微域平原的多渗慢排地带;原生潜育化低产田大多分布在山、丘、河湖间的多湿沼泽地带。上述“两潜”低产的主要症因是:“多水、滞水”,反映在稻田土层中:液相、气相、固相三相比例失调,故民间常称之为:渍害田、下湿田、滞害田、返沤田、冷浸田、青泥田、冬水田等,因此,改造此类低产田,不论是生物措施还是工程措施,都应围绕治水改土,改善土壤中水、气、肥、热间的不协调状况,充分合理的垦、揪田间的明、暗沟洫,实行田、村、路、渠、制口闸的综合治理,这样田间的地表水与潜育水都能按需排、灌,由于抓住了这个根本,达到了“脱水、仓燥、土疏、根深”之目的。近年来,在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江汉、成都平原等商品粮基地,采用各式明、暗沟犁治理渍害稻田,已成为改造此类低产田的一道必要工序。此类稻田因其地势低下,加之长江和支流挟砂淤填、人为围垦等原因,致使水系紊乱,调洪能力逐减,与此相联系的是大部分农田地下水位逐年增高,渍涝灾害年有发生,严重地阻碍了粮棉等作物持续稳产、高产,为消除、减弱这一阻碍,在古江淮开挖“邗沟”的实践上,《中国农业综合区划》中,对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产区亦指出:今后在地势低洼的平原湖区,应坚持留湖调蓄,并开挖深沟大港。这在湖泊减少的情况下,“以河代湖”,适当增加电排装机,既可利于排涝除渍,又可借以调蓄部分水量,也有利于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变“低田”为“高田”。如长江中游的江西省上高县江口乡,70%以上农田,地下水位在54cm以上,在桥、涵、闸、渠配套下,根据地形水系和园田化的格式,开“丰”字深沟,主圳(纵沟)深120cm,横沟深80-100cm,使地下水降到危害线以下,达到了“深沟抬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位于太湖流域、长江三角洲的嘉兴市,是浙北主要商品粮基地,其自然条件是利中有弊,主要弊因是地下水位高,其平均海拔高程3.5米,常年水位2.74米,加之复种指数常年在260%以上,大田积水以50年代的90天增加到现在的170天,以及耕作不当等原因,耕作土壤的通透性进一步变劣,在耕作层下的犁底层中间或犁底层下出现了青泥层,因而渍害低产农田占40%以上,致使春粮产量年年徘徊在100—200市斤,对此阻碍,在清·《嘉兴府志·农桑篇》中关于冶理渍害:须“垦沟、揪沟……”仍是治其本的启示下,因地制宜地研制,引进了各式明、暗深沟犁,用来治渍,收到了满意地效果,特别是机、电两用的鼠道犁,它能直接在渍害稻田耕作层下钻鼠道(即暗沟、暗洞)排降潜层水,其技术经济效果颇佳,具突破性的价值,在当地农耕史上,进一步丰富了《农桑篇》中的沟史理论和实践。近十年间,该市用鼠道犁治渍面积,由2.8万亩发展到50万亩,占全市越冬作物60%左右,被治理的农田,春粮由平均亩产129市斤增长到408市斤,作物种类也已由单一的紫云英(绿肥)——水稻,发展到紫云英(或大麦、小麦、油菜、蚕豆、豌豆、土豆、南瓜、西瓜等)——水稻轮作。“深沟引深根”,这是我国农耕的宝贵经验,在当前治渍中,更须继续与发展这一经验。如嘉兴市采用新式犁沟治理渍害稻田,就是这一继承与发展的体现。为简结其治渍的“理”与“法”,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试述如下。一、改善作物土壤条件(一),能调节,改良土壤中的液、气、固相比与通透性。土壤过饱和水量的下降,这就从根本上调整了“三相”之间的比例,液相比的减少,气相比的增多,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性能、透水性能,增加土壤的渗透力,为作物的生长创造了适宜的土壤条件。(二),能改善作物所需的水、气、肥、热状况。土壤中的“三相”比例适调,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成份,协调了作物所需的水、气、肥、热状况。潜层水的排除,增加了土壤中氧份的含量,增高了地温,增强了地力,同时土壤中亚铁离子以铁锈水的形式排泄出来,减少了氧化亚铁等有毒元素的含量,这对争农时、抢季节,提高复种指数等,具显效。(三),能充分发挥农毛渠系工程的效应。单用农毛渠排灌,是有其局限性的,特别是那些渍害较重的农田和距离渠系较远的渍害田,是无工程效应的,如在农毛渠系的基础上,加配鼠道犁钻暗沟,就能全面排降田间不需要的水份,充分发挥农毛渠系的工程效应。二、鼠道、钻暗沟、暗沟经济特点(一),窄、深犁,开条条沟。条沟窄、深为其特点。沟宽9—10cm,沟深35—55cm。长江下游农区采用这种器械,先开沟,后种麦,田高土爽,渍害大减,为稻麦两熟制,创造了“耕和土壤,燥湿得所为佳”的状态,发展了当年“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的兴盛景象。(二),宽、深犁,开“丰”字沟。“丰”沟宽、深为其特点。开此沟犁,多在现有红花(绿肥)开沟犁的基础上研制而成,适于山区、丘陵等地,开田间“丰”字沟、“川”字沟,环山沟,开沟抬田,排涝除渍。如嘉兴大型深沟犁,适用于开80—100cm深沟,用IK5—12型蜗轮减速牵引机配套,牵引力1800—2100公斤,分2犁或3犁从浅到深开到要求深度(犁深46cm,犁宽35cm)。(三),划刀、划深线沟。划刀开线沟,适用于土质偏粘透水性差的次生潜育化稻田,其特点是:1,田面无沟,土地利用率很高。2,种后开沟,利于抢季节。3,速效调节土壤的通透性,利于越冬作物生长。4,适于机械化复式作业。人力划刀,多在冬、春雨后,用划刀在耕作层划缝,深15—18cm、间距2—4米,利用天晴收燥、裂成深坼,加速地表水、潜层水面暗沟集中排出;机力拖刀(划刀),多在秋播前结合整地,用拖刀在耕作层、犁底层划缝,深度为30—40cm、间距为30—60cm。据上海市农科院试验:深线沟与暗沟配合使用,作物增产率为42%。(四),鼠道犁、钻暗沟。此为暗沟犁,其钻暗沟方法是——通过一套牵引杆件,拖动地下鼠道犁,在35—100cm的地层深处,进行单层或双层钻鼠道,根据潜育化稻田土壤剖面来看,滞水青泥层多发生在犁底层上下,厚度可由几厘米至30—40厘米不等,钻鼠道时应根据土壤剖面滞水层实测部位深度,选择水稻、紫云英等作物最低要求沟深在35cm以下的深度为宜。在坦荡平原农区钻暗沟,宜选用大、中马力拖拉机、电动机为牵引动力,因其地域适应性好,作业稳定,生产率是人工开沟的100倍以上,成本是人工的七分之一。在山、丘农区限于田块、交通条件,宜选用中、小马力机、电为牵引动力,特别是小水电丰满区,更宜选用电机配套暗沟犁,它优于手拖配套。如浙农63401型绳索引机配套鼠道犁,三人一个班次,电犁能钻4000米(手拖只能钻3000米),电犁能在50cm宽的道表上即能固定通过(手拖要在2米以上),电犁能在作物生长期钻沟(手拖一般不能),电犁钻沟每百米成本较手拖要低50%左右。鼠道犁治渍改土的特点是:1,能使土壤三相比例协调,并能挑破犁底层,生、熟土层又不被打乱。2,沟潜入地下较深、密,排降潜层水、地下水效果好。3,地表明沟减少,土地利用率可达95%以上。4,机械化作业效率高,费用低,大有推广前途。据采用鼠道犁治渍卓有成效的嘉兴、大邑等市县认为:鼠犁治渍,确具“吹糠见米,费省效宏”。《四川省水利电力研究所、鼠道犁改造下湿田研究课题组》:“四川约有1000万亩(包括冬水田)低产下湿田,若按每亩增收200市斤(是最低估计),则每年只收一季,可增收20亿斤,若水稻每亩增产130市斤(实测增产率为15%)谷子,可增收13亿斤,两者合计年增产值33亿斤”。此外,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