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_第1页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_第2页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_第3页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_第4页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 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 一一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一一’球形”;现在(测量计算) 一一不规则的椭球体。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 地轴——假想轴2、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 N),反之为南极(S)。三、 经纬线和经纬度1、 纬线与纬度(1) 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2) 纬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D.数量有无数条(3) 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 "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4)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2、 经线和经度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B.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C.方向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D.数量有无数条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四、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周期:大约是24小时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时差2、 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 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昼夜的长短: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66.5°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昼短夜长,越往南去,黑夜越长,到66.5°以南出现极夜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66.5°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昼长夜短,越往南去,白昼越长,到66.5°以南出现极昼五、 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1、 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2、范围:23.5N~~0°~23.5S为热带;23.5N~66.5°为北温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3、 特点:热带一一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寒带 一一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温带一一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六、 地图(1)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 比例尺: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能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比例尺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2、方向:地图上判定方向有 3种依据: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A在B的什么方向的方法: 在B处画十字光标,标出东南西北,看A点在哪两个方向之间,答案就是哪个方向,指向标指向的地图:绘制十字光标时要注意与指向标指向一致,绘制办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 B处,再以此为基础绘制十字光标(南北方向定出来后,将试卷翻转,将北 N转到上面,就可以方便地判断左西右东了!经纬网地图:由于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参照点 B如果就在经纬线交点,那就直接在 B点标注方向判断即可。提示:指向北极点为北,反方向为南,然后将北转到上方,左为西右为东!3、 图例和注记图例=符号文字=文字和数字(2) 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山体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td]文字描闭合曲线的中心等高线向山脚突岀等高线向山顶突岀两个山顶之间等高线重合的地方述(点)(线)(线)(点)(线)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2、分层设色地形图(一目了然看地形)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特征看图,文字表述如下:地形类型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td]海拔一般低与200米超过500米超过500米低于500米不一定[/td]起伏状况平坦起伏大:坡度陡(山高谷深)主体平坦,边缘部分陡峭起伏小,坡度和缓中间低四周高3、地形剖面图(直观看出高低起伏)绘图步骤:(1)绘出剖线AB(2) 在剖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上标出字母(3) 绘制一坐标,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标注高度(如图)(4) 将字母下垂放到其所在高度(5) 用平滑曲线将坐标图上字母连接起来(注意:鞍部部位下凹,山顶部位上凸)第二章陆地与海洋1、 地球表面三分(29%)为陆地,七分(71%)为海洋大体上成3:72、 大洲大洋的分布读图分析:(1) 图中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洲和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洲;大陆部分被赤道横穿的大洲是洲和洲,岛屿部分被赤道横穿的是洲和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洋,它南临洲、洲和洲;(2) 图中左边半球为半球,右边半球为半球,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洲和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是、、、和等5个大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洋。(3) 从图上看:7大洲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四大洋呢?;(4)读图回答:北5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洋和 洋,北4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洋,北3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洋。注意分别是哪些大洲包围了他们。(5) 南北美洲之间分界线叫运河,亚非两洲之间分界线又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之间隔着海峡,非洲和欧洲之间也有一个海峡叫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3、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看到三叶虫:海 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 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田:海 陆)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 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一一分裂一一分离一一七大洲四大洋板块构造学说:地表由岩石组成;分为 6个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中(根据箭头判断运动方向);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6、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 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 180°,分别用E和W表示。7、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8、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 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9、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10、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1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东西方向1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 “S”;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5、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6、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7、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18、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19、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 洋中脊组成。20、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上。 2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25、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26、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7、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8、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 /平方千米表示,指一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量。 29、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30、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31、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三大人种的具体分布到P46图3-8识记)32、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均为黄色人种。 33、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4、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35、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筑为教堂。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北部。典型建筑为清真寺。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典型建筑为寺庙。 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36、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1•、地图的分类?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3、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5、地球转动方向: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7、一般情况下,同样经度和纬度的地方有四个,赤道上有两个,但在南北两极点,只有纬度,没有经度。8、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9、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平原一一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盆地一一刚果盆地 最深的海沟一一马里亚那海沟 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10、世界两大山脉带: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p28页11、(1)山峰:(山顶)山的最高处 (2)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处 缓坡——等高线稀疏处(3)山脊:等高线由高向海拔低处突出 (4)山谷:等高线由低向海拔高处凹进去 (5)鞍部:两山峰之间不相连接的地方 (6)陡崖:(悬崖)等高线密集或重合的地方12、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表层可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其他板块既包括大陆,也包括海洋。P35页2、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13、 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14、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震前兆:1、动物反应异常;2、地形突变和地下水异常; 3、有地光和地声。进行防震教育:1、保持冷静,及时到户外空旷处; 2、躲在坚固的家具下;3、保持体力,等待救援。经线纬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形状半圆圆长度一样长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特殊线0度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分布规律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 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 180度东西经重合。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 90度半球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15、人口与人种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区。 P40页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咼峻的咼原、山区。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16.世界的语言和宗教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②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 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补充1•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纬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度数越来越大 (度数向北变大的是北纬,向南变大的是南纬)经度变化规律: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度数逐步增大、向西度数也逐步增大•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四大洋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5.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7•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8•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西半球的度数范围:20°W〜180°W160°E〜180°E东半球的度数范围:0°〜20°W0°〜160°E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的复习资料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提纲远古人类生活年代体质特征使用工具使用火情况生活情况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制造工具知道用火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氏族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 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2、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最早人类根本区别。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与半坡的比较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粮食作物生产工具房屋制作陶器河姆渡居民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种植水稻使用耒耜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距今约黄河流陕西西种植粟普遍使用磨半地穴式房彩陶五六千年域安半坡村制石器屋2、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于山东大汶口,制作出黑陶、白陶,出现了私有财产,贫富分化。第3课华夏之祖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 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2•黄帝一一“人文初祖”3、 禅让制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尧、舜、禹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阳城禹桀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盘庚迁都到殷汤纣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镐京周武王周幽王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洛周平王2、 启继承父位,表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4、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夏桀、商纣残暴统治。 ②汤、武王得到民心。③汤、武王任用贤人。 ④联合其他小国。5、 分封制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分封制的内容: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的义务: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6、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t诸侯t卿大夫t士t平民t奴隶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目前世界上现存 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3.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盛行独特的青铜文化,是三星堆文化•如: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4、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 青铜文明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东周分为春秋、战国2、(1)春秋争霸(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三位霸主:齐桓公(第一霸)、晋文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 通过改革。称霸方式不同:齐桓公一集诸侯会盟;晋文公一濮之战争霸战争的影响:消极影响: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积极影响:A.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B.促进了民族融合C.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2)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一公元前221年)七雄:齐、秦、韩、赵、魏、燕、楚方位: 燕(最北)赵齐(最东)(最西)秦 魏韩楚(最南)三场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魏(庞涓)一一齐(孙膑)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魏(庞涓)一一齐(孙膑)减灶计长平之战秦一赵3、 战争的性质:春秋一霸战争;战国一并战争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不断走向 统一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水利工程一-E江堰4、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2)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3)背景: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②地主阶级的兴起(4) 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5) 内容(★★):内容单项作用(★)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耕战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经济发展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直接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军队战斗力增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6) 意义(影响):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封建社会形成。(7)判断商鞅变法成功与否的标准: 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8) 变法成功的原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或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文字的演变时间商商周西周晚期战国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竹书、帛书写字工具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丝帛2•天文、历法、医学、文学、音乐天文 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历法 ①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商朝时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医学 名医扁鹊一一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文学 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音乐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最著名的是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诸子百家(★★)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儒家春秋孔子《论语》政治主张:核心是仁”。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主张:创办私学;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文化成就:弟子整理《论语》;编成《春秋》孔子的地位: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战国孟子春秋无义战”;仁政”;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道家春秋老子《道德经》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战国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J战国墨子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法家战国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最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兵家春秋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2、诸子百家中提到治国”主张的有:孔子、孟子、庄子、韩非提到战争”主张的有:墨子、孟子、孙武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十课秦王扫六合”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2、 秦国完成统一的原因(条件):1、商鞅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秦王重用人才;3、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3、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夫(行政、军事、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隶书)焚书坑儒(留下医药、占卜、种植方面书籍)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军事边防防御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统一岭南、修筑灵渠(沟通长江、珠江)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修筑了万里长城、灵渠等重要工程5、 评价秦始皇(了解):(1)积极方面:①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见(上表)( 焚书坑儒”除外)(2) 消极方面:①滥用民力,繁重徭役、赋税 ②制定了严刑峻法 ③焚书坑儒(3) 总之,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1.秦的暴政表现:徭役繁重②赋税沉重③刑法残酷④秦二世残暴统治。2、秦末农民起义(1) 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爆发的原因:①遇雨误期(直接原因) ②秦的暴政(根本原因)意义:①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2) 项羽、刘邦起义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刘邦:公元前207年,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易错: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专题归纳:(1)易错字元谋人耒耜粟黄帝人文初祖尧舜禹禅让世袭制司母戊鼎齐桓公桂陵之战都江堰商鞅统治制度大篆《离骚》 因材施教嬴政御史大夫度量衡焚书坑儒(2)器具变革石器一一陶器一一青铜器一一铁器(3)文字演变甲骨文一一金文一一大篆一一竹帛书一一小篆一一隶书(4)战争涿鹿之战牧野之战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5)用人汤(伊尹) 周文王(姜尚)齐桓公(管仲) 秦孝公(商鞅)(6)成语(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纸上谈兵、一鸣惊人、围魏救赵、立木为信、鸡鸣狗盗、 图穷匕见、兔死狗烹、远交近攻、朝秦暮楚、唇亡齿寒、百步穿杨、尔虞我诈、 东施效颦、毛遂自荐等秦末:指鹿为马、破釜沉舟、约法三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背水一战、运筹帷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胯下之辱、一诺千金等初一生物上册期中复习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即地球上的生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空间,叫做生物圈。2、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二、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之间:斗争和互助种间之间: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关系等。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松土、沙地栽种植物等。3、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制定计划一实施计划一得出结论一表达和交流四、 生态系统1、 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叫做生态系统。^口:一片森林、一块农田。2、 组成: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3、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链。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五、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种类: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湿地生态系统 ——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人工的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 相关联。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一、 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通光孔、遮光器、反光镜、转换器载物台、压片夹、镜臂、镜筒、镜座、镜柱。2、步骤:①取镜和安放 ②对光③观察④擦拭、收镜、整理。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二、 观察植物细胞:观察的材料--定是薄而透明的。1、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擦、滴、撕、展、盖、染、吸。2、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装片三种。(载玻片和盖玻片)3、 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一一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核内有遗产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一一新陈代谢的场所,内有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和叶绿体。液泡一一内有细胞液叶绿体一一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4、画生物图时,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图阴影。三、 观察动物细胞1、 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擦拭一滴生理盐水一刮取(取材前要漱口) 一涂抹一盖盖玻片(注意方法)一染色一吸。2、 动物细胞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注意:要区别气泡和细胞。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往往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这些都是区别气泡和细胞的重要标志。第二章细胞的生活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无机物一一水、无机盐、氧等;有机物一一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废—物——尿素、二氧化碳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3、 细胞质:细胞质的流动有助于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内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植物细胞有)和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一一叶绿素吸收光能,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一一将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1、 受精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遗传信息。2、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一一DNA。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有机物,存在于细胞核中,结构像一个双螺旋形的梯子。基因:DNA分子很长,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断都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断就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3、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染色体: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4、生物体内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成对的染色体 。人体-23对;水稻12对。遗传病: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5、 细胞核一一染色体——(DNA、遗传物质、蛋白质)6、 小羊多莉:A羊无核卵细胞;E羊细胞核;C羊子宫 E羊7、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三、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 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的分裂一一细胞数目的增多2、 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特点:遗传物质复制和平均分配。过程:①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后是细胞质一分为二;每份中都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要形成新的细胞壁。3、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复制,数量增加一倍;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里;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形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形同。新旧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受精卵一一细胞分裂一一新细胞。组织: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组成的细胞群。细胞分化产生了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细胞形成组织,组织形成器官,器官形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整个动物体和人体。2、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功能;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功能。如骨组织、血液等。3、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就叫做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4、 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 八大系统。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 组织 器官 植物体。2、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3、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由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分生组织。 (根尖的分生区)。保护组织: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营养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种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输导组织: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三、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1、 身体中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成为单细胞生物。2、 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对污水净化有一定的作用纤毛一一靠纤毛的摆动前进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口沟——摄取食物食物泡——消化食物收集管、伸缩泡一一排出多余的水和废物细胞核(大核、小核)——遗传物质细胞质一一胞肛一一排出食物残渣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一一病毒1、 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分为三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2、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3、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复制新的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第一步是取镜与安放。一定要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距离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目的是便于用左眼进行观察。安装好目镜和物镜。第二步是对光。1、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手指要握住转换器的边缘,不能扳动物镜。当转换器有轻微的咔”的声响时,物镜正好对准了通光孔。2、 转动遮光器,在室内光线不太强的情况下,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3、左眼向目镜里看,同时右眼要练习睁开, 目的是便于以后边观察、边绘图。用手转动反光镜,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从而看到一个明亮的圆盘,这就是视野。这时光已经对好。对好光后,不要再随便挪动显微镜。第三步是观察。今天只学习使用低倍物镜进行观察。1、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用印有上”字薄纸片制成的装片)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干净,并且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中所要观察的部分一定要 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地下降,使物镜接近玻片,但不能触及玻片。注意,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镜头或玻片标本受损。3、左眼向目镜里看,同时反方向焦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 ,当看到物像后,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细微的调节,直至物像清晰为止。第四步是收镜和整理。每次实验课完毕,同学们都要将实验器具收拾干净、整齐。分步骤完成这项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