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舞跳转翻技术技巧的训练价值研究TOC\o"1-3"\h\u29233一、绪论 1610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14577(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319二、古典舞跳转翻技巧的概述 24273(一)古典舞跳转翻技巧的形成 27337(二)古典舞技术技巧的特点和分类 2122181.跳跃的特点及分类 2287512.旋转的特点及分类 395103.翻身的特点及分类 414090三、中国古典舞跳转翻技术技巧的训练方法 529585(一)跳跃的训练 574481.舞姿跳 587382.复合技巧跳 529014(二)旋转的训练 5325621.小舞姿直立旋转 6245512.俯仰、拧倾旋转 626842(三)翻身的训练 6120241.基础翻身 6212882.复合翻身 730381四、跳转翻技术技巧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训练价值 716591(一)演员价值 721890(二)审美价值 819088(三)社会文化价值 827809五、结语 929358参考文献 9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进入21世纪,全国各大院校的舞蹈专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从舞蹈教育和舞蹈学科建设上看,中国古典舞在舞蹈专业教学体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古典舞更是以其行云流水的态势和天人合一、舞以象和的气势展现着它独具中华文化精髓的意蕴之美,具有极高的训练价值。众所周知,在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是繁杂的,培养目标是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舞蹈表演能力的可从事舞蹈表演、教学、编导或研究的专业人才,可见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培养目标都是希望通过一个行之有效的训练过程来达到终极目标,为祖国培养舞蹈艺术的工作者。而这个行之有效的训练过程则是要通过肢体形态动作的训练,舞蹈意识的培养,知识的积聚和沉淀来逐步完成的,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在以下三个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所以它的训练价值是不容小觑的。(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发展日趋完善和成熟,国内有大量研究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论著和期刊,以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层面、立场对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进行分析探讨。孙颖的《中国古典舞评集》谈到了舞蹈作品中技术技巧运用不恰当的现象;唐满成《舞蹈技巧要走自己的路》对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进行了明确定义;金浩的《试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与发展》发表了自己对技巧与舞蹈关系的看法,具体分析技术技巧的结构难度及发展态势;赵丽华的《高难度技巧与舞蹈》探讨在舞蹈作品中应如何选择技术技巧以更好的发挥其功效。在教学方面,沈元敏的《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熊佳泰的《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教材与教法》对技术技巧的种类进行细化分类,分步骤、由低至高的阐明技术技巧在训练中应该关注的要求及规格。在舞蹈的情感表达方面,周雅琼的《当代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从中国古典舞的创作入手,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问题。隆荫培、徐尔充的《新舞蹈艺术概论》表明抒情性是舞蹈形象的根本属性,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其他艺术所无法表现的复杂情感状态,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情感表达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二、古典舞跳转翻技巧的概述(一)古典舞跳转翻技巧的形成从已有的经典古典舞作品和舞剧中可以发现,技术技巧是中国古典舞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历史几乎与中国舞蹈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早期舞蹈工作者在用肢体语言编排舞蹈语句的同时,还创造了许多绚丽夺目、多姿多彩的舞蹈技巧,最早技术技巧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蚩尤戏”,经过发展传承至先秦的“角抵戏”,再到汉代的“百戏”,经过历史冶炼沉淀的技术技巧,至两汉时期已有成熟的表现形式。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在保留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武术、艺术体操、杂技中有利于古典舞技术技巧发展的元素,通过持续改革、发展、融合形成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跳、转、翻技术技巧,且难度系数大,必须经过系统而专业的训练,才能高水平、精湛的呈现这些技术技巧。如果从历史长河中去寻找技术技巧的起源,我们可以发现,当舞者想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念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形式特别”的肢体动作。例如:通过研究发现,情绪高度激动的原始人在舞动时,会突然扭动四肢弯曲身体跳向空中,或者把全身的力量放在一条半曲着膝盖的腿上,用另一条腿蹦跳着向前行进,这种形式很有可能就是大跳的“雏形”。在中国戏剧舞蹈中,为了表现惊险刺激的实景场面,人们常常采用一些非同寻常的舞蹈动作表现“鱼跃、虎跳、翻身、搅柱”等技巧性动作,当这些“非同寻常”的动作出现后,就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博得一致的称赞与喝彩。随着时代和艺术潮流的不断更迭变化,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在舞蹈艺术工作者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是中国古典舞独一无二的大亮点,对古典舞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古典舞技术技巧的特点和分类1.跳跃的特点及分类跳跃在古典舞中极为常见,其教材和舞蹈语汇也非常丰富,它要求具有高度和爆发力的同时,也要有轻飘的腾空感和舒展优美的舞姿造型感。跳跃类动作幅度大、力量强,在开合、收放中展现其独特的技术魅力,呈现猛虎般的速度和敏捷。学习借鉴武术中“提、托、聚、沉”的呼吸方法,使其具有起跳时屈膝沉气蓄力,拎胯吸气往空中跳起的发力特点,同时还具有“跃”“纵”“腾”“窜”的动态特点,在空中腾起以后,用一闪之劲完成动作,既有身体拧、仰的开合变化,又有上窜下腾的高低空间对比。按照跳跃的高度可以分为“小跳”“中跳”“大跳”,按照跳跃的形式可以分为“舞姿跳”和“基础跳”,按照起跳和落地的方式可以分为“双起双落”“双起单落”“单起单落”“单起双落”。基础跳的上身躯干不加任何舞姿保持直立状态,以教会学生掌握蹲、推、跳的发力方法为目的,为后期的中跳、大跳及相关的舞姿跳准备好其所需的能力。相比基础跳而言,舞姿跳更具身法性和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是在上身躯干中加入民族舞姿造型进行跳跃,把地面的身韵动作与空中的跳跃动作相融,强调上下身的交错配合,以此强化跳跃类动作的语言特色和流动性,体现出中国古典舞头、身、脚“三面不统一”的造型原则。2.旋转的特点及分类旋转技术发展至今已形成独具一格的舞蹈语汇,它不仅是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舞蹈技术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旋转的圈数、质量、稳定性已经成为衡量舞者身体能力的标准之一,由旋转技术生发而成的动势连接也成为舞蹈流畅性的一种保障。人体躯干的体态是古典舞旋转类技术技巧进行分类的依据,可分为直立旋转、民族舞姿旋转和复合旋转三大类别。直立旋转指躯干保持直立状态下完成的旋转类型;舞姿旋转指躯干加入各类民族舞姿造型且具有拧、仰、开、合幅度变化的旋转类型;复合旋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一旋转的复合叠加,在叠加的过程中需注意两个旋转间的动势连接及舞姿造型。直立旋转有行进旋转和原地旋转两大类,舞姿旋转分大舞姿转和小舞姿转,复合转又有一次性复合旋转技巧、二次性复合旋转技巧之分,其中一次性复合技巧旋转是两个旋转或者两个舞姿的叠加,二次性复合旋转技巧三个旋转或者三个舞姿的叠加。直立旋转是舞姿转和复合转的基础,舞姿旋转由直立转发展变化而来,复合转是最高难度的旋转技术,三者之间层层递进,紧密相扣。芭蕾以直立旋转为重点,身体躯干以芭蕾手位为主,不涵盖多余的舞姿造型,而古典舞旋转以舞姿转最具特色,在吸收芭蕾中旋转的精华为自己所用时,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了有益改良,创造性的在旋转技巧中融入具有民族性的舞姿造型,使身体在旋转过程中呈现不同轴面、不同空间的交错、扭转,形成上身和下身子午相的配合,讲求舞姿优美流畅且具有观赏性;民族舞姿复合转有从低空间螺旋上升到高空间的形式,也有从高空间顺势降落到低空间的形式,动作流动性强、风格明确,在迂回婉转中呈现中国古典舞的含蓄弯曲之美,是身韵与旋转技巧相结合的动态体现,代表中国古典舞旋转类技巧发展的制高点。3.翻身的特点及分类翻身类的技术技巧不同于旋转和跳跃,翻身主要从戏曲、武术中吸收借鉴,以手臂走立圆的运动路线为突出的形态特点,芭蕾或其他舞种的训练体系中不存在翻身类的技术技巧,所以翻身是最独特、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腰在翻身的技术技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正因为以腰为轴心、手臂划立圆配合脚下重心的倒换才能形成翻身的运动方式,如果没有腰的轴心作为支撑,可能无法完成360度的翻转,造成手臂路线划不圆、划不满,没有圆的动势特征,所“以腰为轴”是翻身类技术技巧的重要特点,翻身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围绕“腰”做的圆形翻转动作。在翻转的过程中贯彻了“拧、倾、仰、俯”的体态特征,如:掀身探海翻身在盆骨前倾的基础上,动力腿从斜后方起经过上弧线划一个圆润的大扇形,胸腰经过挑、仰、敞的过程,落地拧身旁提完成动作。一举一动间都与拧、倾、仰、俯相挂钩,体现出翻身浓郁的民族风格特征和突出的艺术感染力。翻身属于立圆类的技术技巧,头部、盆骨、手臂是否协调配合走了立圆的运动路线也是它特点的体现。一个好的立圆呈现必定与这三者紧密相连,以指尖带动手臂连接上下左右四个点形成的弧线,盆骨、头部与之相呼应同时进行圆周翻转,才能在时间差上保持一致,形成圆满、精致的立圆,反之可能形成倾斜、变形的圆,与它的形态特点不相符合。翻身类技术技巧不断推陈出新、加强难度,特别是复合翻身技术技巧的形式越来越具有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古典舞翻身类技术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性符号。翻身类技术技巧以女生为主要训练对象,按照训练程度由易到难可分为基础翻身、舞姿翻身、复合翻身,按照支撑重心的不同可分为双脚重心翻身、单脚重心翻身、交替重心翻身。三、中国古典舞跳转翻技术技巧的训练方法(一)跳跃的训练“跳跃技巧”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是指一种空中的舞姿技巧,是展现抒发激动情绪的技巧,是中国古典舞技巧教学的重点。跳跃技巧内容丰富,动作众多,从中可以划分为基础功能型跳跃、舞姿型跳跃和技巧型跳跃,而每一类又可以根据在跳跃训练的空间占有形式上分为“小跳、中跳和大跳”等三种,又或者每一类跳跃技巧根据以不同的运动形式与技法特点可分为“双起双落、双起单落、单起单落、单起双落”等四种不同形式最终归类和阐述。1.舞姿跳在中国古典舞舞姿跳训练中,身体动态变化要以“拧、倾、俯、仰、开、合”等动态因素综合融入和运用。舞姿跳强调身体躯干上身与下身的协调配合,在跳跃时从不平衡的舞姿动作中寻找到平衡点,并在瞬间起跳时将身体的重心与动力保持完美的协调统一。在飘逸、轻盈有质感的审美视觉感受下,注重舞姿跳顿挫、有力的爆发性培养与运用。如“白鹤展翅跳”、“元宝跳”、“旁提燕式跳”等。2.复合技巧跳复合技巧跳是一种跳跃技巧的训练,这种跳跃往往在空中要变换不同的舞姿,即形成也叫“跳跃复合技巧”,如云门大卷、剪式变身横叉跳等等,其用力方法,强调空中需两次发力同时并变换舞姿,于是将空中瞬间的内在爆发力作为依托加以训练。(二)旋转的训练“旋转”技巧,其要素是以重心轴、动力和舞姿三者相互之间的技术性关系来完成难度较高的旋转动作。训练中应该注意根据不同旋转技巧的独特性进行以全面科学的方法掌握人体自身的内力与外力的作用,在其旋转动作特点上具有快速、流畅、舒展的特点,如“小舞姿直立旋转”、“俯仰、拧倾旋转”、“幅度旋转”等。通过旋转技巧的结构训练还需要“转”动力、合力、平衡协调等能力来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技术动作的表现与创造。1.小舞姿直立旋转舞蹈学生在旋转技巧训练的时候必须循序渐进,首先进行小舞姿直立旋转的训练。具体训练方法是直立状态以双脚为轴转开,在转的时候要维持重心不让身体脱离直立状态,收紧腹部,挺直腰部,沉下肩部,同时注意学生的肩膀和胯部应该处于垂直线上,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紧随着原地的碎步接着展开留头或者甩头的训练。整个训练过程中,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掌握自己身体的重心平衡,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上半身和下半身之间的协调感,为接下来的单脚旋转奠定基础。2.俯仰、拧倾旋转这种类型的旋转技术技巧其实是针对小舞姿直立旋转的增强版或者可以说是提高版技术技巧,所以针对学生的直立旋转在身体以及旋转本身的技巧训练要求也就会更高。与此同时,俯仰、拧倾的旋转更需要双手和肢体动作的紧密配合,所以训练的过程中必须把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并展现身体韵律的美感。(三)翻身的训练族风格、艺术表现力等,无论是翻卷自如的身体动作,还是棱角分明的动作特点,都生动的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特有的审美特征。翻身技巧可划分出“基础翻身”、“舞姿翻身”、“复合翻身”等训练,其形式多样举例表现在以下方面:1.基础翻身基础翻身从字面意思就不难理解,这也是舞蹈中“翻”技巧的基础形式。基础翻身主要分类为“踏步翻身”和“点步翻身”等。例如在踏步翻身训练时,首先注意上半身的腰部与躯干的运动过程,强调要保持在同一平衡点的高度位置上不许有上下起伏;其次当翻身动作翻到后腰时要求胯部向前顶,手臂动作过程要成立圆;最后踏步翻身完成单一练习时,动作就应连成一气没有间歇的进行连续的基础翻身训练。2.复合翻身复合翻身是一种高难度、综合性的翻身训练,同时也是翻身训练的高超技巧展现。训练过程中,在重心支撑保持不变的状态下,翻身以同一轴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舞姿形态构成,在完成前一翻身技巧动作后的发力是后一翻身技巧动作的开始形态,如“连续跳踏步翻身”、“大蟒翻身接跨腿翻身”等。四、跳转翻技术技巧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训练价值(一)演员价值专业的古典舞演员在具体掌握古典舞本身的风格特征、动体韵律的基础上,更要具备更多更专业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所包括的是:力量性、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力量性多指舞蹈演员的体能和耐力,力量的好坏能直接关系到肌肉的运用,及有更好地控制、弹跳能力等,在舞台表演中,一名拥有绝对力量性的古典舞蹈演员比起没有绝对力量性的古典舞蹈演员更容易做出高超的技术技巧动作,相对的在持续的舞蹈动态中能更加流畅自如。柔韧性则是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柔韧性是一名专业的古典舞蹈演员首先要解决的,因为柔韧性好的古典舞蹈演员在舞蹈过程中能让舞姿更加优美、流畅,在一定程度上能让编导者更有想象空间。舞蹈的稳定性里也该有一定的控制力,古典舞蹈演员要使自身肌肉收紧的同时,保持舞姿的稳定,使人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而古典舞蹈演员要想拥有稳定性、控制力,除了反复的给肌肉加深记忆还得多训练提高自身力量。协调性和灵活性也是古典舞蹈演员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因为具备协调性和灵活性的古典舞蹈演员在舞台表演中,能更好地运用自身各个关节、表情、眼神,阐述出该舞蹈作品的含义,让人看着不别扭。除了上述几点外,古典舞蹈演员的重心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古典舞基训的训练,除了让古典舞演员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能熟练运用丰富的技术技巧于古典舞中,且在舞蹈表演中更加有内涵、有思想的去演绎,而不是单纯的用躯干跳舞,做到表演具有感染力。古典舞基训使古典舞演员的身段韵律得到了提高,让其肢体更加协调,舞姿体态更加延展,长期的通过古典舞基训的训练,能让古典舞演员最终得到应具备的身体条件。(二)审美价值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审美底蕴支撑来自于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熏陶。在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运用过程中,体现出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神韵,彰显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中国人的特有文化品格和审美内涵都汇聚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未来的中国古典舞蹈技术技巧发展方向一定是包含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平衡、天人合一、虚实相生等中国传统审美意蕴在动作的急缓、动静交错变化中体现出来。中国古典舞蹈的动作语言丰富,技术技巧的发展需要符合以“神、形、劲、律”为基础的动作语言系统特征。中国古典舞蹈的动作风格和韵律轨道是其独特动作语言的体现,为避免整体动作的杂乱无章,技术技巧的创新不可偏离其独特的语境,舞蹈动作和技术技巧必须同属一个体系,具有相同的韵律轨道和审美特征。身韵与技术技巧的融合方式有许多,比如由身韵产生动势,或是将身法韵律直接融入舞蹈技术技巧之中,实现融会贯通。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技术技巧之间的巧妙连接,淡化技术痕迹,做到与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自然融合。(三)社会文化价值中国古典舞训练和文化价值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古典舞训练需要文化价值作依托,同时也可创造出更大的文化价值。训练细节中积累文化中国古典舞从动作到组合极具文化性,讲求“立象以尽意”,便于积累文化知识。如山膀动作常在训练中出现,它的象即为山,但意却不同,有时要如泰岳般“崔崒刺云天”的雄壮,有时要似桂林山水“山如碧玉簪”的清润。不同的动作形象体现不同的意味,从中感知古典文学的意境。舞台实践中沉淀文化中国古典舞滥觞于数千年前的华夏乐舞之源,去芜存菁,发展至今,文化积淀十分丰厚,所以从中国历史中探索脉络,从传统文化中得到滋养,是古典舞的必由之路,也会让古典舞在舞台实践中大放异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之路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金山战鼓》、《木兰归》等为代表的叙事型古典舞剧目;第二类是以《丝路花雨》、《铜雀伎》等为代表的仿古型古典舞剧目;第三类是以《黄河》、《长城》等为代表的本体型古典舞剧目;第四类是以《扇舞丹青》、《风吟》等为代表的现代型古典舞剧目。它们都同属中国古典舞剧目范畴之内,都没有逾越古典舞语汇的运动逻辑和审美取向。”所以古典舞的创作发展之路应该是于古典舞语汇的运动逻辑之中体现与时俱进的“大美”的文化意蕴。这种“大美”,是身体的哲学,运化在天地之间,体验在心灵之中,呈现一幅平衡、和谐、自然的画卷。故舞者思绎:与情景之间感悟哲学,与创作之中彰显文化。五、结语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在课堂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技术技巧是作为纯技巧单一训练,除了技巧本身有着有一定意义之外。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要塑造不同的人物造型、表达一定的情感,只有这样课堂上训练的纯技巧才能被挖掘出本身的价值和功能。其次要因材施教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把握好舞蹈本体功能性和艺术性二者的关系,使古典舞的韵律与技术技巧相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秋季初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押题冲刺训练试卷
- 现代婚姻法律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广西钟山中学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兖州中考题目及答案大全
- 烟台教招必背题目及答案
- 民法典婚姻培训课件
- 无人机产业链全面分析及未来发展
- 玉米速写课件
- 2026届河南省开封十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认证生态办公场地租赁合同(绿色装修标准)
- 印刷装订车间管理办法
- 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标准
- 企业技术津贴管理办法
- 2025年-北京语言大学社会和应届生事业编制人员公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保安证考试题目及答案
- 重水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工业机器人讲课件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讲课件
-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教学计划
- 微纳尺度熔覆涂层制备-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