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研究5000字】_第1页
【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研究5000字】_第2页
【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研究5000字】_第3页
【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研究5000字】_第4页
【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研究50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研究综述TOC\o"1-2"\h\u5483摘要: 1234591.关于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因素的研究现状 2196101.1生物因素 2175181.2物理因素 2163801.3化学因素 368171.4心理因素 3326292关于消毒室护士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现状 373312.1国外研究现状 492902.2国内研究现状 4269332.3关于防护措施的研究 4231682.3.1加强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429223.研究评述 523419参考文献 5摘要:消毒供应室承担着临床各科室所有一次性或重复诊疗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等工作[1]。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的化学物质和新型消毒灭菌技术在消毒供应室的广泛应用,消毒供应室中的职业暴露也越来越多[2]。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长期接触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剂等各种危害因素,加上高温、噪音等不良环境,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及安全造成很大影响。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存在的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现状,为医疗机构控制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参考。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研究现状关于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因素的研究现状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卫生活动中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对自身健康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3]。我国医务人员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大、危害重、形势严峻,其中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占53.9%[4]。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中接触致病菌的机会较多,且长期与各种污染物、锐利器械、有毒有害物质接触,更易发生各种职业暴露。1.1生物因素临床上常见的生物性因素有细菌、病毒、真菌。某些二级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建筑布局不合理,不能达到《规范》要求,使去污区病原微生物浓度不能迅速降低,易发生职业暴露[5]。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处理医疗器械需进行手工分类,器械上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含有大量微生物,用手直接接触器械,将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风险[6]。微生物气溶胶是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在使用毛刷手工清洗器械、超声清洗机运行时都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气溶胶,若安全防护不当,会对人体造成危害[7]。1.2物理因素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物理因素主要有锐器伤、高温、噪音和粉尘。研究显示,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几率约为71%[8]。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通过针刺伤传播,若发生针刺伤,受伤者感染艾滋病的概率为0.3%、感染丙肝的概率为1%~8%[9]。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多与其工作繁忙、琐碎、不细心、操作熟练度低、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有关。由于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弱,大多数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后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被感染的几率很小,且感染程度轻,应急处理不够彻底,以致发生血源性感染。高压蒸汽灭菌器在运行时温度高达132~134℃,煮沸槽温度达70℃、干燥柜温度达90℃,使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10]。护理人员在开门取物时若不慎触碰到内胆、不锈钢物品架等,会发生皮肤烫伤[11]。消毒供应室的噪音主要来源于超声清洗机、高压蒸汽灭菌器等,高压蒸汽灭菌器抽真空时噪声强度在90~98dB之间,超过我国对工业区噪声标准,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轻则引起护理人员注意力分散、心情焦虑、烦躁,工作效率降低;重则造成听力、视力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道、内分泌系统的疾病[12-13]。由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常常需要制备棉球、准备各种敷料、手术衣物和包装折叠医用纱布,在这个过程中会伴随棉絮、纤维、粉尘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对护理人员的呼吸系统功能造成伤害,严重者会形成尘肺[14]。1.3化学因素消毒供应室的护士暴露的化学因素主要包含:使用氯化剂、环氧乙烷和甲醛等化学品。这是因为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会经常使用氯消毒剂对仪器设备、特殊感染设备、地板和台面进行消毒,而大部分消毒剂都是含有氯的,这些消毒剂会对皮肤和黏膜造成刺激和腐蚀性,如果不慎碰到眼睛还会造成会灼伤。除此之外,在使用这些消毒剂的过程中还会因吸入氯气损害气道并引起细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症状。另外,倘若不小心吸入高浓度的氯,还会导致快速死亡[15]。另外,在消毒剂中,环氧乙烷通常用于对不能承受高温和湿热的无菌一次性物品以及电子、光学和其他诊断和治疗设备的消毒。但护理人员如果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环氧乙烷,会导致人体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还会刺激呼吸道,引起支气管感染等症状。而环氧乙烷过高则会抑制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并会因此造成心肌损伤、肝功能障碍、白内障、贫血等身体损伤,严重时还会导致流产和致癌,还会引发细胞突变,并且这一损伤还具有聚集效应[16]。而低温状态下的甲醛蒸汽主要用作对那些无法负荷高温的医疗器械的消毒环节。但在进行消毒过程中,甲醛会对护理人员的黏膜造成刺激,并会降低呼吸功能和神经系统的信息整合功能,还会对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还会毒害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肾脏,并会带来致癌作用。如果甲醛浓度过高则会引发人体的职业性哮喘和急性肺水肿等症状。但根据调查发现,在对消毒剂的认识方面,有11.3%的护理人员认为消毒液浓度越高能起到更好的消毒作用,同时,只有15.4%的护理人员能意识到甲醛对人体的损伤[17]。1.4心理因素由于护理人员压力过大,其疲倦感较其他职业人员严重。消毒供应室的护士很容易因工作辛苦、紧张而产生心理焦虑。由于工作量大并且长期处于高压力下,护士会感到高度疲倦。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有59.1%的护士对工作感到非常疲倦。同时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制约,大多数人认为消毒室护理人员只是医院的后勤部门,这些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得不到重视和认可,同时对这一科室的定位不够清晰,这也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付出无法得到较高的认可,让这些护理人员背负着较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也会导致心理失衡。[18]2关于消毒室护士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职业安全卫生所在1991年规定,医院必须上报医务人员血液暴露及针刺伤发生情况,目前血液暴露防治通报网络系统除在美国本土应用外,还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英国及日本等国家采用[19]。2000年,美国通过了预防针刺伤方面的法案,把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评估表明,有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通过实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预防措施防范的。2.2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暴露相对较多,而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问题严重。2004年,原卫生部已下发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使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及暴露后的处理有了依据[20]。郭颖晖[21]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安全防护知识与护龄、学历有关,且大多数护理人员对职业损伤的相关因素、处理、防护等知识存在模糊概念。班红霞[22]等调查显示,46%的护理人员安全防护知识欠缺,40%的护理人员安全防护用具使用不到位,52%的护理人员防护评估不到位。2.3关于防护措施的研究2.3.1加强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加强手卫生,可有效减少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的发生。科室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安全防护知识,对各项操作进行培训考核,演练如何正确的应对职业暴露。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器械的处理,进入各区域时做好标准预防,穿防护服,戴防护面罩、口罩、双层手套,防止发生血源性感染,提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有效去除手上的暂住菌。2.3.2物理性防护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评估表明,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23]。消毒供应室应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严格管理损伤性医疗废物;督促科室护理人员学习锐器伤防护知识,加强对锐器伤的重视程度,规范其处理锐器时的防护程序,在处理锐器时需借助工具,纠正引起锐器伤的危险行为。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物品灭菌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灭菌结束30min、压力降为0Mpa方可打开柜门,当温度降至40℃以下时才可卸载灭菌物品,卸载物品时戴隔热手套、袖套,防止发生烫伤[29]。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往往增大,如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真空泵密封不严,其噪声成倍增加。因此,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设备科进行维修处理;也可以采用隔音材料,在墙上安装隔音板,可有效降低噪音。为避免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科室应设置独立的敷料间,尽量使用一次性灭菌成品敷料及无纺布包装材料,可以减少粉尘对工作环境的污染。护理人员在制作敷料、包装器械时需戴口罩,防止粉尘吸入。2.3.3化学性防护要想做好化学防护,就需要消毒室护理人员对消毒液的配制、浓缩和使用方法等方面更为熟练,并且要重视配制和使用过程中的防护重要性,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消毒液污染皮肤和黏膜。此外,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规范操作,当运用环氧乙烷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消毒时。除此之外,还消毒供应科室还要注重环境的勤通风,并配置专门的排气设备,以保证进行消毒灭菌后室内有足够的通风换气时间。同时还要保证使用环氧乙烷消毒时处于负压条件下的空气是流动的[24]。总之,消毒室的每个区域都要保证经常通风和换气,以缓解消毒剂挥发气体的浓度。2.3.4心理防护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需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正确的排解压力,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娱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32];护士长优化排班,合理安排工作量,护理人员之间合作完成工作,减轻工作压力,降低心理疲劳;若存在心理隐患,应该给予正确疏导调节,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3.研究评述结合文献和临床实践发现,关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如锐器伤、烫伤、粉尘等,我国已制定相关防护制度,并实施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而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容易被忽视。近年来,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以及2019年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等状况都加大了消毒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这也让护理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变为我们持续关注的重点。对此,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中心,让护理人员有一个可以表达情绪,放松心情,轻松应对职场压力,消除和减轻精神疲劳的倾诉环节。通过对以上关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的研究现状归纳分析发现:这一科室的护理人员主要要面对生物、物理、化学和心理四大方面的危害因素干扰。此外,通过对和安全防护措施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发现,有一定比例的护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消毒剂的危害。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和重视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要注重学习安全防护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接触的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参考文献[1]陈爱莉,邱俊玲.医院消毒供应室发展现状及发展措施[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08):29-31.[2]毛玉兰.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对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05):218-219.[3]秦启彤,石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法律保护[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01):53-55.[4]孙建,徐华,顾安曼,等.中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的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09):681-685.[5]田桂登,谭家琼.CSSD去污区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8(4):526.[6]杨旭东,阚文颖,马晓玲.2l所二级医院消毒供应室现状分析及对策[J].武警医学,2015,26(7):745-746.[7]费连凤,曹力.医院消毒供应室去污区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其安全措施[J].武警医学,2016,27(09):954-956.[8]贺芸.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24-25.[9]陈宽荣.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进展(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107-108.[10]马晓娜,张国晶,李晓辉.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因素及自我防护措施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6,(30):173.[11]陈学梅,马红娟.医院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对策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20,(35):82-83.[12]袁玉明,陈春香,蒙丽婵,等.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环境状况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08):126-127.[13]陈献.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进展[J].全科护理,2011,9(28):2621-2622.[14]刘勤莉.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26):157-159.[15]都模勤,王可琼,王伟迪.CSSD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相关性研究[J].科教文汇(下刊),2020,(02):90-91+94.[16]杨丁,马玲玉.探究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57):10-11.[17]黄改荣.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