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影响探究7000字(论文)】_第1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影响探究7000字(论文)】_第2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影响探究7000字(论文)】_第3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影响探究7000字(论文)】_第4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影响探究7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影响实证分析目录TOC\o"1-3"\h\u4300第1章前言 217318第2章对象与方法 2118822.1研究对象 273171.2方法 3239051.2.1问卷工具 3299561.2.2资料收集方法 3277061.2.3统计学方法 310152第3章结果 3163503.1一般资料 3201373.2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与常模比较 4141293.3焦虑自评量表(GAD-7)、抑郁自评量表(PHQ-9)评分结果[n(%)] 4115993.4心理压力来源 5124203.5基层医务人员应对心理压力的对策 57029第4章讨论 69784.1多重的压力使得基层医务人员有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699524.2工作性质的特殊要求给基层医务人员带来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压力 6153524.3基层医务人员能较积极地处理各种问题 725244.4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分析 784104.5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大多向向朋友、同事倾诉 88528第5章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援护理人员产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8146725.1工作环境改善,降低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8319155.2科学、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886235.3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减压与自我调适能力 9173195.4为护理人员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10120005.5多方位心理调适 107113参考文献 12摘要本文针对在所在地区随机抽取的100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均无精神方面的疾病,再在其中抽取心理变化较大的25人进行面对面采访,深入的了解其内心变化以及所需要的帮助。通过纸质问卷的发放以及电子问卷的调查来回收问卷。对有关变化进行图形及报表分析,对其产生原因开展深层次的探讨,为后续的心理干预及引导打下基础。关键词冠肺炎疫情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影响第1章前言自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以来,全国上下都对这种从未有过的疾病恐慌不已。但是在这么危急的时刻,我们全国上下的基层医务人员却都勇敢的站了出来,义无反顾的冲上了抗击疫情的。在他们辛苦付出的背后,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巨大心理压力。我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虽然未能上到,可是疫情也给基层的基层医务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层因为人手少,分工并没有那么的明确。所以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疫情开始后,基层全部的基层医务人员取消休息,集体待命。我们开始了面对未知病毒的准备。学习预检分诊、巩固院感防控工作,做好应对疫情的物资准备等等。在面对未知的危险之时,每个人的内心都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基层医务人员本就是体力和脑力结合的工作,在面对生命之时,更需要我们全力以赴。然而过多的心理压力却可能变成一座大山压倒我们的基层医务人员,所以探究基层医务人员在面对疫情时的心理变化,对他们及时的作出心理干预和积极引导。让本就人手不足分工不细的基层效率得到提升,筑牢基层防疫这道墙,在后续长久的基层疫情防控之中,让我们的基层医务人员可以打好这场持久仗。第2章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在抗疫工作的基层医务人员共100人为调研对象,分别在发热门诊、感染科病房、影像科、检验科工作。其中轮休期人员20人,在岗人员70人。医生14人,医技16人,护士40人;受教育背景:本科70人,硕士及以上30人;女76人,男24人;年龄最小23岁,最大56岁。1.2方法1.2.1问卷工具采用自制问卷星电子调查表发到支援基层医务人员微信群中,支援基层医务人员进一-般资料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GAD-7)、抑郁自评量表(PHQ-9)。症状自评量表(SCL-90)凹共90个项目,10个症状因子,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10个方面反映心理症状情况。每一项目均采取1~5分,5级评分制。焦虑自评量表(CAD-7)国是Spitzer等于2006年基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关于GAD的症状而编制。共7个条目,每个条目0~3分,4级评分制。Cronbach'a系数:0.92,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为0.83。抑郁自评量表(PHQ-9)[4]来源于抑郁的核心症状,共9个条目,每个条目0~3分,4级评分制。Cronbach'a系数:0.89,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为0.84[5]。入填写,问卷调查表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心理压力源类型;应对心理压力的对策等,填写完后立即提交。统计支援基层医务人员存在的心理压力源类型,应对心理压力的对策。1.2.2资料收集方法所有问卷均有统一的指导语,以微信平台的形式,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数据通过平台导出,将资料汇总整理。共收回问卷105份,剔除不合格问卷5份,有效问卷100份。1.2.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研究组与常模比较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第3章结果3.1一般资料参加调研100名基层医务人员:医生14人(14%),医技16人(16%),护士40人(40%);女76人,男24人;年龄最小23岁,最大56岁,20~30岁10人(10%),30~50岁84人(84%),50~60岁6人(6%);96人(96%)无文化信仰,4人(4%)有文化信仰;本科学历70人(70%),硕士及以上的30人30%);工作5年内的5人(5%),5~10年55人(55%),10年及以上的40人(40%);未婚28人(28%),已婚68人.(68%),离异、丧偶4人(4%);独居16人(16%),与家人朋友合住84人(84%);38人(38%)无子女,58人(58%)有1个子女,4人(4%)有2个子女。3.2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与常模比较基层医务人员焦虑与恐怖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睡眠及饮食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得分(1.48+0.58)。见表1。表1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与常模比较(n=128,x±s)基层医务人员组常模组tP躯体化1.39±0.461.40±0.40-0.1880.851强迫1.50±0.531.49±0.540.1410.888人际关系敏感1.41±0.551.45±0.52-0.5820.561抑郁1.47±0.601.42±0.490.7660.444焦虑1.47±0.501.31±0.422.4420.017敌对1.42±0.651.37±0.500.5880.559恐怖1.43±0.501.25±0.402.7510.008偏执1.31±0.531.35±0.49-0.6170.537精神病性1.31±0.511.22±0.371.3520.181其他1.48±0.58-3.3焦虑自评量表(GAD-7)、抑郁自评量表(PHQ-9)评分结果[n(%)]参与调研的基层医务人员有轻度及以上焦虑情绪的约占67%(67人),有中重度焦虑情绪的约占29%(29人),有轻度及以上抑郁情绪的约占92%(92人),有中重度抑郁情绪的约占39%(39人)。基层医务人员有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见表2。表2焦虑(GAD-7)、抑郁(PHQ-9)评分结果[n(%)]项目GAD-7PHQ-9正常32(32)7(7)轻度38(38)53(53)中度13(13)29(29)重度16(16)10(10)3.4心理压力来源调查分析60名支援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压力源统计结果显示,57名支援基层医务人员伴有高危操作压力(占95%);50名支援基层医务人员伴有工作环境压力(占83.33%);45名伴有人际关系压力(占75%)。见表1。表3支援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源类型[n/%]心理压力类型人数比例高危操作压力5795%工作环境压力5083.33%人际关系压力4575%3.5基层医务人员应对心理压力的对策本组100名基层医务人员中,66名向朋友、同事倾诉(占66%);6名向家人倾诉(占16%);83名自我调节(占83%);2名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倾诉(占2%)。见表2。表4支援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对策[n/%]应对心理压力对策类型人数比例向朋友、同事倾诉6666%家人倾诉1616%自我调节8383%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22%第4章讨论4.1多重的压力使得基层医务人员有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具体影响。基层医务人员患有焦虑、抑郁和明显的恐惧。焦虑与恐怖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新冠肺炎对所有人来说均具有未知性、不确定性,包括基层医务人员。基层医务人员必须处于一线,必须与新冠肺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并尽力治疗患者。基层医务人员紧张的主要原因是是担心被感染。第二,由于不知道病毒,救援工作非常困难,这使基层医务人员更加担心,他们是否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第三种是在工作期间穿戴防护服和手套,这影响到手的触摸。在保护条件下,这一进程变得越来越困难,技术不能很好地使用,操作失败率增加,使基层医务人员变得被动、可疑,甚至责任和内疚,特别是在护理人员中。面对目前的救援任务,将会出现压抑、无力和无助感,产生悲观抑郁情绪。团队重组、新流程和新环境需要时间和精力来识别和适应这些流程,这将导致工作人员一定程度的工作和心理压力。每天每天面对越来越多的确诊病人,面对重病患者的痛苦和死亡,同时面对感染的危险,身体和头脑将会非常疲惫。这种心理压力将导致情绪压力的一系列反应:兴奋、紧张、焦虑、恐惧等。当缺乏医疗保护设备时,这种焦虑更加明显。4.2工作性质的特殊要求给基层医务人员带来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压力由于职业上的原因,基层医务人员无法与家人联系,必须与家人分开,这将引起分离;如果你在下班后回到指定的单间居住生活,无法与同事和朋友沟通,导致孤独和无助。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睡眠和饮食产生了相对明显的影响,SCL-90评分(1.48+0.57)。轮班制违反了生活和睡眠法,将使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每天每天连续穿6小时的防护服,避免上厕所的麻烦,不敢在上班前吃或喝,也不能在6小时内吃饭或喝水,限制很大,不定期进食导致消化系统紊乱,有意识排泄物的欲望也必须压制。基层医务人员有一些身体症状,体位(1.39+0.46)主要反映个人身体不适,如头晕、心悸、心胸狭窄、呼吸急促、气肿、恶心、厌食、疲劳、头晕、身体震动等。一些基层医务人员出现了睡眠困难或半夜突然醒来等症状。这将使基层医务人员更加焦虑,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4.3基层医务人员能较积极地处理各种问题参与调查的基层医务人员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与调研的抗疫一-线基层医务人员主要为医院科室的骨干力量,工作5年以上的约占96%(96人),他们的教育水平很高,都是本科及以上的学生,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们在处理问题方面更成熟。他们可以轻松处理个人关系,更能够积极处理不同的关系。在行动中展示想法、情绪和友好行为。4.4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分析在突发的重大灾害面前,参与应对公共事件危机的护理人员更加有限,因此,从临床各科室抽调支援的护理人员大多没有应对经验和足够的准备,面对公共事件危机时会出现心理功能紊乱[1]。支援护士为非感染科的护士,面对突发疫情,经验少,面对高危操作比如咽拭子采集、协助医生气管插管、吸痰、口腔护理等操作时,95%的基层医务人员对高危操作产生了心理压力,其原因为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的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近距离接触传染性极强,而作为密切接触病人的的护士还承担着多项高危操作,无形之中会让支援护士增加了心理压力;83.33%的基层医务人员对工作环境产生了压力,其原因为由于隔离病房为封闭式管理,改变了以往习惯的生活模式,再加上特殊的工作强度,比如进入病房至少二级防护需要体力的消耗,还要遵守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自己就会努力去适应环境,去适应新的工作强度,这个过程也会让护士产生压力。75%的基层医务人员产生了人际关系的压力,其原因由于支援的护士为来自各不同的科室,彼此陌生,由于隔离制度的限制也会减少彼此之间交流的机会,无形之中会产生担心工作的磨合不够,而产生心理压力。4.5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大多向向朋友、同事倾诉本研究100名基层医务人员,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下班后只能回去医院规定的休息场所,这就意味着失去以家人的直接、正面的接触。面对心理压力,60名基层医务人员中,采取应对压力的对策结果显示:采用向朋友、同事倾诉占66%;自我调节占83%;向家人倾诉占16%;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仅占2%。造成采取向家人倾诉及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占比低的原因为如果过多跟家人倾诉,害怕家人担心,只能自己闷在心里;护士不了解获得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的途径。第5章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援护理人员产生心理压力的对策5.1工作环境改善,降低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5.1.1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让支援护理人员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告知在病房内做好防护技术完全可以避免交叉感染,有效缓解支援护士应对高危操作的压力。管理者应积极传播正能量的事件。.5.1.2工作环境的改善及流程的完善疫情防控中有的是临时改建的隔离病房,合理的流程设置及环境改善,能够增强基层医务人员心理的安全感,缓解其心理压力。环境流程设置符合三区两通道等感染防控要求,物品按使用流程依次摆放,清晰的标识引导,减轻基层医务人员因环境陌生而产生的压力。简洁而明确的作业指导流程,缓解医务人员必须依靠记忆完成操作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设置重点环节安全督导员,由专人督导医务人员规范安全穿脱防护装备及负责区域消杀,降低感染风险。5.2科学、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5.2.1合理排班,适当安排轮休科室采取新老搭配排班,即感染科的护士与支援护士一对一搭班,解决了支援护理人员担心的人际关系问题,普通隔离病房收治轻型确诊病人,采用APN,8个小时制轮班;负压病房收治重症患者,采取4个小时轮班制,缩短了上班时间,改善了由于长时间穿防护服引起缺氧等不适感,缓解护士由于工作环境带来的压力。根据患者病情、工作量、劳动强度、医疗护理需求量科学设置人力资源配置,同时要兼顾防护情况下的工作难度。在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可缩短工时,降低对基层医务人员的身心压力。尽可能地相对固定人员班次,减少对基层医务人员生活规律、睡眠节律的影响。每班最好设置双人,便于基层医务人员当班时出现头晕、缺氧、低血压、低血糖等身体不适时相互照应,避免发生意外。落实基层医务人员轮休制度,缓解其心理压力。5.2.2加强组织管理组建团队时每个工作小组设置有感染科、呼吸科、ICU、血液净化科人员,以达到专业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加强患方教育,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各项检查、治疗、操作,提高操作的成功率。增强团队成员的自信心、把控感和安全感。有利于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缓解团队成员的心理压力。5.3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减压与自我调适能力5.3.1降低心理应激反应对于即将进入疫情防控工作的基层医务人员,建议在上岗前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进行心理应激预防性会谈。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帮助当事人在认知上和感情上对应激有所准备。离开工作岗位返回功能生活区休息时,引导基层医务人员尽量不接触有关疫情的信息,不去翻阅相关资料;进行适当的室内运动,以缓解心理压力,保证心情的放松。引导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自我认知行为调整。与同事讨论自己的感觉和反应,利用网络、电话跟家人朋友倾诉,与同伴相互倾诉,分享自己的感受,缓解心理压力;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帮助理清思路,缓解压力;听轻松愉悦的音乐、做些具体的事情等,引导自己关注当下,忘记烦恼,放松紧绷的神经。5.3.2加强对支援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由于收治不同病种、环境氛围等不同,护士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也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而工作压力可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使护士工作热情下降,产生疲倦感,从而影响工作质量。作为科室的管理人员,应重点关注支援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帮助,在休息场所提供娱乐项目,如:音乐、书籍,网络等,提供安静的休息场所,保证护士的足够睡眠,有利于体力的恢复。医院心理科为医护人员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有利于护士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防止其他心理疾病的产生。5.4为护理人员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采取轮休制度,也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我院对的医护人员采取2—3周轮休一次,接受14天的医学观察,医学观察地点为环境优美的酒店公寓,让护士更好的释放工作压力。可采取具体的奖励措施,给予适当的津贴补贴及假期奖励等。另一方面,安排专人负责监管基层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征,做好生活服务。保证基层医务人员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营养。必要时可用助眠、抗焦虑药,缓解紧张与疲劳,增强免疫力。房间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最好为单体空调,禁用中央空调。为避免交叉感染可依据暴露强度设置单人间和两人间。引导基层医务人员电话、微信视频交流,不建议聚集聊天。走出房间进入公共区域必须戴外科口罩。每日三餐由专人派送至个人房间。根据气温情况决定每日开窗通风频次,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小时。房间每日紫外线消毒1小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表(台面、门把手、开关、马桶按钮等)每日2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每日2次。5.5多方位心理调适在功能生活区每日可带领基层医务人员随背景音乐或线上音乐同步在各自房间做正念观呼吸、身体扫描等减压放松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