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同伴交往问题探究6400字(论文)】_第1页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问题探究6400字(论文)】_第2页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问题探究6400字(论文)】_第3页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问题探究6400字(论文)】_第4页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问题探究64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中的问题与对策目录TOC\o"1-3"\h\u11363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 125148一、选题缘由 114246二、已有研究评述 126291三、研究问题与意义 220254(一)研究问题 227353(二)研究意义 214247第二部分研究设计 221615一、核心概念界定 22797(一)同伴交往 215774(二)同伴关系 327902(三)中班幼儿同伴交往 327317二、研究方法 326491(一)文献法 3796(二)案例分析法 324396(三)访谈法 320147三、研究进度 4262第三部分研究结果 4809一、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 48542(一)交往性质方面 418708(二)交往态度方面 514946(三)交往方式方面 57894(四)交往情景方面 613137二、影响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 712173(一)幼儿自身的因素 720545(二)家庭的因素 79889(三)教师的因素 720474三、中班幼儿同伴交往培养策略 83250(一)提升幼儿自身同伴交往的意识 812721(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824812(三)提升教师处理同伴交往的能力 810629结论 931247参考文献 10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一、选题缘由同伴交往是指同龄儿童之间在交往过程中不断创造和发展的一种活动与互助关系,或者是指同龄、同心理发展水平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不断创造和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幼儿在三岁以后,同伴是其娱乐,高兴和愉悦的来源,使得幼儿对这种同伴交往需求变得更为迫切,绝大多数幼儿会积极寻求自己同伙伴,相同的兴趣喜欢;两者能沟通交流的语言;公平同等的地位,会让幼儿十分自然地共同玩耍、游戏,他们从交往和游戏中获得了一份愉悦的情绪和来自心灵的满足,去掉性格孤僻和自我中心等等交往中遇见的障碍,在幼儿一生的健康交往成长过程打下有利的基础。从幼儿发展的观点看,幼儿同伴关系它有以下几点功能。首先,同伴关系的良好是可以满足幼儿它社会化的需要,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情感发展;其次,幼儿同伴交往不仅仅促进幼儿个性和品德良好形成;再者,同伴关系的良好是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影响;同时幼儿同伴交往还可以促进它发展智力和建构认知结构,在发展幼儿创造能力这一板块有重要作用。同伴还是幼儿得到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行为规范框架,能帮幼儿去自我中心,在别的同伴获取的丰富有用的信息,进而实现对自己本身认知结构的建构。综上不难看出,幼儿的同伴关系对幼儿个体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二、已有研究评述幼儿在同伴互动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策略上的选择、评价、解释的能力也会改变;在策略的类型上,例如沟通策略、不同类别的信息存储的难度以及信息处理和分类的复杂性,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效增加。曹中平教授(2012)在研宄中指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交往策略的水平也会有所提高。5岁的幼儿在整个学前教育阶段中,相比较其他年龄段,其幼儿同伴交往的策略提高的最快。有研宄表明,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发展较快,并且在中大班的年龄阶段发展的较为迅速。这是因为他们的理解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有了一定的提高。此外,通过观察和学习,幼儿儿通过沟通交流积累了更多的社会交往的策略。李艳菊(2008)在研究中认为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习惯于通过语言来进行同伴互动。同时性别不同,幼儿在与同伴互动的关注点也存在一定区别。例如男孩会更关注同伴对于游戏的想法,而女孩则关注幼儿同伴互动的本身交往上。三、研究问题与意义(一)研究问题1.当前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与问题如何?2.当前中班幼儿同伴交往影响因素有哪些?3.解决中班幼儿交往问题的对策有哪些?(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幼儿发展前期伴随着年龄阶段的成长,对事物的认知,个人思想等都存在极大的区别。当前我国学者大多是以学前阶段为同一概念展开相关研究,对其中某一阶段的研究还存在理论不足等情况。因此本文以中班年龄段的孩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研究,一定程度能补充这部分文献研究缺失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2、实际意义同伴交往是中班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其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情感塑造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由于本次研究是基于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调查当前幼儿同伴交往现存问题展开研究,一定程度能为幼儿更好开展同伴交往问题提供相关实践参考,帮助幼儿赢得更好成长,因此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研究设计一、核心概念界定(一)同伴交往同伴交往又名同伴交流,意思是同伴之间进行言语往来以及活动往来的一种。该过程主要是两个个体之间的思想“碰撞”以及情感“碰撞”。这也是儿童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必经之路”。从动态方面来看,它主要表达的是不同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换,也就是儿童语言交流和物质交换的过程;但从静态角度来说,同伴交往指的是不同个体之间的肢体互动以及情感“碰撞”,也就是同伴关系的建立过程。同伴关系就是同伴交往的最终目的。(二)同伴关系它指的是一种早期的关系,是儿童与同龄儿童或者相邻年纪的儿童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思想观念以及心理发育程度相差不多的个体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关系。长时间的同伴交往促成了同伴关系,因此同伴交往的效果可以用是否建立了同伴关系而衡量。同伴关系是儿童接触社会的主要方式,同伴关系可以让孩子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有利于孩子以后“关系圈”的建立。尤其要注意儿童之间的“学习意识”以及“榜样意识”,一旦同伴获得大人的表扬,儿童就会努力做好,向同伴学习并向同伴讨教交往经验,这也为儿童后续的能力培养以及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些经验、态度和技能的获得对儿童的个性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三)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中班幼儿处于4-5岁的年龄阶段,这一阶段中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可以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与同龄人交流的意愿。同时,在这一阶段,中班幼儿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和目的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行为的冲动性相对降低,意识相对增强,中班幼儿可以更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发展良好的交际能力,与同行交流。然而,在这个阶段,中班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仍然占据着中心位置。在同伴交往中,中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这很容易引起冲突。二、研究方法(一)文献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教育专著、相关核心期刊、各种研究者发表的论文以及各种互联网上的资料,对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同伴交往问题的研究进行收集与记录,以期为本次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二)案例分析法本文以A幼儿园中班同伴交往问题为研究方向,进一步探讨中班同伴交往实际情况,通过对观察到的结果数据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分析,使得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三)访谈法访谈法就是通过实际交流,调查,了解中班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实际情况,最终开展相关分析论述,得出相应结论,使得本次研究结果具有准确性。三、研究进度(一)文献分析与前期理论思考阶段(2022年1月)确定研究主题,并在分析与概括基础上拟定研究理论框架与重点。(二)初步拟定研究方案阶段(2022年2月)聚焦和明确具体研究问题,形成研究方案初稿。(三)研究方案修改与完善阶段(2022年3月)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修改研究方案,并完成研究工具的编制、预试验与修改。(四)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2022年4月)开展和实施研究,运用多种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五)论文撰写阶段(2019年5月)呈现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与讨论,撰写并修改论文。第三部分研究结果一、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一)交往性质方面在中班幼儿中,同性沟通比异性沟通更为普遍。4-5岁的幼儿对性别和性别角色有着不断的新认识。例如,每个人都可以认为女孩喜欢洋娃娃,男孩喜欢飞机和汽车。在活动中,男孩和女孩有意识地去和自己的同性者玩,异性之间的互动就少得多。本研究对中班同性和异性之间的交往进行观察和记录,具体情况如表1:表1同性和异性之间同伴交往的观察情况项目同性交往异性交往综合性交往数量21913百分比(%)48.8420.9330.23通过对表1的分析发现,有48.84%的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愿意与同性幼儿交往,有20.93%的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愿意与异性幼儿交往;有30.23%的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与同性和异性幼儿都有交往的现象。在关于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性质方面的调查中,教师的回答如下:教师A:“我觉得现阶段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选择性的同伴交往,主要原因是因为性别的爱好有所差异,所以同性交往明显多余异性交往和综合性交往。”教师C:“我认为现阶段中班幼儿同伴交往在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幼儿对性别角色新的认识,但实际情况下,我们常常会忽略。”通过对2位教师的访谈可以得知,他们一致认为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幼儿存在选择性交往,该阶段的发展正是幼儿身心发展的正常现象。(二)交往态度方面中班幼儿同伴在交往过程中的交往态度对幼儿的健康交往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态度的观察记录,具体如下:表2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态度观察记录情况表项目男生女生百分比(%)积极交往141976.74消极交往4623.26在观察幼儿交往态度过程中,通过表2分析发现:有76.74%的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处于积极交往的状态;有23.26%的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处于消极交往的状态。例如: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A幼儿在观看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东看西看影响其旁边B幼儿,期初旁边B幼儿并不在意,但因为A幼儿总是手舞足蹈影响B幼儿观看,导致B幼儿与A幼儿发生争执。通过对幼儿同伴交往态度的观察,发现大部分消极交往的幼儿都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们很少去考虑别人的想法,这往往会导致他们消极交往的态度加深。当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时,他们往往采取消极的行动,如口头攻击,人身攻击等。(三)交往方式方面中班幼儿在同伴交往方式中缺乏灵活使用交往策略的技巧,本研究对中班幼儿交往方式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具体情况如表下:表3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方式观察记录情况表项目数量百分比(%)主动交往2353.49拒绝交往36.97攻击应对攻击言语协商2534.6511.636.97求助他人716.28在中班幼儿交往方式观察记录表中可以看出:有53.49%的幼儿愿意主动交往;有6.97%的幼儿有拒绝交往的情况;有4.65%的幼儿有攻击性行为;有11.63%的幼儿有应对攻击的现象;有6.97%的幼儿会主动与同伴进行言语协商;有16.28%的幼儿在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会求助他人。例如:在游戏中,一个小女孩把玩具挂起来后感到很无聊,但是其他的幼儿都专注于自己的玩具,没有人关心她。小女孩便拿起身边的玩具想和她的同伴一起玩,她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来吸引注意力,但是她失败了。她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去改变自己的交流策略,比如加入游戏或者邀请所有人来和她一起玩。通过观察记录发现,中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主动交往的频率较高,而攻击和言语协商以及求助他人的频率较低。而主要原因是幼儿没有掌握好适当的交往方式。(四)交往情景方面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孩子和父母往往溺爱他们的孩子太多。他们经常说什么就是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就导致了孩子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缺乏交往的礼仪。本研究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情景的观察记录,具体如下:表4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情景观察记录情况表项目数量百分比(%)基本礼貌4093.02尊敬师长团结同伴无视师长同伴3512781.4027.9116.28在中班幼儿交往情景观察记录表中可以看出:有93.02%的幼儿能够拥有基本的礼貌;有81.40%的幼儿能够尊敬师长;有27.91%的幼儿团结同伴乐于交往;有16.28%的幼儿存在无视师长,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的现象。例如:教师问:“你和你的小伙伴发生争执时你该怎么办?”幼儿基本上都会说:“告诉老师。”而在游戏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的事件。当他们的玩具不够或者觉得没有乐趣时,幼儿会出现强夺他人玩具的现象。这一阶段,中班幼儿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都能拥有基本的礼貌和尊进师长,但部分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环境下还是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去理解事物,而不是从客观事物本身去考虑事物。二、影响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一)幼儿自身的因素中班幼儿的年龄基本上在4-5岁,而该年龄段的幼儿在这一时期对同伴交往及事物的判断是带有主观意向的,其不愿与同伴分享玩具或食物,因此就有可能导致幼儿在某些方面不善于与同伴交往。例如当幼儿因一些小事发生矛盾时,其中一些性格开朗的幼儿能够在发生争执的情况下主动寻求教师或家长的帮助来进行有效的沟通解决。而同伴交往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般性格都较为内向不善于沟通,在同伴交往活动中会消极的对待同伴,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二)家庭的因素家长对幼儿关心与否,与幼儿陪伴,教育多少,也一定程度影响着幼儿后期的同伴交往能力。研究表明,与家长相处时间更多,家长教育更及时的幼儿往往能够拥有更好的性格,这种性格除了与同伴交往方面,还一定程度反映了幼儿的学习能力等等。因此在幼儿早期发展阶段,父母应设立交往的标尺及指挥棒,更好的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父母的放纵、无视、回避问题的态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消极交往。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对同伴交往的引导及教育是幼儿在同伴交往关系中处在什么位置的关键所在。(三)教师的因素作为幼儿在家庭之外的主要成人交往者和教育者,教师对幼儿身心的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例如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教师的一些主观批评或赞扬,都一定程度能影响着幼儿的情绪。面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往往更害怕与教师相处。如果教师不能较好引导他们,一定程度会导致他们形成内心自闭的性格,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幼儿的关注程度也能引起幼儿的情绪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同伴交往游戏时,一定要掌握方式和态度,注意观察不同幼儿对于同伴交往的态度而作出相应的引导,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三、中班幼儿同伴交往培养策略(一)提升幼儿自身同伴交往的意识幼儿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性格直接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因此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中班幼儿本身最重要的策略是主动邀请。主动邀请主要是明确对象和非明确对象。物质引诱的邀请、合作与联合主要是交换条件、不交换条件、与他人的建议、做法有联系等。(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作为幼儿家长,应当认识到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在幼儿人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幼儿建立同伴关系的同时要予以支持,不主观的干涉幼儿的同伴交往,但在幼儿心理发展不稳定的阶段,家长要主动的帮助幼儿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幼儿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冲突。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幼儿进行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父母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与他们进行游戏,教导幼儿如何与同伴在不同的情况下,学会思考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善于主动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三)提升教师处理同伴交往的能力1.明确活动规则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做活动时,活动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制定明确易懂的活动规则,准备足够的活动材料,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许多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