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9苏州园林课件(共24张ppt)(共21张PPT)
19苏州园林
作品
走近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有《叶圣陶文集》。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这篇说明文按照从总体到局部、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展现苏州园林的特点,表现了苏州园林的美丽与精巧,彰显了我国高超的园林艺术,赞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字音字形
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
línxún(嶙峋)镂空(lòu)
蔷薇(qiánɡwēi)重峦叠嶂(diézhànɡ)
zhēnzhuó(斟酌)相间(jiàn)
着眼(zhuó)丘hè(壑)
自出心cái(裁)jiàn(鉴)赏
自主学习
词语释义
1.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2.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3.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4.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5.俯仰生姿: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仰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6.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课内精读
1.(考点:文意理解)阅读课文第1、2段,说说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考点:说明文的语言)“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起限定作用。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模样的水面都安排有桥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4.(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文章第3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作比较、打比方。将苏州园林与我国其他建筑作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不讲究对称”的特点;以“美术画”来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池沼(zhāo)嶙峋(xún)芭蕉(jiāo)着眼(zhuó)
B.琢磨(zhuó)丘壑(hè)镂空(lóu)蔷薇(qiánɡ)
C.轩榭(xuān)庸俗(yōnɡ)模样(mú)松柏(bǎi)
D.斟酌(zhēn)宽敞(chǎng)对称(chènɡ)依傍(bànɡ)
C
【解析】A.沼(zhǎo);B.镂(lòu);D.称(c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石砌布局映衬巧妙绝伦
B.蔓延沟壑藤萝俯仰身姿
C.玲珑雷同雕镂自出新裁
D.鉴赏回廊娴适惟妙惟肖
A
【解析】B.俯仰生姿;C.自出心裁;D.闲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B.站在泰山玉皇顶上向远处望去,只见重峦叠嶂,分外壮观。
C.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自出心裁,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D.在学校创新作文比赛中,八(2)班李明的《心中的温暖》一文,构思别具匠心、选材新颖典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C
【解析】C.“自出心裁”指出于自己的创造,不抄袭、模仿别人。在句中使用不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囿”,至今大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
B.中国园林南北风格不一,南方多为清秀婉约,北方多为宏伟壮丽。
C.中国园林中,颐和园成为布局完整、建筑完好的造园特色。
D.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园林》,让我感受到了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
B
【解析】A.语义重复,“大约”和“余”应任删其一;C.搭配不当,可将“成为”改为“具有”;D.“通过”和“让”连用造成主语残缺,应任删其一。
5.(2022江西中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传统文艺,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
②身为一名建筑师,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
③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
④不论是苏东坡、辛弃疾,还是秦观、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他们笔下的诗词。
A.②④①③B.③②①④C.③①④②D.②①④③
D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节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C.《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两篇短文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D.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他的诗作色彩鲜明,意境恬淡。苏轼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
【解析】B.律诗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综合运用
7.【核心素养·审美创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表现出高雅和通俗两个方面,并在高雅和通俗的统一中向前发展。历史上,宫廷贵族的茶宴,僧侣士大夫的斗茶,文坛墨客的品茗,是上层社会高雅的精致文化。由此派生茶的诗词、歌舞、戏曲、书画、雕塑,又是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这是茶文化高雅性的表现。而民间的饮茶习俗,又是非常通俗化的,老少咸宜,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并由此产生了茶的民间故事、传说和谚语等,这是茶文化的通俗性所在。但精致高雅的茶文化,是植根于通俗的茶文化之中的,经过吸收提炼,上升到精致的茶文化。如果没有粗犷、通俗的民间茶文化土壤,高雅茶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1)请简要概括茶文化的主要特征。
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在高雅和通俗的统一中向前发展。
(2)班级准备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班会拟写一段开场白。
示例: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以茶待客”是我国人民传统的、最常见的礼节。学习茶文化,能够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树立知礼仪、平心境的意识。让我们追随古人的脚步,一起来学习茶文化,提高人文修养吧!
阅读迁移(2022凉山州中考)【核心素养·文化自信】
中国刺绣,针尖上的千年国粹
①小小的一根针,传承着历史,联结着古今。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闻名遐迩的古代丝绸之路上,刺绣和蚕丝不仅是珍贵的货物,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除了瓷器之外中华文明的又一张名片。
②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西周的染织刺绣已有专门的分工,文献记载了素衣朱绣、流畅的刺绣线条等情况。
③战国是我国刺绣史上第一个极盛时期,刺绣的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该时期的刺绣品是丝绸之路上对外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
④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业尤为发达,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技艺突飞猛进。汉代王充所
著的《论衡》中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
绣技艺的高超和生产的普及。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⑤到了唐朝,刺绣艺术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针法基本均已出现。此时的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等,都是对刺绣的咏颂。
⑥宋代是手工刺绣发展臻至高峰的时期,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画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改良了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针法极细密,色彩运用淡雅、素净。南宋时,针法已达十五六种之多。
⑦中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鱼骨绣、挑花绣、钉线绣等很多种绣法。光是看到这些绣法,我们就知道一个刺绣图案的完成有多难了!
⑧中国的刺绣技艺精湛、鬼斧神工,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我国各地均有刺绣的痕迹,不仅有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京绣、秦绣、鲁绣、晋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可谓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
⑨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杭州,琳琅满目的中国工艺品使他目眩神迷。中国刺绣也随商船漂洋过海,风靡了西方上流社会,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式奢侈品!至此,中国刺绣的传统手艺在全世界得以融合与发展。然而,中国刺绣这一心手合一的传世绝技,其高超技艺、时间厚度、文化深度、人情温度,都使之成为他国无法超越的经典。
⑩雅艳相宜,典雅奢华。如今,刺绣这项精美绝伦的工艺还被呈现在各大秀场之中,成为时尚界的宠儿,更是国际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刺绣已经不再是记忆中那样简单,更是一种艺术和时尚。
中国刺绣凭借它独有的魅力,穿越沙漠、远渡重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选自《科学大众·小诺贝尔》,有删改)
从刺绣的历史与发展、刺绣的绣法、刺绣的种类、刺绣走向世界(刺绣与世界的融合)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
8.(考点:内容概括)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
9.(考点:说明顺序)文章第②~⑥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具体详实地说明了中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的特点。
10.(考点:说明方法)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
举例子。举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精美绝伦的刺绣残片这一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刺绣技艺高超,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1.(考点:说明文的语言)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据《尚书》记载”表明“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出处准确、权威,增强了可信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2.(考点:说明对象的特征)中国刺绣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①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②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③技艺精湛,有绣法之分和地域之别;④雅艳相宜,典雅奢华,如今成为一种艺术和时尚。
技法点拨
品析说明文的语言
【常见题型】句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方法技巧】①若是问加点词语的作用,首先要明确加点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然后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doing公开课课件
- 小区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 高一河流地貌课件
-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参考答案 (5份)
- 离婚子女抚养费及全面生活支持协议范本
- 离婚协议书中子女抚养权变更争议诉讼协议范本集锦
- 留学语言学校申请咨询服务协议
- 成人职业素养培训咨询服务合同
- 家电维修管理制度规范
- 如何高效备考考研复试
- 2025年党校政治学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家畜繁殖员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涉密文件日常管理办法
- 微信社交礼仪见面扫一扫时代25课件
- 药品批发企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 协议过户转让协议书模板
- 2025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招聘事业单位教师40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甘肃省省直文博单位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6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省公安厅警务辅助人员招聘(44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认识社会生活(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一例跌倒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