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温度系数热敏材料正温度系数热敏材料的研究进展
ptc(正温度系数热敏材料)是正温度系数的热敏材料,具有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的特点。1955年荷兰菲利浦公司的海曼等人发现在BaTiO3陶瓷中加入微量的稀土元素后,其室温电阻率大幅度下降,在某一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其电阻率可以升高三个数量级以上,首先发现了PTC材料的特性。40多年来,对PTC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PTC材料的理论日趋成熟,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其中,以掺杂BaTiO3为主晶相的PTC陶瓷是最常用的PTC材料,近年来还出现了许多新型PTC材料,如复合、有机PTC等。我国对PTC材料的研究开始于60年代初,随着研究的深入,PTC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1ptc热敏电阻器的阻温特性PTC材料的基本特性可用电阻温度特性、伏安特性、电流时间特性和耐压特性来表征,其中电阻温度特性是PTC材料最基本的特性。电阻温度特性又称阻温特性,是指在规定电压下PTC热敏电阻的零功率电阻值与电阻体温度之间的关系。零功率是指在某一规定温度下测量PTC热敏电阻值时,保证功耗低到因功率引起的阻值的变化可以忽略的程度。BaTiO3基PTC热敏电阻器的阻温特性示意曲线如图1所示,R25为额定零功率电阻,Rmin最小零功率电阻,相应温度为Tmin;Rb为开关电阻,相应温度Tb为开关温度,开关温度是电阻产生阶跃增大时的温度,与居里温度相对应;Rmax为最大零功率电阻,相应温度为Tmax。最大电阻与最小电阻之比Rmax/Rmin为升阻比,是表征PTC效应的重要参数。表征阻温特性的另一重要参数电阻温度系数αt(%/℃),定义为:αt=dR/RdT(1)温度系数越大,电阻温度曲线越陡峭,PTC特性就越好。2施主掺杂的单晶ptc效应PTC特性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它与PTC的种类和制备工艺条件直接相关,尤其对工艺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其次,PTC效应是一种晶界效应,因为在施主掺杂的单晶BaTiO3中没有发现PTC效应,单晶的测量也证明了这一点。为解释施主掺杂的BaTiO3陶瓷在居里点以上电阻率异常增大的现象,海曼于60年代提出了晶界势垒模型,琼克对其进行了补充,丹尼尔斯提出了晶界钡缺位模型,而Desu等提出的界面析出模型较为满意地解释了其它模型无法解释的现象,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模型。1材料物理性能Heywang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在施主掺杂的BaTiO3陶瓷晶粒边界上,由于缺陷与杂质的作用形成二维受主表面,导致晶粒表面的肖特基势垒的形成,图2为晶界表面势垒能带图,φ0为表面势能,J/mol;Φ0=eφ0为表面势垒高度,eV;EF为费米能级,eV;Ns为受主表面密度,mol/cm2;Nd为载流子浓度mol/cm3;Es为受主表面距导带底的能级差eV;b为空间电荷层即耗尽层的厚度,cm。在电中性条件下,表面电荷应等于耗尽区的电荷,故Ns=2Ndb。由泊松方程推出肖特基势垒高度关系式:Φ0=e2Ndb2/2εε0=e2N2s/8εε0Nd(2)Φ0=e2Νdb2/2εε0=e2Νs2/8εε0Νd(2)式中e表示一个电子,C;ε0为真空介电常数,F/m;ε为相对介电常数,F/m。在居里温度以下,ε高达104数量级,Φ0很低;但在居里温度以上,ε按居里外斯定律随温度升高下降,因而Φ0在居里温度以上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由于材料的有效电阻率ρ(Ω·cm)可近似认为由晶粒电阻率ρv和晶界表面势垒电阻率ρs构成,假设载流子通过热激发越过势垒,可得ρs=ρvαexp(Φ0/kT),因而材料有效电阻率可表示为:ρ=ρs+ρv=ρv(1+αexp(Φ0/kT))(3)ρ=ρs+ρv=ρv(1+αexp(Φ0/kΤ))(3)式中α为几何因子,k为波尔兹曼常数(eV/K)。由于Φ0在居里温度以上随温度上升而增大,从而引起有效电阻率增大几个数量级。Heywang认为,在多晶BaTiO3半导体材料的晶粒边界存在二维受主表面,该受主表面引起表面势垒,势垒高度与相对介电系数ε呈反比。Heywang模型比较圆满地解释了PTC效应,成为后来PTC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2材料的表面荷补偿Heywang模型比较成功地解释了PTC效应,但仍存在缺点,它假设了一个大的介电常数,这需要很大的电场才能实现,而测量样品时所加的电场很小,故晶界势垒的大幅下降不能完全以ε的变化加以解释。对此Jonker提出了晶界铁电补偿理论:多晶BaTiO3铁电材料,晶粒中只存在90°畴壁和180°畴壁,由于受到晶粒尺寸的限制,当两个晶粒接触时,接触部位的畴结构完全吻合的可能性极小,结果使电畴在垂直于晶粒表面的方向上产生一个极化分量。这种极化电荷与晶粒表面电荷相补偿,在晶界上形成一个正负相间的表面电荷层,负电荷补偿的部位耗尽层被填充,必然导致晶界接触电阻的下降或消失,这种情况约占晶界比例的5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势垒高度应作如下修正:Φ0=(eNs−ΔPn)2/8εε0Nd(4)Φ0=(eΝs-ΔΡn)2/8εε0Νd(4)式中ΔPn表示自发极化的垂直分量(C/m2),eNs为表面电荷(C/m2),在完全补偿的情况下,极化电荷应与表面电荷相当,即ΔPn=eNs。在居里温度以上BaTiO3由铁电相转变为顺电相自发极化消失,使有效表面态密度增多,势垒增高,电阻率急剧增大。3氧时空分布的影响针对Heywang模型的局限,Daniels等人以BaTiO3缺陷模型为基础提出了钡空位模型。该模型认为,当材料从高温冷却时,在晶粒表面形成一层富钡缺位层,晶粒表面的富钡缺位补偿了晶粒表面的施主,而此时晶粒体内的施主并未完全为钡缺位所补偿,钡缺位起着海旺模型中的表面态的作用。由于氧化钡的蒸汽压很低,所以钡空位不可能由钡的蒸发而产生,只有晶格中产生新的能被钡离子所占据的位置时,才能产生钡空位。实际上为了促进烧结,在BaTiO3陶瓷中TiO3总是过量添加的,因而,在晶界上一般存在富钛第二相(BaTi3O7),在这里钡离子能够找到可以占据的位置,发生如下的过程(V表示空位):BaTi3O7+2Ba(晶格)+2O(晶格)=3BaTiO3+2VBa+2V0(5)由于氧空位的扩散速率非常快,其结果必然是在晶界上产生钡空位,并逐步向晶粒内部扩散。Daniels模型继承了Heywang和Jonker模型中受主表面和铁电补偿的观点,将二维受主表面扩展到三维空间,且认为受主表面的本质是钡空位。Daniels模型可以解释更多的实验现象,如:用还原法制备的n型半导体中不存在PTC效应;PTC效应受冷却条件的影响极大。此模型也有着显著的缺点,它认为施主和受主在居里和晶界上的分布是均匀的,但实验证明施主和受主在晶界上存在偏析。4u模型的原理虽然海曼和丹尼尔斯模型大致上解释了PTC效应,而共同的特点是不能解释居里点以下的低电阻率这个事实,Desu等人通过实验证明,在居里点以下,晶界中不存在铁电补偿所需的电畴取向,于是提出了界面析出模型。这个模型以掺杂物的不均匀分布为基础,但此模型中的受主表面为钛空位VTi和受主。Desu等认为晶界中绝缘层的形成是和施主与空位的缔合相关的(施主的缔合是施主的偏析形成的),施主、空位的缔合导致在晶界中形成如VTi一样的陷阱,而受主杂质的加入及在晶界中的偏析更增加了陷阱的浓度。和Heywang模型不同,此模型假设晶界中的缺陷产生一个陷阱密度Nt(mol/cm2),它不是在固定的能级上,而是有一定的能量范围,如图3所示。对于受主在晶界区域的偏析情景较为简单:它作为电子陷阱,而对于施主来说情况就较为复杂。Desu已证明,在低浓度时施主增加电子浓度,但当施主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只要动力学允许,施主通过补偿机制被缔合而产生电子陷阱,如VTi。当晶界中陷阱被激活时,由于在晶粒中的施主原子所贡献的一些载流子可以被陷落在晶界中,从而产生一个反极性的空间电荷,空间电荷的厚度和电阻以及晶界高阻区限制了样品的电导率。在晶界中陷落的载流子浓度nt(mol/cm2)可表示为:nt=NtK∗exp(−EtkT)(6)nt=ΝtΚ*exp(-EtkΤ)(6)K*为常数,Et为陷阱激活能(在无机械应力情况下),eV;k和T分别为常数,(eV·K-1)和温度,K。由电中性条件可知,陷落在晶界中的载流子浓度nt和空间电荷区宽度L2(cm)有以下关系:nt=n1L2(7)nt=n1L2(7)其中:n1是中性区中的电子浓度(mol/cm3),它相当于施主浓度Nd,L2是晶界周围空间电荷区宽度。与海曼模型相似,势垒高度为Φ=e2n2t8εε0Nd(8)Φ=e2nt28εε0Νd(8)材料的有效电阻率(包括势垒和绝缘区)可表达为:ρ=ρg[1+L2kTL12Φexp(ΦkT)]+L3ρiL1(9)ρ=ρg[1+L2kΤL12Φexp(ΦkΤ)]+L3ρiL1(9)式中ρi和ρg分别是绝缘区和晶粒的电阻率,L3是晶界宽度(cm),L1是晶粒直径(cm)。当铁电相转变为顺电相时,陷阱激活能突然减小,势垒高度迅速上升,从而引起PTC效应。Desu模型抛弃了海曼模型中所用的高介电常数概念,认为在铁电区域中,陷阱的激活能是非常高的,从而使nt和Φ很小,绝缘区的厚度也相对较小,因此,有效电阻率也很小。Desu模型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模型,它吸取了前人的成就,成功地解释了晶界层电容器和铁电相之间转变过程中所表现的PTC效应。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理论能解释所有的实验事实。目前这些模型遇到的一个共同问题是:铁电相在PTC效应中到底起什么作用?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3ptc材料的修饰研究由于应用领域的差异,对PTC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有所不同,如用于恒温加热,PTC材料应具有较高的居里温度和高的耐压值;用于电视机消磁的PTC热敏电阻器则侧重于要求高耐压(110V或220V),为了获得大的起始电流,还要求低的常温电阻率,此外为了在高阻状态下得到小的残余电流,还必须具有大的电阻温度系数αt;电子信息产业需要的高响应大电流通量的PTC限流元件要求尽可能低的室温电阻率以减少能量损耗。PTC材料性能的改进可涉及:1)控制居里温度。这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成熟,在50℃~340℃范围内可以对居里点进行有效的控制。无掺杂的BaTiO3的居里点在120℃,对其进行等价离子置换,可用效地改变其居里点。例如,在BaTiO3中掺杂Pb可以使其居里点向高温方向移动,掺杂Sr则可以使居里点向低温方向移动,掺杂量不同居里点移动的幅度也不同。2)降低室温电阻率。用施主元素,即3价或5价的稀土元素如La3+、Ta5+、Nb5+等,取代Ba2+或Ti4+的位置,当高价离子置换出低价离子时,高价离子需束缚自由电子,以保证电价平衡。电子所受的束缚力要比正常电子所受的束缚力小得多,吸收少量能量即可脱离束缚中心,在晶体中准自由地迁移,成为导电载流子,增强导电性,导致电阻率下降。3)提高升阻比与电阻温度系数。可掺杂微量受主元素,如Mn。受主掺杂是低价离子置换高价离子后,为了保持电价平衡,低价离子周围会产生空穴,在禁带中形成一个附加的受主能级,电子很容易激发到此能级,降低电子载流子的数量,使电阻率上升。受主加入量应严格控制,过量的受主杂质会使材料失去n型半导性。提高升阻比和降低室温电阻率是一对矛盾,要提高升阻比可增加材料中的受主加入量,这会导致室温电阻率的上升。研究表明,双施主的加入物比单一施主加入物更能有效地降低PTC材料的常温电阻率。另外,为了降低PTC材料的室温电阻率,一种较新的方法是在PTC材料中掺杂金属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表检定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 钢结构施工防水与排水方案
- 消防设施消防系统数据同步方案
- 氢能产业园氢能产业市场的供应与需求分析
- 建筑工程项目临时用水与排水系统方案
- 混凝土施工中的原材料质量检测方案
- 施工人员培训方案
- 水电站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讲座
- 知识点2.2熟悉色彩的体系设计构成设计色彩60课件
- 水电师傅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驾考题库及答案大全
- 医疗废物与污水处理培训
- 康复科疾病护理
- 4S店员工职业卫生培训
- 地下通道水泵房管理制度
- 溺水患者急救培训
- 2026版步步高大一轮高考数学复习讲义第十章 §10.1 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含答案
- 人力公司营销策划方案
- 医院医疗用房管理制度
- 股权代持协议终止协议书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