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检察院的岗位风险防控措施_第1页
联邦检察院的岗位风险防控措施_第2页
联邦检察院的岗位风险防控措施_第3页
联邦检察院的岗位风险防控措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联邦检察院的岗位风险防控措施

三联邦检察院国内德国联邦政府设立州,州分为县和市。议会、法院、政府都有监督政府和公务员的职能。作为联邦制国家,德国没有统一的反腐败机构,16个联邦自治州在反腐败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在联邦这个层次,联邦司法部、联邦检察院、联邦内政部都有反腐败的工作职能。联邦司法部被称为“反腐败机关”,其主要职责有三项:拟定法律草案;发布联邦政府的法律、法令;负责司法行政。联邦司法部虽然没有司法权,但是通过自己的职能活动对联邦立法和司法产生着重要影响。相关反腐败和预防措施的法律规定也由司法部拟定和颁布。联邦检察院是联邦司法部下属的一个高于司法部各个司的部门,在人事、经费方面受联邦司法部的领导,在管理上受联邦司法部的监督,但在业务上相对独立。所以,在德国,检察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政府官员,又是司法人员。联邦检察院只办理涉及联邦利益的、应当由联邦法院审理的重大刑事案件。联邦检察院对各州检察院既没有领导权,也没有监督权。但是各州的检察院对所属的地方检察院享有领导权和监督权,它可以指令所属地区的地方检察院就某个刑事案件件进进行行侦侦查、提起公诉或者中止诉讼。在德国只有检察机关可以调阅刑事案件卷宗。检察机关的工作还要向媒体公开,定期在电台做节目,介绍案件特点,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和举报。机关内部设立的反腐败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制订法律和相关条规。联邦内政部是隶属于总理府管辖的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对公务员进行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查处那些有轻微腐败行为但尚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程度的案件。上述三大官方反腐败机构按照各自职能,从立法、执行等方面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管用的工作机制,为有效管理公务员提供了机制保障。制定监督制约并监督官员的行为在德国联邦内政部,检察官Maltemerz先生向我们讲解了联邦内政部的岗位风险防控措施,并告诉我们,这一措施的设计理念是权力越大,约束越多。据介绍,内政部并不执行对腐败行为的检查和惩处,那是刑事警察局和检察官的工作,它只是制定内部规定的一个机构,对极易受到腐败行为威胁的工作领域进行确定和分析,制定反腐败行为守则,着重预防。它设置的反腐败工作联系人不需要确凿的证据,只要发现官员有守则明示的异常现象,而当事人没有合理解释,或者无法做出解释,就可以发出警告性提示,指出当事人存在腐败的可能性并书面报告主管官员。Maltemerz先生告诉我们,在德国,容忍腐败也被认为是腐败的一种。因此,公务员对腐败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态度也是不被允许的。内政部属下有一个内部审计部门,详细分析和评估每一个职位可能发生腐败的危险性,做出腐败高危性和腐败一般性的警示,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行为准则。因此,即使是同一个级别,岗位不同的官员,其“不准”方面的准则也是有区别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法律面前官员是“不平等”的,官职越高,权力越大,“不准”的范围越广,约束自然也越多。德国的监督、惩处制度德国预防和打击腐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相对设计严密、系统配套、操作性强,对防治公务员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紧紧围绕权力运行实行的四大原则,有力防止公务人员钻制度“空子”,大大压缩腐败可能存在的空间。多眼原则。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财政相关支出等公民关注度较高的政务事项实行多人实施、多眼监督。在德国,就连警察执行公务都必须坚持两个人以上把关和同行,不能单独行动,防止有可能发生腐败行为。岗位风险分析原则。对极易受到腐败行为威胁的工作领域进行风险分析,并检查风险分析在这些工作领域中的执行情况。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审查是否应对机构设置、工作流程或人员归属做出变动。轮岗原则。在德国,各级公务员任职5年必须轮岗交流。对于容易滋生腐败的部门,则规定公务员一般3年必须轮岗。透明公开原则。所有公共管理事务的决策过程和准备阶段必须实行透明原则,接受多层监督。可以说,在德国,不但严格规定了公务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且公务员在具体权力行使过程中,怎么做的、是否符合规定,也让公众一目了然。如果说,完善的制度使德国公务员“不能贪”的话,那么,严厉的惩处机制,更让他们“不敢贪”。近年来,德国反腐败机构查处腐败行为的措施不断加强、力度不断加大,除了常规的查处手段外,法律还赋予他们可以采取监听、卧底等特殊侦查手段。同时,对腐败行为的惩处比较严厉,体现出“四个并重”特征:一是精神处罚和经济处罚并重。如被判刑1年以上均会以法院判决形式剥夺公务员身份,由单位予以开除,养老、医疗保险均会被剥夺。二是对受贿者处罚和行贿者处罚并重。三是对违法企业处罚和违法中介组织处罚并重。对企业行贿行为或者中介组织违法行为,除了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外,还要将它们列入全德统一的黑名单公布于众,并通过行业协会进行限期停业和罚款处理。四是对本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行贿的处罚并重。强化社会监督德国有比较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除了设置联邦议院、政府各部门和各州的反腐败机构以及审计机构等专职监督机构之外,还建立了以媒体舆论为主导的全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在德国,舆论监督被称为“第四种权力”。德国法律规定,只要媒体有腐败方面的报道,检察院就有义务进行调查。而政府公务员一旦有腐败丑闻曝光,必须引咎辞职。与此同时,社会组织监督、公众监督和政党监督等社会监督体系也比较完备,彼此能够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德国不断创新监督载体,一些行业协会自愿成立了反腐败协调机构和组织,他们一方面承担着行业协会所属企业的不良行为调查,一方面也与国家检察机关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德国反腐败工作的一支重要支持力量。汉堡荣誉协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汉堡荣誉协会是一个私人性质的行业协会,成立于1925年,是德国政府认可的11个行业协会之一,拥有较高知名度。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行业内部对贿赂行为的投诉,收集信息和证据,并提交给检察院,协助政府反腐败。它成立的原因是20世纪初,商业贿赂盛行,不法商人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做生意,利益受损的同行既想制止这种行为,又不想直接向检察院举报,于是就商量成立了这个协会,由协会替他们解决这类问题,从而揪出“黑羊”。为保持中立,协会不接受政府资助,工作人员有10多人,其中一半是兼职的,不在协会领取工资。协会会长Hr.hattenkofer先生强调,协会信任人(专有名称)对企业贿赂方面的投诉所进行必要的调查是受到政府认可的,当然,检察院接到协会递交的材料,是否进行立案还是由检察院决定。德国公务员不忘教育德国十分重视公民的品德教育,强调品格塑造和人格完善。这种教育培养了德国民族整体上严肃认真、遵守纪律、理性处事的性格,形成了严谨、认真、守法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人们自觉远离腐败、抵制腐败。德国政府在培养公务员廉洁自律理念上更是细致入微。从公务员上岗之日起就敲响防腐警钟,据介绍,政府在录用公务员时始终坚持忠实可靠、待人诚实、勤劳认真的用人标准,进入公务员队伍要经过公开招聘、严格审查和一定时间的实习考察等程序。进入公务员队伍后,还要求他们宣誓效忠国家、法律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公务员行为守则》,并人手一本印有守则内容的小册子,时刻提醒公务员提高警惕,防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等。任职期间,政府还不断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