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作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_第1页
诗歌写作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_第2页
诗歌写作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_第3页
诗歌写作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_第4页
诗歌写作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诗歌写作1/35

在世界民族文学史上,诗歌是最早出现文学样式,它几乎与人类语言一同产生。中国新诗发即使历时不过百年,但已经产生了许多优异诗人和诗歌,这为我们学习新诗写作提供了极为有利条件。普通来说,诗歌主要功效是抒情,它借助比喻和意象,用超常化语言组合来表情达意。

本章导读2/35第一节诗歌文体界定

一、诗歌定义

诗歌是以意象为诗情表示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想象和新奇比喻,以含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人主体对宇宙人生深刻了解和对生活由衷咏叹文学体裁。

3/35二、中国诗歌演变叙略(一)古诗发展历程(二)新诗发展历程

我们对诗歌文体特征归纳和总结,主要是依据中国新诗近100年来创作实践而作出。新诗(白话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物,是在对传统文学解构同时建构起来。

4/35

胡适在纲领性《谈新诗》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新诗创作标准,这就是必须“推倒词调曲谱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胡适提出新诗创作“作诗如作文”指导思想,成了中国新诗最基本创作规范,也是促成新诗以自由诗为主要文本形式主要原因。192月《新青年》第二卷上刊载胡适《白话诗八首》是最早见诸报端新诗作品,193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胡适《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第一部诗集。

5/35

1921年郭沫若诗集《女神》问世,显示了中国新诗初步成就,也意味着新诗从此掀开了新一页。20年代诗坛较有影响诗歌流派是象征诗派和新月派,前者代表诗人是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等,后者则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到了30年代,围绕着当初影响较大文学刊物《当代》杂志,许多优异诗人纷纷登上新诗创作舞台,这其中包含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等。30年代艾青、藏克家等诗人出现,标志着中国新诗创作已经步入成熟期。

6/35

40年代是中国新诗收获季节,以胡风、冀汸、曾卓、鲁黎等为代表七月诗派,以郑敏、穆旦、袁可嘉、杜运燮等为代表九叶诗人,以及写出水平相当高《十四行诗》(共27首)西南联大代表诗人冯至,他们相继出现,使40年代诗坛展现出群星璀璨、熠耀争辉繁荣态势。1949年后直到新时期,因为受极左思想影响,新诗创作出现了相正确低潮期,这一时期以贺敬之、郭小川等人政治抒情诗较有影响。

7/35

新时期以后,中国新诗再度出现了异常活跃创作局面,以艾青、流沙河、公刘等为代表“归来诗人”,在“复出”后创作出了大量优异诗作;以舒婷、顾城、杨炼等为代表“朦胧诗”派,用当代诗歌写作技巧勾勒了青年一代真实心灵世界,把中国新诗推向了一个新创作高度。随即,以海子、韩东、王家新、于坚等为代表新生代(又称“第三代”)诗人,从不一样艺术角度来演绎新诗,使中国新诗在20世纪末出现了群雄逐鹿、异彩纷呈情况。

8/35

综观20世纪新诗创作,能够看出其间不乏优异诗歌和优异诗人,但总体来看,新诗成就还不高,还没有出现唐诗宋词那样经典作品,也没有出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享誉世界、照亮历史大师级诗人。即便如此,新诗还是在中国几代诗人不懈努力中形成了一定规模,含有了一些共同文学文体特征。

9/35抒情诗篇幅短小,语句精练。它是诗人站在内视点(“以我观物”)思维角度,经过对现实生活“主观化”和“心象化”艺术处理,来书写和表现世界。

叙事诗普通篇幅较长,而且有相对完整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叙事诗因为受到诗歌表示制约,又比小说和戏剧等叙事文体更简练,跳跃性更大,不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情节都比小说和戏剧单一。三、诗歌基本类型

(一)抒情诗与叙事诗10/35(二)自由诗与格律诗

自由诗是指表示形式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在语词和诗句组构中不受格律影响和制约诗歌。

格律诗是指依照固定格套和严密节奏与韵脚而创作出诗体。11/35(三)古体诗与当代诗

古体诗使用语言是古代汉语语言系统,也遵照古典诗歌创作规则。

当代诗使用语言系统是当代汉语。

12/35(四)民歌与散文诗

民歌是由劳感人民口头创作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较大诗歌样式。

散文诗历史并不很长,它是在近、当代才出现并发展起来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特点文学样式。

13/35第二节诗歌审美特征

一、集中概括抒情

诗歌以抒情为主要表示形式,普通以较短篇幅来详细形象地凸显诗人主体意识,集中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短短两句就把被10年浩劫耽搁了美好时光青年一代决心战胜蒙昧、追求真理坚定信念鲜明地表露出来。

14/35二、借助意象想象

诗歌以意象为诗情传达基本结构单位,经过单个或多个意象来凸现诗意,抒发情感。

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客观事物影像。如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忧愁——/沙扬娜拉!”

15/35三、复沓铺排修辞

诗歌经常采取复沓和铺排修辞伎俩,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性。

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力量。”

16/35四、分行排列语言

在语言外观上,诗歌通常是以分行排列方式组成文本。

“格律体”,如闻一多《死水》;“参差体”,如艾青《大堰河,我保姆》;

“楼梯体”,如贺敬之《放声歌唱》;

“回环体”,如闻一多《忘记她》、戴望舒《雨巷》等。

17/35五、含蓄朦胧意蕴

诗歌借助暗示来表示思想感情,语义含蓄多解,富于朦胧美。诗人在诗歌中情感抒发并不是直接呼吁出来,而是借助诗歌意象间接地暗示出来,所以,借助暗示来表示思想感情也是诗歌主要特征。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窗子,/你装饰了他人梦。”

18/35第三节诗歌写作方法

一、敏锐捕捉瞬间感受和体验

对于诗歌创作来说,“生活”含义应该是广义上,不但包含社会实践,而且包含内心生活,二者配合才组成了诗人全部生活内容。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敏锐地捕捉瞬间感受和体验,及时将它积淀在思维信息库中,以备日后诗歌构思和诗歌创作之用。

19/35二、重视灵感培育和意象提炼

诗歌创作要注意灵感培育,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锤炼诗思,集聚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只有做到了这些,诗歌灵感才会在我们创作活动中不期而至。同时,还要重视对诗歌意象采撷与提炼。诗情表示必须借助经典意象,而经典意象得来必须依靠我们平时对生活观察与积累。20/35三、以超常化语言结构来展现意象(一)动词精选

对于诗意展现来说,动态意象比静态意象作用更大,它能使诗歌更显得情绪流溢,力度扩张,意蕴生动,充满饱满内在张力。动态意象还能抓攫住读者阅读视线,撩发他们丰富审美联想与想象。一个恰切动词会让诗歌意象变得灵动鲜活,从而使整首诗歌艺术水准跃升到更高层次。如陈敬容《哲人与猫》:“雨锁住了黄昏窗,/让白日静静凋残吧”。藏克家《难民》:“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翅膀。”

21/35(二)词类活用

诗歌中词类活用普通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相互词性转换,经过活用,扩大了当代汉语词汇意义空间,充分挖掘了词语表示潜能,同时也增强了诗歌审美表现力。“田亩已荒凉了——/狼藉着犁翻了土地”

,“请停下来,停下你疲劳奔走”

,“我喝了一口街上朦胧”

,“但它生命内部/却贮满了这么多芬芳”

。22/35(三)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一语双关,这也是诗歌创作中惯用表现手法。吴晓《给奏琴少女》中有这么诗句:“笼罩我琴面/是月光一样轻柔地洒落/你凝视/我弦因幸福而绷得紧紧/一颗渴望歌唱阳光、花朵、溪流心/在你芳香呼吸抚摩下/刹那间明朗地开放”。23/35(四)省略与跳跃

诗歌写作通常要做到言简意赅,考究简约之美。诗歌中因而经常充满了意义省略和情绪跳跃,这些意义省略和情感跳跃为读者预留了发挥想象巨大空间,也使诗歌意蕴无限,经得起屡次阅读与阐释。如曾卓《我遥望》:“当我年轻时候/在生活海洋里,偶而抬头/遥望六十岁,象遥望/一个远在异国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抵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时候,象遥望/迷失在烟雾中故乡”。24/35(五)近比与远比

“近比”,是指组成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相同关系极为显著,读者读后能够马上接收,如“当我生命嫩像花苞,/每样东西都朝着我发笑。”

“远比”,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相同性不显著,二者跨度很大,读者粗看起来一时难以接收,这种比喻陌生化效果强烈,给读者带来审美刺激也更大。比如“精神世界最深沉思象只忧愁手。”

25/35四、艺术地组合与叠加多个意象

(一)感觉挪移

感觉挪移也就是我们常说“通感”,在诗歌创作中,通感利用也极为频繁。怎样其芳《圆月夜》:“你声音柔美如天使雪白之手臂。”

(二)色彩错杂

诗人在组合诗歌意象时,经常将许多颜色错杂在一起,在五彩斑斓色彩世界里展现繁复诗意。怎样其芳《欢乐》:“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羽翅?鹦鹉红嘴?”

26/35(三)博喻与铺陈

博喻,就是从不一样角度写同一个事物意象,以各不相同喻体来喻指同一个本体,如: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桨橹。”

铺陈,就是对同一事物意象从不一样侧面重复铺写,以到达意义强化和情绪渲染目标,如:“网撒在河上。/网住了月光嘛?/网住了河水嘛?/还是网住了风?/呵,什么都网不住!/但网住是一江春水柔情,/网住了鱼虾,/网住了梦,/网住了夜来迎接拂晓。”

27/35(四)悖谬与突反

悖谬,就是将相反或相正确语词并排在一起,使诗歌出现一个语义含混和打破常规审美效果。如“是不情愿情愿,不必定必定”

,“这是痛苦,是幸福,要说出它/需要以冰雪来充满我一生”。

突反,就是诗歌首先围绕一个关键意象,使用若干相近意象将诗意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等到关键意象衬托和诗意渲染抵达一定程度后,再拈出一个与之相对或相反意象,“卒章显意”,从而将前面诗意全方面颠覆。如艾青《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28/35第四节散文诗特征与写作

一、散文诗定义

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合体,是将诗歌一些表现性原因与散文一些再现性原因巧妙融合在一起,兼具散文活泼自由和诗歌简练凝练特征,经过意象和意境来表示诗人主观情志,歌唱生活文学体裁。

29/35二、散文诗文体特征

(一)篇幅短小,表示自由如郭风《犁痕》:

你们听到世间最洪亮、最阔大歌么。那是用勤劳和虔诚,用汗水谱写出来歌呵。那是用锄头,用犁具艰辛地翻着土地,铺写在土地上面歌呵。犁痕,黑色海波浪一样,洪亮而阔大地,唱着对于我们劳动赞美诗。30/35(二)意象与意境交融

如鲁迅《秋夜》,既塑造了“枣树”这么经典意象,又营造出静谧秋夜意境,经典意象与深邃意境合奏出一曲感人心扉生命旋律。

31/35(三)实在美与空白美友好统一

如柯蓝《海在呼唤》:

我在海岛上,日夜谛听着海咆哮。我以为海是一颗巨大、无法比拟、不可捉摸心灵。但我感觉到:海向一切发出咆哮,不论是愤恨,还是喜爱,都是异常深沉而又巨大。海咆哮,莫非是海在不停地思索?

32/35三、散文诗写作方法

(一)注意对日常生活关键细节和主要物象进行诗意聚焦。(二)句式整散结合,表意虚实相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