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第三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课件_第1页
运动心理学第三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课件_第2页
运动心理学第三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课件_第3页
运动心理学第三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课件_第4页
运动心理学第三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忆与体育运动第一节记忆的概述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分析第三节运用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第四节、体育运动中的记忆问题记忆与体育运动第一节记忆的概述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分析第三节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㈡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保持:是把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信息的储存)再认和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辨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把它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信息的提取)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二、记忆表象:㈠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出现的该事物的形象。㈡特征:

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

2、概括性:表象不是知觉的翻版或重复,它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是反映事物的个别特点,而是反映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具有概括性。㈢种类:

1、按概括性分:个别表象:是指在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感知基础上产生的形象,又称为单一表象。(自己使用的茶杯)二、记忆表象:

一般表象:是在个别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关于一类事物的共同的主要特征的形象。(马、草原的形象)

2、按感知特点分:视觉表象是由视觉获得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浮现。听觉表象是由听觉器官获得的声音表象,主要有言语听觉表象和音乐听觉表象。运动表象是和运动感觉相联系的,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关于动作和动作系统的形象。㈣表象的作用:表象是介于知觉与思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三、记忆的种类:一般表象:是在个别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关于一类事物的共同的

㈠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外显记忆:个体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有意识的影响。㈡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时间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一次性获得。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认知、运动技能的记忆。需多次尝试获得。㈢根据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㈠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语词记忆:以事物关系、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运动记忆:以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㈣根据保持时间,分为三个记忆系统:⒈感觉记忆(sensorymemory):当引起感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信息仍能保持一个极短暂时间的记忆形式。感觉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持时间短:约0.25~2秒;②信息编码依据其物理特性,具有鲜明的形象性;③记忆容量大:一般认为是9个~20个字母;④感觉记忆痕迹易消褪。继续语词记忆:以事物关系、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继续刺激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注意复述消退遗忘三个记忆系统模式图返回刺激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注意复述消退遗忘三个记忆系统模式你将看到一副忙碌的视觉场景图,请你快速注视它—约10秒—然后回答我们的问题。1.最下面的小女孩拿着什么工具?2.最上面中间的男士在干什么?3.右下脚的妇女,她的雨伞的手柄钩是弯向左边还是右边?返回你将看到一副忙碌的视觉场景图,请你快速注视它—约10秒—然后

⒉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不超过1分钟。实验:Miller实验—你能记住多少?短时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持时间短:约5~20秒,不超过1分钟;②记忆容量有限: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③信息编码多为言语编码存储;3.长时记忆(long-termmemory)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保留下来的记忆形式。

⒉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长时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②记忆容量无限:5万~10万组块或1015bits③信息编码多为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储;④信息提取有两种方式:回忆和再认。四、一些有趣的记忆现象㈠回忆的最佳环境就是记忆时的地点㈡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㈢特殊事件—不随时间消逝的记忆㈣前瞻性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

一、识记:㈠识记是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㈡种类:

1、根据识记目的分:无意识记: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而进行有意识记:有预定目的需要经过努力而进行2、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分:机械识记:对无意义材料或没理解的事物依据其外在联系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其内部联系并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的识记。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分析一、识记: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分析(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任务:由于目的不同,学习者在识记材料时的组织也不同,如果目的是要求回忆的精确性,那么学习者就会在心里默默地复习单个句子和词,如果目的是要求连贯地回忆材料,那么就会去建立意义联系,理解材料的逻辑性。

2、材料的性质和数量:难易不同的材料在识记过程中的效果是不同的。识记容易的材料一般开始时进展较快,后来逐步缓慢,成一减速曲线,识记难度较深的材料,常是开始时进展较慢,后来逐步加快,成一加速曲线。一般说,要达到同样识记水平,材料越多,平均所用的时间就越多。

3、识记的方法整体识记方法是将识记材料整篇阅读,直至成诵为止,部分识记法是将识记材料一段一段阅读,到分段背诵完毕再合成整篇背诵,综合识记法是先进行整体识记再进行部分识记,最后再进行整体识记,直到成诵为止。(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一般情况下,最合理的是综合识记法,而最不合理的是部分识记法。不过,这三种方法的优劣是有相对性的。一般说来,如果材料较短且具有密切的意义联系,可用整体识记;如果材料本身没有多少意义联系,可用部分识记;如果材料有意义联系但既长又难,则采用综合识记效果较好。二、保持和遗忘:㈠保持保持是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并得到巩固的过程。量的变化:减少、保持、增加质的变化:简略、概括、匀称、合理化㈡遗忘:

一般情况下,最合理的是综合识记法,而最不合理的是部分识记法。对过去曾经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进行错误的再认或回忆。⒈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利用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绘制出了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称为遗忘曲线或记忆曲线。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⑴材料的性质、数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⑵材料的系列位置

一般情况下,人门在学习中最后学习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学习的那些项目,而最后回忆起来的是词表的中间部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继续对过去曾经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进行错误的再认或回忆。继续

1234510152025300102030405060708090100时间(天数)保持百分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大多数遗忘发生在学习后一小时之内;2.遗忘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渐趋平稳;3.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返回1234510返回返回⑶学习的程度: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通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的材料;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这种材料称之为过度学习材料。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150%,效果最为经济合理。3.遗忘的原因:⑴衰退说:这一理论用“用进废退”的观点来解释遗忘,认为遗忘可能是不用的结果。⑵干扰说:遗忘是先前的学习和后来的学习相互干扰,以致造成抑制效应的结果。

干扰的形式有两种:(1)前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在识记之前所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2)倒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⑶学习的程度:一般来说,干扰作用的大小与先后两种材料的相似程度、时间间隔以及所学材料的巩固程度有关。研究发现:中等相似程度的两种学习材料干扰最大,先后学习的材料间隔时间越长干扰越小,学习的材料巩固程度越高产生的干扰也就越小。

⑶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三、再认和回忆㈠

再认: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别确认的过程。㈡回忆: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一般来说,干扰作用的大小与先后两种材料的相似程度、时间间隔以回忆的种类:①根据回忆目的分:有意回忆:是有回忆任务、自觉追忆以往经验的回忆无意回忆:是没有预定目的回忆。②根据回忆的中介物分:直接回忆:由当前事物直接唤起经验的重现是直接回忆。间接回忆:借助于中介物进行的回忆叫间接回忆。③追忆:追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回忆,它同时具有有意回忆、间接回忆的特点。这种回忆需要较大的意志努力,也需要思维活动的参加。回忆的种类:一、科学地识记:(一)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二)充分利用无意记忆;(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四)合理的安排识记材料;(五)适当运用记忆术。二、有效地组织复习(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第三节运用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一、科学地识记:第三节运用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一般是先快后慢。所以复习要在尚未大量遗忘之前及时进行。

2、分散复习:复习时间分配有两种方式,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连续进行的复习称为集中学习,学习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称为分散学习。很多实验证明,一般情况下,分散学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好。但是在使用与分散复习时,时间间隔长短,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数量、识记已经达到的水平确定。一般是“先密后疏”既在识记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复习之间时间间隔要短一些;随着知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少一些,时间间隔可长一些。(二)防止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干扰是造成遗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先后学习两种材料时,要防止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复习两种材料时中间要休息一会,类似的材料不要一起复习。复习系列材料时,要加强材料中间部分的复习等。

1、及时复习:(三)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在复习过程中,单纯阅读效果并不太好,应该在材料还没有记住以前,就要积极地试图回忆,当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种方法花的时间少,识记的速度快,保持的时间长,而且错误也较少。

(四)多样化的复习。

复习方法的单调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和感到疲劳,降低复习效果;而多样化的复习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颖,注意力更能集中,并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复习效果。三、培养追忆的能力:

(一)明确追忆的目的任务;(二)选择恰当的追忆方法;(三)培养意志力,排除干扰。(三)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四、创造有利于记忆的条件:

(一)保持身体健康,合理用脑;(二)培养完善的个性。四、创造有利于记忆的条件:19411917186518121776JM

RSOFLPTZ

B沙漠

数学灯泡深刻网络情感成就日记电梯天空817349428519411917186518121776返回短时记忆194119171865181鸟动物

金丝雀会唱歌黄色的有翅膀会飞有羽毛鸵鸟有长腿个高不会飞鲨鱼危险会咬游向上游产卵粉红色可食用三文鱼鱼有鳍有腮会游泳有皮毛会动吃东西呼吸知识网络结构图返回鸟动物金丝雀会唱歌黄色的有翅膀会飞有羽毛鸵鸟有长腿个高不会再现图形原刺激图再现图形瓶子新月眼镜灯罩字母哑铃返回再现图形原刺激图再现图形瓶子新月眼镜灯罩字母哑铃返回第四节、体育运动的记忆问题一、短时运动记忆(一)短时运动记忆的遗忘曲线亚当斯和迪克斯特拉曾做过一个直线定位反应实验,方法是要求被试蒙上眼睛,用手向前移至一个主试者规定的目标点,然后再返回起始处,间歇一段时间,将目标点移开,再让被试移至自己认为原目标点的地方停住,测量改点与原目标点的误差。他们选择了三组被试,分别练习1次、6次、15次以后再做记忆测试,结果如图:第四节、体育运动的记忆问题一、短时运动记忆运动心理学第三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课件(二)前摄干扰对短时记忆的影响阿斯克里和舒密特曾做了这样的实验:先要求三组被试休息;然后A组做二次干扰性定位作业,B组做四次干扰性定位作业,C组不做干扰性定位作业;接着三组被试共同学习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位运动,继而间歇10秒或20秒;再让后二组回忆先前学习的定位作业;最后再让三组被试回忆所学习的统一标准的定位运动。结果表明,在学习统一标准运动技术以前,学习其它技术越多,对后一个运动的学习结果影响越大。(二)前摄干扰对短时记忆的影响运动心理学第三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课件(三)运动记忆的位置线索和距离线索在学习、保持和重现运动技术时,人是以位置线索还是以距离为线索来复制所要求的动作呢?莱布斯的研究:闭眼,分两组,A组使得原距离信息失去一定的作用,B组使得原位置的信息失去一定的作用。结果表明以位置为记忆线索的被试能更准确地完成回忆任务(A组)。(三)运动记忆的位置线索和距离线索运动心理学第三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课件4.预先选择对短时记忆的影响.

5.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恢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这种特殊的运动成绩下降现象叫热身损耗。4.预先选择对短时记忆的影响.

5.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运动心理学第三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课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如何运用热身损耗?1.上场前的准备活动,必须认真做,且准备活动的动作结构、频率等特征应尽量与所要完成的动作技能相似。2.在比赛间歇过程中,如果利手、利脚需要放松休息,可以利用非利手、非利脚在临赛前做热身活动,以保持利手、利脚的技能定势。3.当对方竞技状态极佳,势不可挡时,要采取措施,设法打乱敌方的定势,如要求暂停、故意拍球以推迟发球时间等。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如何运用热身损耗?1.上场前的准备活动,体育运动的记忆问题二、长时运动记忆(一)连续性运动技能的长时记忆许多连续性技能,一旦被熟练掌握,常能记忆相当长的时间,日常生活中这种例证比比皆是。连续性运动技能:指组织方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技能。体育运动的记忆问题二、长时运动记忆运动心理学第三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课件(二)非连续性运动技能的长时记忆与连续性技能相反,非连续性运动技能的长时记忆测验成绩则很差。非连续性运动技能:指组织方式上具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技能。(二)非连续性运动技能的长时记忆运动心理学第三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课件为什么运动技能比言语技能保持的时间更长?为什么连续技能比非连续技能记忆更好?为什么练习者常常是错的忘不了,对的记不住?为什么运动技能比言语技能保持的时间更长?体育教学中促进运动记忆的有效性条件1、目的任务对识记动作的影响。2、学生的学习态度。3、识记动作的数量和结构对识记效果的影响。4、不同感觉通道对识记效果的影响。5、识记动作的方法对识记效果的影响。6、课堂气氛对运动记忆的影响。体育教学中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