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选民证_第1页
中国古代选民证_第2页
中国古代选民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选民证

2009年2月26日,宝县政府法律办公室副主任曹万东将多年积累的家庭文献捐赠给宝县档案馆。其中,25年来,不同时期的个人法案记录了中国民族志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是人民热爱和平、赞美和享受的历史见证。是地方人大成立30多年来中国民族志发展和完善的缩影。选民证的使用25张选民证,按照时间顺序装订在一起,仿佛是一段段历史的叠加。每张选民证上都盖着一枚方章或圆章,这是持有者有资格参加投票选举的标记。近60年来,老百姓主要以这种方式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这些选民证的年份分别为1954年,1956年、1958年、1963年、1965年、1980年、1983年、1986年、1992年。1954年的选民证与后面几届不同,用繁体字竖排,纸质长方形,长约11厘米、宽约8厘米。历经近60年的岁月挫磨,纸张棕黄稍有褶皱。文字采用自左至右、自上至下,行文符合近代书写习惯。全部内容如下:选民证,姓名:曹连瑞,性别:男,年龄:四十四岁,宝坻县大沽乡(镇)选举委员会发,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日。右侧标注两点注意事项:一、凭证参加选举;二、只准本人使用。此证加盖“宝坻县大沽乡选举委员会印”的红色方形印章,格外醒目。选民资料用黑色毛笔字书写,今天看来字迹仍然清楚。曹连瑞就是这些选民证的主人,是捐赠者曹万东的祖父。据曹万东回忆,爷爷虽是地道的农民,却是个有文化的人,担任过村干部,算盘打得好,擅长袖褪金,是个算账的能手。过去供销社年底盘点忙不过来,总会叫他过去帮忙。1993年爷爷病故,1997年全家从新安镇曹家口村搬进县城。收拾东西时,家人在书柜里无意发现了一个纸包,里面有1952年的田房草契、买卖菜畦文约、土地房产所有证、契税收据,1961年的自留地使用证,1963年的林木所有证,1965年的自行车牌照完税收据等。在最里层有一个软布包裹,里面竟然夹有不同年代的选民证,是全家参加选举后保存下来的,想必是曹连瑞最珍爱的。这些东西曹万东一直珍藏下来,尤其对这些选民证格外珍惜。曹万东说,爷爷留下的选民证中,有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的,惟独缺了七十年代的,中间隔断了10多年,估计是没保存或者没有进行选举活动。爷爷将选民证保存得如此完好,从中可以看出老百姓对选举权的重视。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我们决定捐赠给档案馆。社会主义民主时期19581978年每张选民证都是历史的见证,记载着时代的沧桑与变迁,记录着新中国政治民主的历史进程。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从1953年3月到1954年8月,我国逐步建立健全了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组织,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选举。这次普选是人民政治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激发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热情,推动了人民民主制度的发展,并为县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得知,宝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6月25日至29日在宝坻县城召开。1954年这张选民证是在会议召开前的三个月,即1954年的3月20日发放的,从时间上看,这恰恰与我国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相吻合。因为当时正处在过渡时期,还没有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没有制定新中国的宪法,而是以共同纲领代之。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非常重视新中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按照当时的制度设计,要由有选举资格的农民选举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再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宝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县人大代表共180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宝坻县人民政府四年来工作总结的报告》和《宝坻县人民政府关于195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报告》,通过了《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选举了出席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从以上背景资料不难看出,1954年的选民证是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来最早的一张选民证,是老百姓当家作主的证明,是我国民主进程的有力见证。1954年6月至1966年5月,宝坻县人民代表大会历经六届,共举行会议7次。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初,县内造反组织开始夺权活动,1月25日,宝坻县人民委员会被夺权,依法选举的人民政权组织成为被砸烂、取缔的对象。1967年12月5日,宝坻县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和县人民委员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断。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历史性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入发展与完善的新时期。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间接选举改为选民直接选举,使民主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1979年12月6日,宝坻县革委会发出《关于建立宝坻县选举委员会的通知》,定于1980年4月中旬以前召开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召开各公社人民代表大会。为搞好县、社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建立了县选举委员会,在宝坻县人大常委会尚未产生时,县革命委员会完成了选民登记和选举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工作。宝坻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0年4月28日至5月3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26名。会议撤销了县革命委员会,选出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恢复了宝坻县人民政府,使宝坻县的政权组织走上了正常化轨道。1980年的选民证是宝坻县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后第一张选民证。1965年至1980年,这是间隔时间最长的两张选民证,反映了“文革”动乱岁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