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水文地貌_第1页
泸州水文地貌_第2页
泸州水文地貌_第3页
泸州水文地貌_第4页
泸州水文地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泸州气候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其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由于青藏高原、秦巴山岭、云贵高原的屏障作用,全市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区。大气环流影响:主要受北方大陆干冷季风与南方海洋暖湿季风交替活动的影响。冬半年主要受苏联西北利亚和蒙古到新疆一带东南下的大陆干冷空气团的控制。夏半年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高压控制。年平均气温17.5-18.0°C,年际之间的变化为16.8-18.6°C高低年间相差值为1.8°C,最冷月(一月)年平均气温7C左右,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7.5C,年较差(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约为20.5C,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C,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1°C左右。全市7、8月份气温变化最小,冬季(12-2月)气温变化也不大,春季气温上升急剧,秋季气温下降迅速。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全年气温日较差为6C左右,最大月是8月,平均日较差达8C以上,最小月12月平均日较差4C左右。泸州市无霜期长在300天以上,降雪甚少,个别年份终年无霜雪,适宜作物生长期长。泸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瞬间风速>17米/秒,称为灾害大风,1、10-12月出现大风的概率小,春秋季多为寒潮大风,风向偏北,风力大,持续时间长,范围较广,夏季多为雷雨大风,这种雷雨引起的局部大风,常伴有冰雹,一般出现在下午和晚上,影响范围小,持续时间短,风力大。根据(61-96)年气象资料分析,对泸州市农业生产威协最大的是(7、8月)高温伏旱和(5、6月)连晴夏旱,其次是3、5、9月低温阴雨天气,以及洪涝、冰雹、大风。它们发生的次数多,危害范围广,后果严重,近年发生的强度变化大,是泸州市的主要气象灾害,也是制约泸州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4-5月是季节交替,也是冷暖空气交替影响泸州市的时期,多强对流天气,易产生大风,冰雹天气,出现频率为42%,此时正值小春作物灌浆、成熟、收割,因此,大风冰雹对小春作物危害最大。如1989年泸州“4.20”和1993年泸县“4.24”的风雹灾害,大家仍记忆犹新,不仅给农业造成巨大损失,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威协。2、5-6月是夏旱发生的时段(除叙永外)出现夏旱的频率达30%以上,古蔺高达59%,此时正值水稻栽插不久,将造成禾苗干枯死亡,1969年夏旱长达60天以上,严重影响我市的大春生产。3、 7-8月伏旱出现的频率为42%以上,合江高达71%,对大春作物危害最大,造成减产或者无收。1971年伏旱长达46天以上。4、 低温、阴雨是农业生产的内伤,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面最大,特别是对早稻、再生稻、晚稻的危害尤为突出。5月出现低温阴雨的频率为47.5%,合江高达66.7%;9月份出现的频率在65.5%。1994年9月出现低温阴雨造成再生稻、晚稻大面积减产。5、暴雨主要发生在6-8月,其发生频率在56%以上,造成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冲毁庄稼、农田,给经济建设带来巨大损失。1968年7月2日,全市雨量多数达170mm以上,其中市中区达239.0mm。泸州水文泸州市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以长江为主干,成树枝状分布,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汇入长江。境内河流众多,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1条,其中50-100平方公里的30条,100-400平方公里的20条,400平方公里以上的11条,主要河流有长江干流、沱江、赤水河、古蔺河、永宁河、塘河、濑溪河、东门河等。河道普遍具山区性河道特征,河岸坡度陡,多呈V形谷或U形谷,宽谷与窄谷交替,河床较大,多急流险滩。 长江由江安县经纳溪区大渡口处入境,由西向东流经纳溪、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五县(区),在合江县符阳村九层岩出井流入江津县。市境内长133公里,集雨面积9832平方公里,出境流量为8533立方米/秒,入境水量2420.8立方米,出境水量2691亿立方米。沱江系长江左岸支流,由富顺县经泸县海潮处入境,在市境北部由西北向东南,经泸县、江阳区在市区管驿嘴处汇入长江。境内长44公里,集雨面积1258平方公里。河床窄,天然落差小,年均河口流量455立方米/秒,年均河口输沙量0.2356亿吨。洪水季节可通航,枯水期部分段可通航。水能蕴藏量6.4万千瓦。永宁河为长江南岸支流,发源于叙永县黄泥乡,由南向北流经叙永、纳溪,在纳溪区安富镇汇入长江,全长152公里,集雨面积2320平方公里。天然落差846.6公尺,平均比降5.57%。水能蕴藏量12.87万千瓦多年平均河口流量66立方米/秒年均河口输沙量0.0199亿吨。赤水河为长江南岸支流,在泸州市最南端,为泸州市与贵州、云南省的界河,由云南镇雄县与泸州市叙永县交界处梯子岩入境,由西向东,再折向东北,流经叙永、古蔺和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县(市),在合江马街处汇入长江,境内长339公里,集雨面积5637平方公里。赤水河流经山区,河谷狭窄,河岸陡峭,河床天然落差大,平均比降1.55%。水流急,多年平均河口流量309立方米/秒,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航运受到一定限制。此外,市境内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还有古蔺河、塘河、濑溪河、古宋河和水尾河。泸州地形泸州市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东接重庆市荣昌、永川、江津和贵州省赤水、习水县,南邻贵州省仁怀、金沙、毕节和云南省镇雄、威信县,西连宜宾市兴文、江安县,北靠自贡市富顺县和内江市隆昌县。地处东经105。09'-106。281,北纬27。39'-29。20'之间,跨经度1。181,纬度1。411,东西宽113公里,南北长185公里。总幅员面积12246.87平方公里。 泸州市处川东南平行褶皱岭谷区南端与大娄山的复合部,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兼有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地的地貌类型,分属四川盆南山地与丘陵区和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两个地貌二级区。总的特点是:南高北低,以长江为侵蚀基准面,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东西向、北西向及北东向展布。大体上以江安--纳溪一合江一线为界,南侧为中、低山;北侧除背斜形成北东向狭长低山山垅外,均为丘陵地形。最低点是合江九层长江出境河口,海拔203公尺;最高点是叙永县分水杨龙弯粱子,海拔1902公尺,相对高差1699公尺。按其特点,全市地貌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1、 北部浅丘宽谷区:包括泸县、江阳区、龙马潭区、合江县和纳溪区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为川东平行褶皱地带的延伸部分,属四川盆中丘陵区的南缘,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18.6%。海拔多在250-400公尺,最高为万寿山,海拔757公尺。长岗山多为林地,浅丘宽谷多为耕地,田多土少,是全市主要农业区。2、 南部低中山区:包括叙永、古蔺县大部,属四川盆地南缘的盆周山地低中山地貌类型区,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38.6%。出露的地层以古老海相沉积的各类灰岩、泥岩为主,侵蚀严重,形成山峦迭嶂,沟谷纵横的复杂地貌类型,平均海拔800公尺左右,最高为叙永县分水杨龙弯粱子,海拔1902公尺。山地为林地、旱地和园地(茶园);槽坝地势平坦,以耕地为主,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也是我市主要农业区之一。3、 中部丘陵低山区:长江以南,南部低中山区以北为中部丘陵低山区,包括泸县少部,江阳区一部,合江县、纳溪区大部和叙永、古蔺县北部,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41.5%,山地海拔一般为500-1000公尺,最高为古蔺县斧头山,海拔1895公尺,丘陵海拔350-500公尺。山地以林地为主,全市现存的两大片原始森林一福宝林区和黄荆林区以及楠竹林,均集中在这一区,丘陵以耕地为主,其次是园地(果园和茶园。4、 沿江河谷阶地区:沿长江、沱江等大、中河流两岸,由于河流的冲积、堆积而形成数级阶地,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1.3%。一、二级阶地为第四系现代河流冲积物,阶面平坦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