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典型声速近程海底混响数值仿真_第1页
浅海典型声速近程海底混响数值仿真_第2页
浅海典型声速近程海底混响数值仿真_第3页
浅海典型声速近程海底混响数值仿真_第4页
浅海典型声速近程海底混响数值仿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海典型声速近程海底混响数值仿真曹雨露;杨晓刚;张拓【摘要】浅海混响以海底混响为主.本文选取对浅海近程海底混响贡献较大的声线采用射线声学理论,数值计算浅海3种典型声速分布下的海底混响时域信号和混响强度,分析声速分布、脉冲宽度及负跃层声速条件下声源深度对海底混响衰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浅海近程混响强度随着时间振荡衰减,不同声速、不同声源深度下混响强度具有相似的衰减特性,但振荡衰减的”波峰”和”波谷”会随着声速分布、声源深度变化而变化.%Bottomreverberationwasdominatinginshallowsea.Timesignalandintensityofbottomreverberationwasnumericallycomputedforthreetypicalsoundspeedprofileswhichselecteddominatingsoundraysbasedonrayacousticthe-oryinshallowsea.Influenceofsoundspeedprofilesandpulsewidthandsoundsourcedepthofthermoclinesoundspeedprofiletobottomreverberationintensityattenuationwasanalyz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intensityofbottomreverbera-tioninshallowseafluctuantlyminishwithtime,theintensityattenuationcharacterofbottomreverberationindifferentsourcedepthissimilar,andwavecrestandtroughofattenuationchangewithsoundspeedprofilesandsoundsourcedepth.【期刊名称】《舰船科学技术》【年(卷),期】2017(039)006【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海底混响;近程;负跃层【作者】曹雨露;杨晓刚;张拓【作者单位】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13;中国舰船研究院,北京100192;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混响是海底、海面的不平整性和海水中随机分布的不均匀性散射引起的,是伴随着发射声信号而产生的,与发射基阵、发射信号参数和传播信道的特性有关。近年来,浅海混响一直是水声研究的一个活跃而有意义的研究领域。浅海混响以海底混响为主,主要是由海底散射引起的,因此在进行浅海混响强度估算时通常只考虑海底散射而忽略海面和体积散射的影响。目前为止,关于浅海混响的理论模型主要有射线模型、简正波混响模型[1]、射线简正波混响模型[2]、抛物方程混响模型[3]、波数积分混响模型[4]等。浅海远程混响由于复杂的多途特性,宜用简正波方法计算;浅海近程混响由于不需考虑复杂的多途效应,射线理论更为适用,且简单有效、方便实用,易于分析声源和接收器的指向特性以及测试信号参数对混响的作用。针对浅海近程声学特性测试,本文采用射线声学计算方法计算浅海典型声速条件下声源传播到海底散射源和散射声压在接收器处的近程混响强度,分析声速垂直分布、声源深度和信号参数对浅海混响的影响,为浅海水声试验及其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海底混响过程包括声源到海底散射源的传播过程、海底散射源散射过程以及散射源到接收器的过程。由于计算的是浅海近程混响,海水水平非均匀的影响较小,不考虑复杂的多途效应,只考虑二次海底反射以内近程混响强度贡献较大的声线,这些声线主要包括:1)声源-海底-接收器;2)声源-海面-海底-接收器(和声源-海面-海底-海面-接收器);3)声源-海底-海面-接收器;4)声源-海面-海底-海面-海底-接收器(和声源-海面-海底-海面-海底-海面-接收器);5)声源-海底-海面-海底-接收器(和声源-海底-海面-海底-海面-接收器)。浅海近程海底界面散射如图1所示。假定声速(折射率)不随水平方向变化,仅是海水深度的函数;在计算距离范围内,海底平整,即给定某一时刻对海底混响有贡献的有效散射面形成的是一个规则的圆环;声源和接收器的位置静止不变。在分层介质条件下,对于给定声速分布函数c(z),若点声源位于处,声速为,初始掠射角为,接收器位于处,则上述重要声线的声程和传播时间可由射线声学计算。贡献较大的声线声程和传播时间计算如下。1)声源-海底-接收器的声程和传播时间为:3)声源-海底-海面-接收器的声程和传播时间为:4)声源-海面-海底-海面-海底-接收器的声程和传播时间为:式中:n(z)为折射率;cO,cs,cb分别为声源,海面和海底处的声速;8s,eb为海面和海底掠射角;ess,ebs为海面和海底散射角。浅海近程海底混响可以看作发射信号与海底混响强度序列的卷积,则浅海近程混响信号的时域波为:式中:I(t)为界面混响序列;S(t)为发射信号;rss,rsr为声源至散射源和散射源至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为海面和海底反射系数;,为海面和海底散射系数;t为界面散射时延;顷&中)为声源的指向性函数。海面平均反射系数为:式中:f为声波频率,kHz;H平均为海浪平均高度(波谷到波峰),m。海底反射系数与掠射角0b之间的关系利用海底三参数模型表示,即式中:Q为前段(小掠射角时)海底反射系数随掠射角变化的斜率,与频率有关;0*为海底等效全反射临界角;VbO为后段(大掠射角时)海底反射系数。海底散射系数取经验散射函数:式中:口为海底散射系数;e为海底掠射角。浅海近程海底混响时域信号仿真流程如图2所示。根据上述浅海近程海底混响计算方法和混响时域信号仿真流程,下面给出了浅海典型声速条件下近程混响算例。海深63m,海水密度为1.03g/cm3,海底介质密度1.8g/cm3,海底声速取1700m/s,海底散射系数口取-27dB,声源长4.8m,信号为3.0kHzCW信号,脉宽50ms,接收水听器深度水下25m。图3给出了中浅海负跃层声速条件下指向性声源和接收器位于水下25m时海底混响的时域信号;图4和图5给出了浅海3种典型声速分布下声源位于水下25m时近程海底混响;图6给出了浅海负跃层声速条件下声源中心分别位于负跃层上方、内部、下方时近程海底混响,图7给出了浅海负跃层声速条件下脉宽50ms和100msCW信号的近程海底混响。由图中可看出:浅海近程混响强度随着时间或距离振荡衰减,不同声速条件下混响强度具有相似的衰减特性。在负跃层声速条件下,声源位于负跃层上方、内部和下方时的混响强度也具有类似的衰减特性,浅海近程混响振荡衰减的〃波峰”和〃波谷”会随着声速分布、声源深度变化而变化。信号脉宽的增加将导致这种振荡衰减的〃波峰”和〃波谷”产生滞后,随着信号脉宽和距离的增加,混响衰减特性将趋于平缓。从射线声学来讲,等温层条件下的混响衰减可以认为是不同散射元散射信号的相干弓I起的;而表面负梯度和负跃层条件下的混响衰减可以认为是由于声线的弯曲导致不同散射元的入射声线不均匀引起的。文献[5-6]分别采用射线简正波相干混响理论和波束位移射线简正波解释了负跃层条件下混响强度振荡衰减现象和传播特性。因此,在浅海进行水下声学试验时,可根据试验海域声速分布、声源方向性进行混响波形和混响强度数值计算,选择合适的声源和接收器布放深度,降低浅海海底混响对声学测试的影响。本文基于射线声学理论,选取对浅海近程海底混响有主要贡献的声线对浅海等温层、表面负梯度和负跃层3种声速分布下的海底混响以及负跃层声速条件下声源位于跃变层上方、内部、下方时的海底混响时域信号和混响强度进行了数值计算。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浅海近程混响强度随着时间或距离振荡衰减,不同声速以及负跃层声速声源不同深度条件下混响强度具有相似的衰减特性,但振荡衰减的〃波峰”和〃波谷”会随着声速分布、声源深度变化而变化。【相关文献】ELLISDD.Ashallow-waternormal-modereverberationmodel[J].JASA,1995,97:2804-2814.李凤华,金国亮,张仁和.浅海相干混响理论与混响强度的振荡现象[J].中国科学A辑,2000,30(6).KEVINB,SMITHandWILLIAMS.HODGKISS,Propagationandanalysisissuesinthepredictionoflong-rangereverberation[J].JASA,1996,99(3):1387-1404.HENRIKS,KUPERMANWA.Spectralrepresentati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