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与文化的博弈看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_第1页
从文化与文化的博弈看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_第2页
从文化与文化的博弈看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_第3页
从文化与文化的博弈看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_第4页
从文化与文化的博弈看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文化与文化的博弈看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

日本民族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直与入侵朝鲜的战争有关。本文拟通过叙述日本军国主义在朝鲜的残暴统治、文化统治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统治的背景和给朝鲜社会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及其统治的本质特征。一开扩宽明朝制度,巩固了日本对朝鲜的管治集团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就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入侵朝鲜。1875年2月,日本驻俄公使本武扬建议,为了防止沙俄南下,要尽快占领朝鲜,并作为今后向大陆扩张的跳板。1876年2月,日本以武力胁迫朝鲜签订完全由日本单方面草拟的《日朝修好条规》,即《江华条约》。条约的第一条确认:“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嗣后两国欲表和亲之实,须以彼此同等之礼相待,不可毫有侵越猜嫌。宜先将从前为交情阻塞之患诸例规一切革除,务开扩宽裕弘通之法,以期永远相安。”2这一条款是为割断朝鲜与中国的传统关系,先孤立朝鲜,进而吞并朝鲜而设置的。条约还规定,日本在朝鲜享有领事裁判权,釜山、元山、仁川三港对日开放,自由通商,免收日货关税,日币可在朝鲜自由流通,日本可在朝鲜海岸自由测量、绘图等,从而打开了朝鲜的门户,以此全面向朝鲜渗透。显然,《日朝修好条规》是日本以武力强加给朝鲜的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江华条约》之后,日本迅速加强在朝鲜的影响。经济上,日本商人利用无关税贸易和日本货币在朝鲜通商口岸自由流通等特权,控制了朝鲜的金融与对外出口,扩大了在朝鲜进口中的份额。政治上,通过邀请朝鲜绅士访问团和招待修信使,在朝鲜统治集团中培植亲日势力。军事上,派遣日本军人训练朝鲜新军——别技军。1905年11月,日本强迫朝鲜签订了《日朝条约》(乙巳条约),日本完全剥夺朝鲜的外交权。1906年,日本在朝鲜设立了统监府,伊藤博文当第一任统监,统监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根据条约,统监只是掌管外交,但实际上,统监掌握了朝鲜的整个内政,朝鲜完全丧失了国家主权。1907年,日本又强迫朝鲜签订了《日朝新和约》,规定朝鲜政府制定法令、进行行政改革、任免高级官吏等都必须得到统监的许可,进一步巩固了统监的权力。日本在朝鲜各部实行次官政治,由日本人担任各部次官。日本还以财政不足的名义,强行解散了朝鲜军队,并夺得了司法权。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于1910年日本完全吞并了朝鲜。二暴力统治被统治者所谓残暴统治,指的是军事独裁和恐怖政治,即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遏制被统治者。1910年,日本完全吞并朝鲜之后,实行了残暴统治。特别是从1910年到1919年“三一”运动为止的十年统治更为残酷,一般称之为残暴统治时期。(一)朝鲜社会主要集中在朝鲜残暴统治中最主要的手段是宪兵警察制度。它的主要任务是,残酷镇压抗日民族运动。宪警全权掌握了普及日语、改良农田、推行法律等行政权力。通过残暴统治,大量的日本人进入朝鲜,他们主要集中在朝鲜的各大城市。从表1可以看出,1915年末,朝鲜11府的总人口为5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2%,而居住在朝鲜11府的日本人人口为15万,占居住在全朝鲜日本人人口的50.3%。在以上几大城市中,日本人的势力非常大。朝鲜人参与行政的机会非常少。(二)日本掠夺朝鲜的土地和粮食1.日本土地变局1904年,日本曾以开拓荒地的名义,掠夺朝鲜国土,但遭到朝鲜民众的强烈反对未能实现。1910年至1918年,日本在朝鲜进行土地调查,使掠夺土地合法化。31908年8月,日本设立东洋拓殖会社。会社拥有各种特权,如土地的买卖和出租,土地的经营和管理,房屋建筑物的营造、买卖和出租,日本移民的招募,垦殖资金的借贷,水产业的经营。1910年,日本在朝鲜设立了土地调查局,1912年,发布了土地调查令。调查令规定:“土地所有者,在朝鲜总督所规定的时间之内向临时土地调查局长汇报其土地情况。”到1930年,朝鲜总督府所有的土地为全朝鲜国土的40%。42.产米增殖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粮食价格大幅涨价。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日本从朝鲜大量掠夺粮食。1918年日本完成土地调查之后,从1920年开始推行产米增殖计划,其实行年限为30年。前15年计划开垦427500顷耕地,改良品种,增产920万石的粮食,其中500万石出口到日本。该计划因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未能取得预期成果,但出口日本的粮食并未因此受到影响。3.日本渔民移民,大量援助朝鲜1910年,日本为了限制朝鲜企业的发展,颁布了“会社令”,规定,朝鲜设立企业,必须得到总督府的许可,如果企业违反了许可条件,总督府有权解散企业。渔业方面,日本曾在1883年强迫朝鲜签订“渔业协定”,给日本渔民在朝鲜沿海地区的活动提供方便。1910年以后,大批的日本渔民移民到朝鲜,用比朝鲜先进的渔船和工具,在总督府的保护之下,占领了朝鲜的黄金渔场。1911年,日本发布“朝鲜渔业令”,以日本人为中心重新组织渔场,大力支援日本渔民的活动。矿业方面,朝鲜总督府调查朝鲜各地的矿床,即金、银、铁、煤等资源情况,并告诉日本财阀,日本财阀的采矿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到1920年,朝鲜人拥有的矿产数只有日本人的七分之一,矿产额只占21%。三世纪20年代日本的文化统治日本的残暴统治压迫了朝鲜人民,也激发了朝鲜人民的抗日运动。这严重地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在朝鲜的统治,迫使日本将原来的残暴统治改为文化统治。文化统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加强地方殖民统治体系,改革地方制度地方权力原掌握在总督府的手中,为了缓和反抗运动,根据分任主义原则,把权力下放到地方厅。但实际掌握权力的是地方的亲日派。2.改革的内容:五韩元以上的纳税者各地区的地主、资本家是亲日派的主流。当时规定,五韩元以上的纳税者都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使地方的实力人士逐渐享有所谓的参政权,他们后来成为亲日派。当时,产生了不少亲日派团体。(1)娇凤会于1919年7月20日创立。主要由贵族、资本家、官僚等组成。他们在地方厅的支援之下,以农村为舞台进行“文化政治”宣传活动。(2)协会1919年8月1日成立。大力宣传“内地延长主义”、“新日本主义”的思想,创办《时事新闻》反动报纸。后来在朝鲜的爱国运动中解散。(3)大东方社会公众以平安南道地区为主的地方亲日团体。发行《共荣》杂志,进行亲日宣传活动。1924年,在朝鲜的爱国运动中停止活动。(4)日本的亲日团体曾在1916年11月成立,是“残暴统治”时期唯一的亲日团体。1921年1月,重新改编为朝鲜人贵族、大地主、资本家为中心,日本人为顾问的亲日团体。日本为了宣传“日鲜融合”的政治思想,由大正亲睦会创办经营《朝鲜日报》。20年代,《朝鲜日报》成了最反动的民族报刊。(5)培养抗辩亲日团体成立于1919年11月14日。是以汉城有产阶级为主成立的亲日团体。它在“振兴教育、开发经济、稳定生活”的口号之下进行亲日活动。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所谓的文化统治,是日本军国主义为了掩盖其残酷统治的一种手段。四企业受害者南满洲铁路公司(1906—1945年),简称“满铁”,在20世纪上半期,它是日本头号大企业,也是世界上有数的大企业之一,在东北亚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满铁”又是日本推行其“大陆政策”的主要工具,曾经被称为“日本侵华的大本营”,在中国大陆上持续存在近40年之久。其主要活动地域是中国东北,然而所涉及的范围甚广,其中地处日本与中国之间的朝鲜是“满铁”活动的重点地区。(一)日本比日本一般缓刑资本日俄战争后,日本临时军用铁道部即开筑京义铁路(汉城—新义州)速成工程,以利在朝鲜的军事运输。1904年4月下旬,日军越过鸭绿江,侵入中国领土与俄军作战,又修筑了从安东到奉天的安奉铁路。安奉铁路的修筑,动员了100多万朝鲜劳动者。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将其改筑为标准轨交给“满铁”经营,以此作为连接朝鲜与中国东北的通道。安奉铁路是以军事行动需要为由修建的,并没有取得中国政府的同意,土地也是无偿征用的,沿途强毁大批民房及官衙。战争停止后理应无条件拆除或无偿移交中国,并赔偿中国损失。但1905年12月22日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附约》第六条却规定:“中国政府允许将由安东县至奉天省城所筑造之行军铁路仍由日本政府接续经营,改为转运各国工商货物,自此路改良竣工之日起,以15年为限,即至光绪49年止,届期彼此共请第三国公估人,按该路建置各物件估价,售与中国。”5附约规定安奉铁路的改良办法,应由日本承办人员与中国特派人员妥实商议。条约签订后,日本违约暗中侵占民地、民房,南满铁路公司私自派员测量路线、设置测量标志。“满铁”改筑安奉线,名义上是要“变临时军用铁路为永久的和平交通机构”6,实则是为了日军侵略中国时可以通过朝鲜将军队更快地运到东北。“满铁”在改筑安奉线的同时,还擅自在鸭绿江上加设铁桥。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江,日本要将朝鲜的京义线和中国的安奉线接通,势必要建鸭绿江铁路桥。1910年4月4日,由奉天交涉司韩国钧和日本总领事小池张造签署了《鸭绿江架设铁桥的协定》。7鸭绿江铁桥的建成,使中、朝两国铁路对接,从日本下关、朝鲜釜山、中国沈阳一气贯通。从此,由东京到奉天只需60小时,比较大连航路缩短一半时间。这给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朝两国,掠夺其资源,榨取其金钱,调兵遣将,发动新的侵略战争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通大动脉。鸭绿江铁桥建成实际上是日本扩大对中国东北经济侵略的必然产物。(二)南合山铁路公司筹资通还吉会铁路是连接中国吉林省吉林市和朝鲜咸镜道会宁的国际铁路,中国东北吉长铁路的延长线,是日本政府为了形成日“满”间最短路线而计划出来的重要路线。1907年4月5日,中日签订《关于新奉及吉长铁路的协约》。协约的第二条规定:“现中国政府自办吉林省城至长春府铁路,允许将所需款项之半数向南满洲铁路公司筹借。”日本取得以借款控制吉长铁路的权力后,即着手夺取吉会铁路的建筑权。1909年9月,日本和中国签订了《中韩界务条款》,其中规定:“中国政府将来将吉长铁路延吉南边界,在韩国会宁地方与韩国铁路连接,其一切办法与吉长铁路一律办理。”8该线路于1933年2月竣工,1934年拉滨线也全线竣工,实际上完成了吉会路的修筑。日本20余年间梦寐以求的日“满”间最短路线得以实现。从此,日本可以用最快速度经日本海北上朝鲜,将军队直接运往哈尔滨。这比经由“南满铁”路、安奉铁路快得多,极大地增强了日本掠夺“北满”和吉林东部丰富资源以及向“北满”倾销日货的能力。日本终于实现了朝鲜与中国东北铁路的一体化。“满铁”经营朝鲜铁路,为日本军国主义进一步侵略朝鲜半岛及中国东北开辟了道路,是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掠夺来的财富不仅为日本资本家提供了高额利润,也成为关东军的供应源泉。五民主化运动的倾向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朝鲜内部出现了民主化运动的倾向。日本为了扼杀朝鲜人民的民族性,加强朝鲜人忠于日本天皇的精神,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推行法西斯政策,即皇国臣民化政策。(一)内鲜一体论和同祖同根论1930年开始,日本在朝鲜宣传“日鲜同祖论”,鼓吹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是同一祖先,自古以来生活在同一领土之内,因此必须受天皇的领导。日本到处宣传“内鲜一体论”和“同祖同根论”。1938年2月又发布了“陆军特别志愿兵令”,强行征兵朝鲜人到中国战场。(二)崇拜祖宗家世从30年代开始,日本在朝鲜实行了更改姓氏的政策。1937年4月,设立了司法法规修改调查委员会,研究更改姓氏的问题,1939年11月10日,公布了“朝鲜民事令”,强迫朝鲜人将祖宗传下来的姓改为日本人姓。9不改姓的朝鲜人的子女不能入学、升学,不能就业。在朝鲜,崇拜祖先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家庭都很珍贵地保存族谱,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日本不顾朝鲜民族的传统习俗,强加给朝鲜人异国的姓氏,这对朝鲜人来说是很大的侮辱(三)日本立学校的教育日本在朝鲜实行愚民同化教育,即抹杀朝鲜人传统的自主独立精神,培养服从日本殖民统治的下等附庸国民。日本想方设法剥夺朝鲜人受教育的机会,禁止创办朝鲜人的大学和专门学校,不让传授朝鲜文化和历史。1915年,日本公布了朝鲜私立学校规则,遏制私立学校的活动。朝鲜私立学校创立于19世纪末,在朝鲜民族意识的形成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日本的遏制下失去了作用。1920年11月,日本又修改了朝鲜教育令,把四年制的小学改为六年制,增加了日本历史、地理等课程。朝鲜人完全失去了接受自己民族教育的机会。(四)增加朝鲜日本的信仰日本的殖民政策不局限于语言、姓氏方面,还强迫朝鲜人信仰日本宗教,迫使朝鲜人背诵“皇国臣民誓词”和参拜神社。日本企图通过参拜神社来改变朝鲜人的传统观念。于是,总督府不断增加朝鲜国内的神社和神祠的数量。1931年朝鲜有51个神社,1942年增加到63个。同一时期,乡村的神祠从186所增加到828所。1936年开始,规定中小学生每月必须参拜一次神社,成人每半月参拜一次。六陆军站的基本政策和战争动员制度随着对华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在朝鲜推行了大陆兵站基地化政策和战时动员体制。(一)朝鲜移民标准“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日本为了开拓中国“满洲”,强迫朝鲜人移民到“满洲”。1935年,日本拓务省制定了《朝鲜总督府移民案》,并设立了移民会社,计划在十年之内实现强制移民10万户、人口50万,自由移民6万户、人口30万的目标。据统计,1935年为240户,1936年为592户,“七七”事变之后的1937年为2478户,1939年为4030户,1940年为2810户,庞大的队伍迁移到中国东北和内陆地区。10(二)日本对朝鲜的动员随着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军队的队伍不断扩大。在“满洲”的关东军从1936年的三个师团扩大到1939年的九个师团。1940年,日本进一步把侵略战争扩大到印尼和东南亚各国。为了弥补军队和劳动力的不足,日本不断地征募朝鲜人。1938年4月,总督府确立了特别志愿兵制度,征募人数达到了6300人。当时,朝鲜年轻人中的半数以上还不能讲日语。日本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制订了教授日语的紧急计划。至1944年7月,206057名朝鲜青年接受了体检,他们大都20岁左右。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在日本陆军里尚有186680名朝鲜人,在日本海军里有22299名朝鲜人。111943年,日本又实行所谓“学生出阵”计划,把在校的征兵适龄学生全部征集入伍,即使留在学校的学生、儿童及未婚女子,也被强制动员到军需工厂做工。当时,在日本的矿山、工厂以及日本在南太平洋的海军基地,都以朝鲜人来弥补人力的不足。日本规定正式以国家的名义来征募朝鲜工人。1939年,日本制定了“劳务动员计划”,向朝鲜提出了86000人的所谓“劳务出口”要求。1941年,日本向美、英宣战,这样对朝鲜人力的要求更加迫切,从1942年起,通过实行所谓的“官方介绍”,开始将大量朝鲜人成批地强行押送到日本。12(三)暴力行为,战争频繁随着侵略战争的扩大,日本军队的侵略行为越来越野蛮。日本侵略之下的“满洲”成了鸦片、麻醉药、性病等泛滥成灾的地区,军队内部的风气极其紊乱。当地的反日情绪也非常强烈,军队的战斗能力一天不如一天。1918—1922年间,出兵到西伯利亚的日本军有72000多人,其中战死1387人,负伤2066人,性病患者为2012人。为了多多少少解决军队内部的由性病引起的紊乱现象,日本军部提出了设立“从军慰安妇”制度。“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在大连、旅顺、奉天、长春、牡丹江等地为将军们秘密设立了“慰安所”,在部队周围也出现了不少非法“女郎屋”,其实起到了“部队慰安所”的作用。日本、朝鲜以及亚洲各国的很多商人到“满洲”经营“女郎屋”,在当时,这是非常红火的生意。1932年1月28日,日本占领了中国上海,在虹口地区第一次公开设立了为日本军队的“慰安所”,80名朝鲜妇女和24名日本妇女充当了第一批“从军慰安妇”。随着对华战争的不断扩大,关东军的各部队里都有了“慰安所”,“慰安妇”的大部分是从朝鲜农村强制动员来的17—20岁的姑娘。1941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以苏联为敌进行军事演习,即关东军特殊大演习。参加演习的日本军有70万人。关东军提出,70万人关东军需要2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