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代逃户问题新探
逃跑是中国封建王朝频繁发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如何处理,关系到王朝的盛衰兴亡。作为我国封建王朝兴盛时期的唐朝前期,逃户问题就相当严重,武则天统治末年甚至形成了“天下户口,亡逃过半”的严峻局面,可是,玄宗时却出现了开元天宝“盛世”。唐朝统治者是如何处理逃户问题的,开元年间全国特别是福建新建置了许多州县,这与逃户的处理有什么关系。逃户的处理,州县的新建置,与开元天宝“盛世”的形成关系如何,有必要加以探讨。一赋役、灾灾频繁,社会管理贫困唐初,“江淮之间,爰及岭外,涂路悬阻,土旷人稀,流寓者多”。唐太宗贞观初年,全国户不满300万,而在此20年前的隋大业二年(606年),全国有户890万。户口锐减的原因,除了大量人口死于隋末暴政和战乱,必有相当大数量的户口逃亡或隐匿。尽管武德、贞观年间多次括户,贞观十六年(642年)“敕天下括浮游无籍者,限来年末附毕”,但至永徽三年(652年),全国仍仅有户380万,这主要还是自然增殖的结果,大量的逃亡户口并未括出。高宗武后时期,不仅原有的逃亡户口没有括出;而且不断有大量农民逃亡。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李嶠上表指出:“今天下之人,流散非一,或违背军镇,或因缘逐粮,苟免岁时,偷避徭役,此等浮衣寓食,积岁淹年,王役不供,簿籍不挂,或出入关防,或往来山泽。”可见逃亡人口数量之多,分布之广。陈子昂说得更为具体:“自剑以南,爰及河陇秦凉之间,山东则有青徐曹汴,河北则有沧瀛恒赵,莫不或被饥荒,或遭水旱,兵役转输,疾役死亡,流离分散,十至四五。”直至唐玄宗开元元年,“时天下户版刓隐,人多去本籍,浮食闾里,诡脱徭赋,豪弱相并,州县莫能制。”人离本籍,逃移他乡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唐代逃户的出现,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主要是农民失去土地,赋役苛重以及天灾等等。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广大的无地少地农民得到了一小块土地,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然而,均田农民受田普遍不足,从敦煌户籍残卷看,农民受田的数额一户一般只有30多亩,占应受田数的左右。武则天时,齐州人员半千也仅“有田三十亩”。而大官僚、大地主却占田无限,且不断兼并土地。高宗永徽时虽明令禁止世业田和口分田的买卖,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其后豪富兼并,贫者失业”。失去土地而无业的农民,只好或者给地主当佃农、雇工,或者到处流亡。从唐代农民所负担的赋役来看,.除了租庸调外,还有户税、义仓等各种摊派,遇上战事或皇帝大兴土木,各级官府更是乘机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甚为沉重。早在贞观十三年(639年)魏征就指出:“顷年以来,疲于徭役,关中之人,劳弊尤甚。杂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正兵之辈,上番多别驱使;和市之物,不绝于乡闾;递送之夫,相继于道路。”由于兵役的粮运,造成了河西一带“飞刍挽粟,十室九空,数郡萧然,五年不复”(1O)。高宗武后时期,赋役日渐繁苛,永徽元年(650年)太常博士裴守真指出:“一夫之耕,才兼数口,一妇之织,不赡一家。赋调所资,军国之急,烦徭细役,并出其中。黠吏因公以贪求,豪强恃私而逼掠,以此取济,民无以堪。”由于官吏、豪强的巧取豪夺,农民苦不堪言。武则天时期还大兴土木,征发徭役,修建了很多园林宫殿、庙宇寺观。垂拱四年(688年)三月,建明堂,穷奢极丽,“凡役数万人”;又建天堂,“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由于武则天广造宫室,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财力,造成府库虚竭,民不聊生,又因劳役过重,妨碍农时,致使“天下编户,贫弱者众”。广大农民纷纷破产流离。自然灾害的频繁也是造成唐代户口流亡的重要原因。唐前期,旱、涝、虫、霜冻、地震等自然灾害接连不断。贞观二年(628年),“关内饥旱,民多卖子以接衣食”,高宗总章三年(670年),全国有40多个州遭到旱、虫、霜等灾,“百姓饥乏,关中尤甚。诏令任往诸州逐食”。这些自然灾害往往又多集中在人口稠密的关中.、河南、河北一带。永淳元年(682年)春,关中旱灾,日色如赭,“六月,关中初雨,麦苗涝损,后旱,京兆、歧、陇螟蝗食苗并尽,加以民多疫疠,死者枕藉于路”,“京师人相食,寇盗纵横”,十月,“京师地震”(17)。在一个地区,一年之内,旱、涝、虫、瘟疫、地震接踵而来,以至于广大农民不是死亡,就是逃亡。唐前期的逃亡人数有多少,没有一个准确数字。根据杜佑《通典》的统计:天宝十四载,全国有户8914709。这个数目字只相当于隋大业二年的户口数,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已有人户12233000。开元天宝之盛,比汉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户数却少330多万。据杜佑估计,比量汉时,“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据此推算,那么隐漏户则有四、五百万,其中逃户之多就可想而知了。唐代前期逃亡户口流向何方?由于土地兼并的发展,地主官吏通过各种途径侵占土地,建立自己的田庄。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田园遍于近甸膏腴”,玄宗时期,地主庄田比比皆是,,“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借荒者皆有熟田,因之侵夺,置牧者唯指山谷,不限多少,爰及口分永业,违法卖买,或改籍书,或云典贴,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一方面,大地主占田无限,广置田庄;另一方面,贫弱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亡。这些“无处安置”的农民有很大一部分不得不投附地主田庄,充当佃农或雇农,由国家的编户变为地主田庄的私属或雇工。佃农“依托豪强,以为私属,货其种食,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除了交租外,还要受到各种超经济剥削。雇工的情况则更糟,其身份“类若家僮”,经济待遇是“好即薄酬其直,恶则横生构架”,少给或不给雇值,地位十分低下。逃亡农民除了逃入地主田庄外,还有的逃入寺院、道观,成为寺院经济的主要劳动者,有的逃入城市,从事手工业生产和商贩。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逃到边远的地方,如南方广大的山区,那里人口稀少,生产状况落后,逃户可以在那里垦荒种地,建立家园。加上政府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比较松,他们可以过着“王役不供,簿籍不挂”(23)的生活。武则天时陈子昂曾指出:“今诸州逃走户有三万余,在蓬渠果合遂等州山林之中,不属州县,、土豪大族,阿隐相容。”仅在蓬、渠、果、合、遂州(今四川东部)一带山林逃走户就有3万多。在福建,漳州一带,有不少“流亡”、“散亡”人户。闽中的尤溪一带,“山洞幽深,溪滩险峻,向有千里,诸境逃人,多投此洞”。闽西一带,“避役百姓共三千余户”(28)。可见唐朝前期福建的逃户数量很多。户口的隐匿,逃户的增加,不仅使“课调虚蠲,阙于恒赋”,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诱动愚俗,堪为祸患”(27),形成反政府的力量,对封建地主政权造成威胁。特别是逃往山野丛林中的农民,蜀中一带有所谓“光火大贼”,“依凭林险,巢穴其中”(28)。福建的漳州一带,“盗起攻南海边鄙”。福建、广东一带还有的跟当地反抗的少数民族武装联合在一起,攻城夺县,如“广寇陈谦连结诸蛮苗自成,雷万兴等攻陷潮阳,守帅不能制”(30)。这些主要由逃亡农民所组成的“大贼”、“盗”、“寇”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心腹之患,如果让其蔓延滋长,势必危及到封建统治。因此,如何处理逃户,就成为摆在唐王朝统治者面前的严峻问题。对于户口逃亡,唐朝的法律是严令禁止的。《唐律疏议》卷十二《户婚》规定:“诸脱户者,家长徒三年;无课役者,减二等;女户,又减三等。疏议曰:率土黔庶,皆有籍书。若一户之内,尽脱漏不附籍者,所由家长合徒三年。身及户内并无课役者,减二等,徒二年。若户内并无男夫,直以女人为户而脱者,又减三等,合杖一百。”户口脱漏不附籍,户主要根据所犯法律的具体情况,被判以轻重不等的各种刑罚。里正、州县长官对户口脱漏增减失职者,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各种处罚规定。“诸里正不觉脱漏增减者,一口笞四十,三口加一等,过杖一百,十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诸州县不觉脱漏增减者,县内十口笞三十,三十口加一等,过杖一百,五十口加一等”。正由于唐王朝严禁逃亡,故对于各种逃亡户口的政策是:不承认他们的法律地位,一经检括出来,就遣送回原籍。然而,对于高宗武后以来逃亡农民日益增多,逃亡区域越扩越大的形势,统治集团也感到假如不改弦更张,继续用旧的一套办法是很难奏效的。证圣元年(695年),凤阁舍人李嶠提出对逃户政策的新建议:“宜令御史督察检校”。具体做法是:“设禁令以防之,垂恩德以抚之,施权衡以御之,为制限以一之,然后逃亡可还,流寓可绝。”所谓“设禁令以防之”是指政府应该禁止逃亡,要求“闾阎为保,递相觉察”,“前后乖避,皆许自新”,并下令百姓相互告发,“每纠一人,随事加赏,明为科.目,使知劝沮”。对于逃亡之人,政府施以“恩德”,鼓励他们返乡,对于“粮储空阙,田地荒废”,有具体困难的给予各种优待,如赈济、免征、给路费等。对于逃亡之人,分为“应还家”的和“情不愿还”的。对于“应还家”者应督其返原籍,对于“逃人有绝家去乡,离失本业,心乐所在,情不愿还”者,则应“听于所在隶名,即编为户”(31)。李嶠的建议总的来说,鼓励逃户还乡,但对于有实际困难不愿回乡的,则应允许他们就地落户,重新编造户籍。李嶠的建议,比起以前对逃户一律遣返的政策灵活得多,说明了唐王朝统治阶层对逃户的强硬政策已开始松动。武则天于长安年间曾经派遣御史出去检查逃亡户口,“时十道使括天下亡户,初不立籍,人畏搜括,即流入比县旁州,更相廋蔽。(苏)瑰请罢十道使,专责州县,豫立簿注,天下同日阅正,尽一月止,使柅奸匿,岁一括实,检制租调,以免劳弊。”根据敦煌出土的括逃使牒记载:有人诈称“在此有苗”、“本乡无业”而“方便觅住”,“还作住计”。可知逃亡客户如果以某些理由,则还可以逃避括户,即在某些情况下允许逃户他乡居住。这是武则天统治末期对逃户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开元九年(721年)正月,监察御史宇文融上奏:“天下户口逃移,巧伪甚众,请加检括。”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二月,下敕文曰:“州县逃亡户口,听百日自首,或于所在附籍,或牒归故乡,各从所欲。过期不首,即加检括,谪徙边州;公私敢容庇者抵罪。”接着以宇文融充使,括逃移户口及籍外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大规模、时间持续达四年之久的搜括逃户运动。这场搜括逃户运动,唐王朝有各种具体的政策规定,综合起来有这么几点:(一)逃户应于百日内自首,自首之人,可于所在地附籍,也可牒归故乡,返回原籍。(二)对新附户口,给予各种优惠待遇,“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税钱是“每丁量税一千五百钱”。对手逃户附籍,在一定时间之内可以不纳租调,不服徭役,只负担一定的税。这个规定对招诱逃户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括户的效果十分显著。(三)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在《置劝农使诏》中说:“其先是逋逃,并宜自首。仍能服勤垄亩,肆力耕耘,所在闲田,劝其开辟,逐土任宜收税;勿令州县差科,征役租庸,一皆镯放。”唐玄宗的这个诏令把搜括户口、招诱逃户与劝逃户开辟闲田结合起来,并且不许州县随意差科。(四)唐朝统治者还通过在一些地方新建置州县来处理逃户问题。关内道庆州的怀安县,就是检括当地和其他地方的逃户而新建置的。史载:“怀安县,古居近党项藩落,开元十年,检逃户初置,故以‘怀安’为名。”通过新设州县,使逃户得到安置和有效的管理。.宇文融的括户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岁终得客户钱百万”(38)。宇文融括户所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唐政府以后继续实行。福建州县之设在唐前期有很大的变化,隋时福建仅有建安一郡和闽、建安、南安、龙溪四县。高祖武德初年,设泉、建、丰三州。武德年间所立的县有闽、长乐、连江、长溪、建安、邵武、建阳、南安、莆田、龙溪等十县,州数和县数均为隋时的二至三倍。唐武德年间福建所设置的州县,基本上反映当时人口分布、行政区划的客观现实。然而,武德年间以后,唐王朝在福建又新建置了漳州、汀州二州以及沙县、漳浦、将乐、浦城、福唐、仙游、侯官、晋江、长汀、龙岩、宁化、尤溪、古田和永泰等十四县,至唐末,福建共有五州二十四县。武德年间以后新建置的十四县除了永泰县为安史之乱以后设置的之外,其它十三县均为安史之乱以前建置,主要是武后、玄宗时期建置。这与武后、玄宗时期上述对逃户政策的变化有极大的关系。三“光火”型的“发挥出了漳国汉语”。在这3福建逃户的出现,可溯源于秦汉以来中原人民的不断南下,三国孙吴于福建设立建安郡,孙策在江东检括男子为兵,不愿被检入伍的邻郡户口纷纷逃亡到福建邵武一带,因此,邵武便有长乐和将检两个逃户聚居地。西晋于闽中设建安、晋安二郡,西晋末永嘉年间,出现了八王之乱,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战争频仍,中原人民纷纷南下避乱于福建。北方人南下,一般多为举族迁徙,故跟随衣冠大族入闽者当有不少逃亡的农民。到了东晋、南朝,中国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北方人民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南朝萧梁末年,侯景之乱,残暴的侯景乱军在江东烧杀抢掠,社会经济遭到大破坏,“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未遭杀戮的人民被迫逃往福建。据《陈书》卷三《世祖纪》载:陈世祖天嘉六年(565年)三月乙未诏:“侯景以来,遭乱移在建安、义安郡者,并许还本土,其被略为奴婢者,释为良民。”可见逃难到福建至广东潮汕一带的人民很多。唐高祖武德初年,设泉、建、丰三州和闽、建安、南安等十县。唐初,福建经济相当落后,“始州户籍衰少,耘锄所至,甫迩城邑,穷林巨涧,茂木深翳,少离人迹,皆虎豹猿猱之墟”。尤其是在闽南、闽西广大的山区和边界地区,“背山面海,旧为蛇豕之区”,野兽出没,人迹罕至,“可耕乃火田之余”,生产方式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唐初统治者为加强对南方的统治,采取了选补官吏、派遣军队等措施,同时又针对逃户南下’的实际情况,新建置了不少州县。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唐王朝在福建设置了漳州。关于漳州的建置,以往人们只注意到它是唐王朝为镇压闽粤一带“蛮僚”的反抗这一因素。其实,它还包含有“收散亡”、搜括逃户这一因素。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因“泉潮间蛮僚啸乱,居民苦之”(43),陈政、陈元光父子乃奉唐政府之命率兵入闽,出镇绥安县故地(今福建云霄县),这是漳州设置的先声。而当时在泉潮间“啸乱”的就不止“蛮僚”。仪凤四年(677年)有“广寇陈谦”连结当地少数民族苗自成等攻陷潮阳,永隆二年(681年),“盗”攻打南海边地州郡。这些“寇”、“盗”显然不是专指反抗的少数民族“蛮僚”,而是包括有汉族人民在内的造反者。这与陈子昂称诸州逃户于蓬、渠等州山林之中结成“攻城劫县”的“光火大贼”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封建政权的反叛者,其中必有逃户、逃亡农民在内。再者,当唐王朝一批准漳州的建置,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就“率众辟地置屯,招徕流亡,营农积粟,通商惠工”,“剪荆棘、开村落、收散亡、营农积粟,兴贩陶冶”(45)。当时如果没有一定的流亡人户,陈元光何从“招徕流亡”、“收散亡”。漳州的设置使得不仅在漳州一带,乃至其他各地的汉族人民也纷纷“负耒耜,皆望九龙山而来”。可见,漳州的设置,包含有招抚流亡的因素。由于入漳的包括逃户在内的广犬汉族劳动人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致力于当地的开发,有力地促进了漳州一带的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跟随陈元光开漳,担任承事郎的丁儒在《归闲诗二十韵》中写道:“杂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俚歌声靡曼,秫酒味温醇。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芭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液,柑藏树上珍。醉宜落蔗沥,睡稳木棉温,茉莉香篱落,榕荫浃里”。可以看出,漳州一带种植了双季稻,蔗、荔枝、龙眼、柑桔、茉莉等经济作物也有大量种植。经过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漳州成了“山川清秀,原野坦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初步发展的地区,“蔚为江外之名邦,不特闽中之要地”。随着闽南的开发,漳州的建置,闽西的深山老林人口也不断增加。闽西的开发,汀州的建置,与逃户更有其密不可分的联系。根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九载:“汀州,开元二十一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广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余户,奏置州,因长汀溪以为名。……管县三:长汀、沙、宁化。”可见,汀州的设置完全是由于检括逃户的结果。各地的逃户为了躲避封建政府的赋税徭役,来到闽、粤、赣交界的山区,用自己的双手开垦荒地,建家立业。唐朝统治者从无数的事实中看到,与其把他们遣送回乡,不如让他们就地开垦。宇文融的括户就将搜括逃户与鼓励逃户开垦闲田,发展生产结合起来,还通过设置新州县以加强对逃户的管理。汀州的设置,是武后、玄宗以来唐政府对逃户政策改变的产物。当然,必须看到,首先是逃户到荒僻之处开垦了荒地,然后唐政府不得不承认他们占有土地,并且设置州县以加强对他们的统治,保证封建国家征收到更多的赋税。汀州设置以后,原来的逃户就可以合法地取得户籍,他们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发展农业生产。也有的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汀州一带有丰富的矿藏和土特产:“土贡:蜡烛,县三。长汀,有铜,有铁;宁化,有银,有铁;沙,有铜,有铁。”逃户在这些县份程度不同地参与矿藏的开采、冶炼,土特产的生产,以至于后来这一带不断有铜、银的生产。史载:汀州“进黄蜡纸,出铜并银,长汀县有黄焙场、安丰场,并宁化县有龙门场,俱出铜银”。这些工场的生产可能源于唐朝前期,因为只有从中原等地来的逃户才有可能带来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从事铜、银的开采和冶炼。总的来说,汀州的设置安顿了当地的逃户,促进了闽西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闽中,尤溪等县的设置也与逃户有关。这里,出洞幽深,溪滩险峻,“诸境逃人”多到这里,开元二十九年“开山洞”置为县,同年开山洞新置的县还有在尤溪北面的古田县。尤溪县、古田县的设置,对闽中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唐朝前期的福建,由于漳、汀二州的新建置,州数由唐初的3增为5,县份由于漳浦、长汀、宁化、尤溪等县的新置,由唐初的10增为23。唐后期福建的县份继续有所增加,在一些墟市和人口集中地设置了上杭、梅溪、大同等九场和归化等三镇,这些场、镇后来成了五代、宋新设县的雏型。唐初福建隶岭南道,至德以后自成一道。元和时,宰相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指出当时除凤翔、鄜坊等十五道不申户口外,“每岁赋税倚办止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八道四十九州”,这说明福建道在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地位的迅速提高。福建原为南方的蛮荒之地,人口稀少,经过历代的开发,到隋时户口也仅有12420户。可是到了唐朝开元天宝前后,户口却一跃而为93535户,是隋代的7倍多。究其原因,除了象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这样由政府组织的屯戍兵将及其家属组成的移民外,主要还是由于存在大量无组织的为躲避赋役和各种灾难的逃亡农民。他们分布在闽南、闽西、闽中诸山区、沿海和平原,开垦荒地,发展生产。福建建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护士入院笔试题目及答案
- 工程造价计算试题及答案
- 房地产中介行业2025年规范发展与服务质量提升营销策略报告
- 生物质能源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应用模式与优化策略优化报告
- 医药流通行业2025年供应链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策略报告
- 职场语言运用2025年商务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整套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综合课程设计试题及答案
- 山水贵州答案及试题解析
- 安全工程师应试策略考题及答案
- 小石狮【经典绘本】
-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高守平第2版)
- 2023年福建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数学质量检测卷(附答案)
- 金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 LY/T 2457-2015西南桦培育技术规程
- GB/T 40998-2021变性淀粉中羟丙基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 GB/T 25840-2010规定电气设备部件(特别是接线端子)允许温升的导则
- 军标类型整理文档
- FZ/T 52019-2011莱赛尔短纤维
- 止血包扎(课件)
- 2022年湖南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政治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