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辊压机水泥半终粉磨工艺系统调试(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
辊压机水泥半终粉磨工艺系统增产调试辊压机水泥半终粉磨工艺系统调试(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邹伟斌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水泥专业委员会(100024)邹捷南京工业大学粉体科学与工程研究所(210009)题要:本文总结了ZC公司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制成工序采用辊压机、V型静态选粉机、双分离高效选粉机、双仓管磨机组成的半终粉磨闭路工艺系统增产调试过程,调整中以“分段粉磨”理论及系统工程方法为指导依据,并对粉磨系统中各段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诊断分析,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充分挖掘粉磨系统中每一段生产潜力,最终达到增产、降耗的目的。关键词:辊压机半终粉磨系统双分离高效选粉机增产调试水泥粉磨工艺线基本概况ZC公司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两套水泥成品制备系统均配用160-140辊压机+V型静态分级机(V型选粉机)+双分离高效选粉机+Φ4.2×13m双仓管磨机组成的半终粉磨闭路工艺;其具体工艺流程为:物料经过配料站由高速板链斗式提升机输送至稳流称重仓,进入辊压机挤压后通过V型选粉机分级出细粉(<80um以下颗粒占70%-85%、<45um以下水泥成品颗粒所占比例约为55%以上),V型选粉机细粉出口联接下进风的双分离高效选粉机(负压抽吸式进入高浓度布袋收尘器收集成品),首先分离出由辊压机挤压过程中产生的成品,分选出成品后的粗粉输送至管磨机粉磨,出磨物料经输送设备由上部喂入双分离高效选粉机再次分选。在辊压机、管磨机两段正常运行后,双分离高效选粉机承受下部(V选出口)及上部(由管磨机磨尾输送的)两股料流,同时进行分选。我们可以将辊压机水泥半终粉磨工艺系统理解为:它是传统联合粉磨工艺系统的另一个变种,辊压机半终粉磨工艺系统与辊压机联合粉磨工艺系统各有其技术特点、均可使粉磨系统增产能力达到70%-200%甚至200%以上、节电幅度达20%-30%。该半终粉磨工艺系统与传统联合粉磨工艺系统相比,须采用一台物料处理能力较大的辊压机和一台喂料、分选能力大的下进风双分离高效选粉机,V型选粉机与双分离高效选粉机则共用一台系统风机,取消了联合粉磨系统中一台循环风机与旋风收尘器(双旋风筒或单旋风筒)及部分管道和输送设备,减少了设备数量及维护点,维修成本降低。此外,该半终粉磨系统中直接采用高浓度布袋收尘器收集由辊压机段挤压所产生的及管磨机段粉磨后生产的水泥成品,避免了大量<45um细粉进入管磨机内部,导致细磨仓出现“过粉磨”所引起的研磨体及衬板表面严重粘附现象,使管磨机系统始终保持较高而稳定的粉磨效率。由于水泥成品经过高浓度布袋收尘器收集,后续管道与系统风机中的粉尘浓度显著降低,彻底消除了传统联合粉磨工艺系统中导致管道与循环风机叶轮磨损严重的因素,降低了系统设备磨损并减少了装机功率,设备磨耗量明显降低、整个系统粉磨电耗低。该系统的管磨机段既可由闭路粉磨流程转换为开路粉磨流程、亦可由开路粉磨流程转换为闭路粉磨流程,实现了一套粉磨系统可开、可闭的灵活转换与调节,转换操作简单、快捷。在辊压机水泥半终粉磨工艺系统中,当后续管磨机系统为开路方式操作时,即辊压机段创造的成品与开路管磨机粉磨系统生产的成品共同混合入库,成品颗粒级配范围比闭路操作时要宽;当后续管磨机系统为闭路方式操作时,即辊压机段创造的成品与闭路管磨机粉磨系统生产的成品共同混合入库,成品颗粒级配范围仍然比开路操作时要窄,且由辊压机制造的水泥颗粒球形度非常低,其颗粒形貌多呈不规则的长条状、多角形等;采用辊压机高效率料床粉磨设备制得的水泥颗粒分布范围相对集中(窄),即颗粒粒径更均匀,均匀性系数n值增大,颗粒之间空隙增多,水泥粉体颗粒堆积密度就小,难以形成最紧密堆积,当达到相同流动度时需要多加水,水则变成了填充物,充填于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穴道,导致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增大;水泥制成系统的粉磨效率越高,对增产、节电越有利,但成品水泥需水量增大现象则会越突出,这就是造成半终粉磨闭路工艺系统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偏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该系统因辊压机段挤压生产的水泥中≤5um以下微细颗粒含量较高、成品水泥比表面积与抗压强度一般均偏高,为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大掺量制备复合水泥、降低水泥生产成本创造了先决条件,但该粉磨系统应用中须权衡水泥使用性能与系统高效、增产、节电等几个方面的关系,并对系统中相关控制参数、管磨机内部结构以及所用混合材料品种等做出相应调整,以使水泥成品性能满足混凝土制备技术要求。该系统中管磨机磨尾配置有单独的通风、收尘设备,收尘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控制,便于生产过程中磨内通风量的调节与操作。(系统工艺流程见图一)辊压机水泥半终粉磨工艺系统主辅、机设备配置及技术性能参数见表1:表1水泥半终粉磨工艺系统主、辅机设备配置及技术性能参数主、辅机设备名称设备技术性能参数辊压机型号160-140、辊径1600mm、辊宽1400mm、物料通过量≥780t/h,、主电机功率1120kw×2、入料粒度≤50mm(≥95%)V型选粉机喂料能力≥960t/h、选粉风量240000-260000m3/h双分离高效选粉机喂料能力≥680t/h、选粉能力≥200t/h、主电机功率200kw高速板链提升机型号NSE900P、提升能力≥950t/h、电机功率160kw高速链式提升机型号NSE900、提升能力750t/h-1000t/h、电机功率160kw系统风机风量280000m3/h-310000m3/h、风压7800Pa、风机电机功率900kw管磨机规格Φ4.2×13m(双滑履中心传动)、筒体工作转速15.6r/min、设计研磨体装载量234t、主电机功率10KV-3550KW(额定电流243A、配置进相器)、设计产量180t/h主减速器型号JS150B、速比i=47.295:1磨尾提升机型号ZYL1100,物料提升量690t/h,功率110KW磨尾收尘风机型号Y5-48NO12.5D、风量59000m3/h、全压4000Pa、风机电机功率110kW(变频调速)磨尾袋收尘器型号LFGM96-9、处理风量60000m3/h、总过滤面积836㎡气箱脉冲收尘器型号LFGM128-2×16、总过滤面积5100m2、处理风量290000m3/h、人口浓度≤1300g/Nm3、出口浓度30≤mg/Nm3成品入库提升机型号NSE300、提升能力>250t/h、电机功率45kw图一水泥半终粉磨闭路工艺系统流程图生产调试中遇到的问题2.1辊压机工作辊缝较小投产调整初期,由于入辊压机熟料中含有较多黄心、粉料,导致工作辊缝偏小,只有28mm左右,辊压机主电机工作电流较低(46A左右),即使调节入料斜插板比例(75%左右),工作电流变化不大,辊压机挤压出力能力较差。2.2辊压机工作压力偏低受辊压机工作辊缝偏小的影响,工作压力上不去,挤压效果较差,辊压机工作压力在8.5MPa左右波动,挤压后细粉明显偏少。2.3脱硫石膏水份大由于入辊压机的脱硫石膏水份达到8%-12%不易下料、计量,称重仓粘附、挂壁现象严重,甚至造成挤压后的料饼进入V型选粉机内部不易散开,影响分级效果。2.4管磨机做功能力差由双分离高效选粉机分离出成品后的入磨物料(粗粉)比表面积平均在100m2/kg(95m2/kg---105m2/kg)左右,而在管磨机有效长度12.5m范围内研磨体做功少,出磨水泥比表面积仅在185m2/kg左右,计算得知:每米研磨体粉磨出的比表面积为185m2/kg-100m2/kg/12.5m=一般来讲,带有双分离高效选粉机的水泥半终粉磨系统,由于预先分离出成品,入磨物料中的细粉量极大地减少,较好地避免了细粉在磨内产生的“过粉磨”与细磨仓研磨体与衬板表面粘附现象,研磨体磨细做功能力提高,每米研磨体创造出磨物料比表面积能力至少应≥10m2/kg/m;2.5两台选粉机用风量小因处于设备磨合期,辊压机段与管磨机段做功能力均不理想,即挤压处理与研磨两段的成品量不足,以致不能增加V选与双分离高效选粉机拉风量,一般在80%-85%左右。中控操作增加系统风机风量时,造成水泥成品比表面积低、细度粗;由此判断:辊压机与管磨机两段创造成品量低时,系统风机拉风量必须降低,最终导致系统产量低、电耗较高;技术分析及处理措施3.1辊压机工作压力及辊缝高压、慢速、过饱和喂料是辊压机料床挤压粉磨技术特性,除国外粉磨生产线设计、应用辊压机水泥终粉磨工艺(国内目前只应用于生料终粉磨,节电效果显著),在国内水泥制成工序辊压机只是在水泥联合粉磨系统中承担半终粉磨(或预粉磨)的任务,经施以双辊之间的高压力(≥150MPa)挤压后的物料,其内部结构产生大量的晶格裂纹及微观缺陷、<2.0mm及以下颗粒达到65%以上,其中<80um、<45um以下细粉含量增多(颗粒裂纹与粒度效应),分级后的入磨物料粉磨功指数显著下降(15%-25%),易磨性明显改善;因后续管磨机一仓破碎功能被移至磨前,相当于延长了管磨机细磨仓,可充分发挥研磨体对物料的磨细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系统产量,降低系统粉磨电耗。辊压机水泥半终粉磨工艺系统(或联合粉磨工艺系统)的共同特点是:辊压机及分级设备的投入,实现了系统中的“分段粉磨”,必须充分发挥辊压机系统料床粉磨的技术优势及其较大的处理能力,辊压机段做功越多,对系统增产节电越有利;辊压机的吸收功耗越多,后续管磨机段节电效果越显著;辊压机吸收功耗一般在7.5kwh/t-13kwh/t,在此范围内吸收功耗越多,管磨机段节电幅度越大。基本规律是:辊压机吸收功多投入1kwh/t,则后续管磨机系统节电1.5kwh/t--2kwh/t;在相对稳定的工艺条件下,辊压机工作压力越大,挤压处理物料过程中产生的粉料越多,成品量显著增加,被分离出的合格品也越多。首先,对入辊压机熟料采取多库搭配措施,多采用颗粒状、减少粉状料;其次,称重仓必须保持一定的仓容,料位比例一般控制在70%-80%,以有效形成入机料压,实现过饱和喂料,确保挤压效果;同时将辊压机工作压力由8.0MPa-9.0MPa,调整至10.0MPa-11.0MPa;辊压机工作辊缝由原27mm--29mm,调整至30mm--34mm;入料斜插板比例拉开至85%以上,以实现过饱和喂料;调整后辊压机主电机工作电流(额定电流76A)由44A--50A(58%-66%)提高至54A--60A(71%--79%)挤压做功能力显著提高,3.2脱硫石膏水份及下料处理进厂脱硫石膏水份较大,实施入堆棚预先存放措施、分批周转取用。将存放较长时间且含有一定水份(<5%)的脱硫石膏与颗粒较大的石灰石按照一定比例搭配(1:1)混匀入配料库,库壁内锥体及筒体内壁部分采用表面光洁度优良、耐磨性能良好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敷贴,处理后库壁光滑、物料不粘壁,下料效果较好;3.3V型选粉机及双分离高效选粉机用风量,在半终粉磨系统中,由于V型选粉机与双分离高效选粉机两台粗、细分级设备共用一台高浓度布袋收尘器和一台系统风机,在满足水泥质量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大风操作方式,最大程度上将辊压机段及管磨机段创造的成品分选出来,系统风机的拉风比例由原85%提高至90%以上(根据实际生产状况,在V型选粉机入料口上方增设打散棒,以形成均匀、分散的料幕;同时关闭了最上部一排进、出风导流板,有效延长物料分级路线与分级时间,提高V选出口物料的比表面积)。3.4管磨机研磨体级配及通风参数管磨机的特点是磨细能力有余而粗碎能力较差,而由辊压机+V型静态分级设备组成的磨前预粉磨系统,能够充分发挥辊压机高效率料床粉磨优势,高压挤压(>150Mpa)处理后的入磨物料易磨性明显提高,管磨机一仓的粗碎功能已移至磨外由辊压机完成,可缩短一仓并延长细磨仓有效长度,提高磨细能力。物料在辊压机段处理时产生的成品已被V型选粉机与双分离高效选粉机预先分选出来,粗粉再进入管磨机粉磨,由此实现了良好的“分段粉磨”。生产实践早已证明:采用“分段粉磨”工艺比一段粉磨工艺所需能量更低、系统增产、节电效果更显著。管磨机一仓采用提升能力较好的曲面阶梯衬板,安装应用筛分隔仓板(同心圆状、粗筛缝宽度6.0mm、内筛缝宽度2.0mm),出磨篦板(同心圆状、篦缝宽度6.0mm,内部设置料、锻分离内筛板,内筛板篦缝宽度4.0mm)。为了更好的使用微型研磨体、充分激活微型研磨体的粉磨能量,消除“滞留带”(研磨死区)的不良影响、提高细研磨能力、在磨内多创造成品,细磨仓采用五波峰小波纹衬板,增大衬板与微锻之间的提升摩擦力,在有效长度方向均布安装了5圈活化环(活化环高度1100mm、自隔仓板位置起至磨尾出料篦板之间,每隔投产初期,由于设备磨合及研磨体级配等方面的原因,管磨机粉磨效果较差,我们根据入磨物料细度、比表面积等参数,重新设计、调整了各仓级配,改进前、后级配方案见表2:表2改进前、后各仓研磨体级配项目一仓钢球级配(t)二仓钢锻级配(t)Φ40mmΦ30mmΦ25mmΦ20mmΦ18×18mmΦ14×14mmΦ12×12mmΦ10×10mm调整前61525839711060Σ54t,DCP27.3mm,ФΣ180t,DCP13.42mm,Ф调整后3132513106312103Σ54t,DCP25.82mm,ФΣ188t,DCP11.89mm,Ф在管磨机段粉磨过程中,主要依靠研磨体的“集群研磨效应”实现物料磨细;管磨机的粉磨效率与磨内研磨体总表面积的0.6-0.7次方成正比关系,即研磨体总表面积越大,与物料接触时的集群研磨能力越好,粉磨效率越高,在单位时间、有效长度内创造的成品量越多,越有利于系统增产、节电;为此,我们在调整细磨仓级配时,有意识增加了Φ10mm×10mm微锻43t,相应地减少较大规格Φ18mm×18mm及Φ14mm×14mm锻;经粗略计算,磨内研磨体级配改进后,一仓钢球在装载量及填充系数不变的前提下,平均球径由27.3mm降至25.82mm,较调整前净增加研磨面积83.4m2;细磨仓平均锻径由13.42mm降至11.89mm,装载量由180t增至188t,填充系数由31.8%提高到33.1%,细磨仓微锻净增加研磨面积1783.35m2、两仓合计增加研磨总表面积1886.75m2,磨内研磨体研磨面积较调整前同时,我们根据磨机主电机及主减速机的驱动功率富裕系数,合理增加细磨仓微锻研磨体装载量、增大填充率,能够有效提高微锻的总研磨面积,提高细磨仓内微型研磨体对物料的细研磨能力;总之,在管磨机段必须凸显“磨内磨细”为根本要素;出磨物料(入双分离高效选粉机之前)比表面积的高低,可以较好地衡量其中成品量所占比例及研磨体做功效率。总之,出磨比表面积越高,说明管磨机段研磨体有效做功能力越好,水泥颗粒分布中的颗粒粒径整体向下移,即向小粒径下移,平均粒径减小,成品颗粒比例增加,由双分离高效选粉机分选出的合格品量则显著提高。调整研磨体级配后,出磨物料比表面积达到289m/kg,已接近一般成品水泥的比表面积,在管磨机有效长度范围内平均每米研磨体创造比表面积为:289m2/kg-100m2/kg/12.5m=15.12m2/kg/m,比调整前提高了8.32m2/kg/m,净提高幅度达122.35%。管磨机通风参数的调整:磨尾收尘风机风量由28HZ下降至23HZ、磨内净空风速由1.01m/s降至0.83m/s、磨尾出口负压由-1100Pa降至-800Pa~-900Pa,以有效延缓物料流速,增加物料在磨内细磨时间,降低出磨物料中粗颗粒比例、提高水泥成品含量。中控操作应与生产现场结合,以“磨头不冒灰-保持负压、入口不溢料-料流畅通、磨机不饱磨-磨音正常、磨尾不跑粗-比表提高、温度不上升-通风顺畅”;为控制原则;调整后,出磨水泥温度一般在103℃-110℃之间,管磨机主电机(进相后)运行电流一般4.辊压机料床挤压粉磨能量利用率比管磨机高出3-5倍,尤其对进入管磨机前物料的预处理,挤压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成品先由V选粗分级再经双分离高效选粉机二次分级与收集,选粉机回料(入磨的粗粉颗粒)已具备“粒度效应”(入磨物料粒径细)及“裂纹效应”(晶格裂纹缺陷多),易磨性显著改善,邦德粉磨功指数降低15%-25%,送入后续管磨机研磨,可有效消除磨内过粉磨及粘附现象,大幅度提高管磨机的磨细能力,从而实现粉磨过程良好的分段,每一段均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粉磨技术优势、提高系统产量、降低粉磨电耗。5.改进后的效果改进前、后水泥粉磨系统技术经济参数对比见表3、表4:表3改进前、后V选进入双分离高效选粉机物料参数由V选进入双分离高效成品选粉机物料参数R45um筛余(%)R80um筛余(%)比表面积(m2/kg)改进前4738182改进后4029197表4改进前、后水泥产量及系统粉磨电耗对比项目水泥品种、等级台时产量(t/h)比表面积(m2/kg)粉磨电耗(kwh/t)改进前17537536改进后/23539028.1改进前P.O42.516036538改进后/2003703215m2/kg;5m2/kg;通过合理的改进与调整,该半终粉磨工艺系统增产、节电效果显著,水泥实物质量指标较改进前有所提高;6.结束语6.1分段粉磨工艺电耗比一段粉磨工艺电耗更低,高效分级设备的应用,使辊压机水泥半终粉磨(或辊压机水泥联合粉磨)工艺系统实现了良好的“分段粉磨”;系统中的每一段之间的接口都很重要,诊断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可运用分段粉磨理论与系统工程方法分析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磨合,系统运行会更顺畅,设备运转效率将显著提高,本系统设备运转率达90%以上;6.2辊压机水泥半终粉磨(或辊压机水泥联合粉磨)工艺系统,均由几个子系统(分段)组成,第一段(辊压机)物料预粉磨非常重要,是整个粉磨系统增产、节电的技术关键,必须充分发挥辊压机高效料床粉磨的技术优势,摸索出该系统中辊压机适宜的工作压力、工作辊缝、两台主电机运行电流、V型选粉机及双分离高效选粉机用风等最佳技术参数;辊压机系统投入的功耗越多,挤压做功效果越显著,该半终粉磨(或联合粉磨系统)工艺系统节电幅度越大;6.3经双分离高效选粉机分离成品后的入磨粗粉已具备“粒度效应”(入磨粒径细)及“裂纹效应”(晶格裂纹多),易磨性显著改善,邦德粉磨功指数降低15%-25%,送入后续管磨机研磨的物料中45um以下细粉明显减少,可有效消除过粉磨及研磨体、衬板工作表面粘附现象,大幅度提高管磨机的磨细做功能力。6.4“磨内磨细为根本”,应合理调整管磨机研磨体级配,尤其是细磨仓的研磨能力,充分挖掘第二段(管磨机)的增产潜力,提高研磨体研磨总表面积及其“集群研磨效应”、每米多创造合格品的能力与适宜的磨机通风参数,提高出磨物料比表面积,增加出磨成品颗粒含量,为双分离高效选粉机有效分选创造先决条件;6.4改进后,该半终粉磨工艺系统生产能力可达150万吨/年以上,按两个不同品种、等级水泥平均节电6.95kwh/t计算,年节电1042.5万kwh,以平均电价0.60元/kwh计,年节电效益可达625.5万元。参考文献1.邹伟斌《水泥粉磨系统优化分析与探讨》,《四川水泥》2021.4—5期2.邹伟斌《水泥联合粉磨系统故障原因与解决措施》,《新世纪水泥导报》2021.3期第四章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4.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期主要建设内容有四栋生产车间,根据实际调查,目前拟建厂址区域为空地,是人工生态系统没有敏感物种。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施工期间,各类建材及土石方进出造成一定的扬尘;(2)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3)建设期间,各类建筑机械运行过程产生的机械噪声;(4)土方开挖等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建筑材料及多余土方;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施工扬尘和施工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施工期建筑施工扬尘是施工区环境空气的一个重要污染源,主要来源于施工期间土地平整、土石方挖掘及堆放,建筑物料和垃圾现场搬运、堆放及运输、灰土搅拌及混凝土搅拌作业等多个环节,主要污染物为TSP。项目所在地主导风向为东北风。由于本项目距离附近村庄较远,但对项目东侧的印海智谷产业园区办公区人员会有一定影响。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印发河南省2021年度蓝天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21】27号),评价建议采取以下防尘措施:①避免大风天气作业,项目施工过程中避免在大风天气进行水泥、黄沙等的装卸作业对水泥类物资尽可能不要露天堆放,即使必须露天堆放,也要注意加盖防雨布、防风抑尘网、防风抑尘墙,减少大风造成的施工扬尘;②设置围挡:在厂界西侧设置2.5m高的围挡,围挡下方设置不低于20cm高的防溢座以防止粉尘流失,任意两块围挡以及围挡与防溢座的拼接处都不能有大于0.5cm的缝隙,围挡不得有明显的漏洞;③裸露土地覆盖:每一块独立裸露地面80%以上的面积都应采取防尘网覆盖的措施,覆盖措施完好率必须在90%以上;④持续洒水降尘措施。施工期现场定期喷洒,保证地面湿润不起尘;⑤道路硬化与管理:施工场地内80%以上面积的车行道路必须硬化;任何时候车行道路上不能有明显尘土;道路清扫时必须采取洒水措施,做好道路硬化与管理;⑥限制施工场地内车辆车速:施工场地的扬尘,大部分来自施工车辆。根据有关分析,在同样清洁程度的条件下,车速越慢,扬尘量越小。本场地施工车辆在进入施工场地后,需减速行驶,以减少施工场地扬尘,建议行驶速度不大于5km/h;⑦运输车辆密闭:运输车辆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车辆要采取密闭措施,以防运输车辆物料抛洒和扬散,产生扬尘污染;⑧运输车辆清洗: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对车轮、车身、车槽帮等部位进行清理或清洗以保证车辆清洁上路;洗车喷嘴静水压不低于0.5MPa,洗车污水经处理后重复使用,回用率不低于90%,回用水水质良好,悬浮物浓度不大于150mg/L;施工场所车辆入口和出口30m内部分的路面上不应有明显的泥印,以及砂石、灰土等易扬尘物料;无法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的洗车污水不得直接排入环境;综上所述,通过加强管理、切实落实好上述措施之后,施工场地扬尘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施工期产生的废水污染源主要是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设备冷却水、材料冲洗及施工用水的跑、冒、滴、漏,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石油类、SS等,排放量较小,污染物浓度低;另外在打桩阶段会产生一定量的泥浆废水,这部分废水必须妥善处理。生活污水为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排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拟采取的治理措施:(1)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当设置沉淀池,这部分废水经二次沉淀后可用于降尘,不向外环境排放;(2)在基础施工阶段产生的泥浆废水,需设置沉淀池经充分沉淀分离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不得外排;(3)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修建临时旱厕进行处理,处理后由附近农户挑走做农家肥,不外排;(4)土石方阶段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若需雨季施工,要根据场地情况设置雨水沟和沉淀池,雨水经初步沉淀后,用于施工厂区洒水降尘,不外排。经采取以上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期噪声主要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运行时产生的,如挖土机械、打桩机械、升降机等,多属于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拆装模板的撞击声等,多属于瞬时噪声;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流动噪声。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机械噪声,经调查,典型施工机械开动时噪声源强较高,噪声源强约在75~95dB(A)之间,具有噪声源相对稳定和施工作业时间不稳定、波动性大的特点。由于本项目距离附近村庄较远,但对项目东侧的印海智谷产业园区办公区人员会有一定影响。因此评价提出以下建议:(1)从噪声源强进行控制,本项目基础施工方式为筏板基础商砼一次性浇筑,使用商品混凝土,不使用混凝土搅拌机等高噪声设备。(2)合理制订施工计划,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避免夜间和午间施工;(3)对人为的施工噪声加以管理和控制。电锯、电刨等高噪声设备应搭设封闭设备间,不能封闭的,应将高噪声设备尽量设置在厂区西侧;施工车辆尽量减少鸣笛等等。经采取以上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本次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过程开挖出的土方、产生的碎砖、水泥、木料等;施工期施工人员工作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不及时清运,易腐烂变质、滋生蚊蝇,从而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评价提出以下建议:(1)在施工现场设置密闭式垃圾站用于存放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2)开挖出的土方应根据建筑需要及时进行回填或铺垫场地,对于填方后的余土及建筑垃圾,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清运,并做好弃方的合理利用及处置;(3)清理施工垃圾时必须搭设密闭式专业垃圾道或者采用容器吊运,禁止随意抛撒;(4)生活垃圾送往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建筑垃圾运往建筑垃圾站处置。经采取以上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4.2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本项目所在地属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夏季气候炎热,空气湿润,降水多呈强性,春秋季节属冬季和夏季的过渡时期,气候较为温和,但时间短促。根据统计资料,该区域多年平均气温为14.4℃,各月平均气温及风速变化情况见表4-1,其余各气象参数见表4-2,多年风向玫瑰图见图4-1。表4-1多年平均温度和风速统计一览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温度(℃)-0.71.98.214.921.326.927.926.821.514.97.51.214.4风速(m/s)1.832.282.92.712.472.422.151.781.561.82.232.282.45表4-2多年气象参数统计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数值1日照年均日照时数h2407.72气温年平均气温℃14.4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19.23降水量年均降水量mm596.4最大年降水量mm1214.74风速年主导风向/冬季东北、夏季西南年平均风速m/s2.45最大风速m/s325常年平均无霜期d2096多年最大冻土深度mm180图4-1多年风向玫瑰图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废气主要是焊接废气、镀镍及镀铜过程中的硫酸雾、镀铬过程中产生的铬酸雾,其中硫酸雾、铬酸雾、焊接废气收集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未被收集的部分无组织排放;根据工程污染物排放特点,评价以硫酸雾、铬酸雾、颗粒物共3项作为预测因子。本次仅针对全厂(一期和二期)废气污染物排放进行预测,不再对一期、二期进行单独预测。全厂废气排放情况见表4-3。表4-3全厂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序号污染源名称浓度(mg/m3)速率(kg/h)备注1有组织废气1#排气筒(1#~2#厂房共用)镀镍铜工序硫酸雾2.160.02342套酸雾吸收塔+1根15m高排气筒22#排气筒(1#~2#厂房共用)镀铬槽铬酸雾2.86×10-41.0×10-62套“网格式过滤净化回收器+酸雾吸收塔”+1根15m高排气筒3退铬槽硫酸雾4.590.007543#排气筒(3#~4#厂房共用)镀镍铜工序硫酸雾2.160.02342套酸雾吸收塔+1根15m高排气筒54#排气筒(3#~4#厂房共用)镀铬槽铬酸雾2.86×10-41.3×10-62套“网格式过滤净化回收器+酸雾吸收塔”+1根15m高排气筒6退铬槽硫酸雾4.590.007575#排气筒(1#~2#厂房共用)焊接废气0.130.000322套“焊接废气净化器”+1根15m高排气筒86#排气筒(3#~4#厂房共用)焊接废气0.170.00042套“焊接废气净化器”+1根15m高排气筒9无组织废气1#~4#厂房硫酸雾/0.019/101#~4#厂房铬酸雾/0.000048/11焊接废气/0.018/收集当地污染气象资料,并充分考虑地形的影响,分析厂址周围的污染气象特征,确定大气预测模式中的有关参数;根据本工程的建设情况以及工程完成后污染物排放源强,选用估算模式,预测和评价工程完成后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明确空气质量变化状况,为废气治理措施确定提出反馈意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21)规定的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选择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本次评价执行标准见表4-4。表4-4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m3评价标准评价因子最高容许浓度硫酸雾小时浓度0.3铬酸雾小时浓度0.0015颗粒物日均值0.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3-2021)中有关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通过对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计算,结合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确定本项目的环境空气评价工作均为三级评价。评判依据见表4-5,计算结果表4-6。表4-5大气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表4-6全厂各污染物评价级别判断一览表序号污染源名称污染物排放情况速率(kg/h)最大落地浓度(mg/m3)Pmax(%)D10%(m)评价级别1有组织废气1#排气筒(1#~2#厂房共用)镀镍铜工序硫酸雾0.02340.000710.240三级22#排气筒(1#~2#厂房共用)镀铬槽铬酸雾1.0×10-65.34×10-80.00360三级退铬槽硫酸雾0.00750.000520.170三级33#排气筒(3#~4#厂房共用)镀镍铜工序硫酸雾0.02340.000710.240三级44#排气筒(3#~4#厂房共用)镀铬槽铬酸雾1.3×10-67.87×10-80.00520三级5退铬槽硫酸雾0.00750.000520.170三级65#排气筒(1#~2#厂房共用)焊接废气0.000320.00002570.00570三级76#排气筒(3#~4#厂房共用)焊接废气0.00040.00003210.00710三级8无组织废气1#~4#厂房硫酸雾0.0190.002730.910三级1#~4#厂房铬酸雾0.0000480.000006780.450三级1#~4#厂房焊接废气0.0180.00260.580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21)中对评价范围的规定,确定本项目大气影响评价范围均为以厂址为中心,沿东西南北各向延伸2.5km的矩形区域,预测范围覆盖整个评价范围,预测范围面积25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21附录A推荐的预测模式清单,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模式对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确定本项目评价等级为三级,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和分析依据。全厂污染物排放源强见表4-7。表4-7全厂污染物排放源强一览表序号污染源名称污染物排放情况速率(kg/h)排放参数1有组织废气1#排气筒(1#~2#厂房共用)镀镍铜工序硫酸雾0.0234150.42022#排气筒(1#~2#厂房共用)镀铬槽铬酸雾1.0×10-6150.420退铬槽硫酸雾0.007533#排气筒(3#~4#厂房共用)镀镍铜工序硫酸雾0.0234150.42044#排气筒(3#~4#厂房共用)镀铬槽铬酸雾1.3×10-6150.420退铬槽硫酸雾0.007555#排气筒(1#~2#厂房共用)焊接废气0.00032150.42066#排气筒(3#~4#厂房共用)焊接废气0.0004150.4207无组织废气1#~4#厂房硫酸雾0.019长134.15m×宽79m、H=10.8m1#~4#厂房铬酸雾0.0000481#~4#厂房焊接废气0.018本次预测相关参数及选项如下:①项目位置:农村②考虑建筑物下洗:否③使用地形高于烟囱的复杂地形:否④气象数据:全部稳定度和风速的组合⑤是否使用计算点的自动间距:是⑥最小最大计算点距离:100m,2500m⑦是计算虑熏烟情况:否全厂①有组织废气由表4-8可知,评价范围内,1#排气筒和3#排气筒硫酸雾有组织废气的最大落地浓度均为0.00071mg/m3,均出现在下风向827m处,浓度占标率均为0.24%,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最高容许浓度限值0.3mg/m3的要求。由表4-9可知,2#排气筒和4#排气筒硫酸雾有组织废气的最大落地浓度均为0.000522mg/m3,均出现在下风向233m处,浓度占标率为0.17%,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最高容许浓度限值0.3mg/m3的要求;2#排气筒和4#排气筒铬酸雾有组织废气的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5.34×10-8mg/m3、7.87×10-8mg/m3,分别出现在下风向268m和251m处,浓度占标率分别为0.0036%和0.0052%,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最高容许浓度限值0.0015mg/m3的要求。由表4-10可知,5#和6#焊接废气排气筒有组织废气的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0.0000257mg/m3、0.0000321mg/m3,均出现在下风向216m处,浓度占标率分别为0.0057%和0.0071%,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21)PM10日均限值0.15mg/m3的要求。表4-81#和3#排气筒有组织排放污染物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1#排气筒3#排气筒硫酸雾硫酸雾预测质量浓度Ci1(mg/m3)质量浓度占标率Pi1(%)预测质量浓度Ci2(mg/m3)质量浓度占标率Pi2(%)10.00000000.00000001000.0004050.140.0004050.142000.0005010.170.0005010.173000.0005300.180.0005300.184000.0005090.170.0005090.175000.0004920.160.0004920.166000.0006170.210.0006170.217000.0006840.230.0006840.238000.0007070.240.0007070.248270.0007080.240.0007080.249000.0007020.230.0007020.2310000.0006810.230.0006810.2311000.0006470.220.0006470.2212000.0006130.20.0006130.213000.0006200.210.0006200.2114000.0006190.210.0006190.2115000.0006140.20.0006140.216000.0006050.20.0006050.217000.0005930.20.0005930.218000.0005800.190.0005800.1919000.0005650.190.0005650.1920000.0005490.180.0005490.1821000.0005330.180.0005330.1822000.0005160.170.0005160.1723000.0005000.170.0005000.1724000.0004840.160.0004840.1625000.0004690.160.0004690.16评价范围内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最大浓度0.00071,出现在827m0.24最大浓度0.00071,出现在827m0.24评价标准(mg/m3)0.3表4-92#和4#排气筒有组织排放污染物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2#排气筒4#排气筒硫酸雾铬酸雾硫酸雾铬酸雾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预测质量浓度Ci1(mg/m3)质量浓度占标率Pi1(%)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预测质量浓度Ci1(mg/m3)质量浓度占标率Pi1(%)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预测质量浓度Ci1(mg/m3)质量浓度占标率Pi1(%)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预测质量浓度Ci2(mg/m3)质量浓度占标率Pi2(%)10.00000010.00E+000.000010.00000010.00E+000.00001000.000440.151004.12E-080.00271000.000440.151006.25E-080.00422000.000500.172004.97E-080.00332000.000500.172007.18E-080.00482330.000520.172685.34E-080.00362330.000520.172517.87E-080.00523000.000480.163005.24E-080.00353000.000480.163007.51E-080.00504000.000450.154004.38E-080.00294000.000450.154006.68E-080.00455000.000430.145004.76E-080.00325000.000430.145006.80E-080.00456000.000440.156005.05E-080.00346000.000440.156007.06E-080.00477000.000420.147004.96E-080.00337000.000420.147006.84E-080.00468000.000390.138004.70E-080.00318000.000390.138006.41E-080.00439000.000390.139004.41E-080.00299000.000390.139006.20E-080.004110000.000390.1310004.48E-080.003010000.000390.1310006.23E-080.004211000.000380.1311004.42E-080.002911000.000380.1311006.11E-080.004112000.000360.1212004.32E-080.002912000.000360.1212005.93E-080.004013000.000350.1213004.18E-080.002813000.000350.1213005.71E-080.003814000.000330.1114004.03E-080.002714000.000330.1114005.48E-080.003715000.000320.1115003.86E-080.002615000.000320.1115005.24E-080.003516000.000300.116003.70E-080.002516000.000300.116005.01E-080.003317000.000290.117003.54E-080.002417000.000290.117004.77E-080.003218000.000270.0918003.39E-080.002318000.000270.0918004.55E-080.003019000.000260.0919003.24E-080.002219000.000260.0919004.34E-080.002920000.000250.0820003.09E-080.002120000.000250.0820004.14E-080.002821000.000240.0821002.96E-080.002021000.000240.0821003.96E-080.002622000.000230.0722002.83E-080.001922000.000230.0722003.78E-080.002523000.000220.0723002.71E-080.001823000.000220.0723003.62E-080.002424000.000210.0724002.60E-080.001724000.000210.0724003.46E-080.002325000.000200.0725002.49E-080.001725000.000200.0725003.32E-080.0022评价范围内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最大浓度0.000522,出现在233m0.17评价范围内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最大浓度5.34E-08,出现在268m0.0036评价范围内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最大浓度0.000522,出现在233m0.17评价范围内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最大浓度7.87E-08,出现在251m0.0052表4-105#和6#排气筒有组织排放污染物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1#焊接废气排气筒2焊接废气排气筒预测质量浓度Ci1(mg/m3)质量浓度占标率Pi1(%)预测质量浓度Ci2(mg/m3)质量浓度占标率Pi2(%)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2230.00500.00002780.00622000.00002540.00560.00003170.00702160.00002570.00570.00003210.00713000.00002220.00490.00002770.00624000.00002220.00490.00002780.00625000.00002040.00450.00002550.00576000.00002030.00450.00002530.00567000.00001910.00420.00002380.00538000.00001790.00400.00002240.00509000.00001810.00400.00002260.005010000.00001780.00400.00002220.004911000.00001720.00380.00002150.004812000.00001640.00360.00002050.004613000.00001570.00350.00001960.004414000.00001490.00330.00001860.004115000.00001410.00310.00001770.003916000.00001340.00300.00001670.003717000.00001270.00280.00001590.003518000.00001200.00270.00001510.003419000.00001140.00250.00001430.003220000.00001090.00240.00001360.003021000.00001030.00230.00001290.002922000.00000990.00220.00001230.002723000.00000940.00210.00001180.002624000.00000900.00200.00001120.002525000.00000860.00190.00001070.0024评价范围内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最大浓度0.0000257,出现在216m0.0057最大浓度0.0000321,出现在216m0.0071评价标准(mg/m3)0.15②无组织废气由表4-11可知,评价范围内,1#~4#厂房硫酸雾、铬酸雾和焊接废气无组织废气的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0.00273mg/m3、0.00000678mg/m3和0.0026mg/m3,均出现在下风向354m处,浓度占标率分别为0.91%、0.45%和0.58%,均能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硫酸雾、铬酸雾最高容许浓度限值0.3mg/m3、0.0015mg/m3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21)PM10日均限值0.15mg/m3的要求。表4-11全厂无组织排放污染物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1#~4#厂房硫酸雾1#~4#厂房铬酸雾1#~4#厂房焊接废气预测质量浓度Ci1(mg/m3)质量浓度占标率Pi1(%)预测质量浓度Ci2(mg/m3)质量浓度占标率Pi2(%)预测质量浓度Ci2(mg/m3)质量浓度占标率Pi2(%)10.00060.210.000001580.110.00060.131000.00220.730.000005550.370.00210.472000.00260.860.000006500.430.00240.533000.00270.890.000006730.450.00250.563540.00270.910.000006780.450.00260.584000.00270.890.000006480.430.00250.565000.00260.860.000006680.450.00240.536000.00260.880.000006460.430.00250.567000.00260.850.000006070.400.00240.538000.00240.80.000005630.380.00230.519000.00220.740.000005190.350.00210.4710000.00210.680.000004770.320.00190.4211000.00190.630.000004400.290.00180.4012000.00170.580.000004050.270.00160.3613000.00160.530.000003740.250.00150.3314000.00150.490.000003470.230.00140.3115000.00140.460.000003220.210.00130.2916000.00130.420.000003000.200.00120.2717000.00120.40.000002790.190.00110.2418000.00110.370.000002610.170.0010.2219000.0010.340.000002450.160.0010.2220000.0010.320.000002310.150.00090.2021000.00090.30.000002180.150.00090.2022000.00090.290.000002060.140.00080.1823000.00080.270.000001960.130.00080.1824000.00080.260.000001860.120.00070.1625000.00070.250.000001770.120.00070.16评价范围内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最大浓度0.00273,出现在354m0.91最大浓度0.00000678,出现在354m0.45最大浓度0.0026,出现在354m0.58评价标准(mg/m3)0.30.00150.15③敏感点的影响由表4-12可知,1#~4#排气筒所排放有组织硫酸雾废气和1#~4#厂房硫酸雾无组织废气在大张庄村的贡献值与最大现状监测值叠加后浓度为0.1447mg/m3,浓度占标率为48.24%;在东高村的贡献值与最大现状监测值叠加后浓度为0.1344mg/m3,浓度占标率为44.79%;在小赵庄村的贡献值与最大现状监测值叠加后浓度为0.2626mg/m3,浓度占标率为87.53%。可见,三个敏感点的硫酸雾预测值均能够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最高容许浓度限值0.3mg/m3的要求。3#~4#排气筒所排放有组织铬酸雾废气和1#~4#厂房铬酸雾无组织废气在大张庄村的贡献值与最大现状监测值叠加后浓度为0.0005064mg/m3,浓度占标率为33.76%;在东高村的贡献值与最大现状监测值叠加后浓度为0.0005058mg/m3,浓度占标率为33.72%;在小赵庄村的贡献值与最大现状监测值叠加后浓度为0.000526mg/m3,浓度占标率为33.50%。可见,三个敏感点的铬酸雾预测值均能够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最高容许浓度限值0.0015mg/m3的要求。5#~6#排气筒排放的有组织焊接废气和1#~4#厂房焊接废气无组织废气在大张庄村的贡献值与最大现状监测值叠加后浓度为0.1444mg/m3,浓度占标率为32.10%;在东高村的贡献值与最大现状监测值叠加后浓度为0.1461mg/m3,浓度占标率为32.48%;在小赵庄村的贡献值与最大现状监测值叠加后浓度为0.1399mg/m3,浓度占标率为31.09%。可见,三个敏感点的焊接废气预测值均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21)PM10日均限值0.15mg/m3的要求。表4-12.1全厂硫酸雾和铬酸雾污染物在敏感点处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敏感点硫酸雾铬酸雾最大现状值1#排气筒贡献值3#排气筒贡献值2#排气筒贡献值4#排气筒贡献值1#~4#厂房贡献值预测值占标率(%)最大现状值2#排气筒贡献值4#排气筒贡献值1#~4#厂房贡献值预测值占标率(%)大张庄村0.140.0006990.0006990.000410.000410.00250.144748.240.00056.64E-089.68E-086.28E-060.000506433.76东高村0.130.0007020.0007020.000390.000390.00220.134444.790.00056.20E-088.82E-085.63E-060.000505833.72小赵庄村0.260.0005490.0005490.000250.000250.0010.262687.530.00054.14E-086.18E-082.45E-060.000502633.500.30.0015表4-12.2全厂焊接废气污染物在敏感点处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敏感点焊接废气最大现状值5#排气筒贡献值6#排气筒贡献值1#~4#厂房贡献值预测值占标率(%)大张庄村0.1420.00001830.00002290.00240.144432.10东高村0.1440.00001810.00002260.00210.146132.48小赵庄村0.1390.00001090.00001360.00090.139931.090.15评价选取全厂污染源所在的位置为中心,四周厂界作为无组织排放废气的预测点。各厂界监控点污染物最大浓度见表4-12。全厂厂界无组织排放浓度评价选取污染源所在的位置为中心,四周厂界作为无组织排放废气的预测点。各厂界监控点污染物最大浓度见表4-13。表4-13全厂各厂界硫酸及铬酸最大浓度预测值监控点位到面源中心的距离(m)1#~4#厂房硫酸雾1#~4#厂房铬酸雾1#~4#厂房颗粒物预测值(mg/m3)占标准百分比(%)预测值(mg/m3)占标准百分比(%)预测值(mg/m3)占标准百分比(%)东厂界74.0750.001830.150.000004620.080.00170.17南厂界450.001470.120.000003700.060.00140.14西厂界74.0750.001830.150.000004620.080.00170.17北厂界450.001470.120.000003700.060.00140.14浓度限值1.2mg/m30.0061.0由表4-12可知,本项目产生的硫酸雾、铬酸雾和焊接废气无组织污染物对各厂界的预测浓度值均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硫酸雾1.2mg/m3、铬酸雾0.006mg/m3、颗粒物1.0mg/m3的要求。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导则》(HJ2.2-2021)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采用GB/T3840-19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按下式计算:式中:Cm—TJ36-79规定的居住区1次最高容许浓度限值,mg/m3;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选取;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以全厂(一期和二期)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来核定本项目无组织气体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见表4-14。表4-14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一览表污染源名称污染因子无组织排放量(kg/h)长、宽(m)大气环境防护距离(m)计算卫生防护距离(m)1#~4#厂房硫酸雾0.019134.15×7900.139铬酸雾0.00004800.322焊接废气0.01800.162由表4-14可知,本项目1#~4#厂房硫酸雾、铬酸雾和焊接废气无组织排放污染物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0m;1#~4#厂房硫酸雾、1#~4#厂房铬酸雾、1#~4#焊接废气、1#~4#厂房铬酸雾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的卫生防护距离均为1#~4#厂房外50m。根据《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有关规定,确定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1#~4#厂房外100m。根据本项目平面布置,本项目四周厂界设防距离为东厂界外最大设防距离为94m,西厂界外最大设防距离为90.7m,南厂界外最大设防距离为95m,北厂界外最大设防距离为94m。根据项目周围环境现状,距离本项目厂界最近的敏感点为东北侧750m大张庄村,因此,目前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无敏感点分布,可以满足防护距离要求,具体见图4-2。4.3地表水质量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本项目含镍废水处理系统采用“混凝沉淀+砂滤+活性炭吸附+树脂交换+超滤”工艺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镍,含镍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于镀镍车间的清洗工序和硫酸雾处理工序;含铬废水处理系统采用“破铬预处理+混凝沉淀+砂滤+活性炭吸附+树脂交换+超滤”工艺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铬,含铬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于镀铬车间的清洗工序和铬酸雾处理工序;含铜废水处理系统采用“混凝沉淀+砂滤+活性炭吸附+树脂交换+超滤”工艺去除废水中的铜,含铜废水处理后一部分回用于镀铜车间的清洗工序和镀铜后的研磨工序,回用不完的和生活污水、纯水制备反渗透浓水一起经全厂总排口排放,经市政管网进入贾屯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根据调查,印海智谷印刷包装产业园正在积极准备污水处理站出水与主干网衔接,预计2021年底可完成,届时本项目产生的污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进入贾屯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入东孟姜女河,对周边地表水体影响不大。4.4地下水质量影响分析本项目位于新乡县七里营镇107国道与胡韦线交汇处西南角。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拟建场地现为耕地,孔口标高相对最大高差0.13m。据初步调查没有崩塌、采空区等不稳定因素。根据《河南宏彩制版年产45万支凹版辊建设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钻探揭露,结合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结果,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除第①单元层耕土外均为第四纪冲积生成的第四系全新统,主要岩性为粘性土、粉土及砂土。根据地层时代、成因、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由上至下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单元层,分述如下:第①单元层:耕土(Q4pd),黄褐色;不均匀;稍密;稍湿;包含植物根等。层厚0.40-0.50m。第②单元层:粉土(Q4alp=8.1。第③单元层:细砂(Q4al第④单元层:细砂(Q4al第⑤单元层:粉质粘土(Q4al),黄褐色;可塑;包含锈染,碳膜;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层底埋深13.52m左右,层底标高67.86m左右,层厚2.20m左右。第⑥单元层:细砂(Q4al本场地地下水为孔隙潜水,主要补给条件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径流,主要排泄条件为蒸发和地下水径流,勘察中测得稳定地下水水位埋深15.0m(以1#孔现有地面向下),标高66.45m。地下水对基础材料和基础施工没有影响。按场地环境类型Ⅲ类时,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弱透水层B类)评价,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土(稍湿的粉土,按A类)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勘探期间场地周围未发现对地下水和地表水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染源。因此,本场地拟建建筑物适宜浅埋。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径流方向为从西南向东北,厂址、东高村及大张庄村三个地下水监测点的库尔洛夫式分别为、及,地下水类型分别为HCO3--K+Na、HCO3-/Cl-K+Na、HCO3--K+Na。且三个点位的HCO3->Ca2++Mg2+,均为第Ⅰ型水,该类型水含有大量HCO3-、K+Na,属于低矿化度水,一般情况下水质较好。厂址、东高村及大张庄村三个地下水监测点的pH、总硬度、氨氮、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铜、镍、六价铬、挥发酚、氟化物等21项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说明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高锰酸盐指数、铜、镍、六价铬、挥发酚、氟化物等21项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说明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1)建设项目分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21)附录A,本项目属于Ⅲ类建设项目。(2)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敏感程度分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21),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见表4-15。表4-15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判据一览表敏感程度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净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a。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注: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环境敏感区。《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以及《关于印发河南省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豫政办〔2021〕23号),本项目不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及以外的补给净流区范围内;根据调查,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敏感点为东北侧750m的大张庄村(见图1-1),项目不在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内;此外,本项目周围也无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综上所述,可将本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定为“不敏感”。(3)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21),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见表4-16。表4-16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判据一览表环境敏感程度Ⅰ类项目Ⅱ类项目Ⅲ类项目敏感一一二较敏感一二三不敏感二三三通过表4-16可知,本项目地下水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降雨或废水排放等通过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输入地下水。因此,包气带是联合地面污染物与地下含水层的主要通道和过渡带,既是污染物媒介体,又是污染物的净化场所和防护层。地下水能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一般说来,土壤粒细而紧密,渗透性差,则污染慢;反之,颗粒大松散,渗透性能良好则污染重。包气带即地表水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是地下水含水层的天然保护层,是地表污染物质进入含水层的垂直过渡带。污染物质进入包气带便与周围介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作用,其作用时间越长越充分,包气带净化能力越强。本项目预计基础埋深1.5m。根据《河南宏彩制版年产45万支凹版辊建设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项目所在地包气带大于20m,包气带土层为粉土、细砂和粉质粘土。项目构筑物建设在粉土层,渗透系数为5×10-6~5×10-5cm/s。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21)表6可知,本项目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级。污染物从污染源进入地下水所经过路径为地下水污染途径,地下水污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本项目电镀生产过程中涉及到腐蚀性的酸碱和重金属等物质,因此生产车间、库房(化学品仓库)、危险固废储存场所和污水处理站及其管道泄漏等是主要的地下水污染途径。本项目将严格按照电镀行业防渗要求以及GB18597等地下水污染防渗措施进行地下水防渗工程设计和建设。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生产车间、库房(化学品仓库)、危险固废储存场所、污水处理站及其管道泄漏等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但从长远考虑,虽然发生概率较小,仍有可能发生生产车间、库房(化学品仓库)、危险固废储存场所、污水处理站及其管道泄漏等造成的地下水污染。项目营运期对地下水可能产生影响的污染物为废水中的COD、NH3-N以及镍、铬、铜。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由于污染物迁移穿过包气带进入浅层潜水造成。经查阅资料,由于表土层和下包气带对COD有较大的降解作用(表土层和2~4m包气带土层可去除COD85%以上),使得下渗水在进入含水层时的COD的浓度很低;NH3-N在包气带中的迁移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主要的化学反应是通过硝化作用,氨氮转化为NO2-、NO3-。因此,NH3-N较难迁移到地下水层;而镍、铬、铜重金属因土壤胶体和颗粒物的吸附作用,长期存在于土壤中,浓度多成垂直递减分布。且与土壤中的配位体(氯离子、硫酸离子、氢氧离子、腐蚀质等)作用,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有更大的溶解度和迁移活性。根据本项目地勘报告资料:项目所在地包气带大于20m,包气带土层为粉土、细砂和粉质粘土。项目构筑物建设在粉土层,渗透系数为5×10-6~5×10-5cm/s,防污性能在中级以上。可见,本项目所在地表层土层较厚,渗透性较差。同时,本项目采取了严格的防渗措施。本项目场地勘测时测得稳定地下水水位埋深15.0m(以1#孔现有地面向下),标高66.45m,可见,地下水埋藏较深,其受污染的可能性较小。若废水发生泄漏时,污染物很难穿过包气带进入地下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很小。本项目的防渗措施见表5-5。由污染途径及对应措施分析可知,项目对可能产生地下水影响的各项途径均进行有效预防,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厂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控制厂区内的废水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因此,项目不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4.5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本工程主要噪声源是机加工、电镀设备等,经治理后,其噪声约60~70dB(A)。对产噪设备进行减振、隔声、消声等处理后,生产车间的噪声可以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不超过85dB(A)要求。本项目主要产噪设备及工段的噪声源强见表4-17。表4-17本项目主要高噪声设备及其噪声源强情况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声源值[dB(A)]治理措施治理后源强[dB(A)]数量(台)一期二期全厂1剪板机85隔声、减振602242卷管机805568143磨床85602354车床856013162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生物材料加工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统计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前景试题及答案
- 社交媒体对家具设计的影响研究试题及答案
- 智能物流在农村电商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班组长履职报告
- 泰安英语考编试题及答案
- 水利工程与土木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25年申请与政策环境分析报告
- 矿洞游戏测试题及答案
- 网络传播法规(自考14339)复习必备题库(含答案)
- Django 3 Web应用开发实战(下篇)
- 学会感恩说课课件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试复习题库(笔试、面试题)
-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 箱涵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公路养护的高级工复习题
- 三人合伙经营协议书 doc 三人合伙经营协议书实用版(六篇)
- JJF 1793-2020海水营养盐测量仪校准规范
- GB/T 20080-2017液压滤芯技术条件
- 超音速流动与燃烧的大涡模拟基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