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假山工程-假山施工_第1页
第六章-假山工程-假山施工_第2页
第六章-假山工程-假山施工_第3页
第六章-假山工程-假山施工_第4页
第六章-假山工程-假山施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假山工程第三节假山在外观上注重整体感,在结构方面注意稳定性,。一、假山类型1、土包山以土为主,以石为辅的堆山手法。2、石包山以石为主,外石内土的小型假山,常构成小型园林中的主景。土之不可胜石者,以石可壁立,而土则易崩。常造成峭壁、洞穴、沟壑。3、掇山小品根据位置、功能不同常分为:①厅山:厅前堆山,以小巧玲珑的石块堆山,单面观,其背粉墙相衬,花木掩映。②壁山:以墙堆山,在墙壁内嵌以山石,并以藤蔓垂挂,形似峭壁山。“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明,计成)。③池石:池中堆山,则池石;园林第一胜景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石径水,峰峦漂渺,漏月招云。二、园林假山设计

(一)假山平面设计1、假山平面布局布置假山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处理好假山与环境的关系、假山的观赏关系、假山与游人活动的关系和假山本身造型形象方面的诸多关系。2、假山平面形状设计①山脚线应当设计为回转自如的曲线形状要尽量避免成为直线。风水学中有着“曲生吉,直生煞”的阴阳平衡观念。②山脚曲线凸出或凹进的程度大小,根据山脚的材料而定。土山山脚曲线的凹凸程度应小一些,石山山脚曲线的凹凸程度则可比较大。在陡坡处,山脚曲线半径可适当小一些;而在坡度平缓处,曲线半径则要大一些。③要注意由山脚线所围合成的假山基底平面形状及地面面积大小的变化情况。

基底面积越大,则假山工程量就越大,假山的造价也相应会增大。④设计石山的平面形状,要注意为山体结构的稳定提供条件。

当石山平面形状成直线式的条状时,山体的稳定性最差,并导致石山成为一道平整的山石墙,石山显得单薄,山的景观特征被削弱。当石山平面是转折的条状或是向前向后伸出山体余脉的形状时,山体能够获得最好的稳定性,而且使山的立面有凸有凹,有深有浅,显得山体深厚,山的意味更加显著。石山平面与山的稳定性(a)直条形不稳定(b)转折形很稳定(c)有余脉时最稳定3、假山平面的变化手法在假山设计中,通过转折(a)错落(b)断续(c)延伸(d)环抱(e)等变化手法来丰富假山造型(二)假山立面设计1、假山立面造型①变与顺,多样与统一。假山用石要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轻有重,并且随机应变地应用多种拼叠技法,使假山造型既有自然之态,又有艺术之神。假山造型中的“顺”,就是其外观形式上的统一和协调。堆砌假山的山石形状可以千变万化,但其表面的纹理、线条要平顺统一,石材的种类,颜色,质地要保持一致,假山所反映的地质现象或地貌特征也要一致。②深与浅,层次分明叠石造山要做到凹深凸浅,在凹进和凸出中使景观层层展开,山形显得十分深厚、幽远。③高与低,看山看脚山脚转折弯曲,则山体立面造型就有进有退,形象自然,景观层次性好。

山脚平直呆板,则山体立面变化少,山形臃肿,山景平淡无味。山脚的起结开合、回弯折转布局状态,和平坂、斜坡、直壁等造型,都要仔细推敲④态与势,动静相济“形断迹连,势断气连”。山石景物的“势”可大致分为静势与动势两类。山石造型中,使景物保持重心低、形态平正、轮廓与皴纹线条平行等状态,都可以形成静势。造成动势的方法有:将山石的形态姿势处理成有明显方向性和奔趋性的倾斜状、将重心布置在较高处,使山石形体向外悬山等等。叠石与造山中,山石的静势和动势要结合起来,突出动势和静势两方面的造景效果。⑤藏与露,虚实相生假山造景常用藏露方法是:以前山掩藏部分后山,而使后山神秘莫测;以树林掩藏山后而不知山有多深;以山路的迂回穿插自掩,而不知山路有多长;以灌木丛半掩山洞,以怪石,草丛掩藏山脚,以不规则山石墙分隔、掩藏山内空间等等。⑥意与境,情景交融第一,如果将假山造型做得高度逼真,即“真境逼而神境生”。第二,景物处理简洁、含蓄,不表现所有,只表现主要和重要部分,给人留下联想余地,让人在联想中体验到意境。第三,强化山石景物的态势表现,采用藏露结合、虚实相生的造景方法,都有助于意境的创造。第四,注意在山景中融入诗情画意,以情感人,以意造景。2、假山立面设计方法①确立意图在设计开始之前,要确定假山的功能,控制高度、宽度以及大致的工程量,确定假山所用的石材和假山的基本造型方向。②先构轮廓根据假山设计平面图,在预定的山高和宽度制约下绘出假山的立面轮廓图。③反复修改,确定构图。要特别研究轮廓的悬挑、下垂部分和山洞洞顶部位在结构上能否做得出。④再构皴纹在立面的各处轮廓都确定之后,要添绘皴纹线表明山石表面的凹凸、皱折、纹理形状。⑤增添配景在假山立面适当部分,添画植物。⑥画侧立面。主立面确定之后,对假山的一个重要侧立面进行设计。⑦完成设计将立面图与平面图相互对照,检查其形状上的对应关系。按照修改、添画定稿的图形,进行正式描图,并标注控制尺寸和特征点的高程,假山设计也就完成了。(三)假山结构设计1、基础设计。高度在3m以上的石山,就要考虑设置适宜的基础了。一般来说,高大、沉重的大型石山,需选用混凝土基础或块石浆砌基础;高度和重量适中的石山,可用灰土基础或桩基础。一般来说,高大、沉重的大型石山,需选用混凝土基础或块石浆砌基础;在陡坡处,山脚曲线半径可适当小一些;第三,强化山石景物的态势表现,采用藏露结合、虚实相生的造景方法,都有助于意境的创造。在准备栽植植物的地方根据植物大小需预留一块不浇混凝土的空白处,即是留白。如苏州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是清代叠山家戈裕良所作。制作模型→施工放线→挖槽→基础施工→拉底→中层施工→扫缝→收顶与做脚→检查验收→使用保养。挖槽的范围与深度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搭角是指石与石之间的相接,石与石之间只要能搭上角,便不会发生脱落倒塌的危险,搭角时应使两旁的山石稳固。悬垂式崖顶,崖顶石向前悬出并有所下垂,致使崖壁下部向里凹进。可选择石膏、水泥沙浆、橡皮泥或泡沫塑料等可塑材料。2、石包山以石为主,外石内土的小型假山,常构成小型园林中的主景。③洞底设计洞底可铺设不规则石片作为路面,在上坡和下坡处则设置块石阶梯。全石假山为假山堆叠之最难者,要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2、假山山体结构设计是指假山山体内部的结构设计。①环透式结构。其山体孔洞密布,环透式假山的石材多为太湖石和石灰岩风花形成的怪石,这些山石的天然形状就是千疮百孔似的。石面多孔洞与穴窝,孔洞形状多为通透的不规则圆形,穴窝则有锅底状或不规则形状。山石的面皴纹多环纹和曲线,石形显得婉转柔和。在叠山手法上,为了突出太湖石类的环透特征,一般多采用拱、斗、卡、安、搭、连、飘、扭曲、做眼等手法。②层叠式结构假山结构若采用层叠式,则假山立面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一层层山石叠砌为山体,山形朝横向伸展,或是墩实厚重,或是轻盈飞动,容易获得多种生动的艺术效果。在叠山方式上,层叠式假山又可分为水平层叠、斜面层叠两种。③竖立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可以造成假山挺拔、雄伟、高大的艺术形象。山石全都采用立式砌叠,山体内外的沟槽及山体表面的主导皴纹线,都是从下至上坚立着的,因此整个山势呈向上伸展的状态。根据山体结构的不同竖立状态,这种结构形式又分直立结构与斜立结构两种。④填充式结构一般的土山、带土石山和个别的石山,或者在假山的某一局部山体中,都可以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这种假山的山体内部是由泥土、废砖石或混凝土材料所填充起来的,因此其结构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填充的做法。3、假山山洞结构设计一般地讲,黄石、青石等成墩状的山石宜采用梁柱式结构;具有长条而成薄片状的山石当以挑梁式结构为宜,湖石类的山石宜采用券拱式结构。①假山洞的布置在布置假山洞时,首先应使洞口的位置相互错开,由洞外观洞内,似乎洞中有洞。洞口要宽大,洞口以内的洞顶与洞壁要有高低和宽窄变化,洞口的形状既要不违反所用石种的石性特征,又要使其具有生动自然的变化性。假山洞的洞道布置,在平面上要有曲折变化,要做到宽窄相济,开合变化。②洞壁的设计洞壁设计在于处理好壁墙和洞柱之间的关系。如墙式洞壁的构成,要根据假山山体所采用的结构形式来设计。如果整个假山山体是采用层叠式结构,那么山洞洞壁石墙也应采用这种结构。山石一层一层不规则地层叠砌筑,直到预定的洞顶高度,这就做成了墙式洞壁。墙柱式洞壁的设计关系到洞柱和柱间石山墙两种结构部分。

③洞底设计洞底可铺设不规则石片作为路面,在上坡和下坡处则设置块石阶梯。洞内路面宜有起伏,并应随着山洞的弯曲而弯曲。在洞内宽敞处,可在洞底设置一些石笋、石球、石柱,以丰富洞内景观。如果山洞是按水洞形式设计的,则应在洞内适当地点挖出浅池或浅沟,用小块山石铺砌成石泉池或石涧。石涧一般应布置在洞底一侧的边缘,平面形状宜宛转曲折,还可从一侧转到另一侧。④山洞洞顶设计一般条形假山石的长度有限,大多数条石的长度都在1-2m之间。如果山洞设计为2m左右宽度,则条石的长度就不足以直接用作洞顶石梁,这就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才能做出洞顶来。洞顶的常见做法有盖梁、挑梁和拱券三种结构方式。4、假山山顶结构设计山顶的设计工直接关系到整个假山的艺术形象,是假山立面上最突出、最能集中视线的部位。根据假山山顶形象特征,可将假山顶部的基本造型分为峰顶、峦顶、崖顶和平山顶等四个类型。三、掇山施工

(一)石料准备①同质②同色④合纹③接形2.石料的选购大小搭配,形态多变,对堆叠同一座假山,要求石质、石色、石纹、石性等基本特征力求统一。3、石料的分类按大小、好坏、掇山使用顺序将石料分门别类,进行有秩序的排列放置。(二)、假山结构配件1、平稳设施和填充设施。山石施工术语有“见缝打刹”之说。假山外围每做好一层,都要用石皮和灰浆填充其中,凝固后便形成一个整体。2、铁活加固设施。铁活要求用而不露,(三)施工机具准备撬棍铁锤起重机(四)掇山施工1、工艺流程。制作模型→施工放线→挖槽→基础施工→拉底→中层施工→扫缝→收顶与做脚→检查验收→使用保养。2、假山模型制作①熟悉图纸。图纸包括假山底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立体图、剖面图及洞穴、结顶等大样图。②按1:20~1:50的比例放大底层平面图,确定假山范围及各山景的位置。③选择、准备制作模型材料。可选择石膏、水泥沙浆、橡皮泥或泡沫塑料等可塑材料。④制作假山模型。根据设计图纸尺寸要求,结合山体总体布局、山体走向、山峰位置、主次关系和沟壑、洞穴、溪涧的走向,尽量做到体量适宜,布局精巧,能充分体现出设计的意图,为掇山施工提供参考。3、施工放线根据设计图纸的位置与形状在地面上放出假山的外形形状。由于基础施工比假山的外形要宽,放线时应根据设计适当放宽。在假山有较大幅度的外挑时,要根据假山的重心位置来确定基础的大小。①山脚线应当设计为回转自如的曲线形状要尽量避免成为直线。在准备栽植植物的地方根据植物大小需预留一块不浇混凝土的空白处,即是留白。④设计石山的平面形状,要注意为山体结构的稳定提供条件。石面多孔洞与穴窝,孔洞形状多为通透的不规则圆形,穴窝则有锅底状或不规则形状。基底面积越大,则假山工程量就越大,假山的造价也相应会增大。山石全都采用立式砌叠,山体内外的沟槽及山体表面的主导皴纹线,都是从下至上坚立着的,因此整个山势呈向上伸展的状态。他在整体设计上着眼于山的气势,局部处理中又注重山石的脉理走向,并使用了铁钉锡带,如同造环洞桥一般,以致大小山石紧密联成一体。④如果山体是在平地上堆叠,则基础一般低于地平面至少20cm。借助于小块的石块填入石间的空隙部分,使其互相咬合,再填充以水泥砂浆使之连成整体。假山洞的洞道布置,在平面上要有曲折变化,要做到宽窄相济,开合变化。在陡坡处,山脚曲线半径可适当小一些;以山路的迂回穿插自掩,而不知山路有多长;其山体孔洞密布,环透式假山的石材多为太湖石和石灰岩风花形成的怪石,这些山石的天然形状就是千疮百孔似的。当石山平面是转折的条状或是向前向后伸出山体余脉的形状时,山体能够获得最好的稳定性,而且使山的立面有凸有凹,有深有浅,显得山体深厚,山的意味更加显著。其山体孔洞密布,环透式假山的石材多为太湖石和石灰岩风花形成的怪石,这些山石的天然形状就是千疮百孔似的。将立面图与平面图相互对照,检查其形状上的对应关系。4、挖槽挖槽的范围与深度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要特别研究轮廓的悬挑、下垂部分和山洞洞顶部位在结构上能否做得出。4、假山山顶结构设计山顶的设计工直接关系到整个假山的艺术形象,是假山立面上最突出、最能集中视线的部位。常造成峭壁、洞穴、沟壑。当石山平面形状成直线式的条状时,山体的稳定性最差,并导致石山成为一道平整的山石墙,石山显得单薄,山的景观特征被削弱。基底面积越大,则假山工程量就越大,假山的造价也相应会增大。如果整个假山山体是采用层叠式结构,那么山洞洞壁石墙也应采用这种结构。挖槽的范围与深度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由于基础施工比假山的外形要宽,放线时应根据设计适当放宽。山石的面皴纹多环纹和曲线,石形显得婉转柔和。②壁山:以墙堆山,在墙壁内嵌以山石,并以藤蔓垂挂,形似峭壁山。将立面图与平面图相互对照,检查其形状上的对应关系。要特别研究轮廓的悬挑、下垂部分和山洞洞顶部位在结构上能否做得出。当石山平面是转折的条状或是向前向后伸出山体余脉的形状时,山体能够获得最好的稳定性,而且使山的立面有凸有凹,有深有浅,显得山体深厚,山的意味更加显著。斧立式,上大下小,形如斧头侧立,稳重而又有险意;②先构轮廓根据假山设计平面图,在预定的山高和宽度制约下绘出假山的立面轮廓图。3、掇山小品根据位置、功能不同常分为:山石造型中,使景物保持重心低、形态平正、轮廓与皴纹线条平行等状态,都可以形成静势。5、基础施工在准备栽植植物的地方根据植物大小需预留一块不浇混凝土的空白处,即是留白。①调查了解山址的土壤立地条件,地下是否有阴沟、基窟、管线等。②叠石造山如以石山为主配植较大植物的造型,预留空白要确定准确。③从水中堆叠出来的假山,主山体的基础应与水池的底面混凝土同时浇注形成整体。④如果山体是在平地上堆叠,则基础一般低于地平面至少20cm。6、拉底拉底是指在基础上铺置最底层的自然山石,术语称为拉底。①统筹向背确定假山的主次关系,②曲折错落,为假山的虚实、明暗变化创造条件。③断续相间假山底石所构成的外观不是连绵不断的,要为中层做出“一脉既毕,余脉又起”的自然变化作准备。④紧连互咬外观上做出断续的变化,但结构上却必须一块紧连一块,接口力求紧密,最好能互相咬合。借助于小块的石块填入石间的空隙部分,使其互相咬合,再填充以水泥砂浆使之连成整体。⑤垫平稳固7、中层施工①中层施工的技术要点除了底石所要求平稳等方面以外,还应做到:接石压茬。山石上下的衔接要求石石相接、严密合缝。偏侧错安。在下层石面之上,再行叠放应放于一测,破除对称的形体,避免成四方、长方、正品或等边、等三角等形体。要因偏得致,错综成美。仄立避“闸”。将板壮山石直立或起撑托过河者,称为“闸”。山石可立、可蹲、可卧,但不宜像闸门板一样仄立。等分平衡。把前移的重心再拉回到假山的重心线上。勾缝和胶结。②叠山的技术措施

“靠压不靠拓”是叠山的基本常识。山石拼叠,无论大小,都是靠山石本身重量相互挤压、咬合而稳固的,水泥砂浆只是一种补连和填缝的作用。

刹刹石虽小,却承担平衡和传递重力的重任,在结构上很重要,打“刹”也是衡量叠山技艺水平的标志之一。打刹一定要找准位置,尽可能用数量最少的刹片而求得稳定,打刹后用手推试一下是否稳定,两石之间不着力的空隙要用石皮填充。假山外围每做好一层,最好即用块石和灰浆填充其中,称为“填肚”,凝固后便形成一个整体。

对边叠山需要掌握山石的重心,应根据底边山石的中心来找上面山石的重心位置,并保持上、下山石的平衡。

搭角是指石与石之间的相接,石与石之间只要能搭上角,便不会发生脱落倒塌的危险,搭角时应使两旁的山石稳固。防断对于较瘦长的石料应注意山石的裂缝,如果石料间有夹砂层或过于透漏,则容易断裂,这种山石在吊装过程中常会发生危险,另外此类山石也不宜作为悬挑石用。

忌磨

“怕磨不怕压”是指叠石数层以后,其上再行叠石时如果位置没有放准确,需要就地移动一下,则必须把整块石料悬空起吊,不可将石块在山体上磨转移动来调整位置,否则会因带动下面石料同时移动,从而造成山体倾斜倒塌。

勾缝和胶结8、收顶从结构上讲,收顶的山石要求体量大的,以便紧凑收压。从外观上看,顶层的体量虽不如中层大,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要选用轮廓和体态都富有特征的山石。收顶一般有峰顶、峦顶、崖顶和平顶四种类型。①峰顶峰顶又可分为剑立式,上小下大,竖直而立,挺拔高矗;斧立式,上大下小,形如斧头侧立,稳重而又有险意;流云式,峰顶横向挑伸,形如奇云横空,参差高低;斜立式,势如倾斜山岩,斜插如削,有明显的动势;分峰式,一座山体上用两个以上的峰头收顶、合峰式,峰顶为一主峰,其他次峰、小峰的顶部融合在主峰的边部,成为主峰的肩部等。②峦顶峦顶可以分为圆丘式峦顶,顶部为不规则的圆丘状隆起,象低山丘陵,此顶由于观赏性差,一般主山和重要客山多不采用,个别小山偶尔可以采用;梯台式峦顶,形状为不规则的梯台状,常用板状大块山石平伏压顶而形成;玲珑式峦顶,山顶有含有许多洞眼的玲珑型山石堆叠而成;灌丛式峦顶,在隆起的山峦上普遍栽植耐旱的灌木丛,山顶轮廓由灌丛顶部构成。③崖顶山崖是山体陡峭的边缘部分,既可以作为重要的山景部分,又可作为登高望远的观景点。山崖可分为平顶式崖顶,崖壁直立,崖顶平伏;斜坡式崖顶,崖壁陡立,崖顶在山体堆砌过程中顺势收结为斜坡;悬垂式崖顶,崖顶石向前悬出并有所下垂,致使崖壁下部向里凹进。崖的几种收顶方式④平顶园林中,为了使假山具有可游、可憩的特点,有时将山顶收成平顶。其主要类型有平台式山顶、亭台式山顶和草坪式山顶。9、做脚做脚就是用山石堆叠山脚,它是在掇山施工大体完工以后,于紧贴拉底石外缘部分拼叠山脚,以弥补拉底造型的不足。在外观和结构上都应当是山体向下的延续部分,与山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即使采用断连脚、承上脚的造型,也还要“形断迹连,势断气连”,在气势上连成一体。①点脚法所谓点脚,就是先在山脚线处用山石做成相隔一定距离的点、点与点之上再用片状石或条状石盖上这样就可在山脚的一些局部造出小的空穴,加强假山的深厚感和灵秀感,主要运用于具有空透型山体的山脚造型。如扬州个园的湖石山,所用的就是点脚法做脚的。②连脚法做山脚的山石依据山脚的外轮廓变化,成曲线状起伏连接,使山脚具有连续、弯曲的线形,同时以前错后移的方式呈现不规则的错落变化。③块面脚法一般用于拉底厚实、造型雄伟的大型山体,如苏州的藕园主山山脚。这种山脚也是连续的,但与连脚法不同的是,做出的山脚线呈现大进大退的形象,山脚突出部分与凹陷部分各自的整体感都要强,而不是连脚法那样小幅度的曲折变化。(五)施工要点1、施工注意先后顺序,应自后向前,由主及次,自下而上分层作业。每层高度约在米之间,各工作面叠石务必在胶结未凝之前或凝结之后继续施工,万不得在凝固期间强行施工,一旦松动则胶结料失效。2、注意按设计要求边施工边预埋预留管线水路孔洞,切忌事后穿凿,松动石体。3、对于结构承重受力用石必须小心挑选,保证有足够的强度。

4、安石争取一次到位,避免在山石上磨动,一般要求山石就位前应按叠石要求原地立好,然后拴绳打扣,无论人抬机吊都有专人指挥,统一指令术语。如一次安置不成功,需移动一下,应将石料重新抬起(吊起),不可将石体在山体上磨转移动去调整位置,否则会因带动下面石料同时移动,从而造成山体倾斜倒塌。5、掇山完毕应重新复检设计(模型),检查各道工序,进行必要的调整补漏,冲洗石面,清理现场。如山上有种植池,应填土施底肥,种树、植草一气呵成。全石假山为假山堆叠之最难者,要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全石之山可再现自然的一些奇特的景观。如悬崖、深壑、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