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铵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1页
氟化铵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2页
氟化铵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3页
氟化铵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4页
氟化铵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氟化铵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氟化铵详细介绍(氟化铵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氟化铵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质资料,欢迎下载)氟化铵基础信息:

分子式:NH4F商品编码:2826.1100分子量:37.04执行标准:行业标准

危编号:2505危险级别:6.1物化性质:

白色针状结晶,比重1.009,易结块;可溶于水,微溶于醇,加热或遇热水分解为氨和氟化氢。水溶液呈酸性反应,对皮肤有腐蚀性,有毒,比重1.009(d20℃)。产品用途:

玻璃刻蚀剂,木材及酿酒防腐剂,消毒剂,分析试剂,锆的点滴试剂和纤维的媒染剂及提取稀有元素的试剂。

行业产品指标:氟化铵NH4F

98.0%硫酸盐

SO42-

0.3%水不溶物

0.05%

氟化铵(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氟化铵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umfluoride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

分子式:NH4F

分子量:37.03999999999999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含量:≥96.0%

CASNo.:12125-01-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口服引起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继之震颤、昏迷,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可致眼、呼吸道和皮肤灼伤。能经皮肤吸收。长期接触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酸分解,放出腐蚀性的氟化氢气体。遇碱放出有刺激性的氨。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

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1(F);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氟试剂-镧盐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六角晶体或粉末,易潮解。

PH:

熔点(℃):(升华)

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1.00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水、甲醇,不溶于氨水。

主要用途:用于提取稀有元素、雕刻玻璃,并用作分析试剂、消毒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配物:强酸、强碱。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32mg/kg(大鼠腹腔)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其他: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在规定的处理厂处理和中和。若可能,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量小时,小心溶解于水中,用碳酸钠中和,如果不能完全溶解,先加入小量盐酸,接着加入碳酸钠,然后加入过量氯化钙沉淀氟化物/碳酸盐。滤出固体当作有害废物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61513

UN编号:2505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纤维板桶、胶合板桶、硬纸板桶;塑料袋外塑料桶(固体);塑料桶(液体);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聚丙烯三合一袋、聚乙烯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类毒害品。

氟化铵那里可以购买:

1、各地化工市场2、网上搜索氟化铵和资讯购买(云南氟业环保科技股份3、目前市场价格:5500元/吨

联系方式:云南氟业环保科技股份联系人:高永琼

直拨0871-63613461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海口工业园区云南云天化氟化学

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氧

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

中文名称2:氧气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83CASNo.:7782-44-7

分子式:O2分子量:32.00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氧≥99.99%7782-44-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回目录主要成分:含量:高纯氧(体积)≥99.99%。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pH:熔点(℃):-218.8沸点(℃):-183.1相对密度(水=1):1.14(-18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43饱和蒸气压(kPa):506.62(-164℃)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118.4临界压力(MPa):5.08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主要用途: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对环境无害。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气直接排入大气。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2001

UN编号:1072包装标志:包装类别:O53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注意事项: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2类不燃气体。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参考文献:填表部门:数据审核单位:修改说明:其他信息: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氨气(液氨)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a

生产企业名称:江苏中燃长江石化地址: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园区旺桥港路2号:214500号码:86业应急:8684200710电子邮件地址:国家应急:(0532)83889090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类别2

(GB20577-2006)

急性毒性:类别3

(GB20592-2006)

皮肤腐蚀:

1B

(GB20593-2006)皮肤刺激:类别2

(GB20593-2006)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易燃气体

受热后容器内压力增大,引起爆炸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对呼吸道损害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操作: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烟火;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次氯酸漂白剂等酸类、卤素、金、银、钙、汞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个体防护:——在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未了解所有安全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远离明火、热源、火星、火源、热表面。禁止使用易产生火星的工具。

——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静电,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型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保持容器密闭;

——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避免吸入蒸汽(或雾);

——防止溅入眼睛;

——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带呼吸防护器具;

——妊娠、哺乳期间避免接触;

——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吸烟;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污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所;

——应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事故响应:

吸入:可出现流泪、咽痛、嘶哑、咳嗽、咯痰、呼吸窘迫症、昏迷、休克等症状;

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流量清水或2%硼酸液彻底冲洗,然后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高浓度氨对眼睛有强烈刺激,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眼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患者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应立即提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食入:立即就医;勿催吐;

发生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口,处理人员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消防防毒、防静电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连得通风橱内;

环境保护措施: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安全储存:

——室内储存应臵于阴凉、通风处;

——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避易燃物,与其他化学物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尤其是各类枫化剂、次氯酸物、碘和酸、食用化学品;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设立适当的警告标志,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弃废物

废弃物处臵方法:先用水稀释,再加盐酸中和,然后放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处臵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将容器归还厂商。

物理化学危害: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名称:氨;氨气;液氨;NH3;

CAS号:7664-41-7

物质浓度:99.99%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可出现流泪、咽痛、嘶哑、咳嗽、咯痰、呼吸窘迫症、昏迷、休克等症状;

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流量清水或2%硼酸液彻底冲洗,然后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高浓度氨对眼睛有强烈刺激,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眼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患者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应立即提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食入:立即就医;勿催吐;

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如果患者吸入或食入本类物质,请不要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需做人工呼吸,要戴单向阀袖珍式面罩或使用其他合适的医用呼吸进行。第5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情况下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理;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消防人员预防装备:配备全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全面罩送风呼吸器)、全套自给式呼吸器(带有送风源、头盔、面罩)、护目镜、抗氨渗防护服(手套、围裙、足靴)、灭火器材、应急沐浴设施及眼药水;使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备;第6部分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氨浓度超标的场合,应穿戴全面罩过滤式面具(或全罩送分呼吸器)、护目镜及抗氨渗防经典防护服(手套、围裙、足靴);氨气浓度严重超标的场合,应穿戴全套自给式呼吸器(带有送风源);配备应急沐浴设施及眼药水;防护装备:2%硼酸水、1%-2%柠檬酸溶液、0.5%柠檬酸水或石蜡;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过滤式)、橡胶手套、防毒防静电服、防护靴;竹签、木塞、铅塞、铁丝、专用管卡、专用堵阀漏器具、橡胶垫、密封用具;手钳、钳子、扳手等;灭火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沙土等灭火器材;

应急处臵程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口,处理人员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消防防毒、防静电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连得通风橱内;

环境保护措施: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化学品收容: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清除方法:不要接触泄漏物;少量泄漏时,可用用砂土、蛭石等惰性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第7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烟火;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次氯酸漂白剂等酸类、卤素、金、银、钙、汞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储存注意事项:谨防容器受损;本品适宜室外或单独存放,室内储存应臵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避易燃物,与其他化学物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尤其是各类枫化剂、次氯酸物、碘和酸、食用化学品;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设立适当的警告标志,限制无关人员进入;第8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30mg/m3(空气中);0.02m3/l(水中,以NH3计)

前苏联MAC:20mg/m3'(空气中,工作场所);0.2mg/m3(空气中,居住区);2.0mg/ml

(水中,生活用水)

美国TLV--TWA:OSHA50ppm,34mg/m3;ACGIH25ppm,17mg/m3(空气中)

英国TWA:18mg/m3(空气中)

美国TLV—STEL:ACGIH35ppm,24mg/m3

德国MAK:35mg/m3(空气中)

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用硫酸吸收取样,用离子导电层析法测定。

工程控制:容器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氨渗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第9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液氨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气化为气氨

PH值:11.7(1%水溶液)

相对密度(水=1):0.28(-79℃)

相对密度(空气=1):0.6

熔点:-77℃

沸点:-33.5℃

爆炸上限%(V/V):27.4%

爆炸下限%(V/V):15.7%

饱和蒸气压:506.62kpa(4.7℃)

临界温度:132.5℃

临界压力:11.4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闪点:无资料

引燃温度:651℃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第10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危险反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应避免的条件:高温、高压、烟火、热源

禁配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次氯酸漂白剂、强氧化剂、金、银、钙、汞;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第11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大鼠,20mg/m3,24小时/天,84天,或5—6小时/天,7个月,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等;

皮肤刺激或腐蚀:2%氨水污液接触皮肤15分钟后,可引起灼烧感和起水泡;

眼睛刺激或腐蚀:70ppm蒸汽刺激眼睛,如不及时用水冲洗,会部分或全部失明;

呼吸或皮肤过敏:咽受到刺激,大量接触致慢性呼吸道病;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大肠杆菌1500ppm/3小时,(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1980ug/m3/16周。

致癌性:国家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为致癌物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第12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3.58mg/1/24h(彩鲑,已受精的);>3.58mg/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