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A1型题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2.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A.描述性研究B.分析性研究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E.以上均是.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研究疾病的病因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C.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D.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E.以上均是.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A.它是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B.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C.它可以评价药物或保健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问题D.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E.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5.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预防为主的特征D.对比的特征E.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6.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A.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B.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的学科C.现代医学中的一门方法学D.研究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E.研究疾病与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7.流行病学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B.疾病的防制措施C.疾病病因D.增进人群健康的策略E.以上都对.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A.病人B.非病人C.人群D.个体E.病原携带者.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流行病学从整体水平认识疾病B.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C.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D.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E.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疾病的分布A1型题.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发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样的B.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C.患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的频率D.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人口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E.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具有免疫力和现患病而不会发病的人.下列哪个指标是用于测定发病率不准确且病死率极低的传染病的流行强度的A.病死率B.现患率C.超额死亡率D.累积死亡率E.罹患率3.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A.年龄、性别和种族B.职业、家庭和环境C.国家、地区和城乡D.短期波动、季节性和周期性E.时间、地区和人间分布罹患率可以表示为A.(观察期内的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X100%B.(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X100%C.(一年内的新病例数:同年暴露人口数)X100%D.(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X100%E.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X100%衡量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是A.患病率B.感染率C.引入率D.发病率E.续发率6.满足患病率=发病率X病程的条件是A.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相当稳定B.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病程相当稳定C.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患病率相当稳定D.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当地人口相当稳定E.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B1型题A.感染率B.续发率C.引入率D.超额死亡率E.累积死亡率1.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2.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3.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A.散发B.爆发C.流行D.大流行E.大爆发4.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5.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6.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7.某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迅速蔓延跨省、国家、洲界 A3型题1990年8月,某远洋客轮上发生一起军团病爆发流行。船离开港口时载有350名乘客、50名船员。8月1日前的一周内,在一次风暴中有1/7的乘客遇难。8月份第一周中,船上有30人发生军团病,其中一半很快死亡。随后的一周内又有20人发病,但无死亡。假设症状持续一个月。1.8月1日至14日,军团病的累计发病率是(以8月1日凌晨零点零1分时船上人口作为危险人群)A.0.100B.0.125C.0.143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E.以上答案均不是2.8月7日(8月份第一周的最后一天)军团病的患病率是A.0.045B.0.075C.0.143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E.以上答案均不是3.8月14日军团病的患病率是A.0.100B.0.104C.0.143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E.以上答案均不是病因A1型题从疾病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与疾病发生有关的三大因素是A.病人、病原携带者、非病人B.遗传、营养、身体锻炼C.易感性、传播途径、传染源D.宿主、环境、病原物E.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下列哪一项不是病因推断的标准A.相对危险度较大因先于果C.致病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很高D.致病因素的分布与疾病的分布一致E.生物学上言之成理3.确定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是A.关联强度B.因先于果关联重复出现D.病因与疾病分布一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4.在病因推断过程中,反映某个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常用下列哪个指标A.特异危险度B.相对危险度C.归因危险度D.人群归因危险度E.病因分值5.在病因学上,轮状模型与三角模型相比,其主要的不同是A.更强调影响疾病发生的三要素B.有差别地看待疾病的三要素C.强调环境及环境与机体的密切关系D.更强调特异性病原学说E.更强调环境的作用6.疾病轮状模型反映的是A.特异性病因学说B.单病因学说C.多病因学说D.生物病因学说E.机体遗传易感性病因学说7.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指A.环境B.遗传因子C.宿主D.特异病原体E.病原微生物8.疾病轮状模型的“轮轴”是A.生物环境B.机体C.社会环境D.特异病原体E.遗传因子9.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是否为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是A.联系的强度B.彼此独立研究提供的结果具有可重复性C.原因变量先于结果变量D.两者之间的联系与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具有一致性E.两个变量的分布基本一致描述性研究A1型题1.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A.寻找病因线索B.因果推断C.确定病因D.验证病因E.以上都不是2.描述性研究的用途,以下哪个是错误的A.描述疾病或某种特征的分布B.提出进一步病因研究的线索C.验证病因假设D.提出初步的病因假说E.进行社区诊断3.在对病因不明疾病的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A.早期发现病人B.早期诊断病人C.筛查各种高危病人D.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说E.描述分布,提出病因假说4.关于普查的目的,以下哪一项不正确A.早期发现病例B.检验病因C.了解疾病的分布D.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E.普及医学知识5.现况调查中,下列确定样本量大小的原则哪一个是正确的A.预期患病率越高,样本量应该越大B.预期患病率越低,样本量应该越大C要求的相对允许误差越小,样本量应该越小D.要求的精确度越高,样本量应该越小E.以上都对A2型题已知某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用该试验筛检两个人群,其中甲人群的患病率为10%,乙人群为1%,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甲人群的阴性结果中假阴性的百分率比乙人群的低B.就筛检的特异度,甲人群的比乙人群的低C.就筛检的可靠性,甲人群的比乙人群的高D.甲人群的阳性结果中假阳性者的比例比乙人群的低E.就筛检试验的灵敏度,甲人群的比乙人群的高为制定某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制方案,拟对该地区某时点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这类研究是A.流行病学实验B.队列研究C.横断面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E.以上都不是A3型题青光眼病人的眼压约在22〜42mmHg范围,非青光眼病人的眼压约在14-26mmHg范围,根据这些资料,你认为1.将筛检标准值定在哪一个范围较适宜A.22~42mmHgB.14~26mmHgC.14~22nmHgD.22~26mmHgE.26~42mmHg2.如果将筛检标准值定为22mmHg,可以认为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关系为A.灵敏度好,特异度差B.灵敏度差,特异度好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好D.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差E.无法判断3.如果将筛检标准值定为26mmHg,可以认为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关系为A.灵敏度好,特异度差B.灵敏度差,特异度好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好D.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差E.无法判断病例对照研究A1型题1.在某些情况下,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估计暴露和疾病的联系可能比队列研究方法更好,其原因是A.更容易估计随机误差B.容易区分混杂偏倚C.研究罕见病D.容易判断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E.可以确定因果关系2.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A.社会期望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选择偏倚E.礼貌偏倚3.就大多数病例对照研究而言,它们不具备下列哪种特点A.耗资较少B.可估计相对危险度C.可计算发病率D.选择没有疾病的人作对照E.估计暴露史时可能出现偏倚4.比值比主要应用于A.描述研究B.生态学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队列研究E.流行病学实验研究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过头会造成A.对研究结果无影响B.高估暴露因素的作用C.低估暴露因素的作用D.降低研究效率E.提高研究效率6.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分层分析的目的是A.控制选择偏倚B.控制混杂偏倚C.控制信息偏倚D.提高分析效率E.提高资料的利用率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组病例最佳A.死亡病例B.现患病例C.新发病例D.死亡病例和现患病例E.死亡病例和新发病例病例对照研究中,使用新发病例的主要优点是A.需要的样本量较小B.减少回忆偏倚,并具代表性C.病例好募集D.对象容易配合E.以上均不是B1型题A.病例对照研究B.队列研究C.普查D.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E.以上都不是1.根据发病与否分组选取研究对象的研究是2.可直接测定相对危险度的研究是3.要求相互比较的两组人数必须基本相等的是4.必须设立对照组的研究是5.能随机分配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组的最佳设计是A2型题1.选择100例肺癌患者和200例对照进行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发现100例患者中有50人吸烟,200例对照中也有50人吸烟。估计肺癌与吸烟的相对危险度是:A.1.0B.1.5C.2.0D.3.0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2.为研究肺癌的病因,将肺癌患者与非肺癌患者按年龄、性别、职业以及文化程度进行配比,然后对两组观察对象吸烟情况进行比较。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研究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D.回顾性队列研究E.横断面调查3.为探索新生儿黄疽的病因,某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的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卡片,了解其妊娠期间与分娩过程中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属于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D.回顾性队列研究E.横断面调查4.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OR值的95%的可信区间为0.3~0.75,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A.危险因素B.保护因素C.混杂因素D.无关因素E.以上均不是5.有人对某地区250例胃癌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饮酒、吸烟、劳动强度、吃变硬或发霉的馒头、膳食中蔬菜和蛋白质的量以及情绪变化等,同时对条件与上述250例在性别、年龄近似的400名当地的非胃癌患者(或健康人)进行同样项目的调查,以便进行结果比较。在该项科研工作中使用了哪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A.现况研究B.筛检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E.流行病学史A3型题有人在1982~1984年进行了一次有关食管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1982年2月到1984年5月在某市级医院诊断的男性食管癌病人,对照是从人群选取的样本。对两组研究对象都进行访问调查,询问了有关饮食等方面的情况,其中包括饮酒情况酒精消耗量与食管癌的关系80克以上/天0-79克/天合计病例96104200对照109666775合计205770975X2值为A.5.64B.110.25C. 10.2D.1.460R值为A.1.05B.5.64C.6.94D.0.48E.0.143.病因分值为A.5%B.82%C.86%D.108%在一项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将性别作为匹配因素,研究饮用咖啡与膀胱癌的关系,得到以下资料暴露非暴露 合计病例443 47对照69364 433合计73407 4804.X2值为A.1.8B.10.75E.0.62OR值95%的可信限为A. 0.28~0.861.10~2.331.0l~1.171.61~71.860.42~0.91为了估计高血压患者死于脑卒中的危险性,进行了一项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脑卒中死亡者,暴露为高血压)。病例与对照棺年龄和件别讲行配对。研穷结果如下照合计对正常血压高血压病例 高血压503080正常血压201030合计7040110.控制年龄和性别后,与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死于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是A.由于表中未分层,所以不能确定B.5.00C.1.5D.0.94E.0.83.假设没有配比,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是A.5.00B.1.52C.1.50D.1.20E.0.38某研究调查了100例患X病的病人和200例患Y病的病人,收集因素F的暴露史。结果在100例X病患者中有50人有F因素暴露史,在200例Y病患者中有50人有F因素的暴露史。根据此资料.估计疾病X与因素F暴露史关联的相对危险度为1.01.5_■Z03.0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C.5.28D.6.04EC.5.28D.6.04E.4.295.OR值为A.0.49B.1.6C.1.09D.10.75A.1.0B.1.5C.2.0D.3.0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在100个患有某病的病例中,50个有因子A暴露史,而在200个未患该病的研究对象中,也有50个有因子A的暴露史。11.该研究中,有因子A所致该病的特异危险度估计值是A.050%o180%D.250%E.不能计算12.该研究中,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于因子A发生该病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是A.1.0B.1.5C.2.0D.3.0E.不能计算队列研究A1型题1.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A.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B.探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并验证病因假说C.探讨干预措施在于预组与非于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于预效果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E.描述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特征,进行临床比较2.队列研究属于A.实验性研究B.相关性研究C.描述性研究D.分析性研究E.理论性研究.相对危险度A.是暴露比之于未暴露情况下增加超额疾病的数量B.是非暴露组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危险之差的绝对值C.是非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为暴露组的多少倍D.比特异危险度更具有病因学意义E.比特异危险度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意义.队列研究的基本特征是A.调查者必须在研究人群发病或发生死亡前开始研究,并同时确定暴露状况B.调查者必须根据疾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已经存在的暴露因素对研究人群分组,并追踪该人群中的新发病例或死亡者C.调查者必须在研究开始就分清人群队列D.调查者必须选择病例和合适的对照,并确定暴露组发病的危险是否大于非暴露组E.以上均不是.衡量某因素和某疾病间联系强度的最好指标是A.总人群中疾病的发生率B.暴露者中疾病的发生率因素的流行率D.相对危险度E.特异危险度6.下列哪种偏倚只可能出现在队列研究中而不会出现在病例对照研究中A.选择偏倚B.失访偏倚C.调查偏倚混杂偏倚信息偏倚7.如果A病的特异危险度大于B病的特异危险度,那么可以认为A.暴露于A病的联系比之于B病的联系,更可能是因果联系B.去除暴露因素后,减少的A病病例数将会多于减少的B病病例数C.患A病者暴露的概率大于患B病者D.A病的相对危险度大于B病的相对危险度E.上述都是8.用人群S作为标准对人群X进行标化,计算标准化死亡比的公式为A.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根据人群S死亡专率求出人群X的总期望死亡数B.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根据人群X死亡专率求出人群S的总期望死亡数C.根据人群S死亡专率求出的人群X年期望死亡数/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D.根据人群X死亡专率求出的人群S年期望死亡数/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E.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9.在队列研究分析阶段,利用分层分析,主要是为了控制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失访偏倚0.混杂偏倚E.回忆偏倚.在队列研究中,提高调查诊断技术,同等地对待每个研究对象,主要是为了减少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失访偏倚D.混杂偏倚E.回忆偏倚.在某病的队列研究中,最开始选择的队列应为A.患某病的病人B.不患某病的暴露者C.暴露与不暴露于所研究的某种因素的人D.某病的暴露者与非暴露者E.任意选择一个人群即可12.在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A.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两组人群B.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的为一组;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的为另一组C.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的为一组;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的为另一组D.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各为一组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组人群13.队列研究的对象是A.末患某病的人群B.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C.患某病的人群D.患某病且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E.未患某病而有或无暴露因素的人群14.队列研究的最大的优点是A.省钱、省力B.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比病例对照研究少C.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合理D.容易控制混淆因子的作用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15.确定某因素与某病的联系程度常用下列哪个指标A.某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B.某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C.某人群中该病的死亡率D.特异危险度E.相对危险度下列有关队列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研究的危险因子暴露较普遍时,暴露组应从暴露率较高的人群中选择B.当研究的危险因子暴露较普遍时,暴露组应从一般人群中选择C.当研究的危险因子暴露并不普遍时,暴露组应从一般的人群中选择D.选择暴露组时,不必考虑暴露因素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E.以上都不是17.最不适合作为队列研究的人群是A.一个地区一定年龄组的全部人口B.暴露于某一危险因子的人群C.某地区的注册医师志愿者E.有某种暴露的职业人群18.进行队列研究时比较的方法有A.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比较B.队列内部按照暴露程度比较C.与全人群的率比较D.A+CA+B+C19.特异危险度是A.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比B.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差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比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差E.以上都不是20.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不正确A.属于观察法B.适用于罕见病C.设立对照组D.由因及果E.能验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21.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属于实验法B.可以直接获得研究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C.没有专门设立的对照组D.由果及因E.难以判断暴露与结局的时间顺序22.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属于观察法B.可以直接获得研究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C.设立对照组D.由果及因E.能验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23.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研究的暴露是人为给予的B.不适用于罕见病C.设立对照组D.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合理E.可以了解疾病的自然史24.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属于观察法B.关联指标只能计算OR值C.研究的暴露因素是客观存在的D.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E.能验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25.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人为给予干预措施B.不能计算ARC.随机分组D.可以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E.研究周期短,省时省力26.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前者为随访研究,后者为横断面研究B.前者研究对象进入队列的时间是即时的,后者为过去的C.前者为由因及果的研究,后者为由果及因的研究D.前者设立对照组,后者不设对照组E.前者有失访,后者没有27.人群疾病的自然史研究,可见于下列哪项研究A.病例对照研究B.实验研究C.理论研究D.队列研究E.类实验研究28.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是A.住院偏倚B.转诊偏倚C.回忆偏倚D.混杂偏倚E.失访偏倚29.在队列研究中,对关联强度进行统计学检验的无效假设是A.RR=0B.RR=1C.RR>1D.RR<1E.RR>030.下列哪项不属于队列研究的特点A.属于观察法B.设立对照组C是由因到果的研究D.能研究多种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E.能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31.队列研究的分组依据是A.有无所研究疾病B.是否暴露于所研究因素C.是否给予干预措施D.是否发病E.以上都不对32.下列哪一项是队列研究的特征A.对某病的发病率变动趋势的研究B.分析某病的三间分布,建立病因假说C.追踪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某病发病或死亡情况,以确定暴露与疾病间有无关联D.调查某病病例组和对照组既往接触某些因素的资料,以确定所研究疾病与接触该因素间的关系E.对不同类型人群中某病患病率的调查33.某单位某病因死亡人数:全人口中某病因死亡占全部死亡之比例乘以某单位实际全部死亡数为A.标化死亡比B.标化比例死亡比C.调整死亡率D.病死率E.死因别死亡率34.关于人年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A.一个人暴露于研究因素不满一年的为1人年B.二个人暴露于研究因素半年为1人年C.一些人暴露于研究因素一年为1人年D.用人年无法计算发病率E.人年只能每个人单独计算,无可加性35.与病例对照研究相比,队列研究A.更适合采取双盲法B.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前瞻性的随访观察,因此无需矫正混杂因素C.更适合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D.既可估计相对危险度,又可估计特异危险度E.适用于暴露常见而疾病罕见的情况A2型题1.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的相对危险度为1.5,95%的可信限为1.1〜2.8,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该暴露因素是危险因素B.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1.5倍C.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比对照组高D.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为“正”关联E.归因危险度为50%.1987年期间共发生200个某病病例,该年年初已存在该病800例,该年年内死亡该病40例。以每人年观察的死亡数来表示,1987年观察人年数估计值是A.680760880D.960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RR值的95%的可信区间为0.2〜1.8,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A.危险因素B.保护因素C.有害因素D.无关因素E.以上均不是4.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RR值的95%的可信区间为2.2~4.8,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A.危险因素B.保护因素C.无害因素D.无关因素E.以上均不是5.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RR值的95%的可信区间为0.2〜0.8,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A.危险因素B.保护因素C.有害因素D.无关因素E.以上均不是6.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许多研究都是前瞻性队列研究,最初调查过吸烟情况的研究对象中有一部分后来失访了,这些失访者A.应从研究中剔除出去B.只在随机化试验中才影响结果C因为进入研究时存在选择偏倚,可得出不正确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D.其被随访到的那段时间应包括在暴露人年中E.只有当这些失访者具有较高的肺癌危险度时,才会得出有偏差的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7.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种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与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A.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发病人数将不同D.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2倍E.以上都不是8,某厂某年20~24岁年龄组工人死亡总数为500人,其中因结核病死亡50人,全人口中该年20~24岁结核病死亡占全死因死亡的比例为5%,那么SPMR为2.05.02.5D.4.0E.1.0A3型题一个队列研究得到了下列率:全体男医生肺癌的发病率为0.94%。,所有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为1.30%。,非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0.07%。。根据此资料RR值为TOC\o"1-5"\h\zA. 0.941.30C. 0.07D.18.57E. 0.87AR值为A. 0.360.871.230.291.30PAR%为A.93%B.87%C.90%D.95%E.28%流行病学实验A1型题流行病学实验不具备以下哪个特征A.将同一批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个组B.人为地给予实验组以干预措施C.实验中运用盲法D.运用0R进行分析E.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A.治疗试验自然试验C.预防性试验D.干预试验E.社区试验下列哪条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目的检验和评价干预措施(含临床和预防)的效果评价治疗药物或方法对解除病痛,提高生存率的效果C.评价干预措施实施后对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D.评价新疫苗对预防某种传染病发生的效果E.评价自动戒烟对降低某些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效果.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主要优点是A.实施开放试验,可以提高干预的可操作性B.实施盲法试验,可以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C.实施随机试验,可以提高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D.实施临床试验,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E.以上全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下列哪条不是其缺点A.设计与实施比较复杂B.采用随机分组很难控制混杂因素C.盲法实施比较困难D.研究人群的依从性较差E.容易引起医德和伦理学的争议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被选择的对象应该能够从实验研究中受益B.选择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C.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D.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E.已知实验对其有害的人群不能选作研究对象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研究人群应是A.来自于同一总体的一组暴露人群和一组非暴露人群B.来自于同一总体的一组病例人群和一组对照人群C.来自于同一总体的一组干预人群和一组非干预人群D.来自于不同总体的一组干预人群和一组非于预人群E.来自于不同总体的同一组研究人群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研究对象是否服从实验设计安排,并坚持合作到底,我们称之为A.礼貌偏倚B.社会期望偏倚C.可靠性D.依从性E.真实性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下列哪种试验不可能出现?A.单盲试验B.双盲试验C.三盲试验D.开放试验E.自然试验10.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不同是A.年龄不同B.性别不同C.目标人群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E.观察指标不同11.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A.病例组、对照组均有干预措施B.暴露组、非暴露组均有干预措施C.在实验室中进行D.随机原则、设立对照组、有干预措施E.属于观察性研究12.下列哪类人群宜作为流行病学实验的研究对象A.老人B.儿童C.孕妇D.消化道出血的病人E.可从研究中受益的人群流行病学实验采用盲法的目的A.安全B.增加效力C.减少偏倚D.减少样本量E.防止失访流行病学实验中研究对象的随机分组是为了A.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同B.使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受益C.增加参与研究对象的依从性D.平衡实验组和对照组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E.避免研究者偏倚15.流行病学实验中的盲法是指A.研究对象见不到实验者B.实验者见不到研究对象C.负责安排和控制实验的人不知道研究目的D.研究者和/或研究对象和/或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人都不知道分组情况E.参与研究的人员全部为盲人16.临床随机化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A.治疗组服用试验药物,对照组服用安慰剂B.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C.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药物的性质D.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分组情况E.两组研究对象互相不认识17.研究者进行临床试验,常采用双盲法以尽可能减少A.选择偏倚B.混杂偏倚C.信息偏倚D.礼貌偏倚E.奈曼偏倚18.对一种疫苗的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A.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B.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D.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E.以上全不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发病率、引入率、病死率发病率、有效率、续发率发病率、流行率、罹患率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主要内容为A.接种副反应发生率B.接种的安全性C.接种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D.接种的临床效果E.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和免疫学效果21.下列哪个指标不能用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有效率治愈率发病率保护率患病率22.流行病学实验是指A.将人群按疾病有五分为两组,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因素的情况及程度,以判断暴露因子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研究方法B.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以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的人群之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效果的研究方法C.利用已有资料或对特殊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展现出来的研究方法D.将人群按暴露情况分为两组,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研究方法E.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的研究方法23.下列哪项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A.省时、省钱、省力,可进行罕见病的研究B.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C.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两组的可比性D.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人E.易于控制失访偏倚,实验结果易推论至全人群24.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A.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B.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匹配C.在药物临床实验中,为全面观察药物副作用,选择副作用发生率高的人群D.选择实验研究中可能受益的人群E.选择自愿者25.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流行病学指标是A.相对危险度B.生存率C.安全性D.有效率E.保护率26.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化是为了保证A.在试验期间对干预病人和对照病人的处理与评价相似B.试验的病人能代表该试验的目标人群C.控制观察者间变异D.干预病人和对照病人在人口学、临床及其它特征上相似E.试验结果能在其它情况下重复得到B1型题A.死亡率、患病率B.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C.有效率、副反应发生率D.抗体阳转率、保护率E.爆发率、流行率1.某医院进行了一次罗布麻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分析时最好选用的指标2.对一批餐饮服务人员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分析时可选用指标A.治疗有效例数:治疗的总例数X100%B.治愈人数:治疗人数X100%C.X年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X年的病例数X100%D.[对照组发病(死亡)率一实验组发病(死亡)率]:对照组发病(死亡)率X100%E.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X100%3.保护率4.效果指数A2型题1.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组儿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是16/10万,接受安慰剂组儿童的发病率是57/10万,因此该疫苗的保护率是A.45%B.61%C.72%D.79%E.87%2.100名高血压患者,用气功疗法降压,随访三个月,80%血压降至正常,下列哪个结论正确A.气功疗法降压效果好,观察三个月80%病人有效B.因样本不大,故无法下结论C.此法效果可疑,因观察时间不长,20%未显效D.无法作出结论,因未设对照组E.无法作出结论,因未作统计学检验3.某地区的某传染病持续流行已8年,今研制成一种预防该病的新疫苗,为观察该疫苗的流行病学预防效果,你准备选择的观察人群是A.患病率高的人群B.免疫水平高的人群C.发病率低的人群D.发病率高的人群E.以上都不行4.随机选择2岁组儿童1000名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某病的试验,观察了10年,结果表明80%的免疫接种者未得病,由此,研究者认为A.该疫苗预防有效,因为有较高的免疫率B.该疫苗预防效果欠佳,因为有20%儿童生病C.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D.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E.不能下结论,因为十年观察时间不够长A3型题为观察流感减毒活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获得如下结果组另IJ接种人数病例数接种组2005对照组200501.该疫苗的保护率是A.25%B.10%C.50%D.90%E.75%2.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A.0.1B.9C.10D.0.75E.0.9流行病学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A1型题流行病学中的偏倚是指抽样误差系统误差C.随机误差D.数据误差。E.逻辑误差流行病学中的偏倚分为A.住院偏倚,测量偏倚,转诊偏倚B.住院偏倚,测量偏倚,信息偏倚C.选择偏倚,混杂偏倚,信息偏倚D.测量偏倚,混杂偏倚,回忆偏倚E.混杂偏倚,住院偏倚,回忆偏倚下列哪种偏倚不属于选择偏倚?A.住院偏倚B.存活病例偏倚C.转诊偏倚D.测量偏倚E.无应答偏倚4.下列哪种偏倚不属于信息偏倚A.回忆偏倚B.测量偏倚C.调查人员偏倚D.社会期望偏倚E.检诊偏倚5.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混杂变量必须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与暴露因素有关,与疾病无关B.与疾病有关,与暴露因素无关C.与病例有关,与对照无关D.与暴露有关,与非暴露无关E.与疾病和暴露因素都有关.关于对混杂因子的认识,以下哪种看法是正确的A.混杂因子一定不是疾病的危险因子B.混杂因子一定与暴露因素无关C.混杂因子一定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D.混杂因子一定不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E.混杂因子一定是与疾病有关与暴露无关的因子.以下哪种研究方法不存在偏倚问题A.描述性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实验研究E.以上都不正确.下列哪种偏倚在队列研究中是见不到的A.错分偏倚B.存活病例偏倚C.失访偏倚D.混杂偏倚E.信息偏倚.下列哪种偏倚不是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A.住院偏倚B.回忆偏倚C.选择性转诊偏倚D.失访偏倚E.混杂偏倚.以下哪个因素不是产生偏倚的因素A.调查员B.调查对象C.调查内容D.调查环境E.调查样本大小.下列哪个不属于队列研究偏倚控制的内容A.选择偏倚的控制B.人院偏倚的控制C.信息偏倚的控制D.失访偏倚的控制E.混杂偏倚的控制.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偏倚控制不应包括下列哪一条A.为减少不依从,试验期限不宜过长B.为减少不依从,干预措施应简便易行C.为减少不依从,应对受试者讲明研究的意义D.为减少不依从,应多选择新发病例E.为减少不依从,应对受试者说明预期结果B1型题A.入院偏倚B.存活病例偏倚C.选择检诊偏倚D.无应答偏倚E.志愿者偏倚.选择现患病例为病例对照研究的对氛易发生.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电话或信函调查,易发生.对声誉良好的预防疾病疫苗进行现场试验时,易发生.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某因素的存在可提高其相应疾病的检出率,则可发生A.回忆偏倚B.失访偏倚C.入院偏倚D.不依从偏倚E.存活病例偏倚6.进行一次膳食与高血压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7.开展一次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8.在开展膳食与糖尿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时,若选用糖尿病现患病例作为病例组,则最常见的偏倚是9.开展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最担心的偏倚是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A1型题下列哪种为第一级预防A.遗传咨询B.产前检查C.普查D.筛检E.康复治疗下列哪种为第三级预防A.遗传咨询B.产前检查C.普查D.筛检E.康复治疗3.常规传染病报告属于A.主动监测B.被动监测C一级预防D.二级预防E.三级预防衡量某种措施对人群某疾病的预防作用可用哪个指标评价A.潜伏期续发率C.超额死亡率D.归因危险度E.相对危险度根据疾病监测的定义,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A.疾病监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B.疾病监测用来确定病因C.疾病监测与疾病报告有关D.疾病监测应对某病传播的可能性予以监测E.疾病监测用来观察疾病的发生疾病监测的目的是A.预防和控制疾病B.收集和分析健康资料C确定致病因素D.向卫生官员报告某人群中某疾病的流行状况E.以上均是7.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工作主要包括A.预防策略B.预防措施C.疾病监测D.疾病治疗E.A+B+C8.目前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是A.促进健康B.预防疾病C.治疗疾病D.康复E.以上均对9.疾病的第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是A.健康教育B.自我保健C环境保护与监测D.特殊保护E.以上均对B1型题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传染病的预防性措施E.传染病的防疫性措施1.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是2.随时消毒是3.克汀病给予甲状腺素是4.早期发现原位癌并加以手术是传染病的流行过程A1型题1.对爆发流行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的主要目的是A.收集有关信息,以便为形成传染源及传播方式的假说提出依据B.提供可能暴露地点的线索C证实某些人群具有较大的危险性D.识别可能引起续发传播的因素E.判断续发传播是否已经发生2.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A.传播途径的特点,对人群采取的防制措施B.传染源数量的多少及其活动范围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染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D.传染源的数量,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预防措施的效果E.以上都不是3.共同来源的传播引起的流行一般是A.只有一个高峰B.只有一个高峰,但存在明显的拖尾现象C有二个高峰D.可以是单峰、多峰或不规则峰形E.不存在高峰4.出现单个流行高峰后,接着出现一批病例,在流行曲线上形成一个尾巴,这往往是由于A.共同媒介传播后继之以接触传播连续传播后继之以共同传播通过接触疫水传播D.通过接触生物媒介传播E.生物媒介传播和接触疫水传播同时存在5.构成“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有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微生物、媒介、宿主C.寄生虫、中间宿主、终末宿主D.病原体、机体E.病人、污染物、外界环境6.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这段时间称为A.传染期B.潜伏期C.隔离期D.非传染期E.以上都不对7.“传染病的高危人群”是指A.从未患过本病的人B.免疫水平较低的人C.具有特殊行为方式的人D.抵抗力较低的人,其原因可能是从前患有某些疾病等原因E.具有最大的易感性,最容易接触传染源的人8.下面各项陈述,何者不适于解释传染病水型流行A.在水源易受污染的地区多发B.疾病的发生与季节关系很大C.疾病的发生与职业和性别无关D.多次爆发时流行曲线可能不只一个高峰E.对污染水源采取措施后流行即可停止9.孕妇患风疹后,可能引起胎儿畸形,这种传播病原体的方式称为A.上行传播B.水平传播C.医源性传播D.经胎盘传播E.分娩时引起的传播10.很多呼吸道疾病存在周期性流行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易感者积累B.病源体变异C.人口流动D.发病率变动E.以上都不是11.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宿主、传播途径传染源、传播途径、机体C传染源、传播途径、环境D.传染源、传播途径、自然环境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下哪一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A.其长短影响流行特征B.决定预防措施C.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D.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E.判断传染源与续发病例的关系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不取决于A.携带者的职业和卫生习惯B.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社会活动范围C.是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还是健康携带者D.携带的疾病种类E.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持续时间以下哪一项不是间接接触传染病的流行特征A.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传播病例一般呈散发和家庭聚集性C.流行过程缓慢,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高峰D.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发病较多E.急性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15.以下哪一项不是经饮用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A.发病年龄有差异,新迁入者易发病,原居住区的病例多集中于儿童B.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C.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异D.常受污染的水源病例可终年不断,发病呈地方性,一次大量污染可导致爆发E.停止使用污染的水源等措施后可控制流行16.传染源是指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排出病原体的人E.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17.病原携带者是指A.由于过去受到感染而对某病有免疫力的个体B.通过自然的或人工的方式而获得被动免疫的个体C.无任何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传染性相对较小的个体E.急性期病人18.从病原体进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段时间称为A.传染期B.潜伏期C.感染前期D.无传染期E.感染期19.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A.传染期B.潜伏期C.感染前期D.无传染期E.感染期20.传染期的意义A.确定消毒时间的长短B.确定病人的隔离期限C.推断受感染的时间D.作为应急接种的参考E.推断致病因子21.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A.常有季节性特点B.常有周期性特点C易爆发D.A+BE.A十B+C22.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C.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率曾周期性升高D.儿童多发E.以上都是23.下列哪一项不是经食物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A.病人都有食某种污染食物的历史,未食该食物者不发病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C.停止食用污染食物后,爆发即可平息D.如果出现大量污染,可在用餐中呈现爆发,临床症状较重E.以上都不是.间接接触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A.爆发为主B.常呈散发C.与个人卫生习惯无关D.有明显的季节性E.以上都不是.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A.无地区性,但有季节性B.有地区性,但无季节性C.有明显的职业特点D.无明显的职业特点E.发病年龄无差异.经土壤传播的意义大小,取决于A.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B.人与土壤接触的随机误差C.个人卫生习惯D.A+BE.A+B+C.垂直传播是指A.经胎盘传播B.上行性传播C.分娩时引起的传播A与BA、B、C均是.可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口的增加C.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D.免疫人口的死亡E.以上均是.影响传染病年龄分布的因素之一是A.免疫水平的高低B.接触程度的强弱C.身体体质的优劣D.潜伏期的长短E.医生诊断水平的差异.下列哪一项不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A.传染病流行B.易感人口的迁出C.计划免疫D.免疫人口的死亡E.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31.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是A.病原体毒力增强B.易感人口的迁入C.计划免疫D.传染病流行E.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32.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口的迁入C.免疫人口的死亡D.传染病流行E.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33.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口的迁入C.免疫人口的死亡D.计划免疫E.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34.疫源地指A.传染源所在地B.病人所在地C.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地区D.存在病原体的地区E.以上都不是35.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A.疫点B.疫区C.疫源地D.传染区E.自然疫源地36.疫源地的消灭必须满足A.传染源被移走或消除了排菌状态B.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C所有易感的接触者经该病最长潜伏期观察,未出现新病例或感染D.A+B+CE.以上都不是37.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是A.自然因素B.社会因素C.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D.病原体的毒力E.以上都不是38.因吃不洁食物而感染痢疾,食物是A.传染源B.传播途径C.传播因素D.带菌者E.以上都不是39.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大小主要取决于A.携带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B.携带者患病的季节和地区C.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持续时间及职业和卫生习惯D.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抵抗力E.携带者的健康状况传染病流行时,用以判断是否暴露于原发病例或其他传染源的时间是A.该病的潜伏期B.该病的流行期C.该病的传染期D.正常情况下急性症状持续的最长时间E.接触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41.传播途径是指A.病原体转移宿主的过程B.病原体从感染的宿主机体排出的过程C病原体侵入宿主合适门户的过程D.病原体更换宿主时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E.参与传播病原体的诸因素42.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的基本环节是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宿主E.A+B+C下列哪一个因素与生物病原体的致病力有关A.宿主的专一性B.在外环境中存活和保持其传染性的能力C.在外环境中繁殖的能力D.毒素E.以上均是44.病原体能够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被称为A.致病力B.侵袭力C.传染性D.毒力E.抗原性45.病原体生存、生长和繁殖的自然场所被称为A.媒介物B.宿主C.临床病例D.传染源E.污染物46.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内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中某阶段后始具有传染性,所需的时间称为A.潜伏期B.外潜伏期C.潜隐期D.传染期E.非传染期47.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称为A.水平传播B.家庭传播C.血源性传播D.垂直传播E.间接传播48.传播途径是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的B.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可以波及到的范围C.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E.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易感受的程度49.流行过程是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的B.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可以波及到的地区C.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E.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易感受的程度50.人群易感性是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的B.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可以波及到的范围C.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E.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易感受的程度51.在流行过程的诸环节中,受社会因素影响最明显的是A.传染源B.传染途径C.易感人群D.传播途径E.传播因素59.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一般以下列哪项为主A.隔离病人B.切断传播途径C.治疗病人D.流行季节预防服药E.预防接种53.在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下列哪一项是主要环节A.治疗病人B.隔离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预防接种E.接触者预防服药54.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除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外,其主导措施还应包括A.及早隔离病人B.及早发现带菌者,并给予治疗C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D.保护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E.搞好“三管一灭”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Al型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A.二类25种B.二类30种C.二类35种D.三类25种E.三类35种在城镇,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2小时内3小时内5小时内6小时内12小时内3.在农村,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6小时内12小时内24小时内36小时内48小时内4.下列哪种乙类传染病在报告时限上与甲类传染病相同?A.伤寒B.疟疾C.艾滋病D.白喉E.流行性乙型脑炎对于急性传染病接触者,采取检疫措施的时间是A.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B.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短潜伏期C.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D.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E.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下列哪种疾病不是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A.昏厥B.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C.接种部位24小时内炎症反应D.过敏性休克E.血管神经性水肿7.下列哪种疾病是规定报告的甲类法定传染病之一A.麻疹B.鼠疫C.出血热D.狂犬病E.炭疽8.预防接种偶合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接种方式不当B.接种计量过大C.接种部位不当D.禁忌证掌握不当E.接种疫苗存在质量问题9.我国儿童计划免疫使用的疫苗不包括A.卡介苗B.脊髓灰质炎活疫苗C.百白破混合制剂D.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E.乙型肝炎疫苗10.我国法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是A.鼠疫、霍乱B.鼠疫、炭疽伤寒、副伤寒伤寒、霍乱E.霍乱、炭疽11.制定某种疾病检疫或就地观察期限的依据是A.该病的潜伏期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保险公司合同管理规范
- 2025茶叶供需合同范文
- 2025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含答案)
- 二零二五承租房租赁合同书范例
- 二零二五展位装修合同
- 2025版关于个人房屋租赁合同范本标准版
- 2025年天津市房产购买中介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建筑材料供应企业管理人员劳动合同(参考模板)
- 2025年办公楼租赁合同样式
- 2025年返销贸易补偿合同范本
- 2022全国高考真题化学汇编:专题 烃 卤代烃
- GB/T 25742.4-2022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数据处理、通信与表示第4部分:表示
- 特殊感染手术的配合与术后处理
- 萧红《呼兰河传》课件
-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课件
- 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地及其设施设置规范
- 大学生三生教育主题班会
- 2023年宜昌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内部控制建设课件
- 水塘排水、清淤质量检验记录表
- 上海龙之梦丽晶大酒店客房预订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