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教学课件:各论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1页
中药学教学课件:各论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2页
中药学教学课件:各论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3页
中药学教学课件:各论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4页
中药学教学课件:各论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含义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用,称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或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因化痰药每兼止咳平喘作用;而止咳平喘药每兼化痰作用,且病证上痰、咳、喘三者相互兼杂,故将化痰药、止咳平喘药合并一章介绍。

二、功效

化痰止咳平喘。

三、分类化痰药主治痰证,而痰又有寒痰、热痰、燥痰、湿痰之分,化痰药也相应因药性有温燥与凉润之别而分为温化寒痰药与清化热痰药二类。四、适应范围1.痰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它“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所以痰的病证甚多;如痰阻于肺之咳喘痰多;痰蒙心窍之昏厥、癫痫;痰蒙清阳之眩晕;肝风夹痰之中风、惊厥;痰阻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火互结之瘰疬、瘿瘤;痰凝肌内,流注骨节之阴疽流注等,皆可用化痰药治之。

2.止咳平喘药,用于外感、内伤所致各种咳嗽和喘息。五、配伍方法应用本章药物,除应根据病证不同,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化痰药及止咳、平喘药外;因咳喘每多夹痰,痰多易发咳嗽,故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再则应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如外感而致者,当配解表散邪药;火热而致者,应配清热泻火药;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虚劳者,配补虚药。此外,如癫痫、惊厥、眩晕、昏迷者,则当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之品;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六、使用注意1.某些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2.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以免恋邪而致久喘不已及影响麻疹之透发,对收敛性及温燥之药尤为所忌。

痰指呼吸道分泌的病理性产物,并包括某些病变器官组织内积存的粘液物质。化痰,1.宣肺化痰:适用于外感风寒痰多。患者鼻塞、喉痒、咳嗽、痰多2.清热化痰:适用于热痰。咳嗽而咳痰黄色粘稠,舌红苔黄3.润肺化痰:适用于燥痰。患者咽喉干燥,痰厚绸而难以咳出。4.燥湿化痰:适用于湿痰,痰白而多,容易咳出,胸闷恶心5.祛寒化痰:适用于寒痰。吐痰清稀,怕冷,手足不温。6.治风化痰:因风痰引起头痛眩晕。痰蒙心窍:痰迷心窍,主要症状有意识模糊,喉有痰声,胸闷,甚则昏迷不醒。多见于乙脑、中风昏迷及癫痫。→第一节化痰药

一、功效1.温化寒痰药,药性多温燥,有温肺祛痰,燥湿化痰之功。

2.清化热痰药,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

二、适应范围

1.温化寒痰药,主治寒痰、湿痰证,如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之证;以及由寒痰、湿痰所致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等。

2.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者,其中痰干稠难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质润之润燥化痰药,其他如痰热痰火气致的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瘰疬等、均可以清化热痰药用之。三、配伍方法应用时除分清不同痰证而选用不同的化痰药外,应据成痰之因,审因论治。“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津液不归化而聚湿生痰,故常配健脾燥湿药同用,以标本兼顾。又因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配理气药同用,以加强化痰之功。四、使用注意温燥之性的温化寒痰药,不宜用于热痰、燥痰之证;药性寒凉的清化热痰药、润燥化痰药,则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

半夏天南星

共同点:

半夏与天南星均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的块茎。皆为辛温燥烈有毒之品,都能燥湿化痰。同可用治湿痰、寒痰咳嗽,痰多清稀色白等症。同时,二者外用均能散结消肿止痛,用治痈疽痰核肿痛,毒蛇咬伤。且二者生用均毒性较大,宜外用;内服宜制用,以降低毒性。不同点:半夏主归脾胃肺经,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要药,善于化脏腑之湿痰,尤长于化脾肺湿痰。主治脾不化湿、痰湿壅肺所致的咳嗽、气逆、痰多等症(湿痰咳嗽),常配伍陈皮、茯苓等药。

也治湿痰眩晕,常配伍白术、天麻等药。并善于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又常用治:1.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半夏为止呕要药。随证配伍,无论是胃寒、胃热、胃虚、痰饮、妊娠呕吐,均可使用。尤宜于痰饮或胃寒呕吐,常配伍生姜。2.痰热互结之胸脘痞闷(痰热结胸),常配伍瓜蒌、黄连;3.气郁痰结之梅核气,常配伍紫苏、厚朴、茯苓等药。

使用注意:半夏反乌头,不宜同用

此外,半夏由于不同的加工炮制,其功效有区别。一般认为:用白矾处理的清水半夏(清半夏),毒性明显降低,长于化痰;

用生姜与白矾共同加工炮制的称姜半夏,毒性更为减弱,长于止呕;用白矾、甘草、石灰处理过的称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系用半夏与面粉、生姜汁等发酵所制得,既可化痰止咳,又具有消食积的功效。天南星辛散温燥之性胜于半夏,毒性也较半夏为强,多用治顽痰咳喘,胸膈胀闷。同时,本品长于祛经络中的风痰,又能祛风解痉,常用于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喎斜,癫痫以及破伤风等风痰证。近年又外用治子宫颈癌。此外,胆南星为天南星用牛胆汁拌制加工而成。性味苦凉,功偏清热化痰,息风定惊。主治痰热惊风抽搐、中风、癫狂、喘咳等证。

半夏/药材半夏天南星/东北天南星/异叶天南星/药材天南星半夏秫米汤1.用料半夏15克,秫米(即高粱米)50克。2.制法半夏用制半夏如法半夏、半夏曲;秫米去壳,淘洗干净;水煮半夏、秫米为粥,去渣即成。3.用法:一日三次,每次饮一小杯;连服饮三天,以见效为止。4.适应症:因痰滞胃而阴阳失调的失眠,即“胃不和则卧不安”。生姜的解毒作用解半夏天南星,鱼蟹禽兽肉及蛇毒的功效。主治:(1)误食生半夏、生南星、生乌头、闹羊花、木薯:野芋头、百部中毒者,用生姜急救,均可获愈。用法:轻者见舌麻,恶心,呕吐,急嚼食生姜,或用生姜汁含漱,并口服5毫升(约近半汤匙),以后每隔4小时再服1次,至症状消失;中毒严重,神志昏迷者,可用生姜15克、水2碗煎至半碗,分3次鼻饲服,隔1小时1次,以后每3小时灌入生姜汁1汤匙,醒后再服1天。(2)食鱼蟹、禽兽等肉类中毒者,中毒原因多是食物中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多为沙门氐菌)及其毒素,或食物过敏所致。生姜汁可解,或生姜、紫苏,各30克,水煎加红糖适量,效果更满意。若煮食肉类时,加入适量生姜,不仅有预防中毒,还有调味除腥的作用。(3)治蛇伤虫伤。蝮蛇咬伤,姜末外敷;百虫入耳,姜汁滴之。

二陈汤

〖组成〗半夏五两汤洗七次橘红五两[15g]白茯苓三两[9g]甘草炙,一两半[4.5g]

〖用法〗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燥湿化痰,理气和中1.本方主治湿痰。以咳嗽痰多易咯,舌苔白腻或白润,脉缓、滑为证治要点。

2.本方为治痰的基础方,随证加减,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痰证。风痰,可加南星、竹沥;热痰,可加黄芩、胆星;寒痰,可加干姜、细辛;食痰,可加莱菔子、神曲;气痰,可加枳实、厚朴;皮里膜外之痰,可加白芥子等。

3.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或湿阻气机者,均可用之。

天南星禹白附共同点:天南星与禹白附均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的块茎。皆辛温燥烈有毒,都能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善祛经络中的风痰。同可用治风痰壅盛,口眼喎斜,癫痫,破伤风等证。

同时,外用均能攻毒散结消肿,用治痈疽痰核瘰疬、毒蛇咬伤等。

二者生用均毒性较大宜外用,内服宜制用以降低毒性。且孕妇忌用。

不同点:天南星燥湿化痰又入肺经,可用治寒痰湿痰、顽痰咳嗽,胸膈痞闷;并善治风痰眩晕。禹白附能升能散,引药上行头面,又善治偏头痛。

此外,目前最常用的白附子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习称禹白附,功擅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而历代本草所载的白附子均为今之关白附,系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毒性很大,功偏散寒湿止痛,常用于偏正头痛,寒湿痹痛等证,不应与禹白附混淆。

禹白附/药材禹白附桔梗白芥子旋覆花皂荚礞石

共同点:桔梗、白芥子、旋覆花、皂荚、礞石均为常用的祛痰药,皆能祛痰,都可用治咳嗽痰多的病证。

不同点:

桔梗辛散苦泄性平,善于宣肺祛痰,对于咳嗽痰多,无论风寒、风热、肺寒、肺热等,皆可配伍使用。

同时,桔梗又善于开宣肺气而利咽、排脓、载药上行,又常用于:

1.咽喉肿痛、声音嘶哑;2.气滞痰阻,胸闷不舒;3.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4.作为引经药,引它药药力上行治胸膈以上病证。

白芥子辛温行散,善于温肺祛痰,主治寒痰壅滞,咳嗽气喘;胸满胁痛。

并能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又常用治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以及阴疽流注等证。

古有“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之说。本品外用有发泡作用,故皮肤过敏者忌用。旋覆花辛散苦降,咸可软坚消痰,温能宣通壅滞,善于下气消痰行水,主治痰涎壅肺,咳喘痰多,以及痰饮蓄积,胸膈痞闷。

同时,旋覆花又善于降逆止呕止噫,又常用治脾胃气虚,痰湿内阻所致的呕吐、呃逆、噫气等证。

本品入汤剂宜包煎。

皂荚辛温有毒,祛痰之力较强,多用治顽痰阻塞,胸闷咳喘,咯痰不爽。

同时,本品又能开窍,也可用治卒然昏迷,口噤不开,以及癫痫痰盛,关窍阻闭等证。此外,皂荚树的棘刺入药名皂角刺,功能托毒排脓,活血消痈,主治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为外科常用药。

礞石咸平,质重沉降,功擅坠痰下气,善治顽痰、老痰胶结,气逆喘咳之实证。并能平肝镇惊,又常用治惊痫、癫狂等痰火内盛之证。本品入汤剂宜打碎布包先煎。桔梗/药材桔梗白芥/白芥子旋覆花/药材旋覆花皂荚/皂角刺礞石白前前胡共同点:白前与前胡素有“二前”之称,二者皆辛散苦降,均能降气化痰,都可用治痰壅气逆,咳嗽痰多,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点:白前性微温,偏于温化寒痰,主治寒痰咳喘。且本品微温不燥,若配伍清化热痰药,也可用治热痰咳嗽。白前对于咳嗽,无论属寒属热,外感内伤均可使用,素有“肺家要药”之称。前胡性微寒,偏于清化热痰,主治热痰咳喘。并能宣散风热,又常用治外感风热,肺气不宣之咳嗽、头痛。柳叶白前/白前前胡川贝母浙贝母共同点:贝母有川贝母、浙贝母之分,二者皆味苦性寒凉,归肺心经。均能清热化痰,散结消肿。都可用治:

1.痰热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以及痰火郁结、胸闷心烦等证。

2.疮痈肿毒,乳痈肿痛,瘰疬,肺痈等证。注意:贝母反乌头,不宜同用。不同点: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本品味甘质润,长于润肺止咳,多用于虚劳咳嗽,阴虚燥咳,劳嗽咯血等证。浙贝母苦寒较甚,“开泄力大”,清热开郁散结力强,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所致的咳嗽,以及疮肿、乳痈、瘿瘤、瘰疬、肺痈等证。梭砂贝母/松贝浙贝母/药材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竹黄共同点:瓜蒌、竹茹、竹沥与天竹黄均味甘性寒凉,皆能清热化痰,同可用治肺热咳嗽,痰黄粘稠。

不同点:

瓜蒌又能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也可用治:

1.燥咳痰粘;

2.痰浊痹阻,胸阳不通之胸痹心痛,常配伍薤白等。为治疗胸痹之常用药。

3.痰热结胸,胸膈痞满,按之则痛,常配伍黄连、半夏;4.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乳痈肿痛;5.肠燥便秘。

此外,瓜蒌在实际应用时常分为瓜蒌皮(果皮)、瓜蒌仁(种子)、瓜蒌霜(瓜蒌仁去油制霜)、全瓜蒌(果实)。其中:瓜蒌皮偏于清肺化痰,利气宽胸;

瓜蒌仁质润,偏于润肺化痰,润肠通便;

瓜蒌霜功同瓜蒌仁而药力较缓;

全瓜蒌具有清热润燥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的功效。

注意:瓜蒌反乌头,不宜同用。竹茹又善于(清热化痰而)除烦,(清胃)止呕。也常用治:1.胆火挟痰,犯肺扰心(痰火内扰)所致的胸闷痰多,心烦失眠;

2.胃热呕吐。

此外,竹茹兼能凉血止血,也可用治血热出血。

本品生用清化热痰,姜汁炙用止呕。竹沥性质滑利,善于清热豁痰(清热滑痰),故痰热咳喘,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

并能定惊利窍,也可用治中风痰迷,惊痫癫狂等证。

本品入汤剂宜冲服。天竹黄化痰之力较缓,又能清心定惊,多用治小儿惊风、中风癫痫、热病神昏等心肝经痰热证,为治小儿痰热诸证之良药。双边栝楼/栝楼/药材瓜蒌竹/药材竹茹青皮竹/天竹黄海藻昆布共同点:

海藻与昆布二者皆为藻类植物,咸寒,均能消痰软坚,利水消肿。同可用治:

1.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等证。二者为治瘿瘤、瘰疬之要药。

2.水肿、脚气浮肿等证。

二者功用相似,临床常相须为用。注意:海藻反甘草,不宜同用。羊栖菜/海蒿子/药材海蒿子昆布第二节止咳平喘药

一、性能功效本类药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温或寒,其止咳平喘之理也就有宣肺、清肺、润肺、降肺、敛肺及化痰之别。而药物有的偏于止咳,有的偏于平喘,有的则兼而有之。二、适应范围

本节药物主治咳喘,而咳喘之证,病情复杂,有外感内伤之别,寒热虚实之异。三、使用注意

1.临床应用时应审证求因,随证选用不同的止咳、平喘药,并配伍相应的有关药物,不可见咳治咳,见喘治喘。2.个别麻醉镇咳定喘药,因易成瘾,易恋邪,用之宜慎。

苦杏仁苏子共同点:苦杏仁与苏子皆性温,归肺、大肠经,质润多脂,均能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都可用治:

1.肺气上逆之咳嗽气喘;

2.肠燥便秘,兼肺气上逆者尤为适宜。

不同点:苦杏仁苦降性温,有小毒,降肺气之中兼有宣肺之功而达止咳平喘,其止咳平喘的力量强。随证配伍,无论是风寒咳喘(常配伍麻黄、甘草)、风热咳嗽(常配伍桑叶、菊花)、肺寒咳喘、肺热咳喘(常配伍生石膏、麻黄、甘草)、燥热咳嗽(常配伍桑叶、沙参、贝母)等多种咳喘,均可使用。本品为止咳平喘之要药。同时,取其宣降肺气之功,也可用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或暑温挟湿,午后身热,胸闷不饥,头痛身重等症。本品入汤剂宜打碎后下。

此外,甜杏仁功似苦杏仁而滋润之性较佳,功长润肺止咳,故虚劳咳嗽气喘用治最宜。苏子辛温,作用偏于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主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胸膈满闷,常配伍白芥子、莱菔子。此外,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叶片入药名苏叶(紫苏叶),茎入药名苏梗(紫苏梗),带叶的茎入药名紫苏,成熟果实入药名苏子(紫苏子)。其中:苏叶偏于发散风寒;苏梗偏于行气宽中安胎;紫苏兼有苏叶、苏梗二者的功用;苏子偏于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杏/药材苦杏仁紫苏/苏子杏仁桃仁共同点:杏仁与桃仁皆苦泄,质润多脂,均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都可用治;1.肺气上逆之咳嗽气喘;

2.肠燥便秘。

二者临床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杏仁性微温,止咳平喘的力量强,随证配伍,无论是风寒咳喘、风热咳嗽、肺寒咳喘、肺热咳喘、燥热咳嗽等多种咳喘,均常配伍使用。为止咳平喘之要药。

此外,取其宣降肺气之功,也可用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或暑温挟湿。桃仁性平,善于活血祛瘀通经,主治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以及肠痈腹痛,肺痈吐脓等证。为活血化瘀之常用药。百部紫菀款冬花共同点:

百部、紫菀与款冬花三者皆药性偏温,温润不燥,长于润肺下气止咳。对于咳嗽,无论是新久,外感内伤,寒热虚实,均可配伍使用。尤宜于肺虚久咳,阴虚劳嗽,以及肺寒咳嗽。

临床三者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同时,三者外感暴咳宜生用,肺虚久咳、阴虚劳嗽宜蜜炙用。不同点:百部、款冬花长于止咳,款冬花兼能化痰。

紫菀长于化痰(祛痰)。

此外,百部又能灭虱杀虫,也可用治头虱、体虱、阴道滴虫病、蛲虫病等。

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对叶百部/药材百部(左:直立百部右:蔓生百部)紫菀/药材紫菀

款冬/药材款冬花桑白皮葶苈子共同点:桑白皮与葶苈子皆性寒,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二者皆为泻肺行水之品。都可用治:1.咳嗽气喘之实证。

2.水肿、小便不利之实证。不同点:桑白皮甘寒,重在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主治肺热咳喘、痰黄粘稠,常配伍地骨皮、甘草。且其利水消肿之力较缓,多用治皮水、风水。

此外,本品兼能止血、清肝,也可用治衄血、咯血,以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病。桑白皮泻肺利水清肝宜生用,治肺虚有热之咳喘宜蜜炙用。葶苈子辛苦大寒,重在泻肺实、行痰水而平喘,兼泻大便,主治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二便不利之实证,常配伍大枣。且其利水消肿之力较强,多用治悬饮、胸胁积液、大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