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二语文暑假课(统编版必修上册)《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_第1页
2023年新高二语文暑假课(统编版必修上册)《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_第2页
2023年新高二语文暑假课(统编版必修上册)《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_第3页
2023年新高二语文暑假课(统编版必修上册)《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_第4页
2023年新高二语文暑假课(统编版必修上册)《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新高二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必修上册)《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文学常识。.理解诗句内容,把握诗歌情感。.掌握诗歌中使用的手法。基础知识《无衣》1.文化常识《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风”的数量最多,有160篇;“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又分“小雅〃和“大雅”,“雅〃有105篇;“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颂〃有40篇。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必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8)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译文: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平关你可知道,斗酒万钱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这里用典列举曹植,是基于两者的共同点:有才,好饮,怀才不遇。诗人其实是借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9)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译文: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喝。五花千里马,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儿拿去换美酒,我和你们共同消解这万古愁!本来李白是客人,但这几句中,他喧宾夺主,让人看不出他客人的身份,甚至喝到最后,他竟然把自己的“五花马,千金裘”拿出,要求主人“呼儿将出换美酒”,把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展现出来。尾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使“万古愁”的含义更加深沉。结尾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读来回肠荡气,有一唱三叹之意。第二部分描画了一个狂放不羁、长歌痛饮的酒脱之士的形象,流露出诗人蔑视荣华富贵、甘受寂寞与圣贤为伍之意,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借酒消愁的愤懑之情。《江城子》.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的文章纵横姿态;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时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另三位为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擅长文人画,由善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府》等。在政治斗争中,曾被诬陷入狱,屡遭贬谪,直至远贬海南。最后遇大赦北还,但病死常州,追谥文忠。.文本分析(1)十年生死两茫茫,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两茫茫”,不只是讲词人的心情和感受,也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愁绪,相思却不得相见。“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笼罩全篇。(2)不思量,自难忘。译文: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这句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词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这种“欢”并不发自内心,而是对心中“愁”的发泄而已,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3)(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译文: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如果坟近在身旁,就“有处”“话凄凉”?这是抹煞了生死界限的痴语、情语,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近在咫尺相伴,即使九泉之下有灵,也没有机会倾诉凄凉,这该是多么的孤寂清冷!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译文: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十年的奔波劳碌、辛劳坎坷,让满腔豪情的苏轼灰尘满面、鬓角如霜,年近四十却过早衰老了。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尘满面,鬓如霜”这六个字之中了。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我们也由此可见其生活之艰辛和心境之凄凉。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5)夜来幽梦忽还乡译文: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梦”是“幽梦”,“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忽”字也值得玩味,梦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6)小轩窗,正梳妆译文: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词人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断,写出了一对恩爱夫妻平时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情景。对幸福生活的回忆,反衬了死别后的凄凉。(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译文: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四目相视,两心相印,别后的千种哀愁、万种凄凉尽在不言中,“无言”胜过了千言万语,“泪千行”说明了“此时无声胜有声”。(8)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译文: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的环境氛围,词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该是何等伤心断肠!这番痴情着实感天动地。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修“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2.文本分析(1)岂日无衣?与子同袍。译文: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开篇设问,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敌人的英雄气概,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同袍”与下文的“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2)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译文: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与前面的设问构成因果关系,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叙”后“议”。(3)岂日无衣?与子同泽。译文: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4)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译文: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5)岂日无衣?与子同裳。译文: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下裳。(6)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译文: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春江花月夜》.作者简介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文词俊秀扬名京都。以《春江花月夜》知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二首,收录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被誉为“孤篇盖全唐”。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修“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春江花月夜》选自《全唐诗》卷二十一(中华书局1999年版)。.文本分析(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连”字一个“平”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太声势,使人们的视野陡然开阔;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2)谶谶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译文: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灰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评: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译文: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此处不落窠臼,别开生面,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源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4)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译文: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承上启下。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第一部分写春江幽美恬静的美景。(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译文: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这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第二部分写面对江月产生的感慨。(6)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译文: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把“月”拟人化,“裴回”(即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7)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译文: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卷不去”“拂还来”则进一步说明这情思愁绪无法排遣。(8)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译文: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她在月光下思念远方的爱人,共望月光却无法相知,只有借月遥寄相思之情。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9)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译文: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10)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译文: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更加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11)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译文: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第三部分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将进酒》.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土,又号“清仙人”。出生于西城,幼时随父迁局绵州昌隆。他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技后人誉为“诗仙”。其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杜南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本分析将进酒:汉乐府旧题。将,请。进酒,饮酒。.文本分析(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译文: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开篇两组长句既有比兴(借“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水来比兴“时光易逝”、黑发比喻为青丝、白发比喻为雪),又有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还有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两次“君不见”的呼告,这些修辞的运用,使诗句的感情色彩大大增强。两组长句,起势突兀,郁积胸中的不平之气如“黄河之水”挟天风海雨之势,倾泻笔端,演染出强烈的抒情意味:多种修辞的运用写出了责春易逝、人生苦短:为下文引发“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感慨埋下伏笔。感情的抒发也由高昂转为低回,为下文“劝酒”作铺垫(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译文: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前一句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但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诗人此时郁郁不得志,并没有得意,有的只是失望与愤慨。后一句没有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来隐喻,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显强烈。这种“欢”并不发自内心,而是对心中“愁”的发泄而已,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3)(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译文: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此处不落窠臼,别开生面,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两句虽是不得志之人的自我安慰,但它却给人以自信的力量,展现了李白自信乐观、豁达积极的一面,表现了诗人渴望施展胸中抱负、建功立业的愿望。(4)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