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化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化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化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化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乐捷餐饮有限责任企业化验室作业指导书文献类别:作业指导书文献编号:CQLJ-JS-QC-001撰写单位:品控部版本:第1版生效日期:02月25日机密等级:□机密■一般目录一、 化验室平常管理内容 11.1 进厂检查 11.1.1 酱腌菜类 11.1.2 鲜冻畜禽肉类 11.1.3 玉米粒 11.1.4 白砂糖 11.1.5 面粉 11.2 过程检查 11.2.1 过程环境卫生指标 11.2.2 半成品理化指标(按生产需要) 11.2.3 半成品卫生指标 21.3 出厂检查 21.3.1 以便食品 21.3.2 罐头食品 21.3.3 其他食品 21.3.4 豆制品 21.3.5 冷藏食品 2二、 作业操作规程 32.1 空气菌落总数检查操作规程 32.2 公用器具表面与工人手表面菌落总数检查操作规程 32.3 水分检测操作规程 42.4 净含量与固形物检查操作规程 52.5 盐分检查操作规程 62.6 总酸检查操作规程 72.7 糖度检查操作规程 82.8 解冻失水率检查操作规程 102.9 加热后肉汤检查操作规程 102.10 泥沙含量检查操作规程 11三、 仪器使用操作规程 113.1 不锈钢电热蒸馏水发生器操作规程 113.2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锅操作规程 113.3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操作规程 123.4 PHS-25C酸度计操作规程 133.5 便携式农药残毒速测仪操作规程 133.6 电热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 153.7 GHP型隔水式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 15化验室平常管理内容进厂检查酱腌菜类a)盐分;b)酸度;c)固形物(仅限于含固液两相类原料);d)泥沙含量(仅限酸菜、冬菜等叶菜类原料)鲜冻畜禽肉类a)解冻失水率(仅限于冻货类原料);b)加热后肉汤玉米粒a)解冻失水率;b)PH值;c)糖度白砂糖a)溶解性;b)粒度面粉a)粒度过程检查过程环境卫生指标a)空落菌试验;b)涂抹试验附:过程环境检查抽样方案抽样频率抽样项目抽样重点粗加工车间、熟制车间每半个月1次包装车间每周1次手部指尖、指甲处1.对最轻易污染的地方进行采样2.采样面积不得不不小于25cm2操作台面表面及边缘工作服袖口、肘及腹部抹布表面周转箱内壁及边缘包装车间每周一次空气落菌检查平皿分布要平均半成品理化指标(按生产需要)a)水分;b)盐分;c)酸度;d)糖度半成品卫生指标a)菌落总数;b)大肠菌群附:半成品卫生控制抽样方案抽样频率抽样项目注意事项1.常规检查每月1次2.当产品工艺及设备发现变化后3.当成品微生物指标远远偏离原则后4.当中途停产1个月以上后降解前原料经简朴分选、去皮、清洗采样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严禁采样污染样品降解后采样及时,减少样品停留时间焯水后采样及时冷却后注意采样过程中冷却水温炒制或熟制后采样及时,减少样品停留时间包装后/出厂检查以便食品a)净含量;b)水分;c)固形物;d)菌落总数;e)大肠菌群;f)盐分;g)感官罐头食品a)净含量;b)固形物;c)商业无菌;d)盐分;e)感官其他食品a)净含量;b)水分;c)菌落总数;d)大肠菌群;e)感官豆制品a)净含量;b)菌落总数;c)大肠菌群;d)感官冷藏食品a)净含量;b)菌落总数;c)大肠菌群;d)盐分;e)酸度;f)糖度;g)感官附:品种明细及执行原则产品类别品种明细执行原则以便食品白米饭、玄米饭、南瓜粥、南瓜炒饭、豉汁排骨炒饭、咖喱炒饭、玉米羹Q/LJ0002S-南瓜羹Q/LJ0004S-罐头食品冬菜烧白、泡椒鸡、台式卤肉、酸萝卜鸭子汤、龙眼肉、夹沙肉Q/LJ0001S-其他食品包子、馒头Q/LJ0003S-豆制品豆浆GB2712作业操作规程空气菌落总数检查操作规程培养基配制精确用万分之一天平称取蛋白胨10g,氯化钠5g,肉膏5g,琼脂20。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调PH至7.0±2。灭菌将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或试管容器中,包扎密封。将培养基及平皿置于灭菌锅中在121℃环境下灭菌15min。平皿准备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放置于46±1℃恒温水浴锅中冷却至46℃,于无菌环境下倾倒15-20ml于无菌平皿中,并不停转动平皿使其均匀分布。倾倒完毕及时用取样袋密封备用。样品采集关闭对应采样车间门窗,将无菌平皿开盖放置于车间对应位置15-30min后盒盖密封,立即送检。(采样点:室内面积不超过30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m;室内面积超过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周围4点距墙1m。)检查措施将采集细菌后的营养琼脂平板置于35℃-37℃培养箱中培养48h,菌落计数。成果计算空气菌落总数的测定成果按式(1)得出。y1=A×50000s1×t………………式中:y1空气中细菌总数,cfu/m3;A平板上平均细菌总数;S1平板面积,cm2;t暴露时间,min。公用器具表面与工人手表面菌落总数检查操作规程试剂配制生理盐水:精确用万分之一天平称取8.5g氯化钠放入1000ml蒸馏水中溶解。分装到试管内,每管10ml,121℃灭菌15min。培养基:同2.1.1。检查环节样品采集公用器具:用一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签迅速涂抹有关公用器具10次,涂抹面积不得少于25cm2,然后减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手部:被检人五指并拢,用一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抹10次,然后减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样品稀释:将放有采样棉签的试管充足摇振,此液为1:10样品原液,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管吸取1:10样品原液1ml,沿璧管缓慢注于盛有9ml生理盐水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一支无菌吸管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按同法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样品的接种: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1-2个合适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在进行10倍稀释递增时,每个稀释度分选吸取1ml匀液于2个无菌平皿中。样品的培养及菌落计数:详见GB4789.3。成果汇报公用器具细菌总数的测定成果按式(2)得出。y1=AS1×10……………….………手部表面细菌总数的测定成果按式(3)得出。y2=A×10……………….………(3)式中:y1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A平板上平均细菌菌落数;S1采样面积,cm2;y2工人手表面细菌总数,cfu/只手。水分检测操作规程原理运用食品中水分的物理性质,在101.3kPa(一种大气压),温度101℃~105℃下采用挥发措施测定样品中干燥减失的重量,包括吸湿水、部分结晶水和该条件下能挥发的物质,再通过干燥前后的称量数值计算出水分的含量。分析环节固体试样:取洁净铝制或玻璃制的扁形称量瓶,置于101℃~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加热1.0h,取出盖好,置干燥器内冷却0.5h,称量,并反复干燥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将混合均匀的试样迅速磨细至颗粒不不小于2mm,不易研磨的样品应尽量切碎,称取2g~10g试样(精确至0.0001g),放入此称量瓶中,试样厚度不超过5mm,如为疏松试样,厚度不超过10mm,加盖,精密称量后,置101℃~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h~4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然后再放入101℃~105℃干燥箱中干燥1h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再称量。并反复以上操作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注:两次恒重值在最终计算中,取最终一次的称量值。半固体或液体试样:取洁净的称量瓶,内加10g海砂及一根小玻棒,置于101℃~105℃干燥箱中,干燥1.0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并反复干燥至恒重。然后称取5g~10g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蒸发皿中,用小玻棒搅匀放在沸水浴上蒸干,并随时搅拌,擦去皿底的水滴,置101℃~105℃干燥箱中干燥4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如下按5.1自“然后再放入101℃~105℃干燥箱中干燥1h左右……”起依法操作。分析成果的表述试样中的水分的含量按式(1)进行计算。X=m1-m2m1-式中:X——试样中水分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m1——称量瓶(加海砂、玻棒)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2——称量瓶(加海砂、玻棒)和试样干燥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m3——称量瓶(加海砂、玻棒)的质量,单位为克(g)。水分含量≥1g/100g时,计算成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水分含量<1g/100g时,成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精密度在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成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净含量与固形物检查操作规程净含量将产品外壁擦拭洁净,用天平称取产品总质量。畜肉、禽肉及粥类等黏稠状产品,需简朴加热使凝冻溶化后启动产品。固体累、饮品、羹品不需要加热,直接启动。内容物倒出后,将空盒(罐)及膜洗净、擦干后称重。按式(4)计算净含量:m=m1-m2……………….………(4)式中:m产品净含量,单位为克(g);m1产品总质量,单位为克(g);m2空盒(罐)及膜质量,单位为克(g)。固形物将产品在(50±5℃)的水浴中加热10min—20min或在100℃水中加热2min—7min,使凝冻的汤汁溶化,启动产品后将内容物倾倒在预先称重的圆筛上(注:圆筛用不锈钢丝制成,其直径1mm,孔眼2.8mm×2.8mm。圆筛下方配接漏斗架于适量大小容器上,不搅动产品,倾斜圆筛,沥干3min-5min后,将筛子和沥干物一并称重。将汁液静置5min,使油和汤汁分层,量取油层的毫升数乘以密度0.9即得油层质量。按式(5)计算固形物含量:X=m3-m4+m5式中:X固形物质量分数,(%);m3沥干物加圆筛质量,单位为克(g);m4圆筛质量,单位为克(g);m5油脂质量,单位为克(g);m6产品标注净含量,单位为克(g)。盐分检查操作规程原理样品经处理后,以硌酸钾为指示剂(摩尔法),用硝酸银原则滴定溶液滴定试液中的氯化钠,根据硝酸银原则滴定溶液的消耗量,计算食品氯化钠的含量。试剂和溶液5%铬酸钾溶液:称取5g铬酸钾,溶于95ml水中。0.1mol/L硝酸银原则滴定溶液配制:称取17g硝酸银,溶于水中,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置于避光处。标定:称取0.05g-0.1g基准试剂氯化钠(或经500℃-600℃灼烧至恒重的分析纯氯化钠),精确至0.0002g,于250ml锥形瓶中,用70ml水溶解,加入1ml5%的铬酸钾溶液。摇动,用硝酸银原则滴定溶液滴定至红黄色(保持1min不褪色)。记录消耗硝酸银原则滴定溶液的体积V1。硝酸银原则溶液浓度的精确数值按式(6)计算:c1=m10.05844×V1……………….式中:c1硝酸银原则滴定溶液的浓度精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V1滴定试液时消耗硝酸银原则滴定溶液的体积(ml);m1氯化钠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液制备称取用组织捣碎机或剪刀切碎的5-10g试样于烧杯或锥形瓶中,加入约100ml水加热至70℃左右,振摇15min,再将烧杯或锥形瓶中内容物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滴定分析取25ml试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水和1ml5%铬酸钾溶液。用硝酸银原则滴定溶液滴定至红黄色(保持1min不褪色)。记录消耗0.1mol/L硝酸银原则滴定溶液的体积V2。同步取50ml水替代试液,按上述环节滴定做空白试验,记录消耗0.1mol/L硝酸银原则滴定溶液的体积V0。成果计算:食品中氯化钠的含量以质量分数X计。数值以%表达,按(7)式计算:X=0.05844×c1(V2-V式中(计算成果表到达小数点后2位):c1硝酸银原则滴定溶液浓度的精确数值,单位摩尔每升(mol/L);V2滴定试液时消耗硝酸银原则滴定溶液的体积(ml);V0空白试验消耗硝酸银原则滴定溶液的体积(ml);K稀释倍数;m2--试样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容许差同一试样两次平行测定成果之差,每100g试样不得超过0.2g。总酸检查操作规程原理根据酸碱中和原理,用碱液滴定试管中的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按碱液的消耗量计算食品中总算的含量。试剂和溶液0.1mol/L氢氧化钠的原则滴定溶液:按GB/T601配制与标定。1%酚酞溶液:称取1g酚酞,溶于60ml95%乙醇中,用水稀释至100ml。试液制备按本作业指导书2.5.3环节操作。滴定分析精确吸取上述制备的试液25-50ml,加入1%酚酞指示剂3-4滴,用0.1mol/L氢氧化钠原则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不褪色。记录消耗0.1mo/L氢氧化钠原则溶液的体积 V1。同步取等体积水替代试液,按上述环节滴定做空白试验,记录消耗0.1mol/L氢氧化钠原则滴定溶液的体积V0。食品中总酸的含量以质量分数X计。数值以%表达,按(8)式计算:X=c1(V1-V0式中(计算成果表到达小数点后2位):c1氢氧化钠原则滴定溶液浓度的精确数值,单位摩尔每升(mol/L);V1滴定试液时消耗氢氧化钠原则滴定溶液的体积(ml);V0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原则滴定溶液的体积(ml);K酸的换算系数:乙酸,0.060(调味品类);乳酸,0.090(肉类、乳品、水产品);F稀释倍数;m1--试样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容许差同一试样两次平行测定成果之差,每100g试样不得超过0.2g。糖度检查操作规程原理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亚甲蓝作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还原糖原则溶液标定),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含量。试剂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亚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玻璃瓶内。乙酸锌溶液(219g/L):称取21.9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亚铁氰化钾溶液(106g/L):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盐酸溶液(1+1):量取50mL盐酸,加水稀释至100mL。葡萄糖原则溶液:称取1g(精确至0.0001g)通过98℃~100℃干燥2h的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盐酸,并以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每毫升相称于1.0mg葡萄糖。分析环节试样处理:称取粉碎后的固体试样2.5g~5g或混匀后的液体试样5g~25g,精确至0.001g,置250mL容量瓶中,加50mL水,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及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备用。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两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mL葡萄糖或其他还原糖原则溶液,控制在2min内加热至沸,趁热以1滴/2s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或其他还原糖原则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退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或其他还原糖原则溶液的总体积,同步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计算每10mL(甲、乙液各5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称于葡萄糖的质量或其他还原糖的质量(mg)[也可以按上诉措施标定4mL~2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半)来适应试样中还原糖的浓度变化]。试样溶液预测: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两粒,控制在2min内加热至沸,保持沸腾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试样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1滴/2s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当样液中还原糖浓度过高时,应合适稀释后再进行正式测定,使每次滴定消耗样液的体积控制在与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时所消耗的还原糖原则溶液的体积相近,约10mL左右,成果按式(9)计算。当浓度过低时则采用直接加入10mL样品液,免除加水10mL,再用还原糖原则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的体积与标定期消耗的还原糖原则溶液体积之差相称于10mL样液中所含还原糖的量,成果按式(10)计算。试样溶液测定: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两粒,从滴定管滴加比预测体积少1mL的试样溶液至锥形瓶中,使在2min内加热至沸,保持沸腾继续以1滴/2s的速度滴定,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同法平行操作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成果计算试样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按式(9)进行计算:X=m1m×V/250×1000式中:X试样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m1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半)相称于某种还原糖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V测定期平均消耗试样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当浓度过低时试样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按式(10)计算:X=m2m×10/250×1000式中:X试样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m2标定期体积与加入样品后消耗的还原糖原则溶液体积之差相称于某种还原糖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还原糖含量≥10g/100g时计算成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还原糖含量<10g/100g时,计算成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冻失水率检查操作规程仪器和工具电子秤:感量1g;温度计:-10℃~50℃,分度值0.5℃;搪瓷盘、铁丝网。测定环节将铁丝网置于搪瓷盘内,使铁丝网与搪瓷盘底部距离不小于2cm。从试样中取出1000g-g,用电子秤称量后置于铁丝网上。在试样上覆盖塑料模,试样在15-25℃下自然解冻。待试样中心温度到达2-3℃时去掉塑料膜,用电子秤称量。再将试样放置于铁丝网30min,称量。反复放置30min的操作,直至持续两次称量差不超过2.0g。测定成果的表述试样解冻失水率按式(11)计算:X=m-m1m×100式中(保留2位小数):X试样失水解冻率,%;m试样解冻前的质量,单位为克(g);m1试样解冻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加热后肉汤检查操作规程随机抽取3件(基本包装),各取肉50g,切碎混合均匀。称取混合后样品20g,加入200ml烧杯中,加水100ml,盖上表面皿(可用其他无气味遮盖物替代),加热至50-60℃,用感官检查气味,观测脂肪凝聚状况,及滋味。泥沙含量检查操作规程仪器与工具:不锈钢盆;电子秤(感量0.1g)。分析环节随机抽取经沥干无汁液至成股流下的原料3kg左右,置于足够大容器中,用约9kg清水轻轻淘洗,淘洗过程中注意不得把底部泥沙搅至上面。直至泥沙所有沉淀于容器底部,捞出原料,沥干称取泥沙重量。成果计算泥沙含量为=泥沙重量/未淘洗原料精确重量仪器使用操作规程不锈钢电热蒸馏水发生器操作规程使用措施先将放水阀关闭;启动水源阀,使自来水从进水控制阀进入冷凝器,再从回水管注入蒸发锅。直至水位上升到玻璃水位表中心处,关闭水源阀;接通电源,当水沸后有蒸馏水滴出时重新启动水源阀,并调整到冷却水溢出有70℃左右,蒸馏水温在40℃左右为好;蒸馏水出口管用光洁的硅橡胶导管,导入洁净的玻璃蒸馏水中。注意事项使用时应随时注意水压稳定性;每天使用前应洗刷内部一次,且将存水排尽,更换新鲜水以保证水质;使用完毕及时关闭电源;新购进蒸馏水器,应先清洗,并通过2小时以上的通电蒸发,直到获得蒸馏水符合规定。维护保养每半个月用弱酸或者除水垢剂浸泡蒸馏水器内水垢至洁净为止,并用自来水冲洗洁净。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锅操作规程使用措施为了保证灭菌器能正常工作,必须将其放置在结实的水平面上。打开设备盖子,取出灭菌室内筒,往电热管上倒入3.5升以上水,每次使用后必须及时补充适量的水,防止因缺水而烧坏电热管。将准备好的待灭菌物品依次堆放在灭菌室内,堆放的包与包之间应留有空隙,以利蒸汽穿透,提高灭菌效果,安全阀、放汽阀蒸汽孔不要堵塞。盖上盖子,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步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确认电源规格与设备所规定的电源类型相一致,并规定有可靠接地,方可插上电源。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长而逐渐上升设备正常工作后,当蒸汽压力上升到0.142~0.165MPa左右,检查安全阀泄压工作,以维持一定压力。灭菌结束后,先拔掉设备的电源线。过2~3分钟后缓慢启动放汽阀排汽,到压力表指示回零后方可开盖排放余汽。注意事项每次灭菌前须仔细检查水位与否抵达指定位置。灭菌物品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在灭菌过程中,应注意排净锅内冷空气,锅内冷空气如排放不净,会影响灭菌效果,达不到彻底灭菌的目的。放气过程一定要缓慢,否则易导致试管内液体溢出。维护保养每月至少清洗一次锅体;每周至少换水一次。电子天平(万分之一)操作规程操作环节在使用前观测水平仪。如水泡不位于黑圈内,需调整水平调整脚,使水泡位于水平仪中心位置。按<开机>启动显示屏进行操作使用。天平的清零、去皮功能键使用:放置容器于称盘上,显示容器的质量,然后轻按<TARE>键,显示消隐,随即出现全零状态,容器的质量值已清除,即去皮重。此时如拿去容器,就出现容器质量的负值。再轻按<TARE>键,显示屏为全零,即天平清零。天平校准:取下称盘上所有被称物,轻按<TARE>键,天平清零。再轻按一下<CAL>键,接着显示闪烁码“CAL-120”,此时将120g原则砝码放在称盘上,显示闪烁码CAL-120”停止闪烁,经数秒钟后,显示出现“120.0000g”,拿去原则砝码,显示出现“0.0000g”,若显示不为零,则再清零(按<TARE>键),反复以上校准操作。注意事项天平的称重范围为0~120g,称量物不得超过最大称重量。天平如长期(5天以上)不用应拔去电源插头。每天持续使用不用关断电源,关闭显示即可。常通电可不预热,随时可用。仪器的维修保养天平必须小心使用,称盘与外壳需常常用软布和牙膏轻轻擦洗。切不可用强溶解剂擦洗。因寄存时间较长,位置移动,环境变化或为获得精确测量,天平在使用前一般都应进行校准操作。PHS-25C酸度计操作规程准备工作将电极手头Electrode接口并顺时针方向旋转锁住。把变压器插入pH计电源插座中,并插上交流电。PH计的校准频率较高的状况下每星期校准一次,如使用频率不高,每次使用前都必须校准一次。配制缓冲溶液仪器扣面板的pH/mV转换开关打至pH档。用温度计测量待测溶液的温度值。调整仪器面板上的温度旋钮,使旋钮上的刻度线对准待测溶液的温度值。将电极置入己配好的pH6.86原则缓冲溶液中。调整定位旋钮,直至屏幕显示设置温度下的pH6.86值。将电极从pH6.86原则缓冲溶液中取出,在蒸馏水中洗净,用滤纸吸干电极上的水珠。再将电极置入pH4.00(或pH9.18)原则缓冲溶液中。如被测溶液为酸性,则用pH4.00原则缓冲溶液进行校准。如为碱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