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图式与媒体道德两难_第1页
波特图式与媒体道德两难_第2页
波特图式与媒体道德两难_第3页
波特图式与媒体道德两难_第4页
波特图式与媒体道德两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理论梳理

二、案例分析

三、总结讨论一场由波特图式引发的讨论

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并不是发生在中国,而是在伊拉克。2005年来北京之前,我在伊拉克做记者。这个故事能够充分说明一个记者在工作当中遇到的非常矛盾的困境,即两难的处境。

故事的主角叫罗伯特,伊拉克战争中的一名美国军人。我在伊拉克战争开始之前就认识这个人,战争开始之后我们又见过面,我当时在做随军记者。再见到他,已经是他完成兵役回国之后了。他从伊拉克刚回到加州,我就约他见面,之后的几天我都一直跟着他,想写他在伊拉克以及回国之后的经历。我们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酒吧喝了个酩酊大醉。

跟大部分从战争中回来的美国大兵一样,罗伯特回国之后做的事情都是喝次大酒、搞个纹身什么的。有一天晚上我们吃饭的时候,他说我有件事必须得告诉你,但是你不能写到文章里。我答应了,你说吧。他说,我可能杀害了一个无辜的平民。其实我觉得他把这件事情告诉我,本身就是让我陷入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我可以就这个故事做很好的讲述,而且我觉得这个讲述对公众来说既有必要,也有利于推动公共利益,同时大家也会很感兴趣的,是很值得一写的;另一方面我在个人层面上已经答应不把这件事写到文章里。现在我不会公布我是怎么处理的,我们回头再说。

对于一名媒介从业人员尤其是新闻记者来说,他既是社会信息的传递者,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为最高职业追求,但同时,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他又必须遵从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在这种双重的角色身份中,职业理念和社会道德的冲突在所难免”正是这种冲突导致了由新闻媒介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不断涌现“当基本伦理原则与新闻行业的职业追求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抉择才能做到两全齐美?

尽管新闻工作有一套相对公认的基本准则,但由于一些细节与各自的文化传统、习俗等不相同,会导致其在执行中有弹性。道德标准应随着情境变化而有所不同,伦理问题不能用抽象的方式决定,而是应以具体真实情境出发。

伦理规范需要考虑个案的特殊情境,那么在具体情境中如何行动呢?哈佛神学院的拉尔夫·波特博士设计了的波特图式这是一个道德推理模式,将道德分析和决策过程作为按照:定义、价值、原则和忠诚四个方面逐步推演和循环的有机系统。波特图式并不是新理论,在2000年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的《媒体伦理学》一书就提到了波特图式,并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际参照模式;另一方面我国新闻界也有研究者利用波特图式来分析伦理现象(1)定义情况

就是要分析案例的具体情况,即所报道的细节,经验性事实。波特图式强调任何时候都要认真对待细节,认为分歧主要是由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引起。(2)确认价值

指媒体在报道时的价值观念。“任何一个决定的作出都必须对一系列价值观进行清理,这些价值反映了我们对社会生活和人类本性的设想。”这种价值体系包括审美价值、专业价值、逻辑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道德价值。在媒体报道时的选择中,往往有几个价值观产生作用,价值观念是人类行动的动机,是人类特有的标志,其中既有积极的价值又有消极的价值,这些价值渗透在媒体行为的各个方面,使他们做出的反应倾向于某些方面。(3)原则提出道德

原则是由这些与伦理原则相结合的价值所设立,指媒体在行动中具体遵守什么样的专业规则,它有助于决定哪些价值更可取。正确的伦理学推理的目的在于得出能产生合理行为的负责的结论。五条伦理学准则: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这些原则可以与当时特定的情景结合起来。a、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精神美德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正确位置”;b、康德的绝对命令:“只按你的意愿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一准则行动”;c、穆勒的功利主义:“为最大多数的人寻求最大的幸福”;d、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只有当忽视一切社会差别时,正义才出现”;e、犹太教:“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解释可以进行的更深入一步,为人们提供可以用来为自己的决定辩护的伦理原则。正如波特图示所显示的,诉诸于能说明问题的伦理原则,是道德推理过程的重要阶段。人们常常注意到报纸、广播越过了波特图示的程序。他们的行为是以职业价值为基础的典型。他们实际上在第二部分(也就是价值部分)就为自己的行动做出决定。比如说,在“五角大楼文件”案例中,《纽约时报》决定发表这一事件,因为它把宪法第一修正案所赋予的特权视为最高准则,其他考虑则都不重要。但在波特图示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除非能清楚地表明某一伦理原则形成了最后的决定,否则就没有哪一个结论在道德上是合理的。波特图示的左边两个部分,包括价值的那部分,详细说明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右边那两个部分,包括伦理原则那部分,关系到“应该发生什么”,也就是说图示左边一半是描述性的,右边一半是规范性的。(4)选择忠诚

是指媒体的报道忠实于谁或哪个社会集团,也就是说报道为谁而做,谁能从中获益。“波特图式是一种社会伦理模式,因而使我们在作出最后决定或采取某种政策时必须准确地表明我们忠实于哪一方。”一般来说,最令我们烦恼的难题往往围绕我们对哪个个人或社会团体负有首要责任。要想做出负责任的决定,我们必须澄清哪些方面会受到影响以及我们感到特别有义务支持哪些人。一般来说,我们通常会调查五类义务:对我们自己的责任对客户(订户)支持者负有的责任对我们的组织或公司负有的责任对专业同事负有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有的时候在忠于哪一方的问题上,不是简单地忠于其中一方,而是要在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复杂微妙的平衡。然而有的时候却不是这样简单的。比如说,在做李阳疯狂英语那篇采访的时候,我采访了一个人,他参加了李阳英语的培训。他有一个兄弟参加了老鼠会,亏了一大笔钱。后来做事实核查的时候给他打电话,他听了这段,觉得他兄弟的故事被写进去不太好,让邻居知道他兄弟参加老鼠会,这比较丢人,他不想家丑外扬。但是我觉得他和他兄弟的故事对于这篇文章或者对于文章观点的阐述是非常重要的,他和他的兄弟都是渴望相信某种东西、某个组织,哪怕这个观念到后来会对他们自身造成伤害都不在乎。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后来我就和这个人聊,说这个故事若是被删掉的话,对别人也没有更多的帮助;如果你的故事被更多的人了解,明白这里的利害关系,就可以让更多的人避免调入同样的陷阱。采访对象后来同意了,这一段被原封不动的保留了下来,我也很欣赏采访对象的勇气。回到一开始讲的罗伯特的故事,他讲自己杀害了一个无辜的平民,但是又让我不要发表。我的编辑觉得应该发表,因为这个故事有公共价值。我记得之前有个编辑给过我忠告:做记者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伤害周围的人,也要保护他们不受自己的伤害。一方面这个故事发表后会对公众舆论产生一些引导性的影响,让大家思考这个战争是不是正义,是否还应该继续下去。但另一方面,这件事说出来,对他本人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我觉得他既然跟我说了,就说明他守不住这个秘密,他想说,但只是时候还没有到,没有到把这个秘密公开的地步。我在写文章的时候遵守了自己的诺言,没有把它写进去。

美国的传播学者克里斯蒂安用图表的形式把波特图式表示出来,并用英国电视台和美国报纸对发生在伦敦的一起两个10岁孩子对一个2岁小孩贾森·巴尔杰的凶杀案的受害者该如何报道为例,说明了波特模式的过程几个月之后,这个人以自己的方式把它公开了,《芝加哥论坛报》又写了另外一篇关于他的故事的文章。后来他成为美国反伊拉克战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家。如果我当初不遵守诺言把故事发表了,这一切还会发生吗?我不知道。但是罗伯特的故事让我相信:不要伤害周围的人,不要伤害采访对象。这也是我从那个时候起一直遵守的一个原则。

二、案例分析李某某案的伦理分析“茶水发炎”事件《纽约邮报》刊登地铁惨照《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2013年2月19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接到报案,称李某某涉嫌强奸2月20日,海淀分局已涉嫌强奸罪为由刑事拘留了李某某等五人评语2月22日进行通报,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重点电视媒体,纸媒和网媒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李某某涉嫌强奸案持续发酵,舆论烽火燃烧了4个多月。因李某某的“星二代”身份,加上中国当下复杂的社会心态使得原本简单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变得复杂。但透过这些纷纷忧忧的表象,其实让媒体备受争议左右的摇摆的就是李某某的两个特别身份所引发的不同伦理选择路径。一个是李某某犯罪时的未成年人,这是李某某的法律身份。另一个是李某某的“星二代”身份,这个身份是当代社会赋予给他的。而将这两个身份投入到波特图式中,则出现了双线并进的两条伦理选择路径。

运用波特图式对李某某案的伦理分析

1.定义(定义或者事实)(1)李某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是一个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对于世界各国媒体来说,都是一个需“如覆薄冰”般谨慎对待的敏感区。抠门从案件事实的角度来看,整个案件是一个未成年的实施轮奸行为的犯罪。简论属于强奸罪的加重情节。(2)李某某的另一个身份对于媒体来说,足够有吸引力。李某某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名副其实的“星二代”。这位“星二代”,从小光环加身,备受父母溺爱。这位既有可能“子承父业”并将之发扬光大的“星二代”又极具“坏小子”元素。无证驾驶暴躁易怒,打人劳教,丰富着媒体的版面。

面对这样一个拥有耀眼家庭背景,又极具新闻制造潜能的“活体新闻因素”,加之这次还涉嫌强奸重罪,面对这样一个新闻事件,媒体自然就是“垂涎三尺”。实际上就是指记者在面临角色冲突时,究竟做了怎样的选择。2、价值(概述当事人的价值观)(1)随着国际社会未成年人法律保护浪潮的兴起,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已达成了广泛共识,各国也大都将限制披露未成年人犯罪案信息作为新闻自由的例外以及媒体从业人员的一项重要职业守则。因而,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媒体应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隐藏。但事实上,媒体的做法却是与之大相径庭。早在2011年9月7日,时年15岁的李某某就因打人事件成为媒体头版头条,连同其15年的生平均被熟悉数翻出。此次涉嫌强奸时间,更有网站建立单独词条,专版,附上其他网站的相关链接,文字,图片,视频洋洋俱全,邻居,好友的采访一样不少,俨然构成了“李某某传记”。(2)李某某的父亲李双江是国家演艺圈少数几个“将军级”歌星,李某某从小出生这样一个聚集了闪光灯家庭之中。父母都是公正人物,而自己也从小登台演出,进入公正视野,但当深奥大使。这样的人犯罪,正是典型的“不平常人和不平常的事”的新闻模式,具有重要性,新鲜性和显著性等新闻价值。我们还可以看它是否与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在民众眼中它是否正当,而我们的价值观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就像职业价值观常常会与伦理观中《讲真话》,《保护隐私》这些原则相冲突。3、原则(运用相关的哲学原则)(1)因为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在年少时犯下的错误不应伴随一生,应该给与其改过自新的机会新闻媒体赢负责任谨慎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不能报道出去能推断出未成年人身份的信息,不能炒作挖掘与所犯案件无明显直接关联的事。(2)正如前文所述,李某某出生在显赫的家庭。父母都是明星,公众人物。与受害人的家庭背景,经济地位形成明显对比。在司法审判中,处于社会优势阶段阶层,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的一方,通过动用各种手段逃避或是减轻法律制载,在当下的社会并不鲜见。根据罗尔斯的正义论中的《无知之幕》原则,媒体如实公开双方家庭背景,会称不弱智的不利地位,让双方站在相对的平等的位置。很多媒体之所以高度关注李某某案,很多是一种对社会公正的焦虑,他们并不见得能够得到公正合理的审判。由于李某某的“星二代”身份和和对于中国司法公正的监督,媒体选择牺牲李某某的热分利益,来满足公正知情权和督促司法公正,保护公共利益,这是《密尔功利主义》的体现。4、忠诚(清楚地表明对谁效忠)(1)依照犯罪标签理论前科作为犯罪标签,容易引发继发性越轨行为。新闻媒体在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时,应忠诚与权益保护,不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身份,以防贴上犯罪标签,伴其一生,影响未来的发展。(2)面对作为“星二代”的李某某犯罪,媒体遵循职业价值,就是选择了忠诚于公正知情权,承担起了对社会的责任,以监督司法公正。媒体选择李某某作为未成年人来看待,则会选择在报道此案时隐去李某某的身份信息,仅仅告诉公正一个未成年人犯强奸罪的事实,保护未成年人的未来发展权益。而媒体李某某作为一个星二代的家庭背景,默认让人推力断出犯罪的未成年人的身份的现实,以维护公众知情权。

在这两种伦理选择中,媒体如何做出最终决定?

这是波特图式所无法解决的。当下,中国贫富差距明显,加之中国伦理观具有明显的群体主题特点,媒体更会选择第二条道路,更看重李某某的星二代身份,选择新闻职业价值观,遵循“无知之幕”原则和功利主义,忠诚于公正的知情权,公开报道李某某案。新闻媒体对其报道方式也仍是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网络无孔不入的地道,对于这类事件,媒体不应回避,含糊以对

利用波特图式可能并不会明确媒体的最终选择,但媒体需要借助它来看清自己所面临的伦理选择有哪些,从而更理智地对待。伦理决定的做出关系到做决定的人到底为谁效忠。例如,对于报纸来说,首先应该忠诚于公众。对记者来说,还需要忠诚的人包括他们的老板,行业组织或者同事,在这一阶段中,你必须准确地表达你的忠诚,并确定它们之间是否会产生冲突。在约翰·罗尔斯(JohnRawls)的《正义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无知之幕(Veilofignorance)。”意思就是在人们商量给予一个社会或一个组织里的不同角色的成员的正当对待时,最理想的方式是把大家聚集到一个幕布下,约定好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将会在走出这个幕布后将在社会/组织里处于什么样的角色,然后大家讨论针对某一个角色大家应该如何对待他,无论是市长还是清洁工。但是无知之幕也反对那种只顾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小部分人的倾向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使得记者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打着对读者负责的幌子没完没了的纠缠于名人的隐私当中。返回

那么按照波特图式,我们该怎样为这家报纸辩护呢?“茶水发炎”事件

2007年3月20日,中国新闻网刊登《记者用茶水当尿液送检医院化验出“发炎”》一文,立刻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茶水发炎”事件成为轰动一时的焦点,也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茶水发炎”是怎么出来的呢?2月底,该媒体的记者拜访了一位医学专家。专家建议他们关注一些一般人不知道的事实真相,不要总在事情的表面打转。他还开玩笑说:“就是拿一杯茶水也能检验出问题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第二天,该媒体开会讨论决定,从茶水能不能检验出问题入手调查。结果这个想法大家都同意了:“这个角度挺新的。”案例

确定选题以后,记者们就选定了四家民营医院——那个专家的话就是针对民营医院说的,还联系了某电视台“新闻007”栏目,双方一起开始行动。果不其然。一杯新泡的龙井在其中两家医院发现了问题——他们在茶水里验出了红细胞和白细胞,并诊断有炎症,医生还都开了药。为求保险,记者又找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因为它是一家公立医院,而且是浙江省规模较大的妇科医院,在患者眼里,它有一定的权威性。”

意外的是,浙大妇院的化验结果中也赫然出现了红白细胞:“白细胞2个+,红细胞显微镜检测2到3个。”大夫当即就跟她们说,“有炎症了,尿路感染”,要求患者去挂三天盐水。记者又到该院另外一个医生那里做了第二次化验。结果还是一样。只不过,这次医生开出了一盒左克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五盒银花泌炎灵片和热淋清颗粒,药费70元。比第一次化验开的药,便宜了300多元。

中国青年报民调显示:近一半人认为,媒体的这次策划意在维护公众利益,算得上大快人心之举;而超过四成的人却表示,此举不符合新闻操作规范,背离了新闻职业道德,并且在事实上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新闻刚刚刊发时,民众一面倒地批评现代医生缺乏医德,然后三天内医生们用专业数据进行回击,舆论于是开始发生变化,不少人开始反思,记者在这件事情中是否滥用了权利,采用了不适当的操作手段。“以水代尿让这起采访报道带有一种恶作剧的色彩。”一位媒体从业人员说。分析

医务人员则指斥,记者没有基本的医学常识,完全是恶意的“有罪推定”,发炎的不是茶水,也不是医生的道德,而是记者本人的心。问1:那么记者们的这次新闻操作是不是有违道德?问2:记者们该不该设计这样一个“圈套”让医院来钻?用波特图式对此次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

1.定义事实:记者用茶水充当尿液先后6次送往浙江5家医院进行检测,四次检测出红白细胞,医院给出有“炎症”的结果。2.价值观:记者和编辑作为媒体的从业人员,必须遵循媒介所提倡的职业价值观。而媒介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内涵即是抓住最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报道。用茶水也能检查出问题,这对于记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新闻命题。问题是获得报道的手段不正当,存在欺诈的嫌疑,媒介从一开始就假定了医院有罪,带有一定的偏见,用茶水充当尿液去送检,故意制造新闻事件,这也是违背新闻人员的职业价值观的。

3.伦理原则:

为了揭露医院的实际问题从而凸显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缺陷确实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问题,公共利益的确在此次新闻事件中占有很大成分,所以密尔的最大功利原则完全可以为报社进行辩护。而康德的绝对命令,同样也可以为反对意见作出解释。用欺骗手段来制造新闻事件本身就已经降低了新闻的真实性。问:面对两个同为重要的西方伦理原则,我们该如何做选择呢?

运用波特图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遇到伦理冲突时得到一个合乎伦理的决定,但现在看来,波特图式似乎不能给出一个结论。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波特图式能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但是没有说明应该怎么做。案例分析(三)新闻图片伦理冲突——以“《纽约邮报》刊登地铁惨照”为例

2012年12月3日,美国纽约地铁站发生了一幕惨剧。韩裔男子韩基苏(Ki-SuckHan)与黑人男子纳尼姆·戴维斯(NaeemDavis)在地铁站内发生争吵,韩基苏被戴维斯推下站台,并遭到呼啸而至的列车的撞击,当场死亡。当时在现场的自由摄影记者乌马尔·阿巴西(R.UmarAbbasi)拍下了受害者临死之前在地铁轨道上挣扎求生的照片。48《纽约邮报》(TheNewYorkPost)次日以头版、大幅照片的方式报道了这一悲剧,并配以大字号的标题“DOOMED,Pushedonthesubwaytrack,thismanisabouttodie(死定了:被推下地铁站台,他就要死了)”。49

这起惨剧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学界、业界以及普通民众关于新闻图片伦理广泛的讨论,争议主要围绕着摄影师该不该放下相机去救人,以及《纽约邮报》对图片的使用方式两个焦点进行。纽约邮报对于这一事件的讨论高达752条50在《纽约邮报》刊登地铁惨剧照片的事件中:首先对情况进行定义,摄影师阿巴西会认为是一名韩裔男子被推下地铁站台,自己难以救助,但能够为报纸拍摄一张现场的照片;而《纽约邮报》编辑对此的定义可能是报纸拥有一张反映男子被推下地铁站即将死亡的照片。第二步确定价值,摄影师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幅真实反映事故现场的照片,并且照片的构图等方面也做得不错,是能够引起公众关注的,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而《纽约邮报》编辑则可以看到照片反映了一个临死之人的恐惧和无助,是恐怖而又会引起公众不安的,但另一方面,这张照片却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提升报纸的发行量,为报纸带来商业利益。51第三步是使用原则,摄影师阿巴西选择将这张照片给予报社,而《纽约邮报》也选择刊登照片,他们主要借助功利主义的原则来帮助判断决定。穆勒的功利主义原则主张为最大多数的人谋求最大的利益,而公众对新闻事件拥有知情权,同时,这样的照片公诸于众也可以起到教育作用,提醒公众在乘地铁时要注意安全,为社会公众的利益着想。因此,摄影师和编辑便可以使用功利主义原则找到解决困境的办法。52最后一步是选择忠诚的对象,忠诚的对象不同,责任心和道德感所置放的位置也不同,对最后做法的选择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这个事件中,摄影师可能会认为要忠于自己,因为这张照片的看法能够引发社会的关注,从而为自己赢取知名度或者名誉;而《纽约邮报》的编辑可能认为要忠于报纸,对报纸负责,而这张照片的刊登能够为邮报赢得关注和读者,有利于报纸的发展。但是,如果对象不一样,则可能会有其他的做法,例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