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首《定风波》豪迈达观我有竹杖芒鞋何惧风雨飘摇_第1页
苏轼:一首《定风波》豪迈达观我有竹杖芒鞋何惧风雨飘摇_第2页
苏轼:一首《定风波》豪迈达观我有竹杖芒鞋何惧风雨飘摇_第3页
苏轼:一首《定风波》豪迈达观我有竹杖芒鞋何惧风雨飘摇_第4页
苏轼:一首《定风波》豪迈达观我有竹杖芒鞋何惧风雨飘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不知大家可曾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对于《定风波》的点评令人如痴如醉。在《定风波》这首词之前还有一段序,这段序存在的意义在于告知读者在写这首词之前所发生的事情。序是这样写的,“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在3月7号这一天,苏轼一行人在前往沙湖的路途中,突然下起了雨。本来他们是带着雨具的,但是看天气仿佛不像是下雨的样子,就让别人先拿走了。没想到会下雨,所有人都被雨淋成了落汤鸡,争先恐后的去躲雨。这一行人中唯有苏轼并没有这么想,他认为不管我躲在哪里,雨都会打到我身上,那我干脆就不躲避了,任凭雨水浇灌在我身上吧。随着他这样想,他边走路就边挺胸,一步一步的前行。可能这就是诗词大牛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寻常人遇到下雨都会大叫糟糕,而他却是坦然应对。但他也没有想到,这雨下了一会儿之后便是晴天了于是心有感触下写成了《定风波》这首词。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这首词,首先第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这是指尽管雨滴打在树叶上哗哗作响,但是你也不要担心,不要害怕,任它而去就可。第二句“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你再害怕,雨还是会打落在你的身上,那么我们为何不坦然的应对,大声的吟唱,从容的前进。“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手拄杖,脚穿草鞋,如此的简单轻便,甚至胜过骑马前行,像淋雨这种事情,怎能打击到我呢?身披蓑衣,任凭大雨倾盆,我仅守自己本身。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下雨,还有他生平的际遇。它本身所处的处境就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通过这次遭遇,反而让他联想到了自身的处境,让他能够更加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何谓“料峭”,指的是初春时候那种天气回暖,但还稍微有些凉气的时候。那时所带来的春风,还带有一丝丝的冷意。春风吹醒了我身上的酒意,身体感觉到一阵寒冷。抬眼望去,又看到太阳照在山头,这是太阳在欢迎我。联想到苏轼此时的情景,他认为,这是雨后天晴,彩虹出现,说明他以后的前途是光明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过头去看看自己走过来的道路,路上充满着泥泞困难,这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