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学反思_第1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学反思_第2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学反思_第3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学反思_第4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一、教学反思概述(一)概念和特征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1.课堂教学是教学反思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反思把课堂教学作为认识的主体,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使教师、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2.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方式是教学反思的着眼点教学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教学过程,而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通过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得以解决。3.追求教学环节的最优化是教学反思的不竭动力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进行理性的分析,删繁就简,去粗成精,不断地改进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教中学,学中教,不断提升自身课堂教学水平。4.学会教学、学会学习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标。教学反思旨在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及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评价、自我纠错、自我发展的能力,然后再回到教学实践进行新一轮反思,不断循环、不断提高。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在教师主导性充分发挥的同时.学生的主体性率先得到发展。教师的教学反思既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己”。(二)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有以下三点重要意义:增强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和形式(一)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思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反思教学是否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体验性是否得以充分体现。反思教师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在师生关系上是否做到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是否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事是否做到教学合作。2.反思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教案设计流程是否合理。教学情景中师生情感交融,学生的智慧火花、创新火花,得以燃发、灵感闪现,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尖刻的问题,教师如何驾驭。教学过程的突发事件备课时往往是没有预设的,教学时是如何处理的。反思教学是否运用了启发式和探究性教学方式。3.反思教学得失对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断详细地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将教学片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供自己以后或他人在教学中使用。对教学瑕疵之处,认真进行回顾、剖析,找出形成原因,分析关键因素,探究解决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4.教学再设计这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通过反思得出新的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启发和探究性,知识上进行拓展,教学设计趋向合理,对教学过程进行再梳理、再发现、再研究、再创新。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不断升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二)教学反思的形式1.从教学流程来看,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1)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认知水平、教学内容、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自觉地进行审视、预测和分析,查漏补缺。它能使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性和分析能力。重视教学前的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分析设计能力。(2)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环节以及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控和应变,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中反思能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得以高质、高效地进行。(3)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反思自身教学情况,反思学生学习状况,反思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反思课堂整体状况,反思失误,记下闪光片段和困惑,写下执教反思体会,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能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2.从参与主体来看,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1)个体反思。教师对自己或他人的某一个教学问题、某一节课、某一个单元、某一个阶段的教学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总结,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后记、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从中找出可资借鉴的经验以及需要改进的做法。(2)群体反思。同学科的教师或同班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研讨、交流,通过相互剖析,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学中的问题,共同分享教学的成功经验。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群体反思比个体反思更能吸取群体的智慧。3.从反思维度来看,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1)纵向反思。把特定的教学作为对象放在自己教学生涯中进行反思,比较历年教与学的情况,通过整体思考、类比、归纳、总结、改进,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2)横向反思。把特定的教学作为对象放在相同时期、相似环境下进行对比反思。在上课、听课、评课中,发现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上的差异,达到学习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目的。三、教学反思过程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一)具体经验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二)观察与分析阶段该阶段教师将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三)重新概括阶段此阶段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四)积极的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四、教学反思方法(一)撰写教学日记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通过书写教学日记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学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及感兴趣的内容予以记录,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写风格和特色。比较常见的教学日记形式有: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教学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二)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教学录像)来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自行浏览自己的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带,在播放中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其静止,思考反省为何当时会如此地教,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还可以在观看了全部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流程后,思考“如果让自己重新设计这一课(或假如让自己上这节课将如何设计教学)”等问题,这时,最好找一位(或几位)同事和自己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带,共同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对教学现象或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当然,如果有专家从旁帮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一反思方法的作用将发挥得更好。(三)教师间的交流讨论上述两种方法比较侧重教师个体单独进行,即教师主要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反思,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毕竟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是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且容易囿于自我。因此,教师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与同事问的交流对话,因为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和同事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白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教师个体可以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人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和借鉴其他人的不同观点。另外,教师问的交流讨论也可采用主题或专题的形式,或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们可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畅谈。也可分小组进行讨论。五、进行教学反思的主客观条件(一)教师方面:应具有进行自我诘难、自我批判、自我反思的科学态度这是因为反思往往会涉及一系列相应的态度和德性。最基本的就是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敬业精神和教育责任感。也即教师应以科学的理性态度和方法对教育教学的本质予以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对自己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改造并调整不良行为习惯的意识和能力。而这尤其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勇气、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客观的自知之明等品质。因为在这诸多的品质中实际上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师生观、知识观和评价观,也传达着教师的教育素养。有关调查表明,优秀教师的“教后感”常常包含着深刻的思考。表明了他们在“教后”对“教中”反思修正的执著情怀和热切愿望。因此,随着教师经验的逐步积累和丰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逐渐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反思和监控,这也正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二)学校方面:应为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创设相应的环境和条件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离不开适宜的客观环境。学校作为教师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需要学校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1.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日常工作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如:科学分配教学任务,定期培训以提高教师素质,开展合作教学,完善听课、评课及科研制度,等等。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能够为教师自觉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营造氛围、开通渠道、提供相应的时间和空间。另外,应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对所有在职教师予以科学的评价,通过评价这一手段来帮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教师解决这些问题指明方向、提供条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也应成为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学校应利用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反思予以一定的引导和监控。应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用,而不仅仅是发表文章的数量。2.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少研究者已明确强调了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培养教师自觉反思的重要性。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营造宽松、和谐、团结、向上的学校环境、课堂环境,创设民主、信任、团结、协作的同事、师生以及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等不同主体间的良好关系,是教师主动发现、勇于承认教学中的问题并虚心向他人学习的重要的环境支持和保障。因此,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应经常调查和了解班级、学校环境及人际关系的现状,并进行认真的总结、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总之,教学反思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坚持,而且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相关单位予以政策、经费、制度等方面的切实支持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与实践,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得到根本的提高和发展。第二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建构主义3800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建构主义(中学)来源:时间:20xx-02-2614:41:43点击:68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人们的个人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因而,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一)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建构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一种理论思潮,并且目前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因此没有形成一个基本统一的理论体系,存在着不同的取向。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它划分为不同的倾向,综合而言,其对教育实践具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论。1.激进建构主义这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和斯特菲为代表。激进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1)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2)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激进建构主义者相信,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我们无法知道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去推测它,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的经验。所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认为,应该用“生存力”来代替真理一词,只要某种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具体问题,或能提供关于经验世界的一致解释,那它就是适应的,就是有“生存力”的,不要去追求经验与客体一致。为了适应不断扩展的经验,个体的图式会不断进化,所有的知识都是在这种个体与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而这要以个体的认知过程为基础。激进建构主义以这些思想为基础,深入研究了概念的形成、组织和转变,其研究之深入是各家建构主义中独一无二的,但这种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其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的一面则重视不够。2.社会建构主义与激进建构主义不同,这是主要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鲍尔斯菲尔德和库伯为代表。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提出了怀疑,认为所有的认识都是有问题的,没有绝对优胜的观点,但它又比激进建构主义稍温和。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又在不断地被改造,尽可能与世界的本来面目相一致,尽管永远达不到一致。另外,它也把学习看成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但它更关心这一建构过程的社会的一面。他们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语言等符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往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这可以叫做“自下而上的知识”。它从具体水平向知识的高级水平发展,走向以语言实现的概括,具有了理解性和随意性。而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则形成了公共文化知识。在个体的学习中,这种知识首先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由概括向具体经验领域发展,所以也可以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儿童在与成人或比他成熟的社会成员的交往活动(特别是教学活动)中,在他们的帮助下,解决自己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理解体现在成人身上的“自上而下的知识”,并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使之获得意义,从而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实的发展,这是儿童知识经验发展的基本途径。3.社会文化取向这种倾向与社会建构主义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它也受到了维果茨基的突出影响,也把学习看成是建构过程,关注学习的社会性方面。但它又与后者有所不同,它认为,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与学习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所以,它着重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境下个体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的差别。他们借鉴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实际活动,并认为这些实际活动是以一定的社会交往、社会规范、社会文化产品为背景的。个体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活动的目标。他们认为,学习应该像这些实际活动一样展开,在为达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实际活动中,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学习某种知识。学生在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中都处于主动地位,而且在其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支持。这种观点提倡师徒式教学,就像工厂中师傅带徒弟那样去教学。4.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在学习理论学派中,信息加工理论不属于严格的建构主义,因为它认为认知是一个积极的心理加工过程,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包含了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存储的复杂过程。在此意义上,信息加工论比行为主义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信息加工论假定信息或知识是事先以某种形式存在的,个体必须首先接受它们才能进行认知加工,那些更复杂的认知活动才能得以进行。即便它看到了已有的知识在新知识获得中的作用,也基本不是把它看成是新旧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它只是强调原有知识经验在新信息的编码表征中的作用,而忽略了新经验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比信息加工理论前进了一步。虽然它仍然坚持信息加工的基本范式,但完全接受了“知识是由个体建构而成的”观点,强调外部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存在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新经验意义的获得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而超越所给的信息。而原有经验又会在此过程中被调整或改造。但这种观点并不接受“知识仅是对经验世界的适应”的原则。所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也往往被称为“温和建构主义”,斯皮诺等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也是一种这样的建构主义。(二)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不同建构主义差异的基本点,可以概括为“外部输入一内部生成”和“个体建构一社会建构”两个维度上的分歧。在“外部输入一内部生成”的维度上,不同的建构主义表现出知识是外部输入还是内部生成的倾向性程度的差异。外部输入的倾向性越大,学习过程中接受的成分就越多;内部生成的倾向性越大,学习过程中建构的成分就越多。在“个体建构一社会建构”的维度上,不同建构主义反映出在“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倾向性程度的差异。这主要指“个体的建构”、“个体间的建构”、“社会性建构”之间的差异,实际上目前不同的建构观在这一维度上的分歧正在缩小。(三)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大多数的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有在日常生活或先前学习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和知识,即使是出现一些从未接触过的问题,他们也会从自身的经验背景出发,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智力),来提出对问题合乎逻辑的假设。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这些原有经验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当做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且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呈现者,更应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引导学习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中了解彼此的想法,互相交流和质疑,彼此作出调整。同时,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不相同,然而在这样一个学习群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这就要求教学还应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彼此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四)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1.认知灵活性理论和随机通达教学斯皮罗等提出了认知灵活性理论,它继承了建构主义理论中关于学习的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