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运用火针治疗目疾经验_第1页
林华运用火针治疗目疾经验_第2页
林华运用火针治疗目疾经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华运用火针治疗目疾经验

“针灸名证”写道:“本经以申脉以下为特征,有阴阳、动极、静,所以‘以阴’一词命名为末穴。即谓本经之义,由此复行于阴分也。即《素问·阴阳离合篇》所谓‘太阳根于至阴’之义也”。主治:足下热;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胞衣不下,胎位不正,难产;神经性头痛,偏瘫。以纠正胎位的良好疗效广为人知,临床研究报道也以治疗胎位不正为主。林国华教授以火针疗法,单用至阴穴或配伍其它穴位治疗目痛、流泪症、风牵偏视等目疾取得良好效果。《医宗金鉴》云:“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白翳眦痒,雀目诸疾”。针刺补泻阴泻热案1患者某,男,27岁,电焊作业人员,2011年5月8日来诊。1周前工作时不慎被电焊光闪伤双眼,当日感双目刺痛、异物感、畏光流泪,次日至某医院眼科就诊,予“冲洗”双眼,“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羟糖苷滴眼液”滴眼,症状缓解不明显,有“电光性眼炎”病史。诉双目刺痛,灼热,异物感,畏光流泪,纳眠可,小便黄,大便正常。查体:双眼结膜混合性充血;舌红,苔黄,脉微数。中医诊断:目痛;证型:邪热灼络;西医诊断:电光性眼炎。取穴:至阴、太阳、攒竹、头维。常规消毒涂万花油,用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白亮后,持细火针快速点刺至阴穴致出血,再点刺太阳、攒竹、头维,刺入0.05寸,隔日1次。火针1次后即觉肿痛明显减轻,3次后症状全消。按语:本病因电焊光灼伤眼部脉络所致,病属中医学之目痛,辨证为邪热灼络,治宜清热解毒。火性属阳,阳可升散,开泻畅达,火针疗法有引气和发散之功,温通之性强而力量集中,能直达肌肤筋肉,因而可使火热毒邪外散,引热外达,清热解毒,即“以热引热”,“火郁发之”。火针治热证,通过灼烙人体腧穴腠理而开启经脉脉络之外门,给贼邪出路,达到开门驱邪之功,加上火针针身较毫针粗,借助火力,出针后针孔不会马上闭合,使有形之邪可以直接排除体外,使邪毒得清。至阴为膀胱经井穴,井穴点刺放血具有良好的泄热功效。火针点刺至阴并出血,使眼部火热之邪随经而泄,毒邪得以清解,则诸症随之而消。案2患者某,男,7个月,2010年3月16日来诊,患儿出生3d后出现双眼流泪、眵多,西医诊断为“先天性鼻泪管堵塞”,多次行“泪道冲洗”,每次冲洗后数日即复发,故来求助针灸治疗。症见:双目流泪,眵多,无红肿,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诊断:流泪症;证型:先天不足;西医诊断:先天性鼻泪管堵塞。取穴:至阴。常规消毒涂万花油,用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白亮后,持细火针快速点刺双侧至阴穴,刺入0.05寸,不留针,每周1次。火针1次后泪、眵明显减少,第2次治疗后症状即消除,且行火针点刺时患儿并未哭闹,后又火针3次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复发。按语:本例患儿病因先天泪道发育障碍所致。《诸病源候论》云:“夫五脏六腑皆有津液,通于目者为泪,若脏气不足,则不能收制其液,故目自然泪出”。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经气之所出,针刺至阴能激发太阳膀胱经气,加上火针的温补阳气之功,使膀胱经阳气充足,共奏温阳通络、固摄止泪之效。案3患者某,女,65岁,流冷泪10年。2010年9月13日来诊,诉10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流泪,西医诊断为“鼻泪管堵塞”,经多次“泪道探通术”、内服中药等治疗无效。现双目流冷泪,迎风更甚,无眵,双眼无红肿及痛痒,纳眠可,大便调,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诊断:流泪症;证型:阳气不足;西医诊断:鼻泪管堵塞。取穴:至阴、大椎。常规消毒涂万花油,用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白亮后,持细火针快速点刺,至阴穴刺入0.05寸,大椎穴刺入0.1-0.2寸,不留针,每周2次。火针1次后觉流泪有所减少,5次后明显减少,10次后恢复正常。按语:本例流泪症,辨证为阳气不足。《审视瑶函》认为冷泪是因“津液耗伤,肝气渐弱,精膏枯涩,幽阴已甚”。火性属阳,火针能借火的温热作用,振奋人体阳气,人体阳气充盛,温煦有常,阴寒得散,脏腑功能得以正常运行,则脉络调和、气机疏利、津液运行。至阴为膀胱经气之源头,阴尽阳起,能使膀胱经气充足;大椎可以壮阳通督,阴阳互根互用,五脏水火得济,阳充阴固,配合火针温经通络、温补阳气之效,使阳气充足而达固摄止泪之功,则冷泪收。案4患者某,女,22岁,2009年11月4日初诊。诉右眼外斜视20d,伴复视、头晕,余无特殊不适,纳眠可,二便调。20余天前头部曾受外伤。查体:高级神经活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右眼向鼻侧活动受限,辐辏反射消失,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舌淡,苔薄白,脉涩。中医诊断:风牵偏视;证型:脉络瘀阻;西医诊断:视神经炎。穴取至阴、百会,常规消毒涂万花油,用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白亮后,持细火针快速点刺上述穴位,刺入0.05寸,不留针,隔日1次,30次治疗后症状好转。按语:本例风牵偏视病位在右眼外肌,因外伤使眼部脉络瘀阻所致。治宜化瘀通络。火针具有针和火的双重作用,热力透达,可疏通经络中壅滞之气血,使得气血运行通畅,以调整脉络,增加局部血液供给而濡养筋脉,筋得血养柔而不拘,起到温经通络,祛瘀止痛的作用,正如《景岳全书》云:“凡大结大滞者,最不易散,必欲散之,非借火力不能速也”。太阳经根在至阴,结在目,目为太阳经筋所过,以标本根结为理论基础,同时配合百会调太阳之气,结合火针的“温通”之力,而达祛瘀通络之效。选取特定疾病所经穴林国华教授认为至阴治疗目疾是两极取穴与远道取穴的应用。首先,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灵枢·根结》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根”,是经气所起的根源处,为四肢末端的井穴,井穴是阴阳经经气流注交接的重要部位,是各经经气所出之源泉,主治全身性疾病;“结”,是经气所归的结聚处,在头面、胸、腹的一定器官和部位。根结理论,说明经气循行两极相连的关系,阐述了人体四肢与头面躯干的有机联系和腧穴之间的配合作用。依据标本、根结的理论,头面五官的疾病,选取与其有特定关系经脉的“根穴”进行治疗,“头面之疾针至阴”就是源于太阳经结于头面,而根于小趾的道理。其次,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又有支脉联系目系,《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灵枢·寒热病》云:“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如《针灸大成》卷五:“足太阳井:至阴,人病头项肩背腰目疼,脊痛,痔疟,颠狂,目黄泪出,鼻流血……可刺足太阳膀胱井至阴,小指外侧韭叶”。结合经脉的循行选取远离病变部位的穴位,《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远道刺”,该法在针灸临床上应用广泛。因此,针至阴可疏通太阳之经气,从而达到清热明目,祛风散邪,通经止痛的作用。火针疗法借“火”之力而取效。火针集毫针激发经气、火气温阳散寒的功效于一体,具有温阳散寒、化气利水,温经通络、祛瘀止痛,补养气血、升阳举陷,清热解毒、引邪外达,消癥散结、生肌敛疮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火针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火针在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控制炎症和水肿、帮助炎症组织修复、改善病理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组织的新陈代谢方面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火针能提高痛阈值,从而有效缓解疼痛;火针能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