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C\o"1-5"\h\z\o"CurrentDocument"第一章概述 2\o"CurrentDocument"第二章沱江东区一期建设条件分析 3\o"CurrentDocument"第三章 规划理念与规划目标 5第四章沱江东区一期发展战略第四章沱江东区一期发展战略\o"CurrentDocument"第五章规模预测 7\o"CurrentDocument"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 8\o"CurrentDocument"第七章道路交通规划 9\o"CurrentDocument"第八章 景观系统规划 11\o"CurrentDocument"第九章 市政工程规划 13\o"CurrentDocument"第十章防灾规 16\o"CurrentDocument"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与开发时序 17四川省资阳市沱江东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一一说明书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规划背景资阳区位资阳市西与成都市、眉山地区相连,北与遂宁市、德阳市毗邻、南与内江市接壤,东与重庆市为界,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与重庆直辖市之间,是四川省把成渝这两个西南地区的特大城市直接相连接的地区,并处于成渝经济带上便于接受二者的吸引辐射和区域带动。资阳市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其位于以成都为中心、半径60-70公里的资阳一仁寿一眉山一大邑一什方8—德阳一中江一乐至一资阳这一川西内环线上,是进入成都平原经济圈的东部“门户”通道,从而成为成都平原经济圈与川南地区与重庆市联系的中枢。资阳距离成都仅80公里,随着成都辐射能力的增强,资阳将继续受益。成渝城际客运站点2008年成渝城际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确定在沱江东区设置站点。成渝城际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确定在沱江东区设置站点。站点的建立,沱江东区的将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规划区域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商贸、宾馆酒店、居住等功能将在规划区域迅速集聚,以成渝城际客运专线站点为辐射源的沱江东区增长极将迅速崛起。这一重大交通设施的变更并未在《资阳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总体规划中得以体现。相关规划《资阳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确立了宝台片区(沱江东区一期范围)为城市次中心,初步确立了沱江东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沱江东区一期次中心的位置,以及主要道路的走向。《资阳沱江滨江带岸线景观控制规划》对沱江东区的滨江岸线进行了规划和控制,在沱江弯曲的位置设计了标志性的塔,对岸线的功能布局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想法。《四川省资阳市沱江东区一期概念性城市规划设计》(2008)综合考虑了成渝城际客运专线将在沱江东区设立站点、雁江区政府将搬迁至规划设计范围等因素,提出了“双核联动、全面辐射”、“生态优先、走生态环境与城市开发建设和谐发展的道路”等发展策略。进行了道路网的设计、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形态设计等。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在《资阳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四川省资阳市沱江东区一期概念性城市规划设计》(2008)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道路网的设计,确定各条道路的走向和控制点的坐标,细分地块的用地性质,对各地块的开发强度、建筑退让、配套服务设施作出明确的要求等,指导下阶段的城市开发建设。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和实施管理的结合点,把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建筑容积率)和公共服务及市政配套设施三大要素以法律的手段固定,是提高规划法律地位,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建立土地调控机制的重要技术保证和支撑。二、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 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版)4、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5、 《资阳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6、 《四川省〈城市规划法〉编制实施办法》、7、 《四川省资阳市沱江东区一期概念性城市规划设计》(2008)、8、 国家和四川省其他有关城市规划的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和标准。三、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点为适应沱江东区的发展需要,2008年3月对沱江东区一期项目组织编制了概念性规划设计竞标,参加的单位有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澳大利亚PDI国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等几家单位参加,最后澳大利亚 PDI国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标。澳大利亚PDI国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标后经过了2个月修改,于2008年6月递交了概念规划的成果。四、 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资阳市沱江东岸,规划范围西临沱江岸,北至迎宾大道,东至环城东路。规划总用地面积5.9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5.32平方公里。第三章、沱江东区一期建设条件分析_、空间特征分析沱江东区位于沱江东岸一级台地至三级台地过渡段,处于城市上风上水地段,山峦起伏,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沱江东区场地形态具有丰富个性,山丘河谷层次丰富,环境优美,景观要素密集,有利于形成生态城市的景观和总体形象,区域无重大污染源,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体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同时规划设计范围西面与南面与沱江相联,有约两公里左右的滨讲岸线。东面紧靠自然山体,东北向有一山体公园,整个设计范围已经形成了山水环抱格局,同时基地范围内,小山体、谷地连绵,东面有黄泥河从北向南流经谷地流至沱江。二、用地条件分析1现状用地性质调查现状中与一桥桥头相临宝台镇是建设条件相对大的区域,集中了一定的工业、居住、市政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宝台镇外围主要是农村居民点、农田和耕地等。通过用地性质调查分析居住用地为占的比例较大为 5&2%,工业用地占总用地的15.16,水域和其他用地占16.05%o具体的用地性质类别见下表。现状用地平衡表用地编用地性质用地面积(nf)比例号R居住用地60048010.07%C公共设施用地635301.07%C1行政办公用地206330.35%C3文体娱乐用地41760.07%C5医疗卫生用地20690.03%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366520.61%S1道路用地579170.9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41720.41%Ml一类工业用地1564222.62%E水域和其他用地5061205.884.86%E1河流用地1284592.15%E2/E7耕地/弃置地4932746.882.71%总用地面积(nf)5963762.8100.00%2现状地形分析通过对地形模拟显示,整个规划地块呈北高南低态势,高差相隔大约 60米。其中基地的至高点在规划范围的北侧范围内,黄海高程为406.75米。规划范围高程较低点在西部、南部的滨江地带,黄海高程为341.91米,地势相对平坦,且正好将整个沱东区域环抱,是进行滨江休闲走廊建设的良好地段。另外,沿黄泥河流域以及吴家沟一带、东义西侧一带为比较明显的谷地,是塑造山地特色城市景观或者高档住宅区的重要片区。现状地形较复杂,山丘谷地此起彼伏,但绝大多是坡度不大,通过对地形的坡度分析,不适合建设的用地占整个用地的比例相对较少,绝大多用地可直接开发利用,或者通过适量的土地平整均可进行开发利用。3生态环境分析现状主要是农村型居民点,只有少量的工业用地、商业金融用地,主要构成是耕地、农田、荷塘、树木等,无重大污染源。有自然河流黄泥河流经规划区域,水域宽度约为10米。通过对现状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根据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在区域中的作用不同,将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划分成生态源、生态缓冲地、生态谷地三种。生态源:是具有重要风景价值及环境和生态意义的用地。本次设计将沱江、北部城市公园以及东面山体划为生态源。生态缓冲地:是重要环境资源与建成区之间的过渡地带。本次设计将生态源周边用地划为生态缓冲地。生态谷地:是处于山谷地带并具有重要环境和生态意义的用地。通过综合的评价,将黄泥河流域、吴家沟以及东义砖厂西侧的谷地划为生态谷地。三、现状交通条件分析1资阳现状交通便利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和国道301、321、202、318、319线横穿东西,省道106环线和206线等纵贯南北,已把资阳与成都、重庆、内江、遂宁、德阳、眉山等周边中心城市便捷地联系起来。铁路:成渝高速、成南高速、渝遂铁路等已通车和在建的快速通道等。规划建设的成渝城际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将把成渝两地的通达时间缩短为 1个多小时,它将成为渝西片区的主动脉。航空:沱江东区通过成渝高速公路约100公里可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水运:沱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水运可直达长江,通至大海。2沱江东区交通条件成渝城际客运站点带动作用分析成渝城际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确定在沱江东区设置站点。站点的建立,沱江东区的将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规划区域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商贸、宾馆酒店、居住等功能将在规划区域迅速集聚,以成渝城际客运专线站点为辐射源的沱江东区增长极将迅速崛起。综合交通沱江东区除成渝城际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站点外,其它交通条件也十分便利。省道106线,资资公路(资阳一资中)在区内穿过,川西旅游环线省道 106线及县道资资公路在沱江东区穿过。同时,规划中的城市干道和外环线也经过本区。沱江航运的便捷,以及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100公里的路程进一步优化了规划区域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区周边交通沱江东区一期与老城区,以及对外的交通都十分便利。南面沱江二桥已经通车南部规划的未来城市次中心,并通过规划的中央大道直达北面的成渝客运专线站点。规划设计范围东面有已经建成的沱江一桥与老城区有着直接的交通联系。现状东城大道已经部分施工完毕,道路宽度为40米。四•水系分布与水质状况沱江与规划区域有约2公里长的水岸线,常年水位为:10年一遇:355.5m20年一遇:356.5m50年一遇:35&2m100年一遇:359.2m按照50年一遇的水位计算,规划设计范围内在米以下的区域将受到洪水的威胁。地块内部有一条自然的河流黄泥河,黄泥河宽约10余米。雨雪天气河水成黄色,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现状还有些零星的鱼塘、水库等。文化资源资阳文化:资阳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中国科学院定名为人类发展史上的''资阳人”,冲破了巴蜀神话传说的历史定界。其次,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东周孔子之师萇弘、西汉著名辞赋家、谏议大夫王褒、东汉经学家董钧、宋代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新中国开国元帅陈毅、现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等也均出自资阳。再次,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的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此外还有资阳半月山大佛、河东大佛,简阳石景山“人头石”、“张飞营”,乐至陈毅故居、报国寺等名胜古迹。沱江文化:沱江是四川一条与众不同的大河。沱江流域内有成都、德阳、内江、自贡、泸州5座大中城市,大、中型工厂多达千余座,是四川省工业集中之地,人口密度之冠于其他各河。沱江流域又是四川最大棉、蔗产地。本次规划的沱江东区位于沱江的其中一个支流的东侧。资阳县城在沱江之北,相传早年城南江面常有金雁出没,“城下江流金雁水,金雁来留故名江”,故县城又称“雁城”。宝台镇文化:资阳城周边有五座含有''台”字的山,并称五台,分别为宝台、天台、书台、凤台、莲台,其中宝台山即位于沱江东区的宝台镇。五台拱秀,是资阳古人的骄傲,宝台山还以行孝著称,是孝子的故乡。另外,1985年4月,宝台山崖出土陶俑、汉代的五铢钱币和摇钱树,成为了这里古老文明的见证。第三章规划理念与规划目标_、规划理念1生态安全优先的理念规划设计范围西面与南面与沱江相联,东面紧靠自然山体,东北向有一山体公园,整个设计范围已经形成了山水环抱格局,同时基地范围内,小山体、谷地连绵,东面有黄泥河从北向南流经谷地流至沱江。如何保证在城市开发的进程中,维护城市的良好生态环境,使基地的生态安全格局持续发展?如何通过规划设计控制,营造人居环境良好的山水园林新城?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本设计通过基地的低、中、高生态安全格局模式的分析,倡导高生态安全格局的规划设计策略,保障基地的生态安全。结合自然山体、回避生态敏感区的路网设计山谷是丘陵地区生态较为敏感的区域,同时也是重要的景观塑造资源,道路的随意穿越将一定程度上破坏谷地生态环境,同时会对谷地资源的整体性进行分割。因此,本规划的路网设计采取结合自然山体、回避生态敏感区的策略,道路走向沿等高线设计,既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又减少了土方量,降低开发成本。树状蔓延的绿化网络体系山水环抱的格局是规划基地重要自然环境特征,为追求山与水的渗透、人与水的互动、城与绿的共生,在绿化体系的设计上,规划通过低、中、高生态安全格局模式的分析,通过保护黄泥河谷地、资阳四中左侧的谷地、以及吴家沟谷地,形成规划区域内的三条主要绿化景观轴线,三条绿化景观轴与规划区外的沱江水体、东部山体、东北部公园相互贯通。社区绿地、街头绿地沿三条绿化主干往外发散,形成完整的网络生态系统。2远近兼顾、协同发展规划设计从着眼于宏观区域背景出发,研究城市功能结构的演变历程,综合考虑城市重大基础设计的变更对整个城市功能结构的影响,如成渝城际客运专线站点的确立对城市的影响。兼顾沱江东区二期发展,以及与老城区的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的关系。在城市次中心的位置选择上有得以充分体现。形成新老兼顾,远近结合、协同发展的关系。3构建新城道路骨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规划从全市交通合理组织出发,兼顾沱江东区二期发展需求,按照“超前规划、长期控制、分期实施”的原则,优化新区交通系统,实现道路网的系统化、规整化。明确道路功能和等级,提高运行效率。完善新区次干道和支路系统,满足工业项目的建设需要,形成多元化的路网结构和公共交通系统,改善整体交通环境。4创新新城功能结构合理布局用地功能新城的发展必须寻找其带动力和区域的综合吸引力,围绕核心的吸引力来组织城市的功能结构,进行合理的用地布局。规划紧抓资阳行政中心的调整对沱江东区对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行政中心的搬迁将会吸引商贸、旅馆业、居住、会展等相关功能的集聚。依据这一规律,本规划设计通过行政中心的合理选址,充分发挥其集聚和带动作用来实现新城的滚动持续发展。二、 规划目标建设新城,不是克隆一个城市,而是依据总体规划,学习和借鉴中外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结合城市自己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新城建设的战略导向:高度一一要符合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符合 “绿色资阳、西部车城”的战略定位,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标准。深度一一要突出规划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与环境优势,强化新城的个性与特色。广度——要全方位综合考虑居住、产业、商务、工作、休闲等多元化需求,构筑新城多元化的功能、多元化的服务和多元化的文化。在此基础上,规划将沱江东区一期打造为集居住、办公、商贸、滨水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活力、动感、生态新城,使之成为资阳品味居住的集聚地;资阳城市新形象的展示窗口;滨江观景休闲的宜人水岸。一个山水园林河滨城市,一个伴山伴水、充满诗意的绿色港湾城市。三、 目标定位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就是要以山水都市特色建设为目标、在城市及其周边规划建设稳定的绿地生态系统,塑造江城、浅丘城市的独特魅力,改善城市品质、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时,当今世界对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城市不仅仅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效率的经济实体,城市应该是能够改善人类健康的理想环境,城市应被看作一个有生命、能呼吸、能生长和不断变化的有机体。健康城市。我们认为就是合理规划配置各种资源,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改变传统封闭式的建设模式,引导城市健康、有序拓展,防止交通堵塞、生活不便等粗糙式快速发展造成的各种城市病。如处理交通问题上,如何首先方便人的步行,是健康城市的标尺。规划安全、便捷、无障碍的步行空间,提供深入到社区的体育健身、漫步休闲场所,建设满足交往需求的慢行城市,或者叫步行城市,在当前城市快节奏变化与转型、交往逐渐淡化的社会里,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城市气质问题。因为只有稍微慢下来,在步行尺度里,才能仔细品味城市,才能促使城市建设精细化起来。四、形象定位1生态门户新区资阳市是成都的东大门,规划区位于资阳宝台镇,宝台镇又是资阳市东大门。规划区毗邻城区,相依沱江,前是经济迅猛发展的资阳城,后扼资中、乐至两县之咽喉,汇丹山、中和、保和、小院、伍隍、南津等镇之要塞,扼河东片区13个镇(乡)之咽喉。从长远来看,资阳位于成渝经济区发展主轴,城际高速铁路通车后,资阳将是成都往重庆第一站,规划区门户的作用将更一步加强。生态新区也是对资阳沱东新城宜居特色的描述。考古表明,旧石器时代晚期“资阳人”,距今已有35000多年,与“北京人”、“山顶洞人”齐名,享誉世界。雁江区是“资阳人”头盖骨化石出土地,被世人誉为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规划区将发挥现代新城门户效应,承接远古人类住区积淀,创造资阳乃至整个成渝经济区的生态宜居新城。2绿色流动网络通过网络化绿系统设计,为城市提供绿色的步行系统,为慢行城市创造条件。慢行城市运动作为一种战略,有助于经济和环境发展目标与公平的城市发展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慢”表明了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社会中,一种寻求传统生活品质与城市特色精髓的态度。东周资阳人萇弘博学多才、精音律,前往齐国,聆听了韶乐德演奏,乐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如醉如痴。川剧“资阳河”,是川剧的四大流派之首,是资阳文化曾经的光荣。遥想当年,川剧界的各大门派,各个山头的各路英雄豪杰年年定期会聚资阳,群雄逐鹿,追逐心中那神圣的艺术美名,资阳便是当时川剧界的戛纳、好莱坞,他们所争得的每一份荣誉便是而今的金熊、金棕櫚、奥斯卡。萇弘与"资阳河”,构成了资阳的历史乐章,为流动乐章的规划形象定位提供了基础,资阳的历史名人、跳跃的音符,为规划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沱江流经资阳,流下了优美的岸线构成了城市肌理,规划设计受城市内涵的启发,提出绿色流动网络的形象目标。规划设计范围内黄泥河谷地、资阳四中左侧的谷地、以及吴家沟谷地三条绿色山谷,蜿蜒曲折。规划设计通过保护三条流动的绿色源,与规划区外的沱江水体、东部山体、东北部公园相互贯通。社区绿地、街头绿地沿三条绿化主干往外发散,形成网络化的绿化系统。3凤来雁归新城“凤岭晴云” “雁城古渡”是古雁城八景之首(古代雁城八景包括,“宝刹晨钟”、"莲池夜月”、“书台春晓”、"天台夕照”、"沃野双峰”、“资溪九曲等。民国十四年(1925),罗绍文在编修《资阳县志•食货志》中曾记:古雁城西关外右折里许,有山北来,似舒翼展翅,若凤鸟之飞翔,因名凤台山。其山如丹凤展翼,由彩云飘渺间,自北斜飞而坠,堪称奇景……《四川通志》载:“沱江自简州流入谓之雁江”。宋曹荣锦诗有“城下江流金雁水”之句佐证。自古以来,县人在县城东河边设渡口,凡步行往来成都、重庆古驿道必经此渡,时为川东孔道,最繁荣的水陆码头此即雁江古渡)。“凤来”喻指城际高速铁路通车后,资阳将成为成渝经济区发展主轴,高端项目、人才的引进和高档次的城市开发将成为趋势。资阳号称“雁城”,“雁归”喻指规划对城市文脉的重视和回流。第四章沱江东区一期发展战略一、 以行政中心为内核的沱江东区新城空间拓展模式资阳行政中心的调整对沱江东区对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行政中心的搬迁将会吸引商贸、旅馆业、居住、会展等相关功能的集聚。依据这一规律,本规划设计通过行政中心的合理选址,充分发挥其集聚和带动作用来实现新城的滚动持续发展。1) 行政中心周边区域常见布局模式分析围绕行政中心的建设,会集聚商务、居住、配套服务等相关功能。依据各地的地形、文化交通条件等特征,功能空间布局模式可分为:回自组合、环状结构、三角结构和H结构。2) "一核一带多点”的沱江东区新城空间拓展模式策略的确立行政中心的选地址行政中心的选址既要求交通便利、又要兼顾其辐射范围,既要兼顾一期的启动开发,又要兼顾二、三期的后续发展。经过地形特点的分析,加上考虑以上分析要素,本规划设计将行政中心选择在与三桥相连、与二、三期接壤的一块高地之上。"一核一带多点”的新城空间拓展模式发挥行政中心的带动和集聚效应,以行政中心为内核、周边布置商务办公、配套服务,外层布置居住、学校、医院、休闲等各功能组团,各功能组团构成多点,联系各功能功能组团,形成城市的空间拓展带,从一期延续到北面的二、三期。二、 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策略自然生态环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总要的总用和地位。规划区域基本处于原始未开发的状态。自然环境相对良好。在城市开发的前期,通过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来综合提高区域的综合吸引力,发挥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外部经济效益。规划将设计范围内良好的生态环境谷地加以保留和控制,限定其为城市的公共绿地,不得进行其他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三、点与轴的结合稳步推进的发展策略“点”指规划区域中因为交通环境等优势,有比其他区域发展条件更为优越的区域。如桥头片区,行政中心区和人流量比较大的城市开放空间区域。轴是区域中重要的交通干线或者明显的开放空间序列。规划倡导"点与轴的结合稳步推进的发展策略”的发展策略。通过规划区域发展点的挖掘来整体提升规划区的开发投资吸引点,再通过轴线的有机串联实现规划区的快速发展。第四章、规模预测人口空间结构的调整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其数量、结构、空间分布与城市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和公共资源配置、城市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存在密切关系。在对新区规模的预测中,由于影响未来城市发展的因素极多、充满变数,对于沱江东区一期人口与空间规模,是无法通过任何预测模型进行准确预测的。规划只能根据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趋势做出比较定性的判断和粗略的框定,并建议通过相关政策与制度进行控制与引导。结合《资阳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人口的相关论证,根据资料统计目前资阳市人均建设用地在98平方米/人左右,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资阳市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允许采用II、HRIV级指标级别,即90.1-105.0平方米/人。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m2/人)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允许调整幅度(m2/人)指标级别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90.1〜105.0II75.1〜90.0-15.0〜0III90.1〜105.0不限IV105.1〜120.0+0.1〜+15.0
资阳市的城市性质是成都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区上的重要节点,以车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绿色江城。因此,依照上述规划要求,并考虑到资阳市目前人均用地指标已偏高的因素,按照国标制定的允许调整幅度,规划将今后城市建设用地人均指标适度下调,即资阳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按 90-100平方米/人来控制,故不同时段资阳城市用地规模如下表:时限(年)200320102020人口(万人)183048用地(平方公里)17.6528.4843.25人均建设用地98.0694.9390.10资阳城区人口预测表:现状中期远期年 限200320102020市域规模(万人)507.4522.3548.7城市化水平(%)2025-3040-45人总人口(万人)183048建其非农业人口(万人)13.792235中农业人口(万人)2.235成暂住人口(万人)2.0148口自然增长率(%0)2.52区机械增长率(%0)7345.5综合增长率(%0)75.747.5用建成区用地(km2)17.6528.4843.25地人均指标(m2/人)98.0694.9390.1备注说明:1.建成区栏内总人口应等于该栏内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暂住人口相加之和。综合增长率一般应等于自然增长率加机械增长率。暂住人口只统计暂住期一年以上者。综合考虑规划区用地功能相对单一,无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人均建设用地需要在90.1平方米一98.06平方米之间取值后,在减区工业占地的系数,最后取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86平方米每人,规划区建设用地面积为5.32平方公里,预测规划区域控制人口为6.1万人。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_、用地布局结构在土地利用规划上,坚持集约用地的原则,优地优用、劣质用地巧用,综合交通、景观、地形等因素综合考虑用地布局。综合区位、交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规划区域的用地结构为"一心、一带、双轴、两区、多廊道”的用地布局。一心:即城市的次中心,围绕规划的行政中心布局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形成资阳城市次中心。中心区商业金融用地围绕行政中心两侧轴线展开,形成政前金融带。中心区文化娱乐设施沿商业金融平行展开,一直延续到沱江东岸线。一带:沿规划的贯穿南北的中央大道,发挥交通优势,形成商业金融带。主要设置金融服务、企业办公等,借助交通优势迅速崛起。双轴:即沿中央大道形成的城市空间拓展主轴,以及沿东城大道形成的城市空间拓展次轴。中央大道一直通向沱江东城二期,行政南北向的主要发展走廊,是连接“双核”(行政辐射核、交通站点核)的交通动脉。沿东城大道形成的城市空间拓展次轴,主要串接的是城市居住组团。两区:指围绕城市次中心规划布局的宝台镇居住区,以及沿着黄泥河展开的生态谷地居住区。宝台镇居住区借助沱江一桥的交通优势,为现状的人气集聚力进行发展。黄泥河生态谷地居住区主要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越性进行开发建设。多廊道:指贯穿在规划区域的黄泥河谷地、资阳四中左侧的谷地、以及吴家沟谷地三条生态谷地。还有滨江的景观岸线,形成多条廊道贯穿规划区域的格局。通过多条生态廊道的塑造形成规划范围内部的网络生态系统。二居住用地规划总居住用地面积273.2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45.8%o以中央大道分界,规划两个居住区,既资阳四中学生态谷地居住区、黄泥生态谷地居住区。各居住组团沿着两条生态谷地展开,生态谷地是各居住区的公共绿化空间。居住用地规划采取的是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小区的三级结构模式。规划9所幼儿园、3所小学、两所中学。其他设施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相关规定设置。三、 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集中布置在城市的次中心位置,以及沿中央大道的城市空间拓展主轴线上,总用地面积85.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4.4%o四、 行政办公用地顾沱江东区一、二期的未来发展,综合交通、环境等多方面要素,将行政中心区的选址设施在中央大道与迎宾大道交叉口附近的高地上,进行综合集中的布置。行政中心总用地面积为12.0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02%o通过行政走廊、行政广场和中央花园将行政中心区进行整合。五、 商业金融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的布局形成“两带+两心”的布局格局,总配置面积为45.7公顷,占总用地的7.5%o两带即沿着中央大道的商业金融带,以及沿着迎宾大道南侧的商业金融带,这两条商业金融带作为城市的次中心来进行配置。两心即两个居住区中心的的商业金融服务设施。一个中心在宝台路与三环路的交叉口附近,一个在公园路与黄泥河西路交叉口附近。主要设置的商业是为两住宅区服务的超市、购物中心等。六、 文化娱乐用地规划文化娱乐用地15.5公顷,位于中心区形成东西向展开,包括会议展览中心、新闻中心和市民文化娱乐中心等。七、 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医疗卫生用地4.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0.8%o规划布置在C-03-03地块。与生活性干道有着便捷的交通联系,在城市次中心,与两个城市居住区交通联系方便。八、教育服务设施用地在规划区的东面设置一个教育服务中心,包括小学、中学、技校、特校。设置在庄1和M-2地块中。形成规划区域的教育服务中心。规划用地平衡表:规划用地平衡表编号用地代码用地性质用地面积(itf)比例1R居住用地2731983.245.81%R11一类居住用地246810.24.14%R21二类居住用地1762712.729.56%RC商住混合用地408673.46.85%R22中小学用地166623.22.79%R2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47163.72.47%2C公共设施用地857653.114.37%C11行政办公用地120313.62.02%C21商业用地294863.94.94%C22金融保险业用地434990.73%C23贸易咨询用地48132.50.81%C24服务业用地16796.70.28%C25旅馆业用地28733.60.48%C26市场用地14959.60.25%C31新闻出版业用地13356.60.22%C34图书展览用地31021.10.52%C35影剧院用地16672.10.28%C36游乐用地94135.11.58%C41体育用地22889.10.38%C51医疗卫生用地477590.80%C62中等专业学校用地42292.40.71%C64特殊学校用地22228.80.37%3S道路广场用地976262.116.37%S1道路用地892181.614.96%S22游憩集会广场用地51727.20.87%S31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32353.30.54%4U市政公共设施用地735571.22%U11供水电用地11539.70.19%U12供电用地1070.60.02%U13/U29供燃气/加油站用地10385.60.17%U21公交总站用地37627.30.63%U42粪便垃圾处理用地4312.50.07%U9消防站用地8621.30.14%5T23长途客站用地32817.30.55%6G绿地118553919.90%G11公园596662.410.00%G12街头绿地582325.59.80%G22防护绿地6551.10.10%7E1水域和其他106092.41.80%总用地面积(itf)5963762.8100.00%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一、 基本原则结合地形原则通过地形的坡度坡向分析、三维模拟、现场踏勘等方法,确立道路的走向。避免大量的土方工程。远近兼顾原则方案在道路网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与周边道路的结合关系,兼顾沱江一期与二期的发展,对二期的路网走向也做了设计。高效运转原则结合城市的用地功能结构进行路网的走向设计,保证区域交通的畅通性。二、 指导目标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创造高效畅通的交通组织,建立等级明确,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将是本次规划的首要目标。重视生命通道建设。打造绿色交通体系,构建步行者乐园。三、路网结构规划路网采用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道路结构模式。三条主干道为:中央大道、东城大道、迎宾大道。控制宽度分别为50米、40米、40米。三条大道的两侧分别设置25米、10米、10米的绿化控制带。次干道共8条,分别滨江西路、滨江南路、环城东路、宝台路、中环三路、公园路、通资路、泥河西路。其他道路为城市支路控制宽度12米一18米不等。道路形式统计表格:道路名称道路级别红线宽度(m)道路横断面形式说明中央大道主干道50两块板双向8车道,机非混行东城大道主干道40一块板双向4车道,机非分行中环一路主干道40一块板双向4车道,机非分行迎宾大道主干道40两块板双向8车道,机非分行滨江西路次干道32一块板双向4车道,机非混行滨江南路次干道32一块板双向4车道,机非分行环城东路次干道32一块板双向4车道,机非分行宝台路次干道28一块板双向4车道,机非混行中环三路次干道28一块板双向4车道,机非混行公园路次干道28一块板双向4车道,机非分行通资路次干道28一块板双向4车道,机非分行泥河西路次干道20一块板双向2车道,机非混行府前路支路18一块板双向2车道,机非混行姿辉路支路18一块板双向2车道,机非混行中环二路支路18一块板双向2车道,机非混行桥头西路支路18一块板双向2车道,机非混行汇中路支路18一块板双向2车道,机非混行学北路支路18一块板双向2车道,机非混行特商路支路16一块板双向2车道,机非混行东南侧路支路18一块板双向2车道,机非混行四、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区内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沿主要道路布设公交线路,保证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500米半径计算,不小于规划区面积的90%o在规划区东北部,规划设置一处公交站场,面积约为3.8公顷。第八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一•规划目标规划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出发,构筑资阳沱江东区网络状的生态绿地系统,通过沿江绿廊、道路绿廊、城市谷地绿廊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网络状的绿地系统,使城市建设区和生态绿地形成最充分的接触,创造与自然相交融的城市空间,以建设良好的新区生态环境。规划原则系统性原则增强资阳沱江东区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从整体出发,树立系统观,通过绿化空间的均衡分布和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绿色网络体系,同时将资阳沱江东区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入新区内部,使之有机组合,充满活力。特色性原则充分体现并强化地域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及合理利用资阳沱江东区丰富独特的自然山水资源,优化“山一水一城一林”有机结合,形成城市之中的绿色流动网络。建设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绿地系统。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绿地生态框架的布局,加大新区绿地数量,提升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总体建设目标。多样性原则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注意体现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和植物群落层次,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自然要素分析和利用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要素,形成富有特色的绿地系统。资阳沱江东区东面紧靠自然山体,自然的山体绿化为新区奠定了"绿色”大背景,是新区得天独厚的生态背景和天然屏障。规划区内地势起伏明显,黄泥河谷地、资阳四中左侧的谷地、以及吴家沟谷地是三条环绕整个规划区的谷地。通过保护这三条谷地而形成的绿色生态走廊将与规划区外的沱江水体、东部山体、东北部公园相互贯通,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网络。水是城市的灵魂,带给城市以无限的活力。资阳沱江东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规划设计范围西面与南面与沱江相联,东面有黄泥河从北向南流经谷地流至沱江,规划区内大小不一的水库星罗棋布,整个新区水系脉脉相通。规划沱江滨江带为滨水绿廊。现状用地内有多片树林和果林,规划应尽量合理利用。规划结合总体用地布局保留大片林地,建设综合公园或街旁绿地。规划范围内有不少的古树名木,规划结合现状调查,严格予以保护。四•绿地系统结构分析规划在合理利用现状的基础之上,对绿地空间进行了精心的规划,构成完善的富有特色的绿地系统。以三条绿色谷地,两条主干道景观带、一条滨江旅游休闲走廊形成六条生态廊道为规划区的绿化骨架,串联起新区内部公园、街头绿地、广场、防护绿地、生态绿地等开放空间,构成新区的绿地网络。三条绿色谷地分别为:规划区范围西侧的黄泥河谷地,结合自然地形布置生态湿地景观,形成生态廊道;资阳四中左侧的谷地沿线布置人行景观林带,形成生态廊道;吴家沟谷地布置宽阔的绿带,形成成生态廊道。两条主干道景观带分别为:规划区中部的中央大道道路两侧控制宽阔的绿带,形成贯穿南北的绿色生态廊道;东城大道环抱整个规划区,是新区最重要的生活性主干道,两侧布置宽阔的绿带,形成“都市森林”绿色主廊道。一条滨江旅游休闲走廊:规划沿沱江布置人文景观带,结合防洪堤岸设施,形成民俗风味浓厚的旅游休闲走廊。绿地系统规划布局资阳沱江东区的绿地系统主要由公园、街头绿地、防护绿地、生态绿地、建筑后退绿化以及道路绿化和单位庭院绿化等构成。规划绿地面积为 11&5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90%,其中公共绿地为117.89公顷,防护绿地为0.66公顷。1、公共绿地新区中部结合地形在谷地布置宽阔的绿带, J-01-04.M-03-03、M-04-03、N-03-01地块规划为公园,要求绿地率75%以上。水系贯穿在绿带之中,规划将商业、文化、管理等公共空间和绿化水系等开敞空间合理融合,强调绿化、水系空间和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和渗透,通过植被绿化以及环境小品、步行系统、街道家具、道路建设等的连接,创造高品质的景观和游憩环境,减少建筑的压抑感,并且提供社会交流的公共场所,同时提高周围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价值。行政中心处设置大型中央公园和广场,E-03-02地块规划为公园,要求绿地率75%以上,E-02-04.E-02-05地块规划为市政广场,要求绿地率50%以上。沱江滨水区规划为滨水绿带,充分结合规划区本地人文资源,布置多个旅游休闲性质的公园。强调自然江景的通畅和城市文化底蕴的挖掘。中央大道、东城大道建设成为生态型的道路。中央大道道路两侧各控制 25米宽的绿带;东城大道道路两侧各控制10米宽的绿带。2、 防护绿地在变电站、垃圾中转站周边布置防护绿带,规划控制宽度三15米。3、 道路绿化根据前期规划研究和分析,部分规划道路应结合新区地形特征,突现自然地貌特征,建设绿色交通景观带。规划滨江路、公园路、中环一路建设为城市绿色交通景观带,道路红线以外两侧建筑后退10米控制为绿化带。六•滨水绿廊的景观布局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冲沟所拥有的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而绝不是去破坏它。自然和谐是重要的原则,不应该留下过重的人工痕迹。同时应充分利用自然驳岸开展景观功能的建设,维护河岸植被、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确保滨河形成连通的绿色开放空间,建设连续的、具有活力的滨河公共空间,保持滨水生态系统和生物过程的连续性,营造富于自然特色的城市亲水环境。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向水体排放,保持水体的水质。强调滨水地区的可达性、亲水性、多样性。为充分发挥滨水绿廊的休闲功能,应增加滨水设施如水榭、凉亭、步道等,并为居民保留足够的休闲娱乐空间,以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建设安全、优美、人性化的亲水环境。滨水绿廊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强调人性化的色彩,适宜人类使用、提供视觉享受、情操陶冶和亲近自然的空间是滨水绿廊景观建设的最终目标。针对景观功能的滨水绿廊必须遵循生态学的规律,加强滨河沿线绿地建设,增加绿量,建立多层次的绿化系统,在绿化物种的选择上考虑植物多样性、物种的本地性和群落配置的丰富性及合理性,提升地区生态品质。古树的保护与利用规划依据现状调查统计,确定规划范围内必须严格保护的古树位置,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及措施进行登记、管理及保护,否则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物”会消失殆尽。1、 对于规划范围内的古树,尽量与公园、绿地的布局结合,对于位于其他用地内的古树,必须严格保护,不得随意砍伐、破坏。2、 明确古树管理的部门及其职责,明确古树保护的经费来源,制定可操作性奖励和处罚条款。3、 保留古树周围应设置保护范围,保护范围为树干周围5米范围。4、 设立古树保护围栏与铭牌。植物配置原则1、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种源丰富、种苗易得、可降低成本和养护费用,应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以最大限度突出本地园林地方植物特色景观和植被风光。同时,在植物数量上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配植的植物,能避免种间直接大量竞争,容易形成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取得很好的生态效应。2、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要根据资阳沱江东区的气候、土质、城市环境和各树种的生物习性进行比较选择,充分发挥树种特性,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3、 景观价值突出植物的季相特征,充分开发园林植物形、姿、色等观赏特性,扩大观花、观形、观叶植物的应用范围,构筑丰富多姿、色彩灿烂的植物观赏多样性,美化山水园林环境。4、 植物多样性扩大物种、基因资源的利用,提高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丰富植物品种,乔、灌、藤、草、地被植物本植物综合利用、合理配置。追求物种的丰度与均衡,形成多层次混交的植物群落,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树种规划规划区内绿地植物的配置应丰富植物种类,调整植物结构,乔、灌、草、藤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常绿、落叶并举,慢生、速生兼顾,远期、近期结合,以及色相、季相搭配,形成多层次混交的植物群落,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⑴合理确定树种种植量配比和树木疏密度乔木与灌木之比约为6:4;常绿与落叶之比约为4:6o绿地:近期速生树密度为350棵/公顷,慢长树为400棵/公顷,远期速生树密度150棵/公顷,慢长树200棵/公顷。行道树:近期200棵/公顷,远期100〜125棵/公顷。防护林:近期250〜300棵/公顷,远期125〜150棵/公顷。大乔木株行距离:速生树近期以3〜5米,远期以8〜10米;慢生树近期以3〜4米,远期以7〜9米。中小乔木株行距离4〜6米。⑵树种选择结合资阳沱江东区的气候和土壤特征,选择以下树种作为骨干树种:乔木:银杏、悬铃木、广玉兰、大叶香樟、小叶香樟、女贞、枝树、杨树、柳树、栾树、罗汉松、黄葛树、黑壳楠、水杉、银木、女贞、雪松、刺桐、喜树、苦楝、枫杨、杜英、三叶木、小叶榕、天竺桂、朴树、皂角、枫香、槐树。灌木:木荚蓉、白玉兰、桂花、紫薇、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花石榴、夹竹桃、梔子、海桐、杜鹃花、山茶花、梅花、腊梅、棕竹、苏铁、金丝桃、金丝梅、月季、牡丹。矮灌木:黄杨、六月雪、小叶女贞、红构本、三棵针、海梔子。第九章市政工程规划_、竖向工程规划规划区现状地形较为复杂,地势北高南低,现状用地高程一般在360-390米之间,规划以沱江和东南部一条水系分别作为主要分水线和汇水线,将规划区分为六大块进行控制,规划区内雨水总的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最终汇于沱江。道路交叉口控制点高程主要依据现状地形而确定,主干路道路最小纵坡均大于或等于0.3%,最大纵坡小于5.0%,满足排水要求。场地竖向规划采用高程箭头法,建筑场地排水方向根据其周边道路而定,一般均高于道路15-20厘米。保证场地雨水能顺利地排入道路排水沟,对于部分纵坡较为平缓的道路(纵坡小于0.3%),规划建议在道路施工设计时应采取加大道路横坡、增加雨水口数量、设置锯齿形边沟等措施加以解决。生活区场地坡度一般控制在1.5%以内。二给水排水工程规划1设计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_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_200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_87).依据《资阳城市总体规划(2004—2010)》(以下简称《总规》),本规划内主要道路下均敷设供水干管。2给水工程规划2.1给水现状水源取自河东宝台新建的水厂,水源为老鹰水库引水。现状供水系统以树枝状管线铺设至各零散居民点,管径小系统性差。2.2用水预测依据国家《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参考同类片区内用水标准,拟定以下用水标准:居住用地用水指标为150m3/ha.d行政办公等公共设施用地用水指标为80m3/ha.d道路广场用地用水指标为20m3/ha.d绿地用地用水指标为10m3/ha.d以上为最高日用水指标,并已包含市政用水与漏失水量等。根据上述指标计算得规划区总用水量为7.6425万m3/d,日变化系数取1.5。2.2.3管网规划沱江东片区给水接口沿沱江一桥敷设DN300管道,沿沱江二桥敷设DN300管道、沿沱江三桥敷设DN400供水管道。在三桥附近设置供水加压泵站,日供水量为3万吨/日。给水管网成环状,根据流速确定其管网直径,d=100-300mm时,ve=0.6〜l.lm/s;d=350〜600mm时,ve=l.l〜1.6m/s;d=600~1000mm时,ve=1.6〜2.1m/s。覆土深度金属管道不小于0.7m,非金属管道不小于1.0m〜1.2m。干管尽量布置在两侧用水量大的道路上,平行干管间距为500m-800m,连通管间距800m-1000mo规划区内采取环状管网供水,给水管管径取400、300、250mm四种。依据《总规》预测,城区水厂远期供水能力完全满足用水需要。2.2.4消防规划在规划区中部设置一处消防站,面积约0.84公顷。消防水源取自城市给水干管,消防用水标准按照同时发生一次火灾,一次灭火用水量10L/S计。结合给水管道,消防栓按每120m—个设置。新建的道路和居住小区,消火栓的敷设要与之同时进行。2.3排水工程规划2.3.1排水现状规划区排水系统不完善,生活污水随意就近排放。雨水则顺应地形关系,就近排入沱江等水体。2.3.2排水体制规划区采用截流式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2.3.3排水量计算污水量:污水量的计算按照生活用水量的80%计算,则规划区内最高日污水量为6万m3/do雨水量雨水量按以下公式计算;0=屮XqXf其中:屮…径流系数,取0.7,绿地取0.3q--设计暴雨强度f--汇水面积由于资阳没有暴雨强度公式,因此其暴雨强度公式采用相邻地区内江市暴雨强度公式:1246(1+0.705LgP)q=(t+4.73P0.0102)0.597式中:P——设计重现期,取一年t 降雨历时(min)确定雨污设计流量Q=Qh+Qy式中Qh——雨水设计流量(1/s)Qy---溢流井以前的旱流污水量(1/s)2.3.4排水系统规划规划区内排水方向大体为:根据地形,污水和雨水分别从二桥、三桥和北部排出。污水排入规划区南部污水处理厂;雨水则通过布置于各条支路的雨水支管汇集后,进入布置于主、次干道的雨水干管,就近排入泄洪沟、沟渠等水体,最后进入沱江。为保证区内的雨水,污水都能尽可能依靠重力排放,排水管线的布置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管道的布置应使所有服务面积上的生活污水、雨水都能合理地排入管渠,并能以可能的最短距离坡向水体。截流干管沿水体岸边布置,其高程应使连接的支、干管的水能顺利流入,并且使其高程在最大月平均高水位以上。暴雨时,超过一定数量的混合污水都能顺利的通过溢流井泄入水体,以尽量减少截流干管的截面尺寸和缩短排放渠道的长度。管渠的埋设深度尽量应控制在0.7〜5.3m左右,在规划区内道路下按收水一侧布置,管渠的最小坡度取0.3%。三、电力电信工程规划电力工程规划1.1负荷预测根据区内各地块性质及建筑面积预测方法:根据规划,各类建筑面积,采用单位指标法预测,其结果作为布置10kv变电站及开闭所的依据。S=K1(KXN)/(1000XCOS屮)式中:S--计算视在功率(KVA)K1--同时系数K--单位指标(W/m2)N——建筑面积(m2)COS屮…功率系数根据用地性质预测,居住用地用电负荷指标180kW/ha,公共设施用地用电负荷指标350kW/ha,道路广场用地用电负荷100kW/ha,各种用地用电负荷之间同时率取0.65o根据上述指标算得规划区用电负荷指标为5.8KWo1.2电源规划区内设置一处110KV变电站,接入宝台220kV变电站电源,从规划区东部接入。1.3配电网规划llOkV以上线路各采用架空输电线路,10kV配电线路近期采用架空方式,远期应随着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逐步地埋,地埋电缆采用电缆沟敷设。电力电缆沟布置在道路的东(南)狈IJ。根据总规,规划区内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其高压走廊按每回25米控制,高压走廊结合绿地设置,在高压走廊内不得布置任何建筑物。将规划区分成6个负荷分区,规划在6个分区内各设一个10KV开闭所,占地100-150m2o每个开闭所的供电负荷不超过1.5万KW。各开闭所均用2回导线截面为240mm2电力电缆从规划变电站引入,再输出6—8回10KV电力线向各地块用户供电,相邻开闭所之间要互设联络线,对一级负荷用户要设双电源,以提高供电保障率。1.4路灯供电规划区路灯采用独立的供电系统,10kv路灯变配电站尽可能结合道路东侧或南侧建筑物,布置在室内。低压线路采用电缆直埋的方式敷设。2电信工程规划2.1市话配线估算规划标准参照国内城市的规划指标并结合资阳市的实际情况取定:住宅:1.2〜2部/户,按平均每户90〜150m2计算。行政办公:每25m2/部商业金融:每80m2/部文化娱乐:每150m2/部公共服务设施:每100m2/部公用电话:每50m2/咅E中学:2030部/校小学:15部/校幼儿园:8部胶规划区总电话需求量约为7.3万门,远期市话普及率为70%02.2电信规划规划区设置电信端局一处。在主要的商业金融街设置一定数量的IP电话。规划在规划区内所有主次干电信线路采用管道方式沿道路的西、北侧人行道下敷设。规划管孔数除电信公用网外,还应适当考虑电信专用网、有线电视和智能化小区管理系统等。为方便居民用邮和信报投递,规划在主要的企业、学校及行政办公区设置邮筒邮箱,在住宅楼的底层集中设置信报投递箱,在主要的路段由邮政局统一制作和布置报刊亭。2.3有线电视工程规划规划有线电视的主、次干电缆采用管道方式与市话电缆同侧敷设。规划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规划期内有线电视要由目前的模拟电视过渡到交互式、高清晰数字电视。规划有线电视线路采用地埋光纤,穿管敷设。规划期内有线电视网要实现“三网”合一。四、 燃气工程气源的选择规划气源来自仁寿富家四川石油管理局的输气干管。2用气量指标、用气高峰系数及供气分配比生活用气量标准1.5Nm3/户・d,公共服务设施用气量标准,按生活用气量20%计。3管线布置方式沱江东区供气从三桥引入,新建一条长输管道至城区;沱江一桥附近新建一座储配站,另外新建CNG加气站。管道直径为DN200、DN150和DN100三种。4管线布置原则燃气管网的布置应做到技术先进合理,保证安全供气,并节省投资。为保证该地区供气安全可靠,管网布置应尽量成环,双向供气。五、 环卫设施规划规划城市生活垃圾量按1.0kg/A•d计,城市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城市小型垃圾转运站每个服务面积按0.7-1.0km21个设置,每个占地100m2,居民区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规划在城市外围南边设垃圾处理厂,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公厕设置、商业闹市按300—500米设1座,一般街道按750—1000米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压胶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福建中介买卖房合同协议
- 矿洞施工协议书范本
- 工厂租房协议书合同协议
- 土地转租第三方协议合同
- 小吃技术培训协议合同
- 土养蜂蜜售卖合同协议
- 多人投资创业合同协议
- 痛风护理个案病例汇报
- 店面租赁合同补充协议
- 声乐理论基础知识
- GB 45184-2024眼视光产品元件安全技术规范
- 政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政务服务培训心得体会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2025版)
- 巨量信息流广告(初级)营销师认证考试题及答案
- 《黄磷尾气发电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课件
- 医疗信息化与成本-洞察分析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
- 2023年非车险核保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396题)
-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考试英语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