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031-2015 贵州山地风电场风能资源观测及评估技术规范_第1页
DB52T 1031-2015 贵州山地风电场风能资源观测及评估技术规范_第2页
DB52T 1031-2015 贵州山地风电场风能资源观测及评估技术规范_第3页
DB52T 1031-2015 贵州山地风电场风能资源观测及评估技术规范_第4页
DB52T 1031-2015 贵州山地风电场风能资源观测及评估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7.180

11DB52 52/T

1031贵州山地风电场风能资源观测及评估技术规范

assessment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52/T

2015目 次前言

................................................................................

II

范围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术语和定义

........................................................................

风能资源观测

......................................................................

风能资源评估

......................................................................

附录

...............................................

14附录

.........................................

16附录

...............................................

17DB52/T

2015前 言

DB52/T

2015贵州山地风电场风能资源观测及评估技术规范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以及其后的修GB/T

18451.1

QX/T

45

QX/T

49

QX/T

50

QX/T

51

QX/T

62

第18部分: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QX/T

63

第19部分:年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QX/T

66

QX/T

73 QX/T

74

GY

5001

DB52/T

2015 wind

site风电场

wind

farm山地风电场

mountain

wind

farm测量位置

measurement

seat测风塔

anemometer

towermeasurement

的数

measurement

wind

speed空间特定点的风速为该点周围气团微团的移动速度,单位为m/s。3.10DB52/T

2015 wind

direction3.11aerodynamic

a)

a)

b)

测风塔塔体顶部应设置避雷装置。测风塔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风速风速参数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大于3

s,并自动计算和记录每10

min风速标准偏

风向风向参数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大于3

s,应与风速参数同步采集,并自动计算和记录每10

气温气温参数应每10

气压气压参数应每10

2

2

风塔的控制半径不宜大于

2.5

km。

DB52/T

2015

50

安装风速仪器的支架与测风区主风方向的夹角宜控制在

30°~90°。

10

DB52/T

2015

a)b)

量的

a)b)

DB52/T

2015a)b)

c)d)e)

DB52/T

2015

理数

度高时,10

对于同一拟开发风场,不同测风塔间的相同高度层同期10

DB52/T

2015计算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测量参数的有效数据完整率。计算方法见附录C.1。

风速插补:采用廓线法、线性相关法、比值法对风速进行数据插补。计算方法见附录A。算方法见附录A。

a)

b)

c)d)

测量参数长年代订正方法见附录

B。

计算各测风塔各高度层的月、年平均空气密度,计算方法见附录C.2。

DB52/T

2015

以1

m/s为一个风速区间,统计每个风速区间内风速和风能出现的频率。每个风速区间的数字代表中间值,如5

m/s~5.5

m/s。

的风能密度与全方位总风能密度的百分比。风能密度的计算方法见附录C.4。

计算各测风塔各高度层间的风切变指数,计算方法见附录C.5。

采用10

min风速的标准差和同时段平均风速计算各测风塔各高度层的湍流强度,计算方法见附录C.6。

方法见附录C.8和C.9。

拟开发风场风功率密度等级应取测风塔50

DB52/T

2015

a) b)

a) b)c)

a)b)c)d)

a)b) c)d)

a)

b)DB52/T

2015c) d)

a)b)c)

a)

b)c)

a)b)c)

50

按下列顺序分析50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a)

b)以各测风塔计算出的最大值表征该测风塔

50

c)

a)

b)

c)

应按GB/T

a)b)DB52/T

2015c)d)

a) b) c) d)

a) b) 对拟开发风场风能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评述,包括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年变化和日变c)对拟开发风场其他风况参数进行简要评述,包括风切变、湍流强度、50

d)e)f)5.7.10 DB52/T

2015

V2

V2

V1

*2

Z1

..........................................

——参证点风速,单位m/s;——插补点风速,单位m/s;——参证点距地面高度,单位m;——插补点距地面高度,单位m;

y

abx

..........................................

y

利用插补点和参证点同期有效测量参数通过式(A.2)求解ab

,再利用参证点实测测量参数对

x

k

.......................................

DB52/T

2015y

利用插补点和参证点同期有效测量参数通过式(A.3)求解k

,再利用参证点实测测量参数对插补DB52/T

2015 a)

b)

c)DB52/T

2015

100%有效数据完整率100%

应测数据数目缺测数据数目无效数据数目应测数据数目

a)

1.27610.00366t

pe1000

.............................

3p

——测量点平均水汽压,单位hPa。

...................................

——测量点平均水汽压,单位hPa;

——干球温度

b) 当气温、气压值测量参数有效而相对湿度测量参数无效时,采用式(C.3)计算测量点空气密

......................................

3p

R

——气体常数(287J/kg•K);T

c) DB52/T

2015

(

353.05

)exp0.034(z/T)

..............................

3

z

——测量点海拔高度,单位m。d) t

t

hh

b

..................................

t——测量点海拔高度,单位m;h——参证气象站海拔高度,单位m;

——气温随海拔递减率,平均取0.0065

e) 测风塔其他高度层空气密度采用式(C.6)推算z

he0.0001(zh)

..................................

z

——推算层距地面高度,单位m;

——推算层空气密度,单位kg/m3——实测层空气密度,单位kg/m3

设定时段的平均风功率密度用式(C.7)计算:i

1i

1vi

.................................

1

n

32nDWP2

3i

——第

DB52/T

2015

DWE

.................................

z

z

v

....................................

D

2

3

——第

t

a)v

z

高度层对应的风速,单位m/s;

高度层对应的风速,单位m/s。b)

lg

/

lgz

/z

...................................

(C.10)

高度层对应的风速,单位m/s;DB52/T

2015

高度层对应的风速,单位m/s。

某一高度层的10

I

V

.....................................

(C.11)

——10

min平均风速,单位m/s。

k

k

...................................

(C.12)c

(11/k

)(11/k

)

——风速标准差,单位m/s。

..................................

(C.13)

....................................

(C.14)

1

n

..............................

(C.15)

vi个风速值,单位m/s。

50

DB52/T

2015a)

V

V

C

..................................

(C.16)V

——50年一遇最大风速,单位m/s;V

——年平均风速,单位m/s;——经验系数,取值为5.0。V

V

C..................................

(C.17)V——50年一遇极大风速,单位m/s;——经验系数,取值为1.4。b)

GB

50009

中的全国风压分布表,查出测风塔所在地区

10

高度

50

年一遇最大风压。由式

10

高度

50

V

1600

................................

(C.18)

——10

V

——10

m高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单位m/s。c)

按照

GB/T

18451.1

中的相关要求,将测风塔测风年实测最大风速作为

年一遇极端风速,用式

V

V

/0.8

.................................

(C.19)V

——50年一遇最大风速,单位m/s;Vd)

1)

DB52/T

2015lnln

............................

(C.20)lnln

............................

(C.20)

1

50

501

V

——参证气象站10

2) 采用测风年参证气象站与测风塔各高度层日最大风速建立线性相关方程(C.21),将式

10

高度

50

y

abx

....................................

(C.21)y

——测风塔各高度层50年一遇最大风速,单位m/s;——参证气象站10

e)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