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9*****县**电站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报批稿)*************2016年9月2016水电站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目录目录1总论 11.1项目来源 11.2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11.3编制依据 21.3.1法律法规 21.3.2规程规范 21.3.3采用标准 31.3.4参考资料 31.4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41.4.1取水规模 41.4.2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41.5工作等级 4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41.6.1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范围 41.6.2取水水源论证范围 41.6.3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范围 51.7水平年 51.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52建设项目概况 6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6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62.2.1建设地点 62.2.2工程占地及工程淹没实物指标 62.2.3水库淹没处理标准 62.3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72.3.1工程设计级别和标准 72.3.2建设规模 72.3.3实施意见 92.3.4管理机构 92.4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92.4.1项目功效 92.4.2用水工艺 102.4.3建设项目取水要求 102.4.4建设项目水质要求 102.5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112.5.1废污水排放方式 112.5.2排污口设置情况 113 123.1基本概况 123.1.1自然地理 123.1.2社会经济 123.1.3水文、气象、泥沙 133.1.4水文地质 133.1.5水利工程 143.1.6水功能区 143.2水资源状况 143.2.1地表水资源量 143.2.2地表水资源质量 143.3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193.3.1现状供水工程系统 193.3.2现状用水情况 203.3.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223.4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4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244.1取水合理性分析 244.1.1取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44.1.2取水符合地方发展规划 244.1.3取水符合流域水资源规划 244.1.4取水适应本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54.2用水合理性分析 254.2.1用水过程 254.2.2水平衡分析 254.2.3用水合理性分析 264.3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274.3.1节水潜力 274.3.2节水措施 274.4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285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295.1水源论证方案 295.2地表取水水源论证 295.2.1依据的资料与方法 295.2.2来水量分析 305.2.3用水量分析 365.2.4可供水量计算及可靠性分析 415.2.5水资源质量评价 445.3取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 455.3.1取水口位置断面稳定性分析 455.3.2取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455.4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455.4.1水电站发电用水可靠性分析 455.4.2水电站发电用水可行性分析 466取水的影响分析 476.1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476.2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516.2.1对电站坝址上下游取水户的影响 516.2.2对水生生物及渔业的影响 526.2.3对水环境的影响 536.2.4对航运方面影响 537退水的影响分析 557.1退水系统及其组成概况 557.2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557.2.1施工期期退水 557.2.2工程运行期间退水 577.3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 577.4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588水资源保护措施 598.1水功能区保护标准及保护目标 598.2工程措施 598.2.1水环境保护措施 598.2.2水土保持方案 608.3非工程措施 619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建议 629.1补偿原则 629.2补偿方案(措施)建议 629.3受影响方意见 6510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6610.1取用水的合理性 6610.2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6610.3取水对水资源状况及其它取水户的影响 6710.4退水情况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6710.4.1退水情况 6710.4.2水资源保护措施 6710.5取水方案 6810.6退水方案 6810.7建议 68附图:1、龙胜县**电站水资源状况分析范围示意图2、龙胜县**电站水源论证范围示意图3、龙胜县**电站取水退水影响范围示意图4、龙胜县**电站建设项目位置图5、流域水质现状图6、流域一级水功能区划图附件:1、《*****县**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委托书**水电站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1总论1总论1.1项目来源龙胜县**电站是一个以发电为主的径流式水电站工程,位于龙胜县县城以下寻江干流河段,主要是利用寻江干流的水能进行发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以及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规定,对于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水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项目业主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为此,受***汇能农村电气化有限公司委托,*************负责承担龙胜县**电站工程的水资源论证工作,编制该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以作为申请取水许可的技术依据。1.2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已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促进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确保新(改、扩)建工程能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水资源是否满足龙胜县大云水电工程用水需求是该工程建设必备条件之一,本工程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旨在深入研究该项目用水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论证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支撑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按照水资源论证要求,本次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论证:⑴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⑵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⑶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⑷建设项目取水的影响分析;⑸建设项目退水的影响分析⑹水资源保护措施;⑺影响周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补偿方案。1.3编制依据1.3.1法律法规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8⑸《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⑹《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2016.4⑺《水利产业政策》(国发[1997]735号)⑻《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⑼《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1987.8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2002.3⑾《***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实施细则》2002.10⑿《***实施<水法>办法》2004.3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9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实施管理条例》1999.1.11.3.2规程规范⑴《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2002.3;⑵《关于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保[2002]145号)2002.4;⑶《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Z322-2005);⑸《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⑹《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DL/T5105-1999);⑺《水文调查规范》(SL196-97);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⑼《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DL/T5084-1998;⑽《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DL/T5064-1996);⑾水文测验规范、水文资料整编规范。1.3.3采用标准⑴《防洪标准》(GB50201-94);⑵《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⑶《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⑷《***主要行业取水用水定额标准(试行)》(2003.12);⑸《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⑹《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⑺《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⑻甲方提供的有关质量标准。1.3.4参考资料⑴《***水资源调查评价》2004.12⑵《***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2004.12⑶《***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2002.6⑷《***市水资源保护规划》2001.1⑸甲方提供的有关资料⑹调查收集到的其他参考资料1.4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1.4.1取水规模**电站工程的开发任务是以发电为主要任务,因此发电用水决定其取水规模及取水方式。**电站工程装机2×5500kw,按照选择机型ZZK160-LH-285的额定流量58.61m3/s计算,电站最大发电流量117.22m3/s,在电站水头低于6m时,电站停止发电,电站发电用水为0。1.4.2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本工程的取水方式是在河道上建坝蓄水,水源为寻江干流地表水资源。取水地点位于***市龙胜县瓢里大云村上游约300m处,为寻江综合开发的第八级枢纽工程。1.5工作等级根据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规定及工程所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考虑到建设项目取水水源地的水资源状况,工程所处流域水资源丰富且开发程度低,决定龙胜县**电站的水资源论证等级主要是地表取水及取水和退水的影响。电站装机1.1万kw,按水资源论证分级规定,应确定为三级,但由于本论证区域内涉及保留区、保护区,按照“最高级别”原则确定本次水资源论证等级为一级,相应工作内容按水资源论证的一级要求进行。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1.6.1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范围根据龙胜县**电站工程所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电站的直接影响范围及行政区划,确定工程水资源论证分析范围为龙胜县、资源县,重点范围为龙胜县。具体见附图1。1.6.2取水水源论证范围按照便于水量平衡分析的原则,结合现有工程和供水情况、水文站的分布情况以及工程所在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确定其水源论证范围重点为坝址以上整个寻江流域。具体论证范围见附图2。1.6.3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范围根据**电站工程取水和退水的影响确定其影响范围为上游到龙胜县勒黄水电站,下游至思陇电站,具体影响范围见附图3。1.7水平年论证现状水平年一般选取与进行水资源论证时较接近的年份,并避免特枯或特丰水年份。根据寻江水文特征变化情况分析,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流域内水资源规划等,本项目论证选取2003年为现状水平年,以2015年作为规划水平年。1.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委托单位:***汇能农村电气化有限公司承担单位:*************委托书:《*****县**电站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委托书**水电站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2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概况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项目名称:*****县**电站工程项目性质:新建工程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2.2.1建设地点**电站是寻江干流综合利用规划中的第八级河床式水电站,其坝址位于龙胜县瓢里镇大云村上游300m的寻江干流上,地理位置东经109°53′15″,北纬25°50′00″,距龙胜县城16km,距***市103km。详见附图4。2.2.2工程占地及工程淹没实物指标工程占地分为水库淹没占地和工程永久占地两部分。(1)水库淹没占地及淹没实物情况水库淹没范围涉及龙胜镇都坪、勒黄共2个村委会。淹没耕地147.46亩,其中:水田121.02亩,旱地26.44亩。淹没零星果树及零星树木共1209株。库区淹没涉迁房屋面积713.6m2,涉迁3户13人。(2)工程占地工程永久占地包括永久建筑物和工程管理范围占地,以及一部分施工用地等,总共47.05亩(包括旱地、荒地、鱼塘等)。工程永久占地涉及工程主要有:电站坝区、厂房、生活区、上坝公路占地等项目,共38.15亩;施工临时征地8.9亩。2.2.3水库淹没处理标准耕(园)地征用线采用安全超高0.5m,即正常蓄水位加0.5m接2年一遇洪水回水的外包线作为耕(园)地赔偿范围;居民迁移线采用安全超高1.0m,即正常蓄水位加1.0m接10年一遇洪水回水的外包线作为居民迁移范围;林地、荒草地不考虑安全超高,直接采用正常蓄水位,一般专业项目执行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回水末端终点位置在建库后回水不高于同频率天然洪水位0.3m范围内,采用水平延伸至与同频率天然水面线相交确定。2.3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2.3.1工程设计级别和标准**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河床式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1万kw,水库总库容1695万m3,水库拦河坝最大坝高27.5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有关规定,本工程属Ⅲ等工程。电站永久性主要水工建筑物(拦河坝、消力池、厂房等)为3级建筑物,其他永久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性建筑物为5级。拦河坝、消力池设计洪水标准取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取500年一遇;该电站厂房为河床式水电站厂房,厂房与拦河坝一同挡水,因此设计洪水标准与拦河坝设计洪水标准一致,即设计洪水标准取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取500年一遇。2.3.2建设规模水库总库容1695万m3,正常蓄水位204.8m,相应库容727.42万m3;死库容45万m3;电站装机容量1.1万kw,保证出力2664.83kw(P=85%),多年平均发电量4960.89万KW·h,年利用小时4510h。电站工程规模特性见表2.3.2。
表2.3.2**电站工程特性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设计洪水位(P=2%)m205.782校核洪水位(P=0.2%)m210.893设计洪水标准(P=2%)及相应流量m3/s52674校核洪水标准(P=0.2%)及相应流量m3/s81735正常蓄水位m204.86死水位m193.07正常蓄水位时回水长度km7.888大坝高程m211.09最大坝高m27.510坝顶长度m1511总库容万m3169512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万m3727.4213调节库容万m3682.4214死库容万m345.015库容系数0.0025516调节特性日调节17电站装机容量万kw1.118多年平均发电量万kw﹒h4960.8919年利用小时数h451020单机额定流量m3/s58.6121设计洪水位时下泄流量m3/s5267相应下游水位m203.9122校核洪水位时下泄流量m3/s8173相应下游水位m207.762.3.3实施意见施工原则是:(1)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力求高速度。(2)尽量利用机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3)控制各项工程量月最高峰强度,特别是汛期时的施工强度。(4)尽量采取工程措施,增加有效施工日数,力争均衡生产。(5)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力争提前发挥工程效益。施工总工期控制为24个月,分四个阶段:(1)工程筹建期:从第一年6月~7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成立现场领导机构,完成工程建设的“三通一平”、土地征用以及招标、评标,签约等工作。该阶段不列入总工期中。(2)工程准备期;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场内外交通,修建生产、生活设施,施工导流等。时间第一年8月至9月。(3)主体工程施工期:该阶段主要任务是闸坝、无压暗渠、主副厂房、升压站等主体工程的土建及安装工程,时间从第一年的9月至第三年的6月。(4)工程完建期:该阶段主要进行机组调试和工程验收工作,时间是第三年的7月。2.3.4管理机构电站工程由***汇能农村电气化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准备、实施、运行、管理等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全国财政部水办[2004]307号文修订的《水利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及《水利工程维修定额标准(试点)》的规定,确定本电站定员编制为21人,其中生产人员12人,管理人员5人,服务人员4人。电站的机构实行站(厂)长负责制,设生产技术股及办公室,有关人事、保卫、劳资、行政等工作均由办公室负责。主要生活区、办公室、辅助生产设施,生产运行管理集中安排在厂区附近。2.4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2.4.1项目功效项目以单一发电为目的,不担负通航、漂木、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任务。电站建成后,除了解决龙胜县用电问题外,还可以给***市电网提供较有竞争上网条件的电量。从龙胜县近年来的供用电负荷情况来看,龙胜县目前用电量不多,2002年龙胜电网的最大负荷为18.9MW,年用电量为78.57GW.h。在已建成的电站中只有西江坪电站(2×3.2MW)具有年调节能力,其它电站依靠天然径流发电,因此丰水期龙胜小电站群出力远大于实际负荷,枯水期只能基本满足实际负荷,没有盈余。2005年,***市区缺电量927.5GW.h,**电站是龙胜县境寻江干流梯级电站的第8级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204.8m,电站装机容量为2×5500kw,多年平均可发电量4961万kw.h。因此,建设**电站对于推动龙胜县的经济发展,补充***电网电力电量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4.2用水工艺本工程主要产品为电能,在一般情况下,**电站水库保持正常蓄水位204.8m,水量是来多少放多少。当洪水来临时,若洪水流量小于闸门全开最大泄量时,适当开启部分闸门,洪水是来多少泄多少,使水库保持正常蓄水位不变;若洪水流量大于闸门全开最大泄量时,闸门全开敞泄。本电站装2台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额定流量为58.61m3/s。2.4.3建设项目取水要求电站属径流式水电站,其装机容量是根据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来水量等选定。**电站装机容量为1.1万kw,其满载发电流量为117.22m3/s,基荷发电流量23.09m3/s。2.4.4建设项目水质要求**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水利工程,用水分为电站发电用水和管理人员生活用水。水电站的运行主要利用水力推动水力机械转动,通过发电设备将水能转变为电能,运行过程不消耗天然来水,也不引起河水水质变化,来水通过电站等生产部门后全部回归原河道,其对用水水质方面的要求,主要是能满足水能机不受腐蚀磨蚀等方面的要求,因此电站本身对取水水质无特别要求。电站管理人员的生活用水对水质的要求较高,但是由于本地区地下水丰富,村民饮用水源均是山泉水,电站用水也可以取山泉水饮用。故来水水质基本上只取决于电站所在地水功能区的要求,根据《***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规定,工程所处区域位于寻江资源~三江保留区,水质目标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标准》中Ⅲ类标准控制。2.5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2.5.1废污水排放方式工程建成投产后,运行期无生产废水排放,仅有电站值班人员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水库下游。本电站定员编制为21人,其中生产人员12人,管理人员5人,服务人员4人,工程运行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cr,浓度分别约为150mg/L和300mg/L,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可达标排放。2.5.2排污口设置情况由于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少,且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因而只在管理办公生活区就近设置一个排向下游河道的排污口。**水电站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3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33.1基本概况3.1.1自然地理工程位于***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大云村上游300m的寻江干流上。寻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支流,发源于湘、桂交界的金紫山南麓——***资源县车田苗族乡脚古冲村政冲山顶东1.5km处,地理位置东经109°30′~110°30′,北纬25°30′~26°15′,流域面积5083km2,全长215km,流经资源及龙胜县,至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口乡汇入融江,是龙胜县境内最大河流。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131km2,干流长度115km,河床坡降为2.1‰。流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四周高山环抱,山峦重叠,素有“小云贵高原”之称,平均海拔在1000m左右;山地与丘陵犬牙交错,盆地零星分布,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占总面积80%以上。在流域的东北部,山脉走向与河流近于平行,河道两岸高山峡峙,农田甚少,不少地段悬崖陡壁。区域内地表覆盖层厚,土壤肥沃,森林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74.6%。3.1.2社会经济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界于东经109°43′~110°21′,北纬25°29′~26°12′之间。东临兴安、资源县,南接灵川、临桂县,西南与融安、三江县为邻,北毗湖南省城步,西北与湖南通道县接壤,面积为2370.8km2。龙胜各族自治县现居境内民族达10种之多,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2003年全县总人口16.5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9306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30949万元,第二产业为34727万元,第三产业为27387万元。龙胜县是***重要的木材基地县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林业县,2000年全县森林面积18.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6%;植物种类达20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号称“活化石”的银杉。龙胜有丰富的矿藏,可开采矿物为金、铁、铜、铅、锰、滑石、磷、花岗岩等17种,其中滑石的储量位居全国第二,品质居全国第一,具备露天开采条件,已形成成产15万吨的开采规模,是***建材行业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产品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龙胜利用靠近***的区位优势,发展以森林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相结合的龙胜旅游,成为***大旅游区内的旅游热点,全县接待中外旅客从1990年的6.9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36.5万人,旅游收入从24.4万元上升到2316万元,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显示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3.1.3水文、气象、泥沙3.1.3.1水文、气象寻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度较大。从流域内各雨量站及勒黄水文站的雨量资料看,降雨多集中在3月~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根据龙胜县气象局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8.1℃,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为-4.8℃;多年平均风速为2.1m/s,历年最大风速28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8.1m/s。流域内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勒黄水文站为1541.5mm;日照短,年平均日照数为1200h,占可照时数的28%,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00mm,最大年蒸发量为1400mm;湿度较大,年平均湿度达80%以上。3.1.3.2泥沙**电站坝址以上无实测泥沙资料(勒黄水文站不测泥沙)。流域内植被良好,人类活动较少,因此水土流失小,河流属少沙河流。据《***水文图集》查得流域重心处的多年平均年输沙模数为155t/km2。**电站坝址集水面积为2131km2,经计算得**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3.03万t。泥沙主要为悬移质,寻江属山区性河流,推移质按占悬移质的15%估算,其多年平均推移质约为4.95万t。3.1.4水文地质龙胜位于位于江南古陆边缘的龙胜褶断带,历经多次地壳活动,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层主要由中上元古界丹洲群、震旦系及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泥盆系仅在中部及东部小块出露。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地震烈度为小于Ⅵ度区,工程可不考虑地震设防。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第四系零散分布有少许孔隙水,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向就近溪河排泄,地表径流大,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水工建筑物无腐蚀性。3.1.5水利工程龙胜县境内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蕴藏量约605.8MW,可开发利用421.8MW。目前龙胜县已建成的水电站有勒黄水电站、西江坪水电站、镜明水电站、银河水电站等24处,总装机容量为72MW。3.1.6水功能区按《***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中的一级区划规定,龙胜县**电站工程所在流域的水功能区划为寻江、古宜河资源~三江保留区:上自资源县车田苗族乡,下至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口乡,全长197km,水质目标按Ⅲ类控制。3.2水资源状况3.2.1地表水资源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26.86亿m3,区域水资源量相对丰富,但年内与年际分配不均。河川径流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流域内的径流分布规律与降水量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由于降水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年际间的变化较大,使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都有较大的差异,丰、枯变化明显,丰水期(4~9月)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76.1%,其中5~7月三个月约占全年径流量的52.5%;枯水期(10~次年3月)降水量较少,径流量明显偏少,其特点表现为秋、春旱,造成用水紧张。年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径流量极值比约为2.3:1。3.2.2地表水资源质量3.2.2.1地表水资源污染现状工程坝址上距龙胜县城约16km,距勒黄水文站9.36km,库区内森林茂密,人烟稀少,工矿企业较少。对库区的水质产生影响主要来自于龙胜县城的生活污水、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等,主要污染物是化学耗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等,据《***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分析研究报告》(***水利厅,2005年11月)资料,龙胜县龙胜填有铅锌矿选厂和龙广滑石厂等2个工业排污口,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45.2万吨/年,COD的年排放量为40.53吨/年;龙胜县龙胜填有市政及生活污水排污口共12个,市政及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269.92万吨/年;但由于寻江龙胜河段径流量较大,污径比很小,对寻江水环境影响不大。3.2.2.2地表水水质现状分析(1)评价断面的选取根据建设项目的特性、流域河网水系特征,在勒黄水文站和**电站下坝址设置水质监测断面,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2)评价标准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限值详见表3.2.2-1和表3.2.2-2。3.2.2-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项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pH(无量纲)6~9溶解氧≥饱和度>90%6532高锰酸盐指数≤2461015≤3以下34610氨氮≤0.150.51.01.52.0总磷≤0.020.10.20.30.4铜≤0.011.01.01.01.0锌≤0.051.01.02.02.0氟化物≤1.01.01.01.51.5砷≤0.050.050.050.10.1汞≤0.000050.000050.00010.0010.001镉≤0.0010.0050.0050.0050.01六价铬≤0.010.050.050.050.1铅≤0.010.010.050.050.1氰化物≤0.0050.050.20.20.2挥发酚≤0.0020.0020.0050.010.1石油类≤0.050.050.050.51.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0.20.20.30.3硫化物≤0.050.10.20.51.0粪大肠菌群(个/L)2002000100002000040000表3.2.2-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序号项目标准值1硫酸盐(以硫酸根计)2502氯化物(以氯离子计)2503硝酸盐氮104铁0.35锰0.1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如下: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3)评价因子的选取监测项目:根据本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地表水的要求,选取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铁、锰共27个因子进行分析评价。(4)监测时间监测时间选择在2016年1月6日(枯水期)。(5)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监测值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称为超标;监测值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称为不达标,小于或等于该标准限值的为达标。以最劣项目的水质类别确定该断面的水质类别。(6)水质资料来源 水质资料由取得国家级计量认证合格资质的***水环境监测中心提供。(7)河流水质现状评价结果根据水质监测资料,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勒黄水文站断面所测项目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说明库区上游的各污染源对库区水质没有造成影响。评价结果详见表3.2.2-3。**电站下坝址断面所测项目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库区水质总体尚好,能满足电站取水对水质的要求。详见表3.2.2-4。表3.2.2-3勒黄水文站断面水质监测评价成果表序号监测项目水质类别序号监测项目水质类别1水温15六价铬Ⅰ2PHⅠ16铅Ⅱ3溶解氧Ⅰ17氰化物Ⅰ4高锰酸盐指数Ⅰ18挥发酚Ⅰ5五日生化需氧量Ⅰ19石油类Ⅰ6氨氮Ⅱ2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Ⅰ7总磷Ⅱ21硫化物Ⅰ8铜Ⅰ22粪大肠菌群Ⅲ9锌Ⅰ23硫酸盐达标10氟化物Ⅰ24氯化物达标11硒Ⅰ25硝酸盐达标12砷Ⅰ26铁达标13汞Ⅰ27锰达标14镉Ⅱ
表3.2.2-4大云电站下坝址断面枯水期水质监测评价成果表序号监测项目水质类别序号监测项目水质类别1水温15六价铬Ⅰ2PHⅠ16铅Ⅱ3溶解氧Ⅰ17氰化物Ⅰ4高锰酸盐指数Ⅰ18挥发酚Ⅰ5五日生化需氧量Ⅰ19石油类Ⅰ6氨氮Ⅱ2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Ⅰ7总磷Ⅰ21硫化物Ⅰ8铜Ⅰ22粪大肠菌群Ⅲ9锌Ⅰ23硫酸盐达标10氟化物Ⅰ24氯化物达标11硒Ⅰ25硝酸盐达标12砷Ⅰ26铁达标13汞Ⅰ27锰达标14镉Ⅱ3.3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3.3.1现状供水工程系统区域内以开发利用地表水为主,其主要方式为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全县没有大型水库,较大的水库均位于寻江干流,比较有名的引水工程为红三四水利,提水工程一般为小规模的水轮泵站及电灌站;绝大多数的供水工程水源取自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只限于少量且分散的水井取水及田间挖深井取水灌溉,地下水开发利用较少。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统计数据,现状水平年全县总供水量为15842万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5405万m3,其他供水设施的供水量437万m3,具体情况详见表3.3.1。表3.3.1龙胜县现状供水工程供水量调查统计表地表水源供水量(万m3)地下水源供水量(万m3)其他或无供水设施供水量(万m3)总供水量(万m3)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浅层地下水1905133791200437158423.3.2现状用水情况龙胜县属于山区县,处于高山森林区,人口稀少,农业主要以水稻为主,工业不发达,由于本流域以及过境水量丰富,其用水状况不是很紧张,现状用水主要是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1)农田灌溉用水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统计数据,现状年全县农田灌溉用水总量为12645万m3,其中水田用水量为12420万m3、水浇地用水量为225万m3。(2)农村生活用水量农村生活用水量主要包含有农村居民用水及牲畜用水量,总用水量为948万m3,其中农村居民用水量为703万m3,牲畜用水量245万m3。(3)城镇生活用水量龙胜县城镇生活用水量为193万m3,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141万m3,城镇公共用水量41万m3,城镇环境用水量11万m3。(4)工业用水量全县工业主要有建材、林产工业、林化、重工业、冶金、食品、电力、机械等,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统计数据,工业用水总量为761万m3。(5)林牧渔用水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统计数据,全县林牧渔用水总量为1295万m3,其中林果地灌溉用水量1239万m3,渔塘补水56万m3。龙胜县现状各项用水量详见表3.3.2。表3.3.2龙胜县用水量调查统计表单位:万m3农田灌溉用水量农村生活用水量城镇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林牧渔用水量总用水量12645948193761129515842数据来源:***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龙胜县现状水平年情况下各项用水组成见图3.3.2。图3.3.2流域现状用水分配示意图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状用水水平取决于供水能力,按照龙胜县的人口、耕地及工农业情况统计计算的用水水平来看(见下一节),龙胜县在现状供水能力的情况下,其用水量是基本满足的,在各类供水工程中,以引水工程供水量最大,其次是蓄水工程,提水工程仅起到补充作用,这主要是跟龙胜县以农业为主,而农业用水大部分取自于引水工程的现实是相适应的。从各年各类用水量来看,农田灌溉用水占去了整个社会用水的绝大部分,从历年统计情况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最近几年,各年农田灌溉用水量逐年下降,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从90%左右降至80%左右,基本反应了农田耕地面积减少、灌溉节水措施得到逐步应用的实际(其中含退耕还林政策性因素在内);其他类型的用水变化趋势是工业用水量逐年增加,农村及城镇生活用水水平稳步增长,林牧渔业随着农村大力发展经济果林、鱼塘养殖,用水量也增加得较快,变化趋势与整个社会的人口、工业产值、灌溉面积、节水措施等情况大致相符。3.3.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龙胜县以开发利用地表水为主,地下水利用较少。通过调查和计算,全县的水资源是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需要的,其中农业灌溉用水最多,其次为林牧渔用水量、农村生活用水量以及城镇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龙胜县水资源丰富,河流落差较大,蕴藏着很大的水能资源,河流上的水电站均为梯级开发,用水不损耗,对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平衡条件影响不大。对用水水平的分析主要取决于几个具体的用水指标:综合用水指标包括人均用水量和单位GDP用水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成果统计分析,人均用水量和单位GDP用水量呈逐年递减趋势,这与珠江流域的趋势是一致的。现状年全县人均用水量为972m3/人,较***市人均用水量943m3/人大3.1%,较***全区人均用水量673m3/人大44.4%,单位GDP用水量为2316m3/万元,是***市1579m3/万元的1.47倍,全区1474m3/万元的1.57倍。农业用水指标按农田灌溉、林果地灌溉、草场灌溉和鱼塘补水分别计算。对农田灌溉进一步细分为水田、水浇地和菜田。农田灌溉用水,现状年龙胜的水田平均为1200m3/亩,较***市1000m3/亩大20.0%,较全区的1042m3/亩水平大15.2%。水浇地用水指标500m3/亩,较***市的500m3/亩相同,低于全区532m3/亩水平。林牧渔用水指标700m3/亩,较***市的700m3/亩相同,低于全区739m3/亩水平。一般工业单位总产值用水指标为196.4m3/万元,较***市的193.6m3/万元高出1.4%,较全区的178m3/万元高出10.3%。根据区经贸委提供的意见,国家规划“十五”期间***为175m3/万元。生活用水指标包括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用水指标。城镇生活用水指标为258L/人日,低于***市315L/人日水平,低于全区289L/人日水平;农村生活用水指标为131L/人日,与***市132L/人日、全区127L/人基本持平。由上分析可以看出,龙胜县在工业、农业上用水指标较高,用水量偏大,存在很大的浪费现象,城镇生活用水偏低,农村生活用水基本合理。全县总体用水量基本丰富,用水水平及效率不高,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指地表水资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以反映近期条件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按照***地表水资源调查统计数据,本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5.9%左右,开发利用程度较低。3.4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流域内水资源量时空分布不均。丰、枯水期径流变化大,具有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水灾频繁。由于缺乏具有调节能力的水利工程,造成流域内季节性缺水、缺电问题较为突出。(2)水资源的开发多偏重于开源,节约用水工作重视程度低,各方面用水浪费较为严重。农田灌溉用水目前普遍以漫灌为主,灌溉水利用率不高,水量重复利用率低,自建的过水小坝,拦蓄的水量大部分在沿途白白浪费掉。水的浪费造成人为性缺水,降低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3)流域内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几乎没有,仅仅限于打井取水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潜力仍很大。(4)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以及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尤其是小型水库,由于未能进行统一的规划、开发、利用和分配,这些水库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水电站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4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4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4.1取水合理性分析4.1.1取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工程主要利用水头发电,使用的是水能,其生产产品为电能,属于清洁能源,取用水过程不进行水量消耗,生产过程不产生新的污染源,对区域水量、水质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属于低耗水低污染企业,是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建设项目,其产业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内容;况且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有能源供应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适当地发展小水电站工程的建设,促进“以电代柴”计划的实施,既能解决能源问题,又能较好地保持环境,取得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效果。4.1.2取水符合地方发展规划龙胜县境内群山起伏,植被良好,河流比降大,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据《龙胜县寻江流域综合规划》计算及统计,龙胜县的水力资源蕴藏量约605.8MW,可开发利用421.8MW。目前龙胜县已建成的水电站有勒黄水电站、西江坪水电站、镜明水电站、银河水电站等24处,总装机容量为72MW,装机容量远远达不到可开发利用量;龙胜县是一个多山的山区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根据龙胜县的实际情况,县政府提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抓紧水电工业发展的口号,以水电工业的发展作为本县工业发展的重点,**电站的建设符合本县地方发展规划。4.1.3取水符合流域水资源规划按照***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县寻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寻江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适合开发水力资源。龙胜县境内寻江干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81万kw,可开发量11.83万kw;寻江干流梯级开发规划为:白石一级、白石二级、江底、泥塘、龙泉、锯木场、勒黄、大云、思陇。其中**电站为规划中第八级,故项目的实施符合流域水资源规划。4.1.4取水适应本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根据现状水资源调查成果可知,龙胜县现状年河道外用水量1.5842亿m3,占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5.9%左右,流域内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而且**电站的运行过程仅是使用水能,没有对水量进行消耗;其运行方式为利用水流通过水能机发电,利用的是水头,不对水质造成影响,没有产生新的污染源,对项目所处水功能区的使用造成影响甚微;水库的库容系数较小,几乎没有能力对流域径流进行调节。因此,只要严格按照取水程序及取水水量进行取水,电站取对本论证范围内水资源状况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综上所述,**电站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地方发展规划及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又适应本流域水资源开发现状,充分体现了水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原则,既又发展了当地经济,又满足了环境的基本要求,因此,**电站取水合理。4.2用水合理性分析4.2.1用水过程水电站主要利用水能发电,其用水流程为:河道筑坝蓄水→闸门→水轮机→尾水渠→回归河道用水过程为通过在河中间修建水库先将天然来水进行蓄存,以抬高水位,然后通过闸门按照水能机要求对水量进行调节,使水量流过水能机发电,高水头水流流过水能机后,势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势能减弱后的水流通过尾水渠流回坝下的原河道。4.2.2水平衡分析电站水量平衡方程为:其中:多年平均来水量;:损失水量,即水库水面蒸发、渗漏水量;:通过水轮机流流向下游的水量;:由于水能机过流能力限制而舍弃的水量;:处于水能机发电限制水位以下或是出力曲线以外为了保持水环境不受破坏而必须下泄的环境基流流量等。**电站多年平均来水量26.60亿m3,径流量的绝大部分用来发电,按照业主提供的用水方案,大云电站装机1.1万kw,年利用小时数4510h,水库库容1695万m3,库容系数0.003,水量利用率71.55%,在整个用水流程中,水库蒸发、渗漏损失及其他用水水量较少,剩余水量弃回河道,发电过程中水量几乎没有进行消耗,整体水量是平衡的。4.2.3用水合理性分析⑴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从**电站的用水过程可知,在整个用水过程中,水量损失仅限于水库蒸发和渗漏,由于该电站属径流式电站,对水量调节能力差,且其中渗漏水量又自然回归原河道,发电过程中水量几乎没有进行损耗,因此,取水基本上等于回归水。⑵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由于本河道没有航运要求,对上下游人畜饮水及农业用水在运行过程中是进行预先满足。因此,**电站用水在采取一定措施后,不会影响其他用水户。⑶电站发电用水效率。**电站装机容量1.1万kw,年利用小时数4510h,多年平均来水量为26.60亿m3,发电水量为19.03亿m3,水量利用率为71.55%,装机年利用小时数、水量利用率较为合理。⑷**电站发电过程不产生污染物,其产品属于无污染、低耗水的清洁能源,对环境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既不对其他用水户造成不利影响,又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用水工艺及用水水平较先进,因此,**电站发电用水合理。4.3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4.3.1节水潜力从电站发电用水效率看,**电站用水效率不低,但也还存在一定的节水潜力。由于电站的水库库容系数较小,在电站发电过程中当来水量较大时存在较大量的弃水,且弃水占用比例较大,这种由于水库库容问题存在的发电“瓶颈”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水库库容较小,但也还是存在渗漏、蒸发等水量损失;水库调度过程中,由于机组的性能等要求,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部分水量损失等。综上所述,大云电站用水尚有潜力可挖。4.3.2节水措施电站节水措施主要有:⑴电站建成后,完善有关水文预报系统,通过作洪水的中长期预报,充分发挥水库蓄水功能,在洪水来临之前提前放空水库,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洪水资源发电的目的。⑵优化设计方案、采用较好的防渗材料等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库水量损失。⑶提高调度水平,尽量避免水量浪费。⑷选择高性能的发电设备,并加强对其运行检查维修,提高水轮机和发电机效率。⑸落实节水措施,将节水纳入全厂节能降耗增效的活动中去,从制度上保证节水意识得到加强。⑹电站发电后,及时做好水平衡测试工作(可委托资质单位进行)和分析水量损失情况,做到科学节约用水。4.4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电站的运行规则首先考虑下游生态环境用水和其他用水户要求,在满足发电量较大的情况下,以减少水库回水淹没损失为原则。其合理的取用水量是在满足各用水户的用水要求后的可供水量,具体在5.2.4中进行重点分析。**水电站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5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5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5.1水源论证方案通过收集调查区域内各用水量,依据水文实测资料,结合水电站特性进行调节计算,确定可供水量,最后得出电站发电水量的可靠性和取水方案的可行性结论。**电站坝址位于勒黄水文站下游,二者集水面积仅相差12.9%,勒黄水文站设立于1958年,具有从1959年以来的连续的水文资料,电站坝址径流计算主要是根据勒黄水文站1959~2003年共45年实测径流资料系列,采用水文比拟法进行径流移植。用水量计算采取分项计算的方法,主要是基于统计部门历年统计数据及实际调查的数据,并参考***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在来水量及用水量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逐日调节计算,得出各种保证率条件下及多年平均可供水量,然后结合本流域水资源现状、用水情况进行用水预测,分析工程取水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结论。5.2地表取水水源论证5.2.1依据的资料与方法5.2.1.1水文站分布情况电站坝址上游9.36km处有勒黄水文站,该站是寻江上游重要控制站,位于龙胜县龙胜镇勒黄村,地理位置东经109°57′35″,北纬25°47′55″,控制集水面积1887km2,其下游西南方向35.6km处有古宜河控制站三江县古宜站及西南12.5km处有寻江支流三门河控制站三门水文站。此外,在坝址以上流域还有社水、江底、芙蓉、马堤、平等、和平等雨量观测站。古宜水文站属国家重要水文站,勒黄、三门水文站是国家基本站,各水文站分布位置图见附图4。5.2.1.2基本水文资料情况分析论证范围内主要控制站是龙胜县勒黄水文站,该站于1958年8月设立为水文站,位于龙胜镇勒黄村,该站自设立以来未进行过变动,资料连续性较好,目前主要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降水、蒸发等。自1959年后,有连续完整的系列资料,系列长度完全满足本次水资源论证的需要,因此本次论证主要采用1959~2003年资料作为计算依据。各站资料情况见表5.2.1。表5.2.1电站坝址以上各水文测站资料观测情况站名观测项目及起迄年份水位流量降雨勒黄1959~今1959~今1954~今古宜1974~今1974~今1933~今三门1959~今1959~今社水1965~今江底1971~今芙蓉1971~今5.2.2来水量分析由于**电站直接在河道筑坝蓄水,使用的是水头势能,水源主要由地表水组成,故来水量计算仅包含地表水部分。5.2.2.1降水量分析流域处在越城岭山脉的西北面,北面有八十里大南山的阻挡,使得北上水汽受阻,流域四周高山环抱,山峦迭嶂,降雨量丰富;流域东南部金石、华江是***6大暴雨中心之一,其多年平均年降雨量达到2600mm以上。流域内降雨量变幅不大(见图5.2-1)。本流域水汽来源方向主要是东南方向,流域总的降雨量趋势是自南向北逐渐减少,水电站集水面积内雨量站点较多,分布较均匀,根据各雨量站多年平均降雨量绘制降雨量等值线图,再从等值线图上按照权重计算得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90mm。图5.2-1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等值线图通过对龙胜站1954~2003年共50年降水资料统计分析,采用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计算得龙胜站降水量均值、Cv、Cs/Cv值分别为1541.5mm、0.17、2.0(见图5.2-2)。图5.2-2龙胜县年降雨量频率曲线图年降雨量统计参数见表5.2.2-1。表5.2.2-1勒黄水文站年降水量频率成果表降水量单位:mm站名统计参数设计频率(%)备注均值CvCs/Cv15508590勒黄水文站1541.50.172.01812.51526.71272.31216.6单站降雨量,系列1954-2003年。查***年降雨量等值线图(***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勒黄水文站多年平均降雨量处于1400mm~1600mm等值线之间,故认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Cv,Cs/Cv等统计参数是合理的,成果比较可靠。5.2.2.2径流资料“三性”分析(1)可靠性分析勒黄水文站是国家基本水文站,从1958起断面未进行过搬迁,流量测验采用流速仪法,采用资料为多年实测值,并且经过水文部门逐年整编、复审、汇审,对历年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其年降雨、径流的分布过程符合水文变化规律,资料质量可靠。(2)一致性分析龙胜县流域内未建大中型水库,一般小水库调节库容低,水量调节能力较差,不具有流域调节能力,对年径流量影响很小,所以本次计算不对水库进行还原计算,但为了尽量减少水利工程对年径流的影响,考虑到流域已建或在建的主干流各水电站的多少有一点调蓄能力,本次计算时段以水文年计。流域内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量所占天然来水量比例较少,据历年统计分析,龙胜县水文站80年代以前还原水量主要是农业用水,农业还原水量多年平均在0.26亿m3左右,工业还原水量不足0.02亿m3,最大年份的总还原水量占天然径流量的比重尚不足2%,考虑到农业用水在80年代以后没有大幅度增加的现实情况以及工业、生活用水量所占的比重较小等实际情况,还原水量占天然径流量的比重较小,因此本次计算不进行工农业用水水量的还原和一致性计算。(3)代表性分析龙胜县勒黄站年径流系列较长,实测资料系列长度已达到行业要求的计算长度,论证流域代表性直接使用龙胜县勒黄站年径流量系列进行计算,对龙胜县勒黄站1959~2003年径流量系列作差积曲线(图5.2-3),从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在系列组成结构上龙胜县站径流系列包含了60年代、70~80年代长枯水年组、6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长丰水年组以及60年代初期、21世纪初期的平水年组,故认为龙胜县勒黄站来水量资料具有较好代表性。(图5.2-3勒黄水文站年径流差积曲线图)5.2.2.3径流计算⑴水文年的确定根据流域特征,该流域每年汛期从4月份开始,4月~9月为多雨期,10月~次年3月为少雨期,本次计算以4月~次年3月作为计算水文年。(2)年径流量计算坝址径流计算主要是对龙胜县勒黄水文站1959~2003年共45年实测径流进行面积修正,从而得到坝址处径流量系列,由坝址处1952~2003年径流进行频率计算,经适线后得下图:从而计算得流域径流量统计参数如表5.2.2-2。表5.2.2-2**电站年径流统计参数表单位:108m3地点面积均值CvCs/Cv各种频率设计值备注15%50%85%90%坝址处213126.620.20232.1026.2521.1520.05计算流域多年平均月径流量由勒黄水文站多年平均月径流过程推求,计算方法采用同倍比法,成果详见表5.2.2-3。表5.2.2-3**电站月年平均流量计算成果表项目123456789101112年月径流量0.821.081.612.664.525.214.252.261.351.011.030.8226.62平均流量30.444.260.0103.2169.4201.0159.684.352.137.839.830.584.4说明:径流量单位为108m3,流量单位为m3/s。**电站初步设计报告多年平均流量为84.3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6.60亿m3,本次计算成果多年平均流量为84.4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6.62亿m3,年径流量统计参数Cv、Cs/Cv分别为0.20、2.0,本次计算成果年平均流量、多年平均径流量相差0.5%以内。由于两次计算所得成果相差不大,采用何种成果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但考虑到初步设计成果已经在本报告之前,因此采用初步设计成果作为本次论证的基础。5.2.2.4计算成果合理性检查参照***地表水资源径流等值线图,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取值在1200mm左右,本次计算年径流深为1248.2mm,统计参数Cv值取值0.20,统计参数比较合理,而且也符合本流域的一般分布规律,各项数值基本一致,故认为本次计算成果是合理的。5.2.2.5日平均流量保证率曲线对计算流域P=15%、P=50%、P=85%的年径流量按照龙胜县勒黄站的典型年份的日平均流量过程进行同倍比缩放,得出取水口位置处丰平枯水年逐日流量过程(本次分别选用1977、1992、1986作为典型年),采用综合历时曲线法进行日平均流量保证率计算,绘制日平均流量保证率曲线,查保证率曲线得各保证率下的日平均流量成果,成果见表5.2.2-4。表5.2.2-4龙胜县**电站日平均流量保证率表位置保证率(%)日平均流量(m3/s)备注坝址1570519810141201073084.75062.17040.78530.59027.19522.65.2.3用水量分析5.2.3.1现状用水情况用水分为河道外用水与河道内用水,河道外用水主要有农业灌溉、农村人蓄用水、工业用水等;河道内用水主要有水力发电用水,因其用水基本不消耗水量,因此,本次调查着重于河道外用水情况。(1)农业灌溉用水由第三章可知,本次水源论证范围为水文站到坝址区间,经实地考察,电站以上到水文站区间没有渠道、堰坝从河道取水;河道两岸农田高程大部分高于河床,故农田用水近似可以忽略不计。(2)工业用水论证区域内没有大型厂矿、企业,工业用水也可以忽略不计。(3)生活用水论证区域内居民生活用水基本上是取自山涧水,没有直接从河道取水,故生活用水也忽略不计。(4)生态用水量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两部分,即维持陆生、水生生物需水量和保护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包括水环境)所需的水量,需要考虑河流水体维持原有自然景观,使河流不萎缩断流,并能维持生态平衡。按照惯例,以多年平均流量的10%作为生态环境用水量,即以8.43m3/s作为环境基流的控制性流量。(5)水库水面蒸发损失量水库水面蒸发损失水量即建库后水面蒸发量减建库前陆地蒸发量,可采用本站蒸发成果计算,由于本电站属于低坝,水库库容不大,建库后形成的水面相比建库前大不了多少,两者形成的水面蒸发损失差相比天然径流量可以忽略不计,故本此计算不计蒸发损失。(6)水库渗漏损失量由于水库容不大,库区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参照已建水库的损失情况,取库容的10%作为水库的渗漏损失水量,其水量为169.5万m3。5.2.3.2规划年用水预测分析规划年内的用水量变化首先是来水量的变化,由于影响论证范围上游控制站勒黄水文站水量的主要因素是龙胜县用水量的变化,故需要先对龙胜县的用水进行预测,据***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数据,龙胜县历年社会经济各统计要素如下,见表5.2.3-1。
表5.2.3-1龙胜县历年工农业及人口统计成果表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人口耕地水田(万元)(万元)(万人)(千公顷)(千公顷)19906566300216.5312.476.9719916738332216.5912.756.9819927313498016.6112.496.9319939316826516.6112.566.911994174691124516.6512.746.891995210131410516.6812.926.891996231861581316.6813.236.811997296261390616.6813.126.791998303091572616.6513.206.811999296111611716.6813.196.792000342874060116.7013.976.92002363382268816.5813.487.02003309493472716.5512.426.27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龙胜县近几年来第一、第二产业稳步增长,人口进入90年代以来增长缓慢,并有减少趋势;耕地多年保持平稳,21世纪以来有减少的趋势。(1)农业灌溉用水量由于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水田面积近年来不再增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以来耕地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规划年农业灌溉应采用节水技术降低灌溉用水量,故农田用水更加减少;水文站以上来水量减少主要是因为损耗水量,由于规划年耗水量减少的主要部分是规划年和现状水平年的耗水量差值,从前面分析可知,本流域农田耗损水量较少,最大年份总还原水量尚不足天然径流量的2%,农业还原水量规划年和现状水平年二者的差值则更小,相比与天然径流量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况且,如上所述,规划年农业用水量是减少的,故来水量相对有所增加。(2)工业用水量参照近10年的工业总产值的平均递增率对工业用水量进行预测,该区域工业比较落后,工业用水量在现有用水水平上增加15%作为规划水平年的工业用水量,预计到2015年工业需水量为875.2万m3。(3)生活用水量虽然本县人口近几年不断减少,但为安全计,本次计算流域内人口仍然按照自然增长率4.9‰计算到2015年,预测人口为17.64万人;规划年农村生活用水量定额为152L/人·日。以此用水指标计算,论证区域内规划年生活用水量见表5.2.3-2。表5.2.3-2龙胜县规划年生活用水量统计表城镇、农村生活用水量大牲畜用水量小牲畜用水量总用水量人口定额用水量头数定额用水量头数定额用水量(万人)(L/人·d)(万m3)(万头)(L/头·d)(万m3)(万头)(L/头·d)(万m3)(万m3)17.64132849.911.921546200.248.58719336.91387.0由于现状生活用水为1141万m3,规划年生活用水增加值为二者差值,并且只有损失水量,因此,其水量损失也仅占天然径流量的0.1%以内。由前所述,在用水组成中,农业用水占了绝大部分,而且规划年农业用水量的减少相应的使得来水量增加,相对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增加使得来水量减少,由于水量有增减,而且水量变化仅是耗损水量,按照现状水平年最大还原尚不足2%的计算,其还原水量远远达不到2%,按照相关规定,规划水平年来水量不需要进行还原,故其等于现状水平年来水量。论证范围内没有工业基础,也没有工业规划,况且龙胜县的旅游业发展也限制了一部分工业的布局,加上全区第一条的环保公路的即将建设,因此,论证范围内未来工业不可能有较大发展;农业由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论证范围内也不会大规模的开垦;人口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所以,在规划年论证范围内各用水户用水量基本维持在现状年水平。由上所述,规划年水量相对于现状水平年没有大的变化,由于本电站在原河道上建库蓄水发电,没有改变水流的流程,故仅需每天保证有环保控制性流量下泄即可。5.2.4可供水量计算及可靠性分析可供水量是水源天然来水量减去保证其它部门必需水量剩下的部分。对于不同水平年的来水量,相应可供水量也不同。5.2.4.1可供水量计算原则大云电站是以发电为主,水库正常蓄水位204.8m,正常发电死水位96.6m,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727.42万m3,调节库容为682.42万m3。径流调节计算原则是水库保持正常蓄水位204.8m,水量是来多少放多少;在满足下游基本生态需水量的要求下,力求满足电站电能较大,同时水库回水淹没较少的要求。水电站设计发电流量为117.22m3/s,本电站运行方式为:(1)、当来水量小于117.22m3/s时,按实际来水量进行发电;(2)、当来水量大于117.22m3/s时,按117.22m3/s进行发电,多余则弃水;(3)、当来水量小于23.09m3/s时,发电机停止发电,按照生态基流放水,直到库容接近死库容,按照来多少放多少的原则放水。**电站为径流式电站,水库的库容系数只有0.00255,只有日调节性能,对下游的影响是较小的,因此电能计算只考虑本电站的发电效益,不考虑下游梯级发电效益。5.2.4.2水电站发电可用水量分析计算水库水量平衡计算计算采用下式进行::集水区来水量,为水文站以上来水量,现状水平年来水量不还原;:水文站到坝址区间来水量;:通过水轮机发电的水量;:由于水库满蓄而多余的水量;:下游生态需水中与发电不重合部分;:水库蓄水量变化;在以上水平衡关系中,发电用水受发电水头及来流流量控制;环境用水优先予以满足;水库渗漏水量可回归河道,即渗漏水量可用于环境用水。以龙胜县勒黄水文站站历年日平均流量进行调节计算,可得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18.48亿m3(成果表5.2.4-1)表5.2.4-1**电站多年逐日调节计算表单位:万m3年月日坝址来水来水量日初库容大坝放水发电用水日末库容弃水4519591129.8257.6302.6257.6257.645.00.019591232.2278.1323.1278.1278.145.00.019591329.8257.6302.6257.6257.645.00.019591427.4237.1282.1237.1237.145.00.019591524.4210.8255.8210.8210.845.00.019591623.4202.0247.0202.0202.045.00.019591722.5194.2239.272.90.0166.30.019591823.4202.0368.2202.0202.0166.30.0200092663.9552.31011.6552.3552.3459.40.02000927255.22205.12664.51012.81012.8727.4924.32000928111.1960.11687.5960.1960.1727.40.02000102174.3642.01369.4642.0642.0727.40.02000102272.0622.51349.9622.5622.5727.40.02000102387.4755.21482.6755.2755.2727.40.02000122917.1147.3610.3199.5199.5410.80.02000123016.3140.5551.3199.5199.5351.80.02000123117.7153.2505.0199.5199.5305.50.02003123111.599.5299.0199.5199.545.0∑(亿m3)26.6018.8718.487.73以勒黄水文站1961.4~1962.3、1982.4~1983.3、1995.4~1996.3为丰、平、枯水年的典型年,按照上述调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电子教案 模块三 商务办公 项目二 办公设备日常维护
- 2025年转租的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5标准供货合同范本参考
-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肾病的临床护理
- 先天性肝囊肿的临床护理
- 2025房屋租赁合同书范本
- 2025新款房屋抵押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之消防设备中级技能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 2025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个人理财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 2025年注册测绘师之测绘综合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企业利他培训
- DB32-T 4569-2023 发泡陶瓷保温板 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2025云南烟草专卖局(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90人(非定向)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职教高考对口升学 护理类 专业综合模拟卷(4)(四川适用)(原卷版)
- 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
- 农村街道电网改造合同范例
- 绿化 保洁合同范例
- 病理科危险品管理
- 零售店员工管理
- 《通信概论》课件 任务1 4G网络建设
- 业财融合视角下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升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