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肺同治论治咳嗽_第1页
从肝肺同治论治咳嗽_第2页
从肝肺同治论治咳嗽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肝肺同治论治咳嗽

关于这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无论是老年人还是老年人,讨论通常都是模糊的。治疗包括肝脏理论(如清肝宁肺法)和肺理论(如辅助肺肺法)。现代人也可以从肝脏和肺的理论出发,治疗的临床效果不同。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求古问今,不断探索,对本证的病因病机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治疗效果也较满意,故谈谈个人体会,以与同道共探讨。1本证病因病机的暴露1.1肝功能失调之机理为了加深对本证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理解,首先必须弄清肝与肺的关系。肝与肺的关系十分密切,从五行来讲,是金克木的关系;在经络上,肝肺的经络在胸中直接相连;在生理方面,肝与肺是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具体来说,肝居下焦,藏血,主疏泄,其气主升,为阴中之阳;肺居上焦,主气,主宣发肃降,其气宜降,为阳中之阴。在生理上,肺气的宣发肃降要靠肝的正常疏泄才能正常,而肺的肃降功能又能抑制肝气上升太过,肝气上升又能抑制肺气肃降太过。如此相辅相成,互相制约,才能使全身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气血调畅。在病理情况下,如肝火犯肺,肺热津伤,则致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咳嗽;反之,肺失肃降,不仅不能抑制肝的气火上升,而且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滞。这就是说肝肺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气机升降失常而上逆。因此,在治疗上只有肝肺同治、肝肺并调,降气疏肝,才能使肝肺的功能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从而使气滞气逆消失。1.2从肝论治的原因及疗效分析关于本证的病因病机,一般都认为多由肝气郁结或肝经蕴热,郁而化火,肝火犯肺,肺失肃降而咳。但笔者认为有失稳妥,首先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本证的病因是肝郁化火或肝经蕴热。但笔者认为,肝郁是肝的作用不及,疏泄无能,故并不侵犯他脏而引起咳嗽;肝经蕴热和肝火虽属同类,但肝经蕴热是病在本经,并不导致肺热津伤、肺失清肃,故也不会引起咳嗽。因此,笔者认为肝郁或肝经蕴热并不是本证的病因,而只是肝火产生的原因。其次使人容易忽视病变过程中肺热津伤的病理变化。肝火犯肺,犹如火及邻舍,邻舍也已发生火灾一样,故肺必同热;火热为阳邪,极易伤阴,故本证常有口干、口渴、痰液粘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阴津不足的表现。最后容易使人误认为本证的病机只是肝火犯肺,肺失肃降,从而导致从肝论治本病的治法。笔者认为,本证的主证是咳嗽,引起咳嗽的原因才是本证的病因。根本原因是肝火犯肺,直接原因是肺热,导致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咳。因此,按照这个观点来治疗本证,则当清肝泻肺为主。火为阳邪,易伤阴津,肺之阴津不足,或火热之灼津为痰,痰阻于肺,也会影响肺的肃降功能,导致肺气上逆而咳,但也不可忽视。前面从肝肺的关系已经知道,肝火犯肺可致肺失清肃,而肺失清肃又可导致肝失疏泄和肝之气火上逆无制。故疏肝调气,促使肝的疏泄功能恢复正常也是治疗本证不可忽视的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再从临床疗效来看,单纯从肝论治或单纯从肺论治其疗效都不满意;但若采取以清肝泻肺为主,酌情辅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疏肝调气的方法来治疗,则往往疗效显著。再从虚实来看,前人多认为本证属实证,但笔者认为,本证多属实证,但由于火热之邪易伤阴津,由于体质因素(如素体阴虚)、失治、误治等原因,据临床所见实中夹虚的证候也并不少见。因此,本证的病因当是肝火肺热,基本病机当是病在肝肺,肝火犯肺,肺热津伤,肺失清肃,气机上逆;多属实热证,但也有实中夹虚的证候。2理气和理气选用根据上述病因病机分析,本证的治则当是肝肺同治,肝肺并调,治本为主,兼顾治标,或祛邪为主,兼顾扶正。具体治法当是清肝泻肺为主,酌情辅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降气疏肝。清肝方剂可酌情选用咳血方(青黛、炒栀子、瓜蒌仁、海浮石、诃子)、左金丸、黛蛤散等;泻肺方剂可酌情选用泻白散、白虎汤;化痰止咳可酌选贝母瓜蒌散;清肺润肺宜选清燥救肺汤;疏肝降气可选用四逆散加减。清肝常选用青黛、栀子、黄芩、黄连、丹皮、夏枯草等。清肺多选用桑白皮、地骨皮、生石膏、知母、桑叶等甘寒清润之品。止咳化痰宜选瓜蒌、枇杷叶、川贝、海蛤粉、海浮石等甘寒清润或兼降气的药物。疏肝理气宜选柴胡、香附、枳实、郁金等寒凉平性之品。辛温香燥的理气药,如青皮、陈皮等按去性取用之法也可酌情选用。滋阴润肺一般宜选沙参、麦冬、天冬、百合等,柔肝护阴一般选用白芍。3临床疗效分析案例1:李某,男,43岁,干部。就诊日期:2006年4月5日。咳嗽月余,呈阵发性,咳时满面通红,痰少色黄,质粘难咯,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前医曾以泻白散合贝母瓜蒌散治疗,疗效不显。脉症合参,证属肝火犯肺,肺热津伤,肺气上逆。治宜清肝泻肺为主,辅以润肺化痰,降气疏肝。处方:黄连10g,吴萸3g,知母10g,生石膏15g,桑白皮10g,川贝10g,瓜蒌10g,柴胡12g,白芍12g,枳实10g,生甘草6g,青皮10g,大黄3g(后下)。5剂,水煎服而愈。按:咳嗽痰少色黄、粘稠难咯,是肺热津伤的表现;胁肋灼热是肝经郁热的表现;咳嗽阵作、咳时面红、口苦咽干是肝火冲逆的表现;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脉弦数皆为内热的表现。脉弦为肝病主脉。咳嗽既有肺热津伤的表现,又有肝经郁热、肝火冲逆的表现,证属肝火犯肺无疑。前医用泻白散合贝母瓜蒌散治疗疗效不显,是因前医只是从肺论治,忽略了肝肺的关系,未曾治肝,与本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不完全合拍,故疗效不显。本人肝肺同治、肝肺并调,故收效甚捷。病例2:王某,女,38岁。就诊日期:2006年6月24日。咳嗽10余天。于10余天前,因生气突发咳嗽阵作,咳时面赤,痰少质粘,痰中带血,血色鲜红,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并伴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急性发作,经服阿莫西林、病毒灵、复方甘草片等药治疗无好转,遂寻中医治疗。前医曾用《丹溪心法》中的咳血方治疗,咯血停止,但咳嗽如故,遂来本院门诊求治。脉症合参,证属肝火犯肺,肺热津伤,肺失清肃,气机上逆。方用泻白散、咳血方、四逆散合方加减。处方:桑白皮10g,地骨皮10g,青黛10g,栀子10g,柴胡10g,白芍10g,枳实10g,川贝10g,瓜蒌10g,玄参15g,麦冬10g,知母10g,诃子6g,甘草6g,桔梗5g。水煎服,5剂痊愈。按:本证因情志刺激诱发咳嗽,且有肺热津伤、肝经郁热和肝火冲逆的表现,当证属肝火犯肺无疑。本案例与案例1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本证出现了痰中带血症状;二是阴津受损的表现已较明显,出现了小便短赤、舌上少津等表现,故在治疗时,还当兼顾肺之阴津不足的一面。前医用咳血方治疗,咯血停止而咳嗽如故,是因咳血方重在治肝,且方中青黛、栀子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清肺润肺的力量不强,故咯血止而咳嗽不减。本人加泻白散清肺泻火,又加玄参、麦冬养阴润肺,加四逆散舒肝调气,与本证的病因病机完全合拍,故疗效显著。按:本案例与温燥伤肺证很相似,但由于没有头痛身热等外感征象,故属内伤咳嗽无疑。由于本案例既有肺热津伤的表现,又有肝火冲逆的表现,故证属肝火犯肺证毫无疑问但与前面两例最不相同的是:本证出现了咽干口燥、口渴喜饮,小便短赤,舌干无苔,脉细等肺津受损比较严重的表现此时在清肝泻肺的同时,若不辅以大队滋阴润肺之品,则阴不制阳,火热之邪将更甚;加之肺阴不足也可导致肺失肃降而咳嗽,故用清燥救肺汤清肺润肺,黛蛤散清肝。因肝火犯肺属肝肺失调,气机上逆,故用四逆散调畅气机。方中的桑叶虽属辛凉宣肺药,但由于本品甘苦寒,归肺肝经,甘能润肺,苦能降泄,寒能清热,故具清肝泻肺,润肺止咳的作用,用于本证也是极为对证的。因本证肺阴虚已较明显,故不宜再用黄连、黄芩、栀子等苦寒化燥、耗气伤阴之品,而只用青黛清肝泻肺、化痰止咳。日。咳嗽30天。咳嗽阵作,咳时面红,干咳无痰;伴咽干口燥,胸满胁痛,急躁易怒,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干无苔,脉弦细数。前医曾用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治疗,效果不显,遂来我院门诊求治。脉症合参,证属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