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张峻巍第六章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本章内容
前言第1节电子光学基础第2节透射电镜的结构与应用第3节电子衍射第4节金属薄膜的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本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透射电镜的结构与成像原理;照明系统和成像系统的构成与原理,以及这两个系统的优劣对整个电镜的影响;电子衍射与X射线衍射的异同。难点:各种复杂衍射花样的产生机理;
如何针对具体材料选择试样制备方法。
电子显微镜(electronmicroscope,EM)一般是指利用电磁场偏折、聚焦电子及电子与物质作用所产生散射之原理来研究物质构造及微细结构的精密仪器。前言
近年来,由于电子光学的理论及应用发展迅速,此项定义已嫌狭窄,故重新定义其为一项利用电子与物质作用所产生之讯号来监定微区域晶体结构(crystalstructure,CS)、显微组织(microstructure,MS)、化学成份(chemicalcomposition,CC)、化学键结(chemicalbonding,CB)和电子分布情况(electronicstructure,ES)的电子光学装置。前言用电子光学仪器研究物质组织、结构、成份的技术称为电子显微术。众所周知,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材料科学工作者能够及时提供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结构材料及具有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功能材料。而材料的性能往往取决于它的微观结构及成分分布。前言因此,为了研究新的材料或改善传统材料,必须以尽可能高的分辨能力观测和分析材料在制备、加工及使用条件下(包括相变过程中,外加应力及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下等)微观结构和微区成分的变化,并进而揭示材料成分—工艺—微观结构—性能之间关系的规律,建立和发展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前言
发展历史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可远溯自1897年英国J.J.Thomson发现「电子」;到了1912年,vonLaue发现X光衍射现象,经Bragg父子发扬,一举奠定X光的波动性和利用电磁波衍射决定晶体结构的方法;1924年,德国deBroglie提出了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相性的假设;
发展历史1926年,奥地利的薛丁格(ErwinSchroedinger)、德国的海森柏格(WernerHeisenberg)等人发展量子力学,树立电子波粒二相性的理论基础。电子既然有波动性,则应该有衍射现象;1927年,美国人Davisson和Germer以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发展历史在电子显微镜本身结构方面,最主要的电磁透镜源自J.J.Thomson作阴极射线管实验时观察到电场及磁场可偏折电子束。后人更进一步发现可藉电磁场聚焦电子,产生放大作用。电磁场对电子之作用与光学透镜对光波之作用非常相似,因而发展出电磁透镜。1934年,德国的Knoll和Ruska在实验室制作第一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放大率只有12倍,分辨率和光学显微镜差不多。
发展历史1939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出分辨率优于10nm的透射电镜商品;在1940年代,常用50至100kV的TEM,其分辨率(resolvingpower)约在l0nm左右,而最佳分辨率则在2至3nm之间。当时由于研磨试片的困难及缺乏应用动机,所以鲜为物理科学研究者使用。(1947年,LePoole发展了TEM选区衍射模式,把电子显微像和电子衍射对应起来)。
发展历史直到1949年,Heidenreich制成适于TEM观察的铝及铝合金薄膜,观察到因厚度及结晶方位不同所引起的像对比效应,并成功的利用电子衍射理论加以解释。同时也获得一些与材料性质有关的重要结果,才使材料界人士对TEM看法改变。但因为一般试片研制不易,发展趋缓。
发展历史一直到1950年代中期,由于成功地以TEM观察到不锈钢中的位错及铝合金中的小G.P.区(G.P.zone),再加上各种研究方法的改进,如:试片的研磨。TEM一般的分辨率由2.5nm增进到数埃。
发展历史双聚光镜的应用可获得漫射程度小、强度高、直径在微米(μm)左右的电子束,增进TEM微区域观察的效果。晶体中缺陷电子衍射成像对比理论的发展。试样在TEM中的处理,如倾斜、旋转装置之渐臻实用等。
TEM因此才一日千里,为自然科学研究者所广泛使用。第1节电子光学基础光学显微镜和透镜的分辨率
由于光波的波动性,使得由透镜各部分折射到像平面上的像点及其周围区域的光波发生相互干涉作用,产生衍射效应。光学显微镜和透镜的分辨率
一个理想的物点,经过透镜成像时,由于衍射效应,在像平面上形成的不再是一个像点,而是一个具有一定尺寸的中央亮斑和周围明暗相间的圆环所构成的Airy斑。如图所示。光学显微镜和透镜的分辨率
测量结果表明Airy斑的强度大约84%集中在中心亮斑上,其余分布在周围的亮环上。由于周围亮环的强度比较低,一般肉眼不易分辨,只能看到中心亮斑。因此通常以Airy斑的第一暗环的半径来衡量其大小。根据衍射理论推导,点光源通过透镜产生的Airy斑半径R0的表达式为:(6-1)光学显微镜和透镜的分辨率
(6-1)通常把两个Airy斑中心间距等于Airy斑半径时,物平面上相应的两个物点间距(Δr0)定义为透镜能分辨的最小间距,即透镜分辨率(也称分辨本领)。由式6-1得:由式6-1得最小分辨距离计算公式(6-2)其中Δr0——最小分辨距离
λ——波长
n——透镜周围的折射率
α——透镜对物点张角的一半,光学显微镜和透镜的分辨率
对于光学透镜,当n∙sinα做到最大时(n≈1.5,α≈70-75°),式(6-2)简化为:(6-3)光学显微镜和透镜的分辨率
(6-3)上式说明,光学透镜的分辨本领主要取决于照明源的波长。半波长是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理论极限。可见光的最短波长是390nm,也就是说光学显微镜的最高分辨率是≈200nm。光学显微镜和透镜的分辨率
有效放大倍数一般地人眼的分辨本领是大约0.2mm,光学显微镜的最大分辨率大约是0.2μm。把0.2μm放大到0.2mm让人眼能分辨的放大倍数是1000倍。这个放大倍数称之为有效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在0.2μm时,其有效放大倍数是1000倍。有效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做的更高,但是,高出的部分对提高分辨率没有贡献,仅仅是让人眼观察更舒服而已。所以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最高在1000-1500之间。如何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根据式(5-3),要想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关键是降低照明光源的波长。如何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根据式(6-3),要想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关键是降低照明光源的波长。顺着电磁波谱朝短波长方向寻找,紫外光的波长在13-390nm之间,比可见光短多了。但是大多数物质都强烈地吸收紫外光,因此紫外光难以作为照明光源。如何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更短的波长是X射线。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能使X射线改变方向、发生折射和聚焦成象的物质,也就是说还没有X射线的透镜存在。因此X射线也不能作为显微镜的照明光源。除了电磁波谱外,在物质波中,电子波不仅具有短波长,而且存在使之发生折射聚焦的物质。所以电子波可以作为照明光源,由此形成电子显微镜。
电子波长
根据德布罗意(deBroglie)的观点,运动的电子除了具有粒子性外,还具有波动性。这一点上和可见光相似。电子波的波长取决于电子运动的速度和质量,即(6-4)
电子波长
(6-4)式中,h为普郎克常数:h=6.626×10-34J.s;m为电子质量;v为电子运动速度,它和加速电压U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即(6-5)
电子波长
(6-5)式中e为电子所带电荷,e=1.6×10-19C。将(5-5)式和(5-4)式整理得:
(5-6)
不同加速电压下的电子波波长
加速电压U/KV电子波波长λ/nm加速电压U/KV电子波波长λ/nm204060801000.008590.006010.004870.004180.0037112016020050010000.003340.002850.002510.001420.00087
电磁透镜
电子波和光波不同,不能通过玻璃透镜会聚成像。但是轴对称的非均匀电场和磁场则可以让电子束折射,从而产生电子束的会聚与发散,达到成像的目的。人们把用静电场构成的透镜称之“静电透镜”;把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所构成的透镜称之“电磁透镜”。静电透镜当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由于电场力的作用,电子会发生折射。静电透镜我们将两个同轴圆筒带上不同电荷(处于不同电位),两个圆筒之间形成一系列弧形等电位面族,散射的电子在圆筒内运动时受电场力作用在等电位面处发生折射并会聚于一点(图5-2)。静电透镜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静电透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枪就是一个静电透镜。电磁透镜电子在磁场中运动,当电子运动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不平行时,将产生一个与运动方向垂直的力(洛仑兹力)使电子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左手定则:左手平展,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手心对准N极,手背对准S极,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既正电荷运动的方向),则拇指的方向就是导体或正电荷受力方向)垂直于v和B构成的平面(若q为负电荷,则反向)。
电磁透镜图5-3是一个电磁线圈。当电子沿线圈轴线运动时,电子运动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一致,电子不受力,以直线运动通过线圈;电磁透镜图5-3是一个电磁线圈。当电子运动偏离轴线时,电子受磁场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发生偏转,最后会聚在轴线上的一点。电子运动的轨迹是一个圆锥螺旋曲线。电磁透镜短线圈磁场中的电子运动显示了电磁透镜聚焦成像的基本原理。实际电磁透镜中为了增强磁感应强度,通常将线圈置于一个由软磁材料(纯铁或低碳钢)制成的具有内环形间隙的壳子里(如图5-4)。
电磁透镜此时线圈的磁力线都集中在壳内,磁感应强度得以加强。狭缝的间隙越小,磁场强度越强,对电子的折射能力越大。电磁透镜为了使线圈内的磁场强度进一步增强,可以在电磁线圈内加上一对磁性材料的锥形环(如图5-5所示),这一装置称为极靴。增加极靴后的磁线圈内的磁场强度可以有效地集中在狭缝周围几毫米的范围内。电磁透镜成像光学透镜成像时,物距L1、像距L2和焦距f三者之间满足如下关系:(5-8)电磁透镜成像
(6-8)电磁透镜成像时也可以应用式(6-8)。所不同的是,光学透镜的焦距是固定不变的,而电磁透镜的焦距是可变的。电磁透镜焦距f常用的近似公式为:(6-9)电磁透镜成像
(5-9)式中是K常数,Ur是经相对论校正的电子加速电压,(IN)是电磁透镜的激磁安匝数。由式(6-9)可以发现,改变激磁电流可以方便地改变电磁透镜的焦距。而且电磁透镜的焦距总是正值,这意味着电磁透镜不存在凹透镜,只是凸透镜。电磁透镜的像差及其对分辨率的影响按式(6-3)最佳的光学透镜分辨率是波长的一半。对于电磁透镜来说,目前还远远没有达到分辨率是波长的一半。以日立H-800透射电镜为例,其加速电压达是200KV,若分辨率是波长的一半,那么它的分辨率应该是0.00125nm;实际上H-800透射电镜的点分辨率是0.45nm,与理论分辨率相差约360倍。电磁透镜的像差及其对分辨率的影响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原来电磁透镜也和光学透镜一样,除了衍射效应对分辨率的影响外,还有像差对分辨率的影响。由于像差的存在,使得电磁透镜的分辨率低于理论值。电磁透镜的像差包括几何像差和色差。电磁透镜的像差及其对分辨率的影响1.几何像差是因为透镜磁场几何形状上的缺陷而造成的。几何像差主要指球差和像散。2.色差是由于电子波的波长或能量发生一定幅度的改变而造成的。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球差、像散和色差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减小这些像差的途径。一、球差球差是因为电磁透镜近轴区域磁场和远轴区域磁场对电子束的折射能力不同而产生的。一、球差原来的物点是一个几何点,由于球差的影响现在变成了半径为ΔrS的漫散圆斑。我们用ΔrS表示球差大小,计算公式为:(6-10)
Cs为球差系数一、球差球差是像差影响电磁透镜分辨率的主要因素,它还不能象光学透镜那样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组合设计来补偿或矫正。
二、像散像散是由透镜磁场的非旋转对称引起的像差。当极靴内孔不圆、上下极靴的轴线错位、制作极靴的磁性材料的材质不均以及极靴孔周围的局部污染等都会引起透镜的磁场产生椭圆度。二、像散将RA折算到物平面上得到一个半径为ΔrA的漫散圆斑,用ΔrA表示像散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6-11)二、像散像散是可以消除的像差,可以通过引入一个强度和方位可调的矫正磁场来进行补偿。产生这个矫正磁场的装置叫消像散器。三、色差色差是由于成像电子的能量不同或变化,从而在透镜磁场中运动轨迹不同以致不能聚焦在一点而形成的像差。三、色差最小的散焦斑RC。同样将RC折算到物平面上,得到半径为ΔrC的圆斑。色差ΔrC由下式来确定:
(6-12)三、色差引起电子能量波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子加速电压不稳,致使入射电子能量不同;二是电子束照射试样时和试样相互作用,部分电子产生非弹性散射,致使能量变化。衍射效应的分辨率和
球差造成的分辨率比较式(6-2)和式(6-10)可以发现孔径半角α对衍射效应的分辨率和球差造成的分辨率的影响是相反的。衍射效应的分辨率和
球差造成的分辨率提高孔径半角α可以提高分辨率Δr0,但却大大降低了ΔrS。因此电镜设计中必须兼顾两者。唯一的办法是让ΔrS=Δr0,考虑到电磁透镜中孔径半角α很小(10-2-10-3rad),则(6-13)衍射效应的分辨率和
球差造成的分辨率
(6-13)那么ΔrS=Δr0,即:整理得:(6-14)衍射效应的分辨率和
球差造成的分辨率
(6-14)将上式代入(5-13),(6-15)根据式(5-14)和(5-15),透射电镜孔径半角α通常是10-2-10-3rad;目前最佳的电镜分辨率只能达到0.1nm左右。景深电磁透镜的景深是指当成像时,像平面不动(像距不变),在满足成像清晰的前提下,物平面沿轴线前后可移动的距离(透镜物平面允许的轴向偏差Df
)。
景深的计算公式为:(5-16)
焦长
焦长是指物点固定不变(物距不变),在保持成像清晰的条件下,像平面沿透镜轴线可移动的距离。焦长
此时像平面沿轴线前后可移动的距离为DL:由图5-10中几何关系得:第2节透射电镜的结构与应用透射电镜的结构通常透射电镜由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电源系统、循环冷却系统和控制系统(电源与控制系统)组成,其中电子光学系统是电镜的主要组成部分。右图是电子光学系统的组成部分示意图。由图可见透射电镜电子光学系统是一种积木式结构,上面是电子照明系统、中间是成像系统、下面是观察与记录系统。照明系统照明系统主要由电子枪和聚光镜(会聚透镜)组成。其作用就是提供一束亮度高、照明孔径角小、平行度好、束流稳定的电子束照射到试样上。
电子枪是发射电子的照明源。聚光镜是把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会聚而成的交叉点进一步会聚后照射到样品上。电子枪电子枪是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源(电子枪是发射电子的照明源)。电子枪常用的是热阴极三极电子枪,它由发夹形钨丝阴极(灯丝)、栅极和阳极组成,灯丝发射电子;栅极控制电子束形状和发射强度;阳极使电子获得较高动能,形成定向高速电子流,又称为加速极。电子枪图(a)为电子枪的自偏压回路,自偏压回路可以起到限制和稳定束流的作用。图(b)是电子枪结构原理图。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某一地点,电子束会集成一个交叉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子源。交叉点处电子束直径约几十个微米。电子枪因为栅极比阴极电位值更负,所以可以用栅极来控制阴极的发射电子有效区域。当阴极流向阳极的电子数量加大时,在偏压电阻两端的电位值增加,使栅极电位比阴极进一步变负、由此可以减小灯丝有效发射区域的面积,束流随之减小。电子枪若束流因某种原因而减小时,偏压电阻两端的电压随之下降,致使栅极和阴极之间的电位接近。此时,栅极排斥阴极发射电子的能力减小,束流又可望上升。电子枪因此、自偏压回路可以起到限制和稳定柬流的作用。由于栅极的电位比阴极负,所以自阴极端点引出的等位面在空间呈弯曲状。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某一地点,电子束会会集成一个交叉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子源。交叉点处电子束直径约几十个微米。灯丝聚光镜聚光镜用来会聚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以最小的损失照明样品,并可调节照明强度、孔径角和束斑大小。一般都采用双聚光镜系统,如右图所示。聚光镜第一聚光镜是短焦距强激磁透镜,束斑缩小率为20~60倍左右,将电子枪第一交叉点束斑缩小为0.2~0.75μm聚光镜而第二聚光镜是长焦距弱激磁透镜,适焦时放大倍数为2倍左右。结果在样品平面上可获得0.4~1.5μm的照明电子束斑。
从聚光镜到物镜成像系统成像系统主要由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组成。(一)物镜物镜是用来形成第一幅高分辨率电子显微图像或电子衍射花样的透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物镜。因为物镜的任何缺陷都被成像系统中其它透镜进一步放大。欲获得物镜的高分辨率,必须尽可能降低像差。通常采用强激磁,短焦距的物镜。(一)物镜物镜是一个强激磁短焦距的透镜,它的放大倍数较高,一般为100-300倍。目前,高质量的物镜其分辨率可达0.1nm左右。
(一)物镜物镜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极靴的形状和加工精度。一般来说,极靴的内孔和上下级之间的距离越小,物镜的分辨率就越高。为了减少物镜的球差,往往在物镜的后焦面上安放一个物镜光阑。物镜光阑不仅具有减少球差,像散和色差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图像的衬度。(一)物镜此外,我们在以后的讨论中还可以看到,物镜光阑位于后焦面的位置上时,可以方便的进行暗场及衬度成像的操作。在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图像分析时,物镜和样品之间的距离总是固定不变的,(即物距L1不变)。因此改变物镜放大倍数进行成像时,主要是改变物镜的焦距和像距(即f和L2)来满足成像条件。
(二)中间镜中间镜是一个弱激磁的长焦距变倍透镜,可在0-20倍范围调节。当M>1时,用来进一步放大物镜的像;当M<1时,用来缩小物镜的像。在电镜操作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中间镜的可变倍率来控制电镜的放大倍数。(二)中间镜如果把中间镜的物平面和物镜的像平面重合,则在荧光屏上得到一幅放大像,这就是电子显微镜中的成像操作,如图5-15(a)所示。(二)中间镜如果把中间镜的物平面和物镜的后焦面重合,则在荧光屏上得到一幅电子衍射花样,这就是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衍射操作,如图5-15(b)所示。(三)投影镜投影镜的作用是把经中间镜放大(或缩小)的像(电子衍射花样)进一步放大,并投影到荧光屏上,它和物镜一样,是一个短焦距的强磁透镜。投影镜的激磁电流是固定的。因为成像电子束进入投影镜时孔镜角很小(约10-3rad),因此它的景深和焦距都非常大。即使改变中间镜的放大倍数,使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有很大的变化,也不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三)投影镜有时,中间镜的像平面还会出现一定的位移,由于这个位移距离仍处于投影镜的景深范围之内,因此,在荧光屏上的图像仍旧是清晰的。成像系统高性能的透射电镜大都采用5级透镜放大,即中间镜和投影镜有两级,分第一中间镜和第二中间镜,第一投影镜和第二投影镜。见图观察与记录系统观察和记录装置包括荧光屏和照相机构,在荧光屏下面放置一下可以自动换片的照相暗盒。照相时只要把荧光屏竖起,电子束即可使照相底片曝光。由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焦长很大,虽然荧光屏和底片之间有数十厘米的间距,仍能得到清晰的图像。透射电镜的主要部件---样品台样品台的作用是承载样品,并使样品能作平移、倾斜、旋转,以选择感兴趣的样品区域或位向进行观察分析。透射电镜的主要部件---样品台透射电镜的样品是放置在物镜的上下极靴之间,由于这里的空间很小,所以透射电镜的样品也很小,通常是直径3mm的薄片。样品台与试样透射电镜的主要部件---消像散器消像散器可以是机械式的,也可以是电磁式的。机械式的是在电磁透镜的磁场周围放置几块位置可以调节的导磁体,用它们来吸引一部分磁场,把固有的椭圆形磁场校正成接近旋转对称的磁场。透射电镜的主要部件---消像散器消像散器可以是机械式的,也可以是电磁式的。电磁式的是通过电磁极间的吸引和排斥来校正椭圆形磁场的透射电镜的主要部件---光阑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有许多固定光阑和可动光阑,它们的作用主要是挡掉发散的电子,保证电子束的相干性和照射区域。透射电镜的主要部件---光阑其中三种主要的可动光阑是第二聚光镜光阑,物镜光阑和选区光阑。光阑都用无磁性的金属(铂、钼等)制造。(一)第二聚光镜光阑四个一组的光阑孔被安装在一个光阑杆的支架上(图5-19),使用时,通过光阑杆的分档机构按需要依次插入,使光阑孔中心位于电子束的轴线上(光阑中心和主焦点重合)。(一)第二聚光镜光阑聚光镜光阑的作用是限制照明孔径角。在双聚光镜系统中,安装在第二聚光镜下方的焦点位置。光阑孔的直径为20~400μm作一般分析观察时,聚光镜的光阑孔径可用200~300μm,若作微束分析时,则应采用小孔径光阑。(二)物镜光阑物镜光阑又称为衬度光阑,通常它被放在物镜的后焦面上。常用物镜光阑孔的直径是20~120μm范围。(二)物镜光阑电子束通过薄膜样品后产生散射和衍射。散射角(或衍射角)较大的电子被光阑挡住,不能继续进入镜筒成像,从而就会在像平面上形成具有一定衬度的图像。光阑孔越小,被挡去的电子越多,图像的衬度就越大,这就是物镜光阑又叫做衬度光阑的原因。加入物镜光阑使物镜孔径角减小,能减小像差,得到质量较高的显微图像。(二)物镜光阑物镜光阑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在后焦面上套取衍射束的斑点(即副焦点)成像,这就是所谓暗场像。利用明暗场显微照片的对照分析,可以方便地进行物相鉴定和缺陷分析。(三)选区光阑选区光阑又称场限光阑或视场光阑。为了分析样品上的一个微小区域,应该在样品上放一个光阑,使电子束只能通过光阑限定的微区。(三)选区光阑对这个微区进行衍射分析叫做选区衍射。由于样品上待分析的微区很小,一般是微米数量级。制作这样大小的光阑孔在技术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加之小光阑孔极易污染,因此,选区光阑都放在物镜的像平面位置。这样布置达到的效果与光阑放在样品平面处是完全一样的。但光阑孔的直径就可以做的比较大。如果物镜的放大倍数是50倍,则一个直径等于50μm的光阑就可以选择样品上直径为1μm的区域。(三)选区光阑选区光阑同样是用无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的,一般选区光阑孔的直径位于20~400μm范围之间,它可制成大小不同的四孔一组或六孔一组的光阑片,由光阑支架分档推入镜筒。
透射电镜的功能及发展
从1934年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诞生以来,70年的时间里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发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功能的扩展;另一个是分辨率的不断提高;第三是将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应用于控制系统、观察与记录系统等。功能的扩展早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功能主要是观察样品形貌,后来发展到可以通过电子衍射原位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具有能将形貌和晶体结构原位观察的两个功能是其它结构分析仪器(如光镜和X射线衍射仪)所不具备的。功能的扩展透射电子显微镜增加附件后,其功能可以从原来的样品内部组织形貌观察(TEM)、原位的电子衍射分析(Diff),发展到还可以进行原位的成分分析(能谱仪EDS、特征能量损失谱EELS)、表面形貌观察(二次电子像SED、背散射电子像BED)和透射扫描像(STEM)。功能的扩展结合样品台设计成高温台、低温台和拉伸台,透射电子显微镜还可以在加热状态、低温冷却状态和拉伸状态下观察样品动态的组织结构、成分的变化,使得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功能进一步的拓宽。透射电子显微镜功能的拓宽意味着一台仪器在不更换样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种分析,尤其是可以针对同一微区位置进行形貌、晶体结构、成分(价态)的全面分析。分析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与固体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信号开发的多种分析附件,大大拓展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功能。由此产生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一个分支——分析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超高压电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发展的另一个表现是分辨率的不断提高。目前200KV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好于0.2nm,1000KV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达到0.1n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的提高取决于电磁透镜的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球差系数逐渐下降;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加速电压不断提高,从80KV、100KV、120KV、200KV、300KV直到1000KV以上;为了获得高亮度且相干性好的照明源,电子枪由早期的发夹式钨灯丝,发展到LaB6单晶灯丝,现在又开发出场发射电子枪。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提高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的关键在于物镜制造和上下极靴之间的间隙,舍弃各种分析附件可以使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进一步提高,由此产生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另一个分支——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EM)。但是近年来随着电子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也在增加各种分析附件,完善其分析功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与记录系统中增加摄像系统,使分析观察更加方便,而且能连续记录。近几年慢扫描CCD相机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的观察与记录系统,将透射电子信号(图象)传送到计算机显示器上,不仅方便观察记录,而且与网络结合使远程观察记录成为可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发展还表现在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使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控制变得简单,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整机性能提高。第3节电子衍射倒易点阵
晶体中的原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排列,这种点阵称为正点阵或真点阵。以长度倒数为量纲与正点阵按一定法则对应的虚拟点阵------称为倒易点阵倒易点阵定义
设有一正点阵S,它由三个点矢a,b,c来描述,把它写成S=S(a,b,c)。现引入一新基矢a*,b*,c*,由它决定另一套点阵S*=(a*,b*,c*)。新基矢a,b,c与正点阵基矢a*,b*,c*关系定义如下:
a*·a=1a*·b=0a*·c=0b*·a=0b*·b=1b*·c=0c*·a=0c*·b=0c*·c=1
本由新矢基决定的的新点阵S*称做点阵S的倒易点阵。倒易点阵
倒易点阵是在晶体点阵的基础上按一定对应关系建立起来的空间几何图形,是晶体点阵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倒易点阵与正点阵的倒易关系及倒易矢量及性质
倒易点阵的倒易是正点阵。倒易矢量及性质:倒易空间点阵中的阵点称为倒易结点,从倒易点阵原点向任一倒易结点所连接的矢量叫倒易矢量,表示为:
r*=Ha*+Kb*+Lc*
倒易矢量的两个基本性质
r*垂直于正点阵中的(HKL)晶面r*长度等于(HKL)晶面的晶面间距dHKL的倒数其几何意义在于:正点阵中每组平行晶面(HKL)相当于倒易点阵中的一个倒易点,此点必须处在这组晶面的公共法线上;它至原点的距离为该组晶面间距的倒数(1/dHKL);由无数倒易点组成的点阵即为倒易点阵。
衍射矢量方程x射线照射晶体产生的衍射线束的方向,不仅可以用布拉格定律描述,在引入倒易点阵后,还能用衍射矢量方程描述。衍射矢量方程在图中,P为原子面,N为它的法线。假如一束x射线被晶面反射,入射线方向的单位矢量为S0,衍射线方向的单位矢量为S,则称为衍射矢量。衍射矢量方程如前所述,只要满足布拉格方程,则衍射矢量,即平行于倒易矢量。而上式的右端就是倒易矢量的大小,因此,去掉左端的绝对值符号而用倒易矢量替换右端后有
厄瓦尔德图解
衍射矢量方程可以用等腰矢量三角形表达,它表示产生衍射时,入射线方向矢量,衍射线方向矢量和倒易矢量之间的几何关系。厄瓦尔德将等腰三角形置于圆中便构成了非常简单的衍射方程图解法厄瓦尔德图解
要使(HKL)晶面发生反射,入射线必须沿一定方向入射,以保证反射线方向的矢量端点恰好落在倒易矢量的端点上,即的端点应落在HKL倒易点上。
厄瓦尔德将等腰三角形置于圆中便构成了非常简单的衍射方程图解法厄瓦尔德图解首先作晶体的倒易点阵,O为倒易原点。入射线沿O’O方向入射,且令O’O=S0/λ。以0’为球心,以1/λ为半径画一球,称反射球。若球面与倒易点B相交,连O’B则有O’B-S0/λ=OB,这里OB为一倒易矢量。因O’O=O’B=1/λ,故△O’OB为与等腰三角形等效,O’B是一衍射线方向。那些落在球面上的倒易点才能产生衍射!厄瓦尔德图解由此可见,当x射线沿O’O方向入射的情况下,所有能发生反射的晶面,其倒易点都应落在以O’为球心。以1/λ为半径的球面上,从球心O’指向倒易点的方向是相应晶面反射线的方向。以上求衍射线方向的作图法称厄瓦尔德图解,它是解释各种衍射花样的有力工具。那些落在球面上的倒易点才能产生衍射!电子衍射电子衍射已成为当今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是电子显微学的重要分支。电子衍射电子衍射可在电子衍射仪或电子显微镜中进行。电子衍射分为低能电子衍射和高能电子衍射,前者电子加速电压较低(10~500V),电子能量低。电子的波动性就是利用低能电子衍射得到证实的。目前,低能电子衍射广泛用于表面结构分析。高能电子衍射的加速电压≥100kV,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衍射就是高能电子衍射。电子衍射普通电子显微镜的“宽束”衍射(束斑直径≈1μm)只能得到较大体积内的统计平均信息,而微束衍射可研究分析材料中亚纳米尺度颗料、单个位错、层错、畴界面和无序结构,可测定点群和空间群。电子衍射透射电镜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进行组织形貌与晶体结构同位分析。在介绍透射电镜成像系统中已讲到,使中间镜物平面与物镜像平面重合(成像操作),在观察屏上得到的是反映样品组织形态的形貌图像;而使中间镜的物平面与物镜背焦面重合(衍射操作),在观察屏上得到的则是反映样品晶体结构的衍射斑点,本节介绍电子衍射基本原理与方法。电子衍射电子衍射的优点是可以原位同时得到微观形貌和结构信息,并能进行对照分析。电子显微镜物镜背焦面上的衍射像常称为电子衍射花样。电子衍射作为一种独特的结构分析方法,在材料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物相分析和结构分析;确定晶体位向;确定晶体缺陷的结构及其晶体学特征。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共同点电子衍射的原理和X射线衍射相似,是以满足(或基本满足)布拉格方程作为产生衍射的必要条件。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不同之处由于电子波与X射线相比有其本身的特性,因此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相比较时,具有下列不同之处:首先,电子波的波长比X射线短得多,在同样满足布拉格条件时,它的衍射角θ很小,约为10-2rad。而X射线产生衍射时,其衍射角最大可接近π/2。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不同之处其次,在进行电子衍射操作时采用薄晶样品,薄样品的倒易阵点会沿着样品厚度方向延伸成杆状,因此,增加了倒易阵点和厄瓦尔德球相交截的机会,结果使略为偏离布拉格条件的电子束也能发生衍射。第三,因为电子波的波长短,采用厄瓦尔德球图解时,反射球的半径很大,在衍射角θ较小的范围内反射球的球面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个平面,从而也可以认为电子衍射产生的衍射斑点大致分布在一个二维倒易截面内。这个结果使晶体产生的衍射花样能比较直观地反映晶体内各晶面的位向,给分析带来不少方便。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不同之处最后,原子对电子的散射能力远高于它对X射线的散射能力(约高出四个数量级),故电子衍射束的强度较大,摄取衍射花样时曝光时间仅需数秒钟。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不同之处波长短,衍射角小;散射能力强,透射能力弱,只适用于研究薄的样品;可以将晶体试样的显微像与电子衍射花样结合起来研究。电子衍射特点电子衍射花样多晶体的电子衍射花样是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环;单晶衍射花样由排列得十分整齐的许多斑点所组成;而非晶体物质的衍射花样只有一个漫散的中心斑点
衍射花样NiFe多晶纳米薄膜的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针孔法
La3Cu2VO9晶体的电子衍射图
非晶态材料电子衍射图的特征布拉格方程将衍射方程用作图法表示如下布拉格方程由X射线衍射原理我们已经得出布拉格方程的一般形式:2dHKLsinθ=λ因为所以布拉格方程这说明,对于给定的晶体样品,只有当入射波长足够短时,才能产生衍射。而对于电镜的照明光源——高能电子束来说,比X射线更容易满足。通常的透射电镜的加速电压100~200kV,即电子波的波长为10-2~10-3nm数量级,而常见晶体的晶面间距为100~10-1nm数量级,于是这表明,电子衍射的衍射角总是非常小的,这是它的花样特征之所以区别X射线的主要原因。电子衍射基本公式
在电镜中,电子透镜使衍射束会聚成为衍射斑点,晶体试样的各衍射点构成了电子衍射花样。电子衍射的基本几何关系(电子衍射花样形成原理图)见右图。电子衍射基本公式
面间距为d的晶面(hkl)处满足布拉格条件,在距离晶体试样为L的底片上照下了透射斑点O′和衍射斑点G′,G′和O′之间的距离为R,则:
R/L=tan2θ电子衍射基本公式
R/L=tan2θ由于电子衍射的衍射角总是非常小,所以
tan2θ≈2sinθ=λ/d所以R/L=λ/d或Rd=Lλ电子衍射基本公式
R=λL/d=K/dLλ称为电子衍射的相机常数,而L称为相机长度。电子衍射基本公式R=λL/d=K/d根据加速电压可计算出电子束的波长λ,R是衍射底片上衍射斑点和透射斑点之间的距离,d就是该衍射斑点对应的那一组晶面的晶面间距。电子衍射基本公式R=λL/d=K/d从底片上测出R值,利用一些确定的关系就可以对电子衍射花样进行标定。多晶体衍射花样的标定多晶体衍射花样是同心的环花样,其指数标定基本上与X射线粉末法所述程序相同。多晶体衍射花样的标定首先测量各个环的直径2Ri,并计算出相应Ri,再由公式di=λL/Ri求出各环相应晶面间距di。根据衍射环的排列,可以估计此相的晶体结构或点阵类型,由晶面指数和晶面间距值,根据点阵类型就可知点阵常数a,b,c。最后查对PDF卡片,确定此相。必要时,用X射线分析加以验证。立方晶系点阵消光规律
衍射线序号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HKLNNi/N1HKLNNi/N1HKLNNi/N111001111021111312110222204220041.333111332116322082.6642004422084311113.67521055310105222124621166222126400165.33722088321147331196.338221,30099400168420206.6793101010411,3301894222481031111114202010333279第4节金属薄膜的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
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时,电子束是透过样品成像。由于电子束的穿透能力比较低,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的样品必须很薄。根据样品的原子序数大小不同,一般在50~500nm之间。制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品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制样方法。复型样品的制备粉末样品的制备金属薄膜样品的制备复型样品的制备所谓复型,就是把样品表面形貌复制出来,其原理与侦破案件时用石膏复制罪犯鞋底花纹相似。复型法实际上是一种间接或部分间接的分析方法,因为通过复型制备出来的样品是真实样品表面形貌组织结构细节的薄膜复制品。复型样品的制备使用这种方法主要是早期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制造水平有限和制样水平不高,难以对实际样品进行直接观察分析。近年来扫描电镜显微镜分析技术和金属薄膜技术发展很快,复型技术几乎为上述两种分析方法所代替。但是,用复型观察断口比扫描电镜的断口清晰以及复型金相组织和光学金相组织之间的相似,致使复型电镜分析技术至今为人们所采用。复型样品的制备一级复型法二级复型法萃取复型法一级复型法
右图是一级复型的示意图。在已制备好的金相样品或断口样品上滴上几滴体积浓度为1%的火棉胶醋酸戍酯溶液或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溶液在样品表面展平,多余的溶液用滤纸吸掉,待溶剂蒸发后样品表面即留下一层100nm左右的塑料薄膜。一级复型法
把这层塑料薄膜小心地从样品表面揭下来就是塑料一级复型样品.但塑料一级复型因其塑料分子较大,分辨率较低;塑料一级复型在电子束照射下易发生分解和破裂。一级复型法另一种复型是碳一级复型,碳一级复型是直接把表面清洁的金相样品放入真空镀膜装置中,在垂直方向上向样品表面蒸镀一层厚度为数十纳米的碳膜。蒸发沉积层的厚度可用放在金相样品旁边的乳白瓷片的颜色变化来估计。
一级复型法把喷有碳膜的样品用小刀划成对角线小于3mm的小方块,然后把样品放入配好的分离液中进行电解或化学分离。碳膜剥离后也必须清洗,然后才能进行观察分析。
一级复型法碳一级复型的特点是在电子束照射下不易发生分解和破裂,分辨率可比塑料复型高一个数量级,但制备碳一级复型时,样品易遭到破坏。
二级复型法二级复型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复型方法。它是先制成中间复型(一次复型),然后在中间复型上进行第二次碳复型,再把中间复型溶去,最后得到的是第二次复型。二级复型法塑料—碳二级复型可以将两种一级复型的优点结合,克服各自的缺点。制备复型时不破坏样品的原始表面;最终复型是带有重金属投影的碳膜,其稳定性和导电导热性都很好,在电子束照射下不易发生分解和破裂;但分辨率和塑料一级复型相当。
萃取复型
在需要对第二相粒子形状、大小和分布进行分析的同时对第二相粒子进行物相及晶体结构分析时。常采用萃取复型的方法。右图是萃取复型的示意图。萃取复型
这种复型的方法和碳一级复型类似,只是金相样品在腐蚀时应进行深腐蚀,使第二相粒子容易从基体上剥离。此外,进行喷镀碳膜时,厚度应稍厚,以便把第二相粒子包络起来。
粉末样品的制备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超细粉体及纳米材料发展很快,而粉末的颗粒尺寸大小、尺寸分布及形态对最终制成材料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因此,如何用透射电镜来观察超细粉末的尺寸和形态便成了电子显微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关键工作是是粉末样品的制备,样品制备的关键是如何将超细粉的颗粒分散开来,各自独立而不团聚。粉末样品的制备需透射电镜分析的粉末颗粒一般都小于铜网小孔,应此要先制备对电子束透明的支持膜。常用支持膜有火棉胶膜和碳膜,将支持膜放在铜网上,再把粉末放在膜上送入电镜分析。粉末样品的制备粉末或颗粒样品制备的关键取决于能否使其均匀分散到支持膜上。
金属薄膜样品的制备电子束对薄膜样品的穿透能力和加速电压有关。当电子束的加速电压为200KV时,就可以穿透厚度为500nm的铁膜,如果加速电压增至1000kV,则可以穿透大致为1500nm的铁膜。金属薄膜样品的制备从图象分析的角度来看,样品的厚度较大时,往往会使膜内不同深度层上的结构细节彼此重叠而互相干扰,得到的图象过于复杂,以至于难以进行分析。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样品太薄则表面效应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至于造成薄膜样品中的相变和塑性变形的进行方式有别于大块样品。因此,为了适应不同研究目的,应分别选用适当厚度的样品,对于一般金属材料而言,样品厚度都在500nm以下。金属薄膜样品制备的基本要求
合乎要求的薄膜样品的制备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薄膜样品的组织结构必须和大块样品相同,在制备过程中,这些组织结构不发生变化。样品相对于电子束而言必须有足够的“透明度”,即薄膜样品厚度必须足够薄,只有能被电子束透过,才有可能进行观察和分析。金属薄膜样品制备的基本要求
合乎要求的薄膜样品的制备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薄膜样品应有一定强度和刚度,在制备,夹持和操作过程中,在一定的机械力作用下不会引起变形或损坏。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不容许表面产生氧化和腐蚀。氧化和腐蚀会使样品的透明度下降,并造成多种假象。金属薄膜样品制备的工艺过程
大块材料上制备薄膜样品大致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从实物或大块试样上切割厚度为0.3—0.5mm厚的薄片。电火花线切割法是目前用得最广泛的方法,见右图。金属薄膜样品制备的工艺过程
电火花线切割法是用一根往返运动的金属丝做切割工具,以被切割的样品作用阳极,金属丝作阴极,两极间保持一个微小的距离,利用其间的火花放电进行切割。金属薄膜样品制备的工艺过程
电火花切割可切下厚度小于0.5mm的薄片,切割时损伤层比较浅,可以通过后续的磨制或减薄除去.电火花切割只能用导电样品.对于陶瓷等不导电样品可用金刚石刃内圆切割机切片。第二步骤是样品的预先减薄预先减薄的方法有两种,即机械法和化学法。机械减薄法是通过手工研磨来完成的,把切割好的薄片一面用黏结剂粘接在样品座表面,然后在水砂纸上进行研磨减薄。应注意把样品平放,不要用力太大,并使它充分冷却。因为压力过大和温度升高都会引起样品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金属薄膜样品制备的工艺过程
第二步骤是样品的预先减薄减薄到一定程度时,用溶剂把粘接剂溶化,使样品从样品座上脱落下来,然后翻一个面再研磨减薄,直至样品被减薄至规定的厚度。如果材料较硬,可减薄至70μm左右;金属薄膜样品制备的工艺过程
第二步骤是样品的预先减薄若材料较软,则减薄的最终厚度不能小于100μm。这是因为手工研磨时即使用力不大,薄片上的硬化层往往会厚至数十个纳米。为了保证所观察的部位不引入因塑性变形而造成附加的结构细节,因此除研磨外,还应留有在最终减薄时应除去硬化层余量。金属薄膜样品制备的工艺过程
另一种减薄的方法是化学减薄法。这种方法是把切割好的金属薄片放入配好的试剂中,使它表面受腐蚀而继续减薄。因为合金中各种组成相的腐蚀倾向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化学减薄时,应注意减薄液的选择,化学减薄的速度很快,因此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金属薄膜样品制备的工艺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鸡舍施工方案
- 泰商会营销方案
- 系举行活动策划方案
- 汉服唱歌活动方案策划
- 心理咨询室工作方案范文
- 医美咨询工作室设计方案
- 复古餐厅活动方案策划
- 酒馆线上活动策划方案
- 模板施工绿色施工方案
- 卤菜社群营销方案
- 2025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答辩题(附答案)
- 国开2025年《行政领导学》形考作业1-4答案
- 英语三级词汇表
- 化工总控工(技师高级技师)考试题库-导出版
- 《电的简单认识》一年级家长进课堂安全用电主题教育PPT
- 露天矿开采工艺课件
- GB/T 5005-2010钻井液材料规范
- 金龙湾水上旅游建设填海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研究-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李石良课件
- 颜色标准LAB值对照表
- (机构适用)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8 记叙文阅读(一)整体把握(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