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五课课件_第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五课课件_第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五课课件_第3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五课课件_第4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五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发展。第5课课标要求:1背景晚明异端思想家李贽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反对绝对思想权威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哲学观:阴阳二气王夫之:唯物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政治经济思想影响知识结构背景晚明异端明末清初反对绝对思想权威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主张男2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专制主义)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缓慢发展(根源)3、思想:西学东渐,西方科技传入中国,开阔了眼界;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束缚了思想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专制主义)2、经济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贽明末清初明代晚期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贽明末清初明代晚期二、明清思想家4思想一: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的地位,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思想二:认为人皆有私,应顺其“自然之性”,发展个性;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思想三:提出“万物皆生于两”的社会发展观,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李贽的思想主张:思想一: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的地位,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52、李贽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2)、蔑视礼法(3)、追求个性发展

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2、李贽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6共同生活背景:处在动荡的年代,都参加了抗清斗争(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顾炎武—亭林先生黄宗羲—梨洲先生王夫之—船山先生1、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共同生活背景:处在动荡的年代,都参加了抗清斗争(二)明末清初7阅读材料,理解王夫之的思想。材料一: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天下惟气而已矣,无其气则无其道。材料二: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1)世界本原:“气”“理在气中”。理:客观规律;气,物质实体。(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中)(2)认识论: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形,感觉器官;神,思维活动;物,外界客观事物。三者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觉和认识。(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3)修养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人的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阅读材料,理解王夫之的思想。8王夫之是怎样批判程朱理学的?程朱理学王夫之世界本原方法论天理与人欲的关系理在气先格物致知唯心主义先验论存天理,灭人欲理在气中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王夫之是怎样批判程朱理学的?程朱理学王9黄宗羲的思想。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1)批判君主专制;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二:“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2)君臣关系。认为君臣是平等的“师友”关系。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纲常伦理(3)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A.倡导言论自由;B.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C.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4)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黄宗羲的思想。10①反对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认为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师友”,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③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④提出以“法治”取代“人治”。⑤主张“是非取决于学校”。⑥工商皆本。①反对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认为君臣关系应是11材料1: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材料2: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顾炎武《日知录》材料反映了顾炎武怎样的思想主张?(1)爱国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3)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四)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材料1: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121、背景:出现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的空疏学风。2、含义:“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3、其特点是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1、背景:出现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的空疏学风。13③倡导“经世致用”②呼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①主张众治,反对独治。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③倡导“经世致用”②呼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①主张众治,14

思想经济政治代表作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共同思想反对君主专制制度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经世致用”《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船山遗书》反对暴君政治,要求民主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工商皆本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唯物主义体系三大思想家思想对比表“经世致用”

思想经济政治代表作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共同反对君主专制制15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3、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因此,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的地位。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16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171、创立:2、继承:3、重创:4、主导:5、冲击:6、融合:7、发展:8、批判式继承:春秋时期,孔子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秦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