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廷敬宗程朱学崇密实实理之道
清初康熙玄业亲善政建以来,武术文化教育已经确立。盛世之说暂可存疑,但由大乱至大治的太平世道毕竟是事实。提示从康熙与陈廷敬之间君臣关系,以及陈廷敬的历史贡献,至少可以为此提供一定的依据。一、明君明王,天德与清世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年又号午亭,山西泽州即今阳城县人。他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卒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陈廷敬清顺治十五年(1658)中进士,他在风华正茂的二十岁步入仕途,大半生是在辅佐玄烨执政时期渡过的。陈廷敬在仕途的通达,适逢承平之时,他由一介词臣,登上宰辅之位,先后任翰林院学士,礼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及工部、户部、吏部之尚书,后擢文渊阁大学士,在长达五十余年的仕宦生涯,以其为官勤慎、学识渊情、品行端严,深得当政者玄烨的信赖与眷顾,称赞他“恪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淹洽,文采优长。”(《清史列传》卷九,《陈廷敬》)。陈廷敬对康熙帝玄烨较多的接触,是他在康熙十五年(1676)充任经筵讲官时。他在《讲筵奏对录》中记载,他向玄烨讲程朱理学思想、讲古学中的仁政、王道传统,目的在于传授传统的正统论。他说:天下之大事,在于得天之民心,而所以得民心之道,惟在圣君贤臣朝夕讲求以实心行实政,非一切权宜之计所可几也。如汉文帝之止辇受言,唐太宗之虚怀纳谏。(《午亭文编》卷二十九)。另外,君臣关系也是重要的,在《讲筵奏录》中,对此他将古代明君名相之关系,作了许多的叙说,如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皋陶稷契之臣”。“高宗之为君所以有傅说之为臣”。“后世唐太宗致治,几于三代之隆,亦必有魏征房杜之为其臣,故能成贞观极盛之治,此可为君臣道合一德交孚也。”“交孚”即中孚、信用之意,君臣必须以信义相处,并取中道以维护之。重要的是“以实心行实政”,这就要求作为帝王的玄烨,懂得以诚信治国,且实实有益于百姓,绝不能取“权宜之计”。陈廷敬《讲筵奏对录》中,对由一般帝王达到“明王”,还委婉地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这里列举两点,一点是以礼用世说:齐家治世,莫善于礼。礼本天下之至严,用之各得其分,则至和。故齐家者,与其过于和,宁过于严,与其过于严,宁准于礼。准乎礼,则无过严之失,而有至和之美矣。(同上)这里他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着重言“齐家治世”在礼。想来陈廷敬有所指,有可能是言治皇族“齐家”之礼,避免其可能由内在矛盾失控而危及“治世”的上层分裂。这里陈廷敬着意说明,礼制是可以作为“齐家”依本,以礼之名分,确立家人在社会之名分,只有以礼治家,就会秩序井然,就能达到“至和之美”,只有上至统治集团之皇族,下至百姓之小家,都能和谐相处,治世则为易事。第二点是“帝王应以天下为家”说:帝王以天下为家,一言之微,有前后左右之窃听;一行之细,为子孙臣庶之隐忧,是以圣帝明王必慎乎!(同上)陈廷敬还借用讲经之机会,讲《易传》、《尧典》等时,说明“礼出于天而为君道之所系”,“传千古人君之极则明德,立修齐治平之准,实万世圣学之源流”(引文同上),这些说教,实际上意在重新确立礼教在治世中的地位。陈廷敬等通过对玄烨帝传授,希望康熙帝以“天德与王道同功,修已与治人兼至”,从而承继古代之传统,成为“圣君明王”。在陈廷敬进讲时,康熙帝有时根据当时政事,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使讲筵诸臣得以阐发自己的见解,对此陈廷敬在其奏对中记载说:“每当玉音下询,获申奏对,因而讲义之外,薄有敷陈。”(同上)从而在讲筵时,既申经义,又为现实问题的应对展对君臣之间的交流。故史家认为陈廷敬、张英等筵讲诸臣,对康熙皇帝的影响很深,玄烨帝的经学涵养主要就是通过他们的讲授而形成的。康熙帝通过经筵讲论得启发,设立名为南书房的决策谋画机构,以亲信高层大臣入直,陈廷敬在南书房成立之时即康熙十七年(1678)与王士祯等一同入直,并于四十一年(1702)奉命管理南书房事务,至次年迁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为张英《存诚堂集》作的序中说:儒者以道德文章蒙知遇,被显擢,在密勿论思之地,昼日三接,夕漏不休。造膝之谋,同列不闻;伏蒲之语,外庭不知。推贤与能,庆流朝著,横经讲艺,泽及生民,弥历岁年,延登受策。于斯时也,当大有为之日,赞不世见之功。(《午亭文编》卷三十七)在这里,陈廷敬不仅是言张英,亦为言自己。这时他已登上重臣之顶峰。陈廷敬为宦的目的在于维护古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而他所重的实心实济的主张,既弘扬了古学的传统,又为现实社会发展发挥了作用。二、《+经》“此理实体于心”陈廷敬学本经学,重程朱理学思想。他在论学中注重两点:一是他认为经学是学术之本,对五经之书多有考议;二是他认为经学是古代圣贤治事治世之学的总结,因此主张“引经致用”,他有经义考的著作,除从学术源流及典章诠解之外,主要探求经学之致用问题。同时他又考察程朱理学之意义,他认为理学创立者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都有自得之见,都有自己的创见。陈廷敬的理学思想,受乡贤大臣名儒薛瑄(河津人)影响。林佶在《午亭文编后序》中,引陈廷敬给他的书信说:“平生学术,师法河津”,“盖河津之学,……渊源最正,断为紫阳以后一人也。”清楚地说明,他对经学、儒学之见识,是从学习河东之学而来,对理学之论也是由此而始的。对于理学之论,他倾向务实致用之道。他倡导“崇实学”之理。对此,他从理气关系和理与实心关系两方面分析。首先他说:理气犹形影不相离,惟有形而后有影,未有形而有影者也,然无形则无影。(《困学绪言》)以理气喻形影,有气则有理,理是气之理,就如有形则有影,影是形之影一个道理。同时,他又论曰:理学之传者所贵学者,以此理实体于心耳。若不实体于心,则天地万物亦何与于吾事乎!故曰君子修之吉修者,修此而已。(《午亭文编》卷二十四)他认为理学之所贵,在于“此理实体于心”,理是实体于心之理,就是说天地万物之理,是由实体于心之理表述,若无实心,焉有实理。说明通过实心的体悟,方可有实理的概念。即使理气之关系,也是由“此理实体于心”而形成的。由此,他将“心即理”、“性即理”说之争论,一并予以化解了。陈廷敬将程朱、陆王在论理气关系从烦琐逻辑中解脱出来,以实心实理之说加以论证,虽须进一步加强理论思维的深刻性,但却具有合理性意义。陈廷敬依据“实体于心之理”的原则衡量明代以来的儒者之学,认为一些儒者存在着两点缺失,一是从经书注疏中讨生活,二是读经书是为了入仕途,因此便远离了治学之途,也远离了经学、理学的学理。如他说:诸经之说,各立家法,而皆以注疏为主,……以注疏为主的学者,有终其身不知为何物者矣。……故欲正经学之失,须革时文之弊,革然后学者可以旁通诸家之说,以求得圣人精意之所存,而士可以不苦于无用之空言、国家收实学之效也。(《午亭文编》卷三十二,《经学家法论》)他在《困学绪言》中还说:古人读书,直是要将圣贤之言,实体于身心。今人读书取科名之具而已。盖以是为固然,而莫能知古人为学之意也。书虽读,而道益不明不行矣,谓之未尝读书可矣。(《午亭文编》卷二十四)在这里,陈廷敬通过针砭脱离古学、脱离实际之学,强调以“实体于身心”之实心,进而求取具有实效之实理实学,方为治学之本。陈廷敬在批评一些后儒“无用空言”之学中,他们还以“明王道,辟异端”之名,推行“无用”之学。对此他评论说:好辩固不得已,然学者须有近理著己工夫,若一向辟缁黄、斥异端,虽其言论明快俊爽,而不问其实践力行自得乎己者何在,则亦徒托之空言而已矣。(《午亭文编》卷二十四)陈廷敬是一位崇尚经学的儒者,但他不是绝对否定诸子学的。例如他论列子学时,甚赞其学很有“专精”之处,“有巧而不伤理,奇而能正者,贤者有取焉。”同时他也认为“辟异端”,辩证各学派的思想,也是治学中必需的。但应在这些学术活动中,要有“自得”,应该经过研究分析,形成自得之见;要有务实学风,应该在研究中得出有益于“实践力行”的观点,成为应变现实有用之学。若仅满足于“明快俊爽”,得一时之快者不为也。陈廷敬在分析实心与实理关系中,批评了各种失心之士的不当。对此他特别指出,自宋代以来,从伊川、朱子,都认为科举业不害为学。同时他又揭示说,“但今人把心不定,所以为害,才以得失为心。”但是“科举与为学,截然两事,今人直以科举为学,岂不大错。”(《困学绪言》)其错就在于“以得失为心”的。为此他又批评这种以功利为本的治学者说:役役于富贵利益者,盖惟此之为乐,而不复知有义理之可乐也。诚知有义理之可乐,而必从事焉。(《午亭文编》卷二十四)陈廷敬认为失心之士是失之有用之学,失心之士是以得失为心,以富贵为心。这样,他们必然走上“役役于富贵利益”之路,成为为一己之利的庸奴,成为为富贵而用心的奴者,从而丧失了为“从事”而治学之路,也“不复知有义理之可乐也”了,但这是不可取者。陈廷敬实心实理的观点,意在说明心要实实用于明实理,以为实践力行;同时将心用于明实理。若明实理,必然会产生两方面的效益,一是会有自得之见产生,这样有益于理论思维的发展;二是有益于实理的应用,促进发展中的客观世界的前进。正如其所言:“道之体于心,亦岂待造作矫揉而后能神明变化哉!”说明引经制事,理为实理,道为济生,“济与不济,在于民之得与不得,”这就是其为学明理的宗旨。三、刑法本质—陈廷敬的实理循理思想陈廷敬在论实理中,认为气在变,天地万物在变,因此应在动静中言变,懂得动与静、行与止之理,必须循理,“循理最乐”,“以中行命,命无不正。”就是说,依事物动静之理行事则吉,违之则凶,因此因时而变则有功。他在《经解·易》诠释《艮卦》中说:行即是动,止即是静,行止动静,无不有理,止其所而时出之。故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午亭文编》卷二十七)这里说明事物均在运动变化中前进,在人的视野里有动有静,有行有止,其实只有“止其所而出”即静动,而无绝然之静止。动是明显的进,静或止,只是不显然之“渐进”而已。此说与其同时代王夫之“静动”意思是一致的。处于动态中的事物,此转彼移,稍纵即逝,认识事物实理,存在许多困难。对此陈廷敬在先哲“执中”、“中庸”、“中道”认识基础上,提出“中正之道”说,在其诠释《易卦》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他在释《讼卦》说:中正者,人心本乎天之正理。中正失则心险,险则讼。圣人其中正,化天下之不中正;以其无险,化天下之险。(《午亭文编》卷二十五)这里说明两层意思,一是人与社会之关系,有一定的法则,以关照彼此之基本权利。先民进入文明门槛之后,社会利益互相侵犯激化,则由法则演化刑法,有刑法则有诉讼之烦,听讼则必依法持中正而为之,过与不及皆为不公,因此依中正论法,则可化天下之险的。二是以刑法规范人与社会关系,“中正之心,人皆有之”,有此心则社会处于和谐之中。他用中正之正理,规范人、社会以及人与社会关系,说明中正之理的社会性功能,这是很有意义的。同时其在释《随卦》中,揭示了中正的内在结构性含义。中正,真嘉耦也。……君臣之间其未合也,两相择也。其既合也,两相信也,君与臣其两无失乎!(同上)他解释说,中正就是事物内在双方的最佳组合或对应。他以君臣这一组合说明,他们之间有“两相择”、“两相合”等形态,在其形态发展过程中,既有相合又有不相合的情况,也就是说各自都有失与不失的情况,只有在双方既合而无失之中,才能达于中正,才是成“真佳耦”的。因此欲达中正,必须双方均“无失”。陈廷敬在《遁卦》中,又以君臣关系释中正之义说:“中正,君臣始终相保,衅隙未生,何嘉如之,嘉出于正,正与严相成,嘉与恶相反,……非明哲之臣,神明之主,未易言也。”(同上)他进一步说明欲达“真嘉耦”之中正,需要双方不断调整自己,也需要双方共同在维护其关系中,以求共同发展,以求“循理最乐”境界。陈廷敬在诠释《恒卦》中,提出恒与不恒、变与不变统一的解释,很是精采。他说:天地之至不恒者也,至不恒之中,而有至恒者存,此立不易之方也。方即贞,即天地之道。……天下之动,贞夫一也,一者何也?天之道也。(同上)他解释说,客观世界永恒不变之理,就是永恒地处于变化之中。但是这种变化,是变也不变的统一,这就是客观世界唯一永恒的东西。在《升卦》中,陈廷敬以木之成长升高为例,说明其升即“实升”有“冥升”和明“升”之分。凡木之升在春夏,人易见之。至于冬,则不见其升,而实升不息,则谓之冥升,谓之不息之贞。(同上)这里说明,天下之变,每日每时都在进行着,但有显有不显,有渐也有著。以树木言之,则有升与冥升程度的不同,但“实升不息”却是事物之理。在认识事物之中,必须考察方可得实理的。陈廷敬还认为,认识事物之目的,在于实用、实济,为此,他提出一个“节中正”的概念。如他言治家之道,“家人化也”,“节以是知治家不可不严,亦不可过严也。”节要以中正之道对待,以礼为基础进行,则可以为天下奠定一个和睦安康的基础。陈廷敬在对《节卦》诠释中,认为节的意义重大,值得重视。他说:《节卦》节断以节财。言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反而言之,不节以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际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与保密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工业自动化设备租赁及技术支持合同
- 2025年高端商务区办公楼全面翻新设计施工合同
- 2025年度商业综合体装饰升级与商业运营优化合作协议
- 2025年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服务与技术支持合作协议
- 2025年冷链物流中心设备安装调试及保温材料供应合同
- 2025年大型项目现场临时结构施工与拆解合同
- 2025年智能家居系统定制与装修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交通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冷链仓储配送与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及应急处理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 生物矿化调控机制-第2篇-洞察及研究
- 对公账户使用协议书
- 2025年中国工具钢轧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车抵工资协议书
- 食品加工小作坊安全与质量管理培训课件
- 完整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
- 洗涤厂安全知识培训
- 新建长庆桥至西峰工业园铁路专用线 项目实施方案
- 电力增容协议合同
- 彩钢板安装劳务承包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