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存废之争以2006年2月张功耀教授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为标志,新一轮中医存废之争便开始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起来。检视近代中国历史,百余年间,分别于北洋政府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国初期,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中医存废之争,加上正在进行中的这一次,一共四次。引发这场争论的张功耀教授认为,中医没有科学基础、安全性难以控制,办中医学院是一个错误,主张让中医退出国家现行医疗体制。与张教授的观点针锋相对的一方为中国哲学界、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以及海内外中医从业者。以中国哲学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捍卫者批评道,反对中医的观点,基本是处于无知状态,反对中医就意味着反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历史,是数典忘祖。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像欧洲在中世纪出现过的一死就死几千万人的鼠疫传染病,这就证明了中医学这个学问是科学的。主张废医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出了问题。东方的系统整体思维和西方重分析、重实证的思维方式一样,都是科学的思维方法之一种。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也明确表态,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不会让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
1518年某日,湖北蕲州,一个婴儿诞生到人世间。父亲李言闻抱过哭不出声的新生儿,喂了几口草药汁,这小儿才“哇”的哭出声来。父亲是位当地颇有名气的医生,见儿子初到人世就不容易,为他取了“时珍”这个名字。医生李言闻又哪里料到,这个医家的儿子,后来竟成了一位享誉世界、名垂千苦的医药学家。
⒈出身名医世家,从小酷爱医学;
⒉三次乡试落榜,坚定从医之路;
⒊深鉴医书遗误,辞官回乡重修;⒋二十七年努力,编成《本草纲目》。李时珍的人生之路明清时期,世俗观点崇尚的是“金榜提名时”“一举成名天下知”,而李时珍却放弃科举,专心学医,立志效仿古人“以学术报亲”。请回答:⒈李时珍所处的时代,知识分子通过科举求取功名是深得社会认可得道路。李时珍不走这条道路,主要原因有哪些?⒉结合李时珍先后在楚王府和太医院供职,很快便托病辞职的经历,评价李时珍的人生态度和学术态度。答:⒈出身医学世家,从小对医学兴趣浓厚;科举落第,反思自己。⒉人生态度:淡泊功名;学术态度:全心投入医学研究。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陶弘景(南朝医学家)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食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shi舔)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李时珍对民间流传的药方也认真地做过搜集研究。一次,路过一个驿站,遇到一群北上的驿卒在站外用锅煮着一把粉红色的旋花汤喝。驿卒们告诉他说:“我们官命在身,长年奔走,筋骨都受过伤。喝了这种花熬的汤,可治筋骨痛。”李时珍听后高兴极了,觉得又增长了见识。从此,他更大量地搜集民间药方。他接触的人很多,种田的、捕鱼的、砍樵的、打猎的、放牧的、采矿的、做手工业的,都成了他的助手和老师。李时珍还非常重视直接经验,曾亲自下过煤窑,去过炼铅、炼汞的作坊。为了体验药的麻醉作用,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吞服曼陀罗这种烈性药物。李时珍在年轻的时候就听人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叫曼陀罗,人们一见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又唱又跳。李时珍费了一些周折,终于找到了这种植物,一时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他为了探明究竟,也是为了改变人们的传说,走到哪里手里都拿着曼陀罗。后来他亲自服下了曼陀罗,发现它有麻醉和使人兴奋的作用,少量可以治病,过量,在别人的暗示下,的确可以叫你唱你就唱,叫你跳你就跳。后来曼陀罗被广泛用于制造麻醉剂。
1578年,年逾花甲的李时珍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的初稿。到这时,李时珍为编写这部书,已整整花去了二十七年的时光。但是,具有严谨科学态度的李时珍,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又经过了十余年的修改,先后三易其稿,才将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最后定稿。
但由于李时珍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此时李时珍已去世三年。请思考: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体现了李时珍什么样的品质?善于学习经验注重实践研究勇于开拓创新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请思考:如何评价李时珍?⒈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医中之圣”,世界文化名人。⒉他编撰《本草纲目》,集中国古代医药学之大成;其伟大的医学成就,成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⒊他所体现的矢志不渝、执著坚定的信念,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也将永远绽放光芒。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1861~1919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30名儿童赴美国留学,内有詹天佑詹天佑回国前,曾有美国同学劝他留下,对他说:“贵国贫穷,既无筑铁路之器材,亦无筑铁路之人才,以君之学识,如应聘美、英,当可宏图大展,阁下之生活亦可丰裕。”詹天佑谢绝了,回答道:“西方国家虽富,那是外国,我要学习其先进的科学知识,却不能眷恋其物质生活享受;中国虽贫虽弱,她却是生我养我的祖国,现在正需要我回去贡献所学,把她建设得富强起来。如不以所学报国,何以对祖国人民与家乡人民?”“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一、赴美留学⒈出生:
⒉兴趣爱好:⒊赴美留学:1872年,作为第一批留学儿童之一赴美留学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学士学位(只有两人完成学业)
⒋回国任职:被分配到福建水师学堂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刻苦学习,立志报国钻研机器内部构造1861年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⒈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派幼童出洋留学?答: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进洋务事业。⒉回国后的詹天佑经历了一段所学非所用的历程,这说明了什么?答:清政府的腐败,人才不能受到重用。中国人第一次听见了火车的汽笛声,但比英国足足晚了半个世纪。1876年,吴淞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李鸿章唐胥铁路(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火车的轰鸣与振动会“损伤地脉”——“马车铁道”根据上述两张图片思考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面临哪些困难?①清政府腐朽②思想观念封闭落后、愚昧(修铁路会破坏风水,损伤地脉等)“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二、京张铁路
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困难:⑴政府腐败,经济实力不足,帝国主义觊觎路权;⑵自然条件恶劣;⑶外国人的嘲讽与怀疑;⑷科技落后,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人才;⑸工程设备落后,思想观念落后,封建势力的阻挠(修路会损伤地脉,破坏风水等)……→临危受命,报效祖国写新篇“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二、京张铁路
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困难:⒉京张铁路的修建:请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⑴京张铁路始建于哪一年?哪一年全线通车?⑵京张铁路全线最艰难处在什么地方?⑶詹天佑在领导筑路过程中有何开创性的贡献?⑷外国人为什么会为之折服?⑸京张铁路建成有什么意义?→临危受命,报效祖国写新篇⒈“之”字形路线——延长坡面,减小坡度;⒉“詹天佑钩”。创新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1909年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修成时,詹天佑和同事的合影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二、京张铁路
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困难:⒉京张铁路的修建:⑷外国人折服的原因:第一,工程难。连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的工程,却由中国工程师完成了。第二,工期短。原计划六年,结果只用四年就提前完工。第三,工程费用低,且质量优异。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1/5,节余白银28万两。→临危受命,报效祖国写新篇京张铁路的修建过程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精神?不畏艰难,深入实践严谨细致,开拓创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三、中国人的光荣对詹天佑的评价: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为中国的铁路事业鞠躬尽瘁;被称为“中国铁路工程之父”,修筑的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维护国家路权与列强斗争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周恩来为什么称赞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
⒈詹天佑赴美留学,怀着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目的,发奋读书,成绩优异;⒉不留恋外国优裕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要以所学报国;⒊不顾讥讽和嘲笑,受命修建京张铁路,并不畏艰难险阻地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⒋他一生致力于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为维护祖国路权与列强进行不懈的斗争,功在国家,名昭中外。从詹天佑的伟大贡献和人格魅力探究影响历史人物成材的因素有哪些?社会环境的决定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严重。詹天佑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教育的主导作用:詹天佑留美期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优秀的学业水平为其取得伟大的成就奠定了基础。个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少年时对机器构造产生浓厚兴趣;大学期间刻苦攻读立志报国;毅然回国不迷恋优裕生活环境;筑路期间率先垂范吃苦在前,维护路权再现爱国情怀。磁悬浮列车: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揭开人类铁路交通运输事业的新阶段他和鲁迅、蔡元培、孔子等40位中华文化名人的雕塑“落户”中华世纪坛,在这个“国家先贤祠”里,供全国人民瞻仰纪念。他的一帧帧画像,更是同孔子、牛顿、爱因斯坦等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一起,走进了神州大地的中小学校,在莘莘学子中竖起了无数心碑,成为千百万青少年的人生楷模和前进的路标。他就是李四光……晚清时期:1889—1911年民国时期:1911年之后⒈出身贫寒家庭;⒉少年独闯武汉;⒊学习成绩优异,派往日本留学;⒋接受革命思想,成为同盟会员。⒌留学英国;⒍受聘北大。李四光的早年经历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到新中国。1952年起担任新中国地质部首任部长的李四光这是李四光生前最后一张工作照片1971年4月1952年为地质部成立揭牌⒈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个人合伙协议3篇
- 矿物宝石展会策划与组织考核试卷
- 信用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在汽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罐头食品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分析考核试卷
- 2025企业租赁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商务谈判设备租赁合同策划书
- 2025餐厅装修设计合同
- 2025标准的技术授权合同
- 2025《产品销售合同范本》
- 中国政法知识产权诉讼专题讲座:知识产权诉讼攻防策略与技巧
- GB/T 5237.1-2017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 工 程 量 确 认 单
- 2022山东高考语文答题卡(新高考I卷)word版3
- 2021年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偏头痛PPT课件(PPT 43页)
-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
-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 神经病学绪论英文课件
- 工厂个人简历登记表格
- 用友U8数据字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