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人李白家世之谜新考_第1页
唐诗人李白家世之谜新考_第2页
唐诗人李白家世之谜新考_第3页
唐诗人李白家世之谜新考_第4页
唐诗人李白家世之谜新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人李白家世之谜新考

从白的控制到智慧监狱—代引言之一:唐代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是一个永恒的谜。兰州大学的张书城认为,李白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第二十五代孙,属于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系的后裔。张书城的考证认为,由于李广的嫡孙、汉骑都尉李陵于公元前九十八年败降了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李氏家族引以为耻辱。李陵的母、妻、兄弟、子女均被汉朝诛杀,因此中原再无后人。李陵在匈奴和单于女儿成婚,以后“子孙代居北狄”……——《李白身世之谜新考》,《百科之窗,集粹之一》,天津日报编辑部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6年第二版。李白对于自己的身世,历来含糊其辞,令人捉摸不透。……后代学者关于李白出生地问题有所谓陇西成纪、蜀、山东诸说,郭沫若作《李白与杜甫》,定李白生于碎叶;国内又有人考证出李白系汉将李陵之后。……众说纷纭,迄今终无定论。关于这个问题,台湾学者罗香林有一种颇为新颖的说法,他认为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兵败身亡,建成的妃子把她的独子托给一名亲信的宫女,跟随西域胡人的队伍到了西域。这孩子很可能就是李白的高祖或曾祖。……台湾另一学者褚问鹃则据罗香林的推论进一步得出《忆秦娥》并非伪作的结论。……罗褚二人的推论是否符合事实,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李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诗人,直到今天我们还搞不清楚他的身世,而搞清他的身世,对理解李白的作品,还是大有帮助的。——《李白身世之谜》,《百科之窗·集粹之二》,天津日报编辑部编,北京日报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对于李白的身世问题台湾学者罗香林、褚问鹃、钟吉雄三位先生一致推认李白是李唐宗室子孙,不是唐太宗的曾姪孙,就是玄姪孙。罗香林、褚问鹃两先生如此说:次日(玄武门之变日,即626年6月4日)一早,建成,元吉闻知秦王卧病,得意扬扬,连袂入朝,不图行至玄武门外,伏弩齐发,建成、元吉当埸被乱箭射死。……其时太子妃闻变,即将她的独子托孤给一名亲信的宫女。……这名宫女抱起孩子,急奔李渊宫中躲避。……幸而隋末初唐,正与西域通商,胡商队人多车众,……带来的是印度的棉花,波斯的毛毯等,运去的则为丝绸、瓷器。甚至携家带眷,同来上国观光,此时尚未回去。李渊就派亲信与胡商队接洽,并许以金帛,要他带着一名女人与孩子出城。胡商见钱眼开,自然答应说:“明日一早启行”。并送了一二套胡服,使他们改扮。于是这宫女抱着建成之子,就坐车出城,望西域而去.……这个孩子,很可能就是李白的高曾祖了。……更可能建成的亲信一或二人,也同时改扮胡人,插入商队同行,以资保护。要不然茕茕弱质,(当然还携带珍珠宝物),即使到了西域,无人相助,又怎能在异国成家立业呢?——褚问鹃《李白身世的研究》,内述罗香林的观点。《集粹》1984年第一期,四川省图书馆编辑出版。钟吉雄先生如此说:《李序》说:“中叶非罪,谪居条支”。《范碑》则说:“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可知李白先人确实是犯了罪,而且被放逐到极为荒远的西域。……问题在于这两地(碎叶、条支)都是在唐代开国数十年后,才进入中国的势力范围,又怎么可以变成“隋末”眨谪罪犯的地方呢?可见“中叶”固然莫名其妙,“隋末”也未可尽信。李白先人犯罪的时间应该往后移到唐朝开国以后才合理。……太宗的即位倒是靠发动玄武门之变得来的。……李白的先人极可能便是这场政变的“牺牲者”或“大败者”。株连所及,使家人先被囚禁一段时间,然后再流放条支或碎叶。那么李白的曾祖父,也就是李客的祖父、可能就是太宗的兄弟——建成或元吉了。……李白出身帝王之家,可能是唐高祖的长子建成或三子元吉的曾孙。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被废为庶民(《李序》有“五世为庶”的话)并流放西域。——钟吉雄《谈李白的身世之谜》,《台湾时报》1984,10,28,8如果把上两说作为唐宋传奇或唐宫演义来看,未始不是出色的好文章。如果作为对历史事件的推论并从中推定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恐怕还有商榷的余地。笔者不揣浅陋,略述管见如下:太子宫和齐王朝的玄武门之变从《通鉴》626年的记述看,玄武门之变是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的一次宫庭政变.事变的直接发动者(也是最后胜利者)李世民是个少年得志的野心家,对各色政治斗争和各式军事斗争已有相当经验。他不但有一个多谋善断的策士班子(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而且还有一个能攻善战的武将班子(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武将以下还有“素所畜养勇士八百余人”。政变的进程是个快镜头。交锋不久,尉迟敬德就“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对方)”。“(太子)宫(齐王)府兵遂溃”。建成的五个儿子和元吉的五个儿子“皆坐诛、仍绝属籍”。政变的善后工作也即时作了妥善安排:“赦天下。凶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自余党与,一无所问。……国家庶事,皆取秦王处分”。李世民当马控制了整个宫庭,整个国家。曾谏建成太子先下手杀死秦王李世民的原太子洗马魏征迅被重用。原太子武将“逃于野”的冯立,“亡匿”于终南山的薛万彻等皆“自出”,受到宽待。原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在被捕押送中途被魏征作主释放了。(“新封”)“太子(李世民)闻之,甚喜”。政变达到了李世民的预期目的。他发动政变的终极目的是夺取王位并巩固王位。不杀建成、元吉就夺取不到王位,不杀尽他们的儿子就巩固不了王位,李世民绝对不会给他的王位留下隐患的。他的文臣武将也绝不会给自己留下潜在的敌人。在李世民这伙人马的包围和追杀下,我认为太子宫和齐王府中,即使一只麻雀也飞不出去。此情此景,要说“太子妃闻变,即将她的独子托孤给一个亲信的宫女。……这宫女抱起孩子,急奔李渊宫中躲避。……这个孩子,很可能就是李白的高曾祖了”(罗、褚文)。这简直不可想象。要知道政变是闪电式的。“上(李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尉迟敬德全副武装,直奔“上(李渊)所。上大惊,……”立时被尉迟敬德和早已暗通李世民的唐高祖随身亲信萧璃、陈叔达等“和平包围”并“软禁”起来了。闻知两个王子和十个皇孙倾刻之间都死于骨肉相残的悲剧之中,揆诸情理,这时的“上”(李渊)已经“吓”作一团、魂飞魄散了。哪有神智去接待一个宫女抱来的皇孙(李白的高曾祖)呢?!已沦为“俘虏”的唐高祖,哪有权力“派亲信去与胡商队接洽”委托胡商“带着一名女人与孩子(李白的高曾祖)出城”(罗、褚文)呢?李渊已被“夺权”并向秦王交出了“权力”,谁敢再给他充当亲信干这种秦王一班人马坚决反对的事呢?再说太子宫中不是砍杀声就是喊杀声,宫女们哭求饶命也来不及,谁敢给太子妃再充当“亲信”对着众宫人干这“善事”呢?此时此刻,忠于太子的武将不是“逃于野”就是“亡匿”到终南山去了。一个弱女子还能干什么呢?还敢干什么呢?此情此景,要说“李白的先人极可能便是这场政变的‘牺牲者’或‘大败者’。株连所及,使家人先被囚禁一段时间,然后再流放条支或碎叶。……李白的曾祖父,也就是李客的祖父,可能就是太宗的兄弟——建成或元吉了。……李白出身帝王之家,可能是唐高祖的长子建成或三子元吉的曾孙。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被废为庶民并流放西域”(钟文)。这也令人难以想象。如前所述,建成、元吉子孙是李世民巩固王位的潜在敌人。李世民本人和他的文臣武将对此绝不会马虎从事,怎么可能偏偏留下一个孩子在七十多年后(626——697或701)变成李白的曾祖父呢?至于说“流放条支或碎叶”、“废为庶民并流放西域”(钟文)等等,也系臆测之说。因为整个唐代,特别是唐初玄武门之变时,西域根本没有贬谪罪犯的地方。钟文不是也说条支、碎叶都“是在唐代开国数十年后才进入中国的势力范围”吗?唐玄寺院的“死路”626年玄武门之变前后,李唐与西域各少数民族仍处于敌对状态。事变前几年,即隋末唐初,唐高祖还曾策略地称臣于东突厥。同时吐谷浑又捲土重来割据了今青海湖至罗布泊的大片土地。今新疆的高昌、马耆、龟兹等小国也相继割据自立。西域诸国都作了西突厥的附庸。丝绸之路,人断路稀,名存实亡。丝路是到什么时候才畅通无阻的呢?635年唐军打败吐谷浑、640年击败高昌、644年灭焉耆、648年灭龟兹,同年西突厥降唐,唐太宗这才高兴地说,“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看来丝路畅通无阻之年(648年)比玄武门政变之年(626年)至少要晚二十二年。626年政变之后立即首途、或“先被囚禁一段时间”的逃亡者,不可能从二十二年后(648年)才畅通无阻的丝路上“望西域而去”(罗、褚文)。不要忘记就在政变前两年(624年),在突厥和吐谷浑等诸羌的分合进攻之下,唐高祖已经招架不住了。他曾想焚毁长安,迁郊内地。理由是“突厥所以屡寇关中者,以子女玉帛皆在长安故也,若焚长安而不都,则胡寇自息矣”(《通鉴》)!也不要忘记就在政变当年(626年),唐太宗八月初九上台、八月二十八日突厥二可讦便合十余万之众进兵“渭水便桥之北”。兵临城下,“京师戒严”。战事一触即发。幸赖李世民隔河舌战却敌,号称“长安”的首都才得转危为安。李白诗“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塞上曲》)说的不正是这一惊险场面吗?更不要忘记就在政变后一年(627年),全国仍在戒备状态,“过所”(通行证、出国护照)依然卡得非常严。众所周知,唐玄奘在这年正是因为弄不到“过所”才逃出长安,偷越国境的。此情此景,要说“隋末唐初,正与西域通商,胡商队人多车众,一来就是半年,带来的是印度的棉花、波斯的毛毯等等,运去的则为丝绸、瓷器。甚至携家带眷,同来上国观光,此时尚未回去。……胡商队见钱眼开,……送来一二套胡服,使他们改扮,于是这宫女带着建成之子就坐车出城,望西域而去。更可能建成的亲信一或二人,也同时改扮胡人,插入商队同行,以资保护,……”(罗、褚文)。这恐怕与事实不符。如上所述,政变那几年,李唐与西域各少数民族不是对峙就是交战,怎会有胡商队携家带眷到内地来贸易,来观光呢?丝路上货源既然那么畅盛,各少数民族首领何不就地取“财”而要带领着部属远到关中来掠夺呢?这一时期的通行证卡得特别死,“京师”往往“戒严”,来往行人——特别是胡人——都要受到严格盘查。怎会有身着胡服的宫女和一二胡服侍从“携带金珠宝物”插入胡商队“坐车出城,望西域而去”呢?我认为彼时彼地改扮成胡人(敌人)根本吃不开。丝路早已成了“死路”。再啰嗦一句,政变后一年(627年),唐玄奘“在丝路上”走了一年多就没有听说碰到过一个胡商队的影子!此情此景,要说政变后使建成、元吉“家人先被囚禁一段时间,然后再流放条支或碎叶”,或“被废为庶民并流放西域”(钟文),这更是玄之又玄了!杀的杀了,赦的赦了,有什么可“囚禁一段时间”再流放西域的人呢?前已述及,钟文本身一开头就早已否定了他的这一论断。陈寅恪先生在二十年代早就说过,“碎叶,条支在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即西历六四四年平焉耆,高宗显庆二年即西历六五七年平贺鲁,隶属中国政治势力范围之后,始可成为窜谪罪人之地”。据此若李白先人于玄武门之变(626年)后“先被囚禁一段时间被废为庶民并流放西域”,那正如陈先生所说,“断非当日情势所能有之事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657年唐太宗最后控制西域以后,并不等于就把该地开辟为窜谪罪人之地。唐代的窜谪地,谁都知道,主要是岭南或者贵州、四川等地。后两大事件都是李唐宗室子已被初树《范碑》说李白先人“隋末多难”,这是说他家遭难下限晚不过隋炀帝大业十二年或隋恭帝义宁元年(617或618年)。而两说把“隋末多难”的时间下移到高祖武德九年(626年或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低过下限九年或十年之久,这恐怕与“隋末”的差距太大了。钟文说,“李白先人犯罪的时间应该后移到唐初开国以后才合理”,我认为并没有“合理的”根据。大幅度地移动历史事件的时间,只能大限度地隐蔽历史事件的真相.又据《李序》、《范碑》,李白自称是“凉武昭王九世孙”,即他只比唐太宗晚一辈,与高宗同辈,因太宗系武昭王八世孙,高宗系武昭王九世孙。但据钟文推断“李白是唐太宗的曾姪孙”,那他又是唐玄宗的同辈了,因玄宗系太宗的曾孙,又是武昭王十一世孙,于是李白又从九世孙降到十一世孙了。又据褚文推断,“李白是唐太宗的玄姪孙”,那他又是玄宗的晚辈与肃宗同辈了,因肃宗系太宗玄孙,又是武昭王十二世孙,于是李白又从九世孙降到十二世孙了。在李白的辈份上,相信李白自己的九世孙好呢?还是相信钟文的十一世孙好呢?或者相信褚文的十二世孙好呢?后两说与李白原说出入太大了!李白绝非李唐宗室子孙,还可用下面两桩唐宗室内部事件作为旁证:据史书记载,705年,亦即李白父亲李客“逃归蜀”之年,“武后所诛唐诸王、妃、驸马等皆无人葬埋,子孙或流窜岭表,或拘囚历年,或逃匿民间,为人佣保。至是,制州县求访其柩,以礼改葬,追复官爵,召其子孙,使人承袭,无子孙者为择后置之.既而宗室子孙相继而至,皆召见,涕泣舞蹈,各以亲属拜官有差”。如果如二文所说,“李白出身帝王之家”(钟文),确系唐太宗的曾姪孙或玄姪孙,他父亲李客正在中年,绝不会“高卧云林,不求录仕”的。唐宗室“流窜岭表,拘囚历年”者都释放了,“逃匿民间、为人佣保者”都“解放”了。李客为什么偏偏在这年“逃归蜀,潜还广汉”呢?他为什么不趁机上京给自己“落实政策”呢?再据二说辈分算来,李客不是太宗的姪孙(与中宗为共曾祖兄弟)就是太宗的曾姪孙(与玄宗为共高祖兄弟),亲族关系都在“五服(代)”之内,何不跑到殿前而“涕泣舞蹈”呢?当年“数代飘蓬”,“数世不能归”,“持四世丧”来平反者比比皆是,何以唯独没有李客的份儿?据《唐会要》等,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下诏:“李彦允等奏称,与朕同承凉武昭王后,请甄叙者,源流实同,谱牒尤著。自今以后,凉武昭王孙室以下,……并宜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这又是个李白父子“翻身”的大好机会。天宝初年,李白被玄宗亲自召见并安置在翰林院,可说近水楼台,为什么不登记个皇族户口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