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二楼》中的对称美
对称作文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它是在先秦的诗歌和散文中发展起来的。不过,那时的对称性写法恐怕大多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因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这种表现出对称美感的句子就如同天籁之音一般并不多见。到了南北朝永明体诗人手里,对称性写法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降至中唐,出现了比较极致的充满对称美感的格律诗作,如杜甫的《登高》,不仅四联每联皆对,且第一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里还有句内对(“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差不多与此同时,对称性写法也成了南北朝散文家的自觉追求,这一时期出现的、持续至盛唐的骈文就是比较极致的充满对称美感的散文。或许与这种文化氛围、创作氛围相关,中国的小说亦有对称性的写法,无论是小说成长期的《世说新语》、唐传奇,还是小说成熟期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等都概莫能外。但比较极致的、充满对称美感的小说作品,笔者认为应该是李渔的小说,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十二楼》。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一、在角色定义和设计中《十二楼》在人物的设置及塑造上比较明显地体现出它使用了对称性的写法。(一)钱小江与玉初的“二元对立”《十二楼》里的二极对立之人很容易在作品中看到,如《合影楼》里“古板执拘”的道学先生管提举与“跌荡豪华”的风流先生屠观察,《夺锦楼》里倔强的丈夫钱小江与泼悍的妻子边氏,《鹤归楼》里的惜福者段玉初与纵情者郁子昌,等等。这一“二元对立”的现象已有不少研究者举例论述过,在此不复展述多言。笔者只想强调一点:《十二楼》的12个作品里每一个皆有二极对立之人,且这种二极对立之人的设置明显是一种对称性的写法。(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二)事从两端间的操作过程所谓“事从两面想”是指人物在考虑事情、处理事务时好从正与反、好与坏、自己与他人等等两方面着想,力求妥帖周全。如《拂云楼》中的能红,在听说裴七郎想娶她时,她猜测裴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或许是想先娶了她,再让她帮忙招致小姐。然后她进一步猜想:招致得去,未免得鱼忘筌,“宠爱”二字,轮我不着。若还招致不去,一发以废物相看,不但无恩,又且生怨,如何使得?当韦翁夫妇听算命的说女儿是续弦的命,就有点原谅了裴七郎原先的毁弃前盟和另娶他人,觉得现在不该拒绝他。于是,韦妻与能红商量,能红说:……还该到少年里面去取,若有小似他的便好;若还没有,也要讨他八字过来,与张铁嘴推合推合。若有十分好处,便折了饿气嫁他;若还是个秀才,终身没有什么出息,只是另嫁的好。这里的关注焦点虽然都在男子身上,却有两层“两面想”:一是有没有比裴小的,一是裴有没有发展前途。当韦小姐与裴七郎的婚事已定,韦家问她愿不愿跟小姐过门时,她回答说全看小姐的意思:他(她)若……要我做个陪伴的人,我就随他(她)过去,……也不叫做无益于他(她)。若还说他(她)有新郎做伴,不须用得别人,我就住在家中,也没有什么不好。随后又主动提醒韦妻、韦小姐说:张铁嘴的话,你们记不得么?……他(她)嫁将过去,若不叫丈夫娶小,又怕于身命有关;若还竟叫他娶,又是一桩难事。世上有几个做小的人,肯替大娘一心一意?……两下争闹起来,未免要淘些小气。……如今没气淘的时节,倒有我在身边,替他(她)消愁解闷;明日有了个淘气的,偏生没人解劝,他(她)这个娇怯身子,岂不弄出病来?这个温馨提醒不仅提示了“娶小”的两难,还想到如今和明日,真是周到。这儿的能红还是个未婚女子,可她每一所想、每一所说、每一所答皆注意到事情的两面性;而且,她在为韦小姐着想时也是在为自己作打算(她中途已与裴七郎有约,要做他的二夫人),是典型的“事从两面想”的人精。难怪作者说她做事是“一丝不漏”。又如《奉先楼》中的舒娘子。明朝末年,乱兵四至,没处逃生的时节,在“守节”还是“存孤”的问题上,其夫舒秀才希望她“取重略轻”,保住他们家七世单传的儿子。舒娘子虽然也很爱她的儿子,虽然她也很清楚延续宗祧的责任重大,但她认为“妇人的操修全在‘贞节’二字”,要她为保儿子宁愿失身贼兵,不是一件小事,于是她采取公开的方式走了三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注意到事情的两个方面:先要丈夫征求宗族长老的意见,如果所有的人意见都相同,都要她如此,她就看在祖宗面上,做这桩不幸之事;如果有一个人不赞同,她就准备死节。当族人意见一致,都苦劝她存孤时,她又提出: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养得成功当然好;万一他得病死了,自己“孤又不曾抚得成,徒然做了个失节之妇,却怎么好?”在众人说若真如此,那是命中注定,不会怪她之后,她又提出要对着神主卜问。如高曾祖考,都容她失节,她就勉强依从;如果占卜结果不容,她就要放弃这个孩子,保全自己的节操,省得名实两虚。卜问时正好拈着“存孤”二字。舒秀才与众人又再三苦劝一番,她才应许。显然,这是个虑事周详、处世经验丰富的妇女。与能红相比,其“事从两面想”的操作过程更具有高屋建瓴的味道。类似的,《合影楼》中的路公、《夺锦楼》中的刑尊、《鹤归楼》中的段玉初、《生我楼》中的尹小楼、甚至《萃雅楼》中的奸臣严世蕃等等皆是这种在考虑事情、处理事务时好从两方面着想之人。总而言之,《十二楼》里这种“事从两面想”、思虑“如何得个两全之法”的人物极多。据笔者统计,每一獉獉篇都有一个以上,全书共有36个,平均每个作品就有3个(可能还有遗漏)。除此之外,还有些“事从两面想”的群体,如《夺锦楼》中那些不敢向小江提亲的媒人、《萃雅楼》中那些向严世蕃推荐权汝修的人、《拂云楼》中那群喜欢逐艳生事的轻薄少年、《奉先楼》中对舒秀才夫妻在兵荒马乱中养子很不以为然的“众人”,等等。这种具有对称性思维的人物如此之多,恐怕是其他的作家作品难望项背的。二、在故事结构的配置中《十二楼》里有不少具有对称性特点的段落、章节。其中又可分为近对、隔对两种情况。(一)对称的情节表达近对是指形成对称关系的两者出现在同一个段落里,中间没有句子隔开或是前后两段毗邻而居或是同一回中掺杂一起。如:早有个……人,在路边等候,望见来船,就高声问道:“那是姚继儿子的船么?”姚继听见,吃了一惊,说:“叫唤之人,分明是父亲的口气,为甚么彼处寻不着,倒来在这边?”老妇听了,也吃一惊,说:“那叫唤之人,分明是我丈夫的口气,为甚么丢我不唤,倒唤起他来?”(《生我楼》)这里,姚继和老妇听到问话后的反应从内容到句式基本一致,明显形成一种对称关系。这是出现在同一个段落里、中间没有句子隔开的例子。作者如此安排,可能是为了强调一种三人意外重逢的惊喜。又如,《合影楼》第一回里写玉娟与珍生分别坐在自家水阁上乘凉,无意中看到对方在水中的倒影,或吃惊或惊喜,不自觉地用来和自己的面貌印证,发现确实和自己一模一样。作者将两人的见影、辨影、所想或所说分别写在相邻的两个段落里,形成一个具有对称性的情节。还有一种情况。李渔之前的拟话本一般是不分回、没有回目的;《十二楼》不仅分回,且每回都像长篇小说似的取了对句作回目。其66%的回目都清楚地显示出该回的内容是对称性写法,如《归正楼》第四回的回目是《侥天幸拐子成功堕人谋檀那得福》,“侥天幸”的拐子是贝去戎,他趁着自己贼星将退未退之时,骗来两位施主替他起造大殿,安置三清;“堕人谋”的檀那一是富商、一是仕客,他们中计被骗、作了善事之后,一个是连生三子,一个是活到九十余岁才终天年。骗人者和被骗者这两方面的对称内容是掺杂在一起写的。(二)《守卫室》中“方”的运用隔对是指形成对称关系的两者之间或隔着几个句子、或隔着几个甚至十几个段落、或出现在不同的章节(回数)里。如:刑尊就出一枝火签,差人去唤女儿。……只说他父母生得丑陋,料想茅茨里面开不出好花,还怕一代不如一代,不知丑到什么地步方才底止,就办一副吃惊见怪的面孔在堂上等她。谁想二人走到,竟使满堂书吏与皂快人等都不避官法,一齐挨挤拢来,个个伸头,人人着眼,竟象九天之上掉下个异宝来的一般。至于堂上之官,一发神摇目定,竟不知这两位神女从何处飞来。……方才晓得是茅茨里面开出来的异花,不但后代好似前代,竟好到没影的去处方才底止。(《夺锦楼》)这儿的“刑尊……料想茅茨里面开不出好花,还怕一代不如一代,不知丑到什么地步方才底止”与“方才晓得是茅茨里面开出来的异花,不但后代好似前代,竟好到没影的去处方才底止”是同段隔数句相望而对,写出了一种戏剧化的效果。又如,《三与楼》的第二回顺数第二段,唐玉川要谋夺虞素臣楼阁时对儿子说道:他强过生前,也强不过死后。如今已是半老之人,又无子嗣,少不得一口气断,连妻妾家人都要归与别个,何况这几间住房!到那时节,连人带土一齐并他过来,不怕走上天去。而就在同一回的倒数第五段,唐玉川的孙媳对虞素臣之子说道:丈夫现在狱中,不是钱财救得出、分上讲得来的,须是一位显宦替他出头分理,当做己事去做,方才救得出来。……所以备下文书,叫小妇人前来投靠。凡是家中的产业,连人带土都送与老爷,只求老爷不弃轻微,早些收纳。这两段话的内容明显形成对称关系,两段话之间隔了11个段落,让人感到唐家的报应来得真够快的,唐家孙媳的话对其祖公的话真是莫大的讽刺。三、在语言练习中《十二楼》里颇多两两对称的词语、句子,且往往是妙语、妙句。这些妙语、妙句有比较简单的,也有比较复杂的。下面各举数例加以说明。(一)脂粉、无妇人1.虞素臣……被贺客弄穷了,吃得他盐干醋尽。(《三与楼》)“盐干醋尽”是紧相连属的句内对,且有风趣幽默的味道。2.杭州城内,有脂粉而无佳人。(《拂云楼》)“有脂粉”与“无佳人”是隔字句内对。调侃杭州城内没有不施脂粉、天生丽质的美女。3.舒秀才听见了,三魂入地,七魄升天,那里觳觫得了。(《奉先楼》)中间两句是毗邻而居的句外对,且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人物的恐惧程度。(二)大至即合理作法1.穿窬草窃之内,尽有英雄;鸡鸣狗盗之中,不无义士。(《归正楼》)这是一个上六下四对上六下四的句外对模式,且句外对中有句内对——“穿窬”对“草窃”、“鸡鸣”对“狗盗”。句外对与句内对皆是毗邻而居,且句中表现出一种不同凡俗的见解。2.也有擎伞的,也有遮扇的,也有摘张荷叶盖在头上,像一朵落水芙蕖,随风吹倒的。又有伞也不擎,扇也不遮,荷叶也不盖,像一树雨打梨花,没人遮蔽的。(《拂云楼》)这是一个既有排比又有比喻的毗邻而居的长对,且比喻极美。3.夫妻两口就不觉四目交睁,两声齐发。一边说:“我至戚之外,哪里来这两门野亲?”一边道:“我喜盒之旁,何故增这许多牢食?”小江对着边氏说:“我家主公不发回书,谁敢收他一盘一盒?”边氏指着小江说:“我家主婆不许动手,谁敢接他一线一丝?”丈夫又问妻子说:“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若论在家的女儿,也该是我父亲为政。若论出嫁的妻子,也该是我丈夫为政。你有什么道理,辄敢胡行?”妻子又问丈夫说:“娶媳由父,嫁女由母。若还是娶媳妇,就该由你做主;目今是嫁女儿,自然由我做主。你是何人,敢来僭越?”(《夺锦楼》)这是一个毗邻而居的组合对。这里共有三组对话,每组对话都是对称性的句子,作者借助它们把夫妻吵架如何唇来舌往、针尖对麦芒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让人有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之感。前面提到,中国古代小说作品都有对称性的写法。事实也的确如此。如出现在李渔之前的《金瓶梅》“首尾各二十回……构成一个明显的对称。……在开头的二十回里,家庭新添金、瓶、梅三小妾,奠定了全书的规模,分明与结尾的二十回里同一家庭的分崩离析、土崩瓦解遥相呼应。”而李渔之后的《红楼梦》,张锦池先生认为“第六回至第三十六回与第七十九回至一百零八回是个大对称,第三十七回至第五十四回与第五十五回至第七十八回是个小对称。”另外,《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等作品也有二极对立之人、有回目对称、有对称性的词句等,这是学界所共知的,无需笔者再举例赘言。但无论是李渔之前还是李渔之后的作品,都没有《十二楼》那么多、那么全方位——大至人物的设置塑造、理念的传达,中至段落、篇章的结构安排,小至词句的铸造,等等——且多姿多彩的对称性写法,尤其是它的对称性词句之多到了让人目不暇接的地步。笔者统计了其中的三个作品——篇幅最长、共有六回的《拂云楼》,篇幅最短、只有一回的《夺锦楼》,篇幅居中、共有三回的《合影楼》——这三个作品里面比较标准的、具有对偶性质的词语、句子相加起来的字数(不包括每个作品开头及里面引用的或人物创作的诗词,也不包括对偶词语、句子的连带成分——如前面“在语言的锻造上”那部分所举的“比较简单的样式”中的第一个例子只算“盐干醋尽”四字,别的都不算;第三个例子只算“三魂入地,七魄升天”八字,别的也都不算),分别占总字数的15%、17%、17%,加上每个作品里面还有很多句子虽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不能算是对偶句,但它们那种对称性的写法与对偶也颇为近似,如“比较复杂的样式”中的第三个例子,里面的三组对话,细看起来,前两组是比较工整的对偶句,后一组对话里,“丈夫又问妻子说”与“妻子又问丈夫说”两句合成对偶,丈夫说的话里,有两个句外对——“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和“若论在家的女儿,也该是我父亲为政。若论出嫁的妻子,也该是我丈夫为政”。妻子说的话里“娶媳由父,嫁女由母”也是句外对,但夫妻二人这后一组对话从整体上看不能算是对偶句,可还是给人一种对偶的感觉,就因为作者是对称着写的。像这种不是对偶句的对称句子所在多有,与真正的对偶句组合一起,尤其是两者你中有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网页设计与开发相关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 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2025届小升初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柳州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新型生物质炭材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篮球理论与实践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外贸电话订单课件
- 物联网设备技术研发成果共享与商业秘密保护合同
- 医疗机构数字孪生健康档案管理与维护合同
- 公共管理学方法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华南农业大学
- 《家禽饲养方式》课件
- 人工智能在机能学实验教学应用图景的构设与挑战
- Unit 6 Beautiful landscapes Integration说课稿 - 2024-2025学年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2025年上半年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人民政府招聘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煤矿安全用电培训课件
- 社区体检合同范例
- 【MOOC】茶叶感官审评-安徽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氢科学技术应用》课件-3-1 氢气的储存
- 早产儿视网膜病预防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