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_第1页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_第2页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_第3页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_第4页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唐代传奇小说不同于魏晋的传奇小说。它的内容更加现实和真实,能够更好地反映当时的时代风貌、社会状况和风俗习惯。其中包含了大量以才子佳人为主角的婚姻爱情故事,这些故事以动人的情节和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在后世广为流传。对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历来颇受学者重视,笔者认为唐传奇作为时代的产物,既反映时代,又囿于时代,研究唐传奇不能将其孤立于历史环境,应该从社会经济、法律等时代条件方面综合分析。爱情婚姻之事直接受到当时法律制度(其中亦包含了当时的社会意识)的影响,以此来解读唐传奇,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故事情节,亦可更充分地了解故事中女性的处境、性格、行为等产生的原因。因此,本文将以《唐律疏议》为依据,对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探讨当时婚姻法律制度存在的三大权威问题及其所造成的爱情、婚姻悲剧以及女性在这种婚姻制度下的悲惨境遇,并着重对几种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一、变式的推动:民法的影响力的增强唐代法律在中国历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不仅是前代法律制度的集大成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成为后世立法的典范。婚姻法是唐代法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唐律疏议》是唐代主要的法律典籍,经过对其有关婚姻法律条文的分析、总结,可以得出唐代婚姻制度存在三大权威的观点,即等级权威、家长权威和男性权威。(一)臣臣,父父子子自秦朝建立君主制以来,中国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等级制国家,鲜明、严格的等级制度是其特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差别深入人心,这种等级差别是阶级统治的重要思想工具,成为一种行为要求,被渗透进立法中,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具体到唐代的法律制度,这种等级差别更加明显。《唐律疏议》户婚卷中体现这种不平等性、等级性婚姻制度的规定主要有三条,具体表现为不同等级的男女间不婚。1.禁止监临之官娶民女《唐律疏议》卷14户婚律规定:“诸监临之官,娶所监临女为妾者,杖一百;若为亲属娶者,亦如是。其在官非监临者,减一等。女家不坐。”265“‘监临之官’,谓职当临统案验者,娶所部人女为妾者,杖一百。为亲属娶者,亦合杖一百。亲属,谓本服丝麻以上亲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及是监临之官为娶,亲属不坐。若亲属与监临官同情强娶,或恐吓娶者,即以本律首从科之,皆以监临为首,娶者为从。”266该条法律对禁止监临之官娶民女的规定十分严格、细致,不仅包括自身不得娶民女,也详细规定不得与亲属娶民女。这条禁止监临之官娶所监临女的规定,一方面有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打击强抢民女、徇私枉法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等级制度,明确官民等级不同的观念。在此卷的另一条文中亦规定:“官户娶良人女者”,需杖一百,“良人娶官户女者,加二等”269。如果说禁止官娶民女还具有禁止官员徇私枉法的作用,那么规定民不得娶官户女,并且罪加二等,就明确地反映出官与民不得相互为婚的立法目的,即是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官的权威。这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等级权威,以立法的手段干预民间婚姻家庭生活的有力表现。2.门阀观念方面的重视唐代平民有良贱之分,《唐律疏议》中明确提出二者的地位不同,禁止为婚。唐律规定:“诸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女家,减一等,离之。其奴自娶者,亦如之。主知情者,杖一百;因而上籍为婢者,流三千里。”269奴为贱,贱与良为婚刑罚严厉,充分体现了统治阶层对等级制度的重视。其议曰:“人各有耦,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配合。”269明确指出良贱是不同之类,二者不可为婚。此条规定是门阀观念在法律上的体现,以法律的形式对门阀等级制度加以肯定和保障。《唐律疏议》列出专条规定了官民不婚、良贱不婚,即等级不同者不婚,足见统治者对这种等级制度的重视。唐代士人在婚姻关系上追求“五姓七族”女子也是这种等级观念的反映。唐代严格规定不同等级的社会成员不婚,形成了一种等级权威,保证了高等级成员的利益,而且维护了社会的等级制度,加强了等级观念。(二)父母尊长以规制子女婚姻缔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男女双方成为夫妻的重要前提,强调了父母在儿女婚姻中的重要性。《唐律疏议》遵循此原则,制定了一系列维护父母婚姻决定权的法律条文,从而形成了婚姻法中的家长权威。《唐律疏议》卷14中规定:“诸夫丧服除而欲守志,非女之祖父母、父母而强嫁之者,徒一年;期亲嫁者(请核准),减二等。各离之,女追归前夫,娶者不坐。”265父母可嫁守寡之妇,甚至当此寡妇欲守志时,亦可不论其意志而强嫁之。《唐律疏议》卷14中还有如下规定:“诸卑幼在外,尊长后为定婚,而卑幼自娶妻,已成者,婚如法;未成者,从尊长。违者,杖一百。”267此条为父母包办婚姻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规定了父母等尊长可为“子、孙、弟、姪等”267“卑幼”订立婚约。尊长可不顾子女意愿为其订婚,子女若不从,尊长甚至可以搬出官府来保障其权威,以“杖一百”作为惩罚。《唐律疏议》的相关规定确保了父母尊长在子女婚姻缔结中的绝对权威。同时,还规定了“父母丧、被囚,子女不为婚”,充分显示了父母是影响子女婚姻的重要因素,哪怕父母已亡,亦深重影响子女的婚姻。(三)第三,在现行婚姻法中,认为,当事人不为男性中国传统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中的不平等地位,《唐律疏议》以法律的形式将这种男尊女卑加以确定。唐代法律中休妻的“七出”体现了男性高于女性的权利,男性在解除婚约方面有更大的自由,而女性则必须“出嫁随夫”,缺少自主权。“妇人从夫,无自专之道,虽见兄弟,送迎尚不踰域。若有心乖唱和,意在分离,背夫擅行,有怀他志,妻妾合徒二年。”268可见法律对女性的要求是绝对忠于、从属于丈夫。《唐律疏议》卷14中对“七出”的内容规定是,“一无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267有此“七出”之一而且不在“三不去”范围内的,即可休妻。《唐律疏议》显示了男性有休妻的权利,对女性则仅仅给予“三不去”的保障。“三不去”即,“一,经持舅姑之丧;二,娶时贱后贵;三,有所受无所归。”268由此可见,在婚姻法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唐律疏议》中对悔婚的相关规定,更是明显地表现出了男女的不平等。《唐律疏议》卷13:“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约,谓先知夫身老、幼、疾、残、养、庶之类。而辄悔者,杖六十。男家自悔者,不坐,不追聘财。”253同是悔婚,女家悔则“杖六十”,男家则“不坐”,只是“不追聘财”而已,体现出了制度对男性的倾斜。二、女性在爱情、婚姻中地位的低下唐代婚姻法律制度的三大权威,使得当时女性在爱情、婚姻中地位低下,造成了女性的悲剧性处境。唐传奇中一系列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即对此有所反映。(一)《离魂记》中父母成了改进女犯婚姻,导致了女犯的婚姻造成男女爱情受阻的主要是家长权威。父母对子女的婚姻具有绝对的权威,《唐律疏议》规定,子女必须听从父母安排,父母可以不顾及子女的意愿而决定其嫁娶,子女无权反抗。《离魂记》中,倩娘与王宙,一个“端妍绝伦”49,一个“幼聪悟,美容笵”49,可谓男才女貌,加之倩娘之父常以“他时当以倩娘妻之”49挑之,二人渐渐有意,以致寤寐感想此事。其后倩娘之父却将其许给了他人,倩娘、王宙知此事后,一个抑郁、一个深恚恨,却不敢公然反抗。倩娘之父在不询问倩娘意愿时即有意将其嫁给王宙,后又不顾倩娘的意愿将其许给了他人,可见父亲对女儿婚姻的决定权。女儿对自己的婚姻大事无发言的权利,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正是父亲的这种权威,造成了二人爱情的受阻。在《霍小玉传》中,这种家长权威造成了霍小玉与李益爱情的悲剧。霍小玉与李益亦是情投意合、两情相悦的,霍小玉自知身份低贱,与李益约定相爱八年之期。但是,这个心愿也无法实现,李益之母不顾李益的意愿,为其与表妹卢氏定下了婚约。李益尽管心里爱霍小玉,但是“太夫人素严毅”79,李益不敢反抗。母亲在李益的婚姻中有绝对的决定权,法律明确规定了子女不得违背。正是李益母亲对其婚姻的干涉,导致了霍小玉惨死的悲剧。《离魂记》中倩娘之父、《霍小玉传》中李益之母,二人都不询问儿女的意愿,自主地决定了儿女的婚姻。可见当时的社会状况,父母决定儿女的婚姻是理所当然与普遍存在的,父母成了男女爱情的阻碍。家长权威导致了女性爱情受阻,造成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悲剧处境。(二)合意在夫家及妻室不同的处遇家长权威和男性权威导致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艰难处境,女性在家庭中地位低下,人格无法独立,备受压制。最能反映女性在家庭中地位低下的是李朝威的《柳毅》。《柳毅》写到柳毅路遇龙女,并为龙女送家书回洞庭龙宫之事。龙女初见柳毅,自表身世道:“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62龙女出嫁在夫家,夫有错告于舅姑,最后受舅姑毁黜,其处境之艰辛可想而知。在家庭中,夫婿可逸乐放纵,而女性则连指责的权利都没有,龙女既要忍受夫婿的厌薄,还要忍受舅姑的毁黜,可见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低下。龙女为洞庭湖龙君之女尚且如此,平凡女子处境的艰难更甚。《庐江冯媪传》记载的故事较为奇异,写冯媪于墓中遇已故女子,女告冯媪,其夫将新娶,舅姑前来索要“筐筥刀尺祭祀旧物”99,欲授新人,自己不舍交出而受到责备之事。故事颇有“嫁入某家门,死为某家鬼”的蕴意,女子死后依然受到夫家的管制,在夫婿将新婚时还要交出旧时祭祀之物,反映了女性的地位一直是受制于人的状况。(三)失言者的失探索在男女爱情中,男性往往更具有主动权,在婚姻中男性亦具有休妻之权。女性在爱情婚姻中如履薄冰,随时可能面临被抛弃、被休弃的惨境。正是这种男性权威,导致了无数始乱终弃的悲剧。元稹的《莺莺传》是男性始乱终弃的典型故事。张生对崔莺莺一见钟情,不懈追求,两人终成好事。崔莺莺以极大的勇气自荐枕席,但是最后却依然被张生抛弃。张生不但不感愧疚,还以“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之子遇合富贵,乘龙娇,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变化矣”139等女子祸国殃民论来自我辩护,并赢得了一个“善补过者”的美名。《霍小玉传》中,李益屈于母亲之命,将娶他人,将霍小玉轻易抛弃。在《李章武传》中,李章武与王氏相爱,后又离弃,致使王氏“竟日不食,终夜无寝”57,最后病死。可见,在爱情中,男性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唐代婚姻法在立法上存在三大权威,这是当时社会主导意识的一个反映,这三种权威所具有的绝对优势,导致了女性在家庭、婚姻中的种种不幸。从唐传奇来看,当时的许多女性依然处于被压迫与被伤害的地位。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在面临种种困难时,当时的女性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性格。三、提升女性形象爱情、婚姻是与女性最切实相关的人生内容,婚姻法所规定的条文、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意识,给女性的生活造成了许多障碍和困难。面临这些障碍和困难时,众多女性的表现各不相同,形成了几类女性形象:内心遵从等级权威,对家长权威不反抗的女性形象;冲破权威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完全不受束缚、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一)霍小玉和李娃唐代婚姻法中若干表现等级权威的法律条文,对不同等级不婚作出了明确规定。唐代十分注重门第,这种不同等级不婚的思想亦深入人心。在这种社会意识和法律条文下,许多优秀的底层女性,如妓女等,深受其害。这往往使她们的爱情不得善终。唐传奇中的一些底层女性,在面临这种不同等级间的爱情时,内心深知这种等级的不可逾越,往往委曲求全,表现出一种不反抗的无力感。这类女性形象一方面表现出了对爱情的美好追求,一方面表现出了内心遵从等级权威、无力反抗的软弱。《霍小玉传》中,霍小玉对李益充满深情,尽管霍小玉希望能和李益白头偕老,但是她深知在那样的时代是不可能的。她对李益自表心意道:“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79这段话明确地体现了当时士人的婚姻状况,当时士人往往选择于己发展有利的高门结为秦晋。《唐律疏议》规定,“人各有耦,色类须同”269。两人社会等级不同,虽是男才女貌,但是霍小玉出身卑微又为娼妓,自知无法与李益结为连理,所以提出只愿与李益共享八年之好的愿望。霍小玉主动提出欢爱八年,然后自己遁入空门,这是对当时重视等级的社会现状无力反抗的妥协。但是霍小玉的妥协换来的是被抛弃的命运,李益服从家长权威和等级权威,另娶他人,霍小玉抑郁而死。白行简的《李娃传》中,李娃同霍小玉一样也为娼妓,两人的结局却完全不同。李娃在帮助荥阳生大比得直言极谏科第一名后,说道:“愿以残年,归养老姥。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勉思自爱。某从此去矣。”105尽管李娃和霍小玉结局不同,但是二人在内心都是遵从门第等级观念的。李娃亦是自知为妓配不上荥阳生,愿回去养老姥,令荥阳生娶鼎族之女。最后荥阳生的父亲做主,二人才得美满结局。霍小玉和李娃都是出身卑微的下层女子,只能求一时的欢爱,最后无奈地选择妥协。她们代表了当时从内心接受婚姻等级观念、没有任何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这是当时的婚姻观念、婚姻法律制度对这类女性婚姻、爱情设下的枷锁,她们无力反抗。(二)敢于反抗权威,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1.爱情的美好意愿父母权威在儿女爱情、婚姻中具有不可侵犯性。父母可以决定儿女的嫁娶,“父母之命”具有法律效力。父母的决定却常常违背子女的意志,面对这样的境况,唐传奇中亦写出了一些反抗父母意愿,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离魂记》中的倩娘和王宙是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的恋人。倩娘的父亲却将倩娘许给他人。王宙无力反抗准备出走,而倩娘虽无法正面反抗父亲之命,却以灵魂出逃的方式,以“杀身奉报”的气魄,实现了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反抗父命需要极大的勇气,《离魂记》以灵魂私奔他人的虚幻方式来实现,但其精神依然十分可贵,显露了追求爱情的美好意愿。《莺莺传》中,张生对崔莺莺一见钟情,并通过红娘欲追求莺莺。崔莺莺虽对张生的追求严厉制止,但其内心实属意张生,故而自荐枕席。中国礼教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崔莺莺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私自与他人通好,实际上已经打破了礼教、父母的束缚。2.反男性权威的爱情在传统婚姻家庭中,男性具有高于女性的绝对权威,女性必须遵从丈夫的意志,忠于丈夫。《唐律疏议》中规定:“妇人从夫,无自专之道,虽见兄弟,送迎尚不踰域。若有心乖唱和,意在分离,背夫擅行,有怀他志,妻妾合徒二年。”268男性有娶妾的权利,女性则只能忠于丈夫,这也是男性权威的一个表现。同时《唐律疏议》也赋予了男性休妻的权利,女性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处境艰难。尽管男性的权威压制着女性,唐传奇中亦有许多女性表现出了反抗丈夫,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的精神。《步非烟》的故事是对家庭中男性权威挑战的有力之作。步非烟已为武公业之妻,在其邻居赵象托人对其表白喜爱之情时,不但没有严厉制止,反而与之书信来往,表露自己也曾窥见赵象,心中爱慕。表达了自己对丈夫武公业的不满,说自己是“中间为媒妁所欺,遂匹合于琐类”294,这种不符传统对女性要求的言论控诉了“媒妁之言”造成不幸婚姻的现实,也表达了没有爱情的婚姻之苦。中国的包办婚姻历史悠久,许多女性深受其害,默默忍受,但是步非烟没有屈于这样的传统,大胆作出了背叛丈夫、追求爱情之举。步非烟趁武公业外出,与赵象私约会面,做出了越轨之事。步非烟的举动是出于对赵象的爱慕,是年轻女性遇见心仪之人后的冲动之举。步非烟不顾丈夫,顶着传统的压力,追求自己的所爱,虽最后事发而被鞭笞至死,但其敢于反抗男性权威、敢于挑战传统的精神十分可贵。《柳毅》中的龙女虽然没有步非烟那么大胆,但亦具有反抗精神。敢于将“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之事,告于舅姑。最后却得罪了舅姑,导致被毁黜的艰辛处境。面对这样的处境,龙女不是默默忍受,而是积极寻找机会,托柳毅带书回家,言说自己的苦状,请求父母帮助,最终脱离了苦海,这亦是对婚姻中男性权威的反抗,是对重获自由的追求。唐代婚姻法所体现的三大权威压迫着女性,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众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