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新技术-污水处理新技术_第1页
水处理新技术-污水处理新技术_第2页
水处理新技术-污水处理新技术_第3页
水处理新技术-污水处理新技术_第4页
水处理新技术-污水处理新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及新技术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第一节概述一、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根据处理的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二级处理即生物处理,通常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城市污水处理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其中人们一直在不断改进生物处理技术以实现:①节能降耗。②提高效率。③提高运行稳定性。④提高系统的耐冲击能力。⑤脱氮除磷。⑥回收利用青岛理工大学水05环05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二、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青岛理工大学根据以上污水处理的发展思路,目前对传统的活性污泥技术提出了很多改进,形成了多种实用的工艺流程。主要有:SBR工艺,A-B工艺,A2/O工艺,氧化沟工艺等。另外,厌氧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也得到了应用研究。并由于其具有能耗低、污泥量少、可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等特点。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第二节 污水的脱氮除磷一、概述1、水质富营养化与氮磷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由于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排入,造成水中藻类的过量繁殖,在随后的藻类死亡和随之而来的异养菌代谢过程中,水体的氧被耗尽,导致水体质量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结构破坏的现象。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是氮和磷,但磷浓度的高低对藻类繁殖的影响较之氮浓度的影响要高。因此控制磷的排放量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

水05

环05面源性农业污染物:如农药,化肥等城市污染物:如洗涤剂是磷的主要来使水体变得腥臭:蓝藻降低水体透明度消耗水体溶解氧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影响水质并增加制水成本2、水中氮磷的来源及危害1)工业及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氮磷的来源源。氮磷的危害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3、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从60年代起,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呈日益严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污水氮磷的排放指标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欧洲的一些国家要求新建污水处理厂必须有脱氮除磷的功能。我国在“七五”和“八五”期间,将污水的脱氮除磷技术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一些较高的研究成果,并已应用到了新建和改建的污水处理项目中,目前已有上百座

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二、生物脱氮原理与工艺1、水中氮的来源及存在的形态污(废)水中的氮一般以氨氮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通常是只含有少量或不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形态的氮,在未经处理的污水中,氮有可溶性的氮,也有非溶性的氮。可溶性有机氮主要以尿素和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一部分非溶性有机氮在初沉池中可以去除。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大部分的非溶性有机氮转化成氨氮和其他无机氮,却不能有效地去除氮。污(废)水中有机氮合物在好氧菌和氨化菌作用下,有机碳被降解为CO2,而有机氮被分解转化为氨态氮。例如,氨基酸的氨化反应为RCHNH2COOH+O2

→RCOOH+

CO2

+

NH3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2、生物脱氮技术原理废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在于,在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的基础上,通过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再通过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水中逸出,从而达到除去氮的目的。氨氮的去除一般分为两个过程:硝化过程: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反硝化过程:.硝酸氮和亚硝酸氮——氮气1)硝化反应:第一步:NH

+———NO

-—N4

2第二步:NO

-—N———NO

-—N2

3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其中第一步由亚硝酸菌完成,第二步由硝酸菌完成。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合称硝化菌。为自氧型好氧菌。(1)硝化反应式:青岛理工大学4

2

3 5

7

2NH

+

+

1.38O

+

1.982HCO

-

——0.018C

H

O

N

+2

20.982NO

-

+

1.036H

O

+

1.891H

CO2

3NO

-

+

0.003

NH

+

+

0.01H

CO

+

0.003HCO

-

+

0.448O2

4

2

3

3

23——

0.003C5H7O2N

+

0.008H2O

+

NO

-总反应:4

2

3 5

7

2NH

+

+

1.86O

+

1.985HCO

-

——0.021C

H

O

N

+31.044H2O

+

1.881H2CO3

+

0.982NO

-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2)硝化反应的理论参数青岛理工大学4

2由以上反应可以看出,氧化1g

NH

+-N为NO

--N耗氧2

33.43g,氧化1g

NO

--N为NO

--N耗氧1.14g,所以氧化1g4

3NH

+-N为NO

--N耗氧4.57g。4另外硝化反应需要消耗水中的碱度,氧化1g

NH

+-N3

3为NO

--N需要消耗碱度7.14g

(以CaCO计)。2H

++CaCO3

Ca2++CO2

+H2O3

4CaCO3→2HCO

-

NH

+-N4CaCO3/NH

+-N=100/14=7.144亚硝酸菌的产率系数为0.29mg

VSS/mg

NH

+-N。4硝酸菌的产率系数为0.084mg

VSS/mg

NH

+-N。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3)硝化过程中氮的转化青岛理工大学氮的价态氮的转化-3NH3或NH4+-2-1羟胺NH2OH0氮气N2+1硝酰基NOH+2NO2。NHOH+3NO

-2+4+5NO

-3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硝化过程中由氨氮转化为亚硝酸氮经历了3个步骤6个电子变化,而转化到硝酸氮的过程只有1个步骤2个电子变化,因此,亚硝酸氮的酶系统十分复杂。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硝酸菌的世代期比亚硝酸菌的世代期要长,比增长速率低,有时会比亚硝酸菌更易受到抑制。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青岛理工大学2)反硝化反应:2

3

2将NO

-—N和NO

—N转化为N的过程。反硝化过程是由一类兼氧型异氧菌来完成的,一般在缺氧的条件下以有机物为碳源及电子供体,以硝酸盐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1)反硝化反应式(以甲醇为碳源)3

3

2

3 5

7

2NO

-

+

1.08CH

OH

+

0.24H

CO

——

0.056C

H

O

N

+30.47N2

+

1.68H2O

+

HCO

-2

3

2

3 5

7

2NO

-

+

0.67CH

OH

+

0.53H

CO

——

0.04C

H

O

N

+30.48N2

+

1.23H2O

+

HCO

-反硝化会消耗碳源,当碳源不足时,会进行内源反硝化:3

2

3

2C5H7O2N

+

4NO

-

——

5CO

+

NH

+

2N

+

4OH-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2)反硝化反应的理论参数由以上反应可以看出,还原1g

NO

--N和1g

NO

-2

3-N为N2时,分别需要甲醇1.53g和2.47g。考虑污水的溶解氧,则反硝化完全所需要的甲醇量为:Cm=2.47[NO3-N]

+

1.53[NO2-N]

+

0.87DO由于1mg甲醇的理论COD为1.5mg,所以以COD表示的碳源需要量为:COD

=

3.71[NO3-N]

+

2.

3[NO2-N]

+

1.3DO反硝化菌的产率系数为0.45mg

VSS/mg

NO3-N。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青岛理工大学表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3、生物脱氮的影响因素有机物浓度:有机物浓度高会使异氧菌过量繁殖,硝化自氧菌受到抑制,从而使硝化过程受到抑制。一般硝化需要BOD小于20mg/L。温度和PH值:温度对硝化的影响符合Arrhenious方程,随温度的升高硝化速率也增大。但温度高于35度或低于5度,硝化细菌停止活动。反硝化最适温度为:5—27度硝化的最适PH为8.0-8.4,反硝化的最适PH为6.5-7.5。3.溶解氧:硝化过程溶解氧控制为2-3mg/L,反硝化过程则控制在0.5以下。4.泥龄和碳源硝化过程的泥龄应大于硝化菌的世代期。反硝化要求进水的BOD/TKN大于4-6。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4、生物脱氮工艺传统生物脱氮工艺-三段法二段法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A(缺氧)/O(好氧)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只有一个污泥回流系统和混合液回流系统,基建费用可大大节省。反硝化池不需外加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A1/O工艺的好氧池在缺氧池之后,可以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质。缺氧池在前,污水中的有机碳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可减轻其后好氧池的有机负荷。同时缺氧池中进行的反硝化反应产生的碱度可以补偿好氧池中进行硝化反应对碱度的需求的一半左右。A1/O工艺的主要缺点是脱氮效率不高,一般为70%~80%。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5、A/O工艺的影响因素水力停留时间要使脱氮效率达到70%~80%,硝化反应的θt不应小于6h,而反硝化反应的θt在2h之内即可。一般,硝化与反硝化的θt比为3:1。BOD5进入硝化反应池(好氧池)BOD5值在80mg/L以下。当BOD5浓度过高,导致异养型细菌迅速繁殖,从而使自养型硝化菌得不到优势而不能成为优占种属,则硝化反应无法进行。DO值硝化好氧池中的DO值应控制2.0mg/L左右,以保证硝化菌的好氧状态,并要满足其“硝化需氧量”的要求,即氧化1g的NH3-N需4.75g氧。pH值随着硝化反应的进行,混合液的pH值下降,而硝化菌对pH值的变化十分敏感,最佳PH值是8.0~8.4。为了保持适宜的pH值,就应当在废水中保持足够的碱度,从而起到缓冲作用。通常来说,1g氨态氮(以N计)完全硝化,约需碱度7.1g(以CaCO3计)。而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3.57g碱度/gNOx--N)可补偿硝化反应耗碱度的一半左右。反硝化反应的最适宜的PH值为6.5~7.5,此时反硝化速率最高,当大于8或低于6时,则反硝化速度大为下降。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青岛理工大学温度硝化反应适宜温度是20~30℃。在15℃以下时,硝化速度下降,5℃则完全停止。而反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是20~40℃,低于15℃时,反硝化菌的增殖和代谢速率随之也降低,使反硝化速率下降。污水中的溶解性BOD5/NOX--N的比值污水中的溶解性BOD5/NOX--N的比应大于4,否则使反硝化速率很快下降。当该比值小于4时,需另投加有机碳源。混合液回流比R一般来说,混合液回流比升高,脱氮率也提高。但混合液回流比太高,工艺过程动力消耗太大,运行费用大大提高。A1/O工艺系统的脱氮率与混合液回

流比可根据公式η=R/(1+R)×100%来计算。A/O工艺系统脱氮率与混合液回流比关系如下表200%~500%。R一般地,混合液回流比的取值为5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MLSS:A/O工艺的MLSS一般应在3000mg/L以上,低于此值,则A1/O工艺系统的脱氮效果将明显降低。KN/MLSS负荷率在硝化反应中,该负荷率应在0.05g

kN/(gMLSS·d)之下。10)BOD5/MLSS负荷率在硝化反应中,影响硝化的主要因素是硝化菌的存在和活性,因为自养型硝化菌的最小比增殖速度为0.21/d,而异养型好氧菌的最小比增殖速度为1.2/d,前者比后者的比增殖速度小得多。要使硝化菌存活并占有优势,成为优占菌种,则要求污泥龄应大于4.76d,但对于异养型好氧菌,则污泥龄只需0.8d,在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由于污泥龄只有2~4d,所以硝化菌不能存活并占优势,故不能完成硝化任务。对此,要加大曝气池容积或增加MLSS的浓度,以降低有机负荷,从而增大污泥龄。试验证明,其污泥负荷率应小于0.18kgBOD5/(kgMLSS·d)。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11)污泥龄θc硝化菌的平均世代时间约3.3d(20℃),为了保证在硝化池内保持足够数量的硝化菌以进行NH4+-N硝化,设计的污泥龄应为硝化菌世代时间的3倍,

否则硝化菌不能得到大量繁殖,影响硝化效果,硝化菌的世代时间与污水温度有密切关系。青岛理工大学如果冬季水温为10℃,硝化菌的世代时间为10d,则设计污泥龄应为30d。12)原污水进水总氮浓度TNTN应小于30mg/L,过高浓度的NH3-N,则会抑制硝化菌的生长,脱氮率将下降至50%以下。污水温度(℃)5101520硝化菌世代时间(d)181053.5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6、A/O工艺设计参数水力停留时间:硝化时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5~6h;反硝化时水力停留时间不大于2h;A段:O段的水力停留时间的比例一般为3。污泥回流比为50%~100%。混合液回流比为:300%~400%。BOD5/TN>4(反硝化段),理论BOD消耗量为1.72gBOD/gNOx--N。硝化段污泥负荷率为<0.05kgBOD5/(kgMLSS·d)。硝化段的KN/MLSS负荷率<0.18kgKN/(kgMLSS·d)。反应池内混合液浓度X为3000mg/L,一般为3000~4000mg/L。溶解氧。A段溶解氧<0.5mg/L。O段溶解氧≥2mg/L。pH值。A段反硝化池的pH值为6.5~7.5;O段硝化池的pH为7.0~8.0水温。硝化时水温为20~30℃;反硝化时水温为20~30℃青岛理工大学(11)硝化反应氧化1gNH

+-N需氧4.57g,需消耗碱度7.1g(以CaCO3计)。4(12)反硝化反应还原1gNH3--N将放出2.6g氧,生成3.57g碱度(以CaCO3计),并消耗1.72gBOD5。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13)A/O工艺的需氧量:A/O工艺的需氧量应包括有机物降解的需氧量和硝化需氧量两部分,并应考虑细胞合成所需的氨氮和排放剩余活性污泥所相当的BOD5值。同时,还应考虑反硝化过程中放出的氧量与消耗相应量的有机物反硝化菌的碳源所相当的BOD5值,所以O2

=

aSr

+

bNr

bND

cXW式中:O2

—需氧量,(kg/d);Sr

—BOD的去除量,(kg/d)。Sr

=

QK(S0

Se

)

;式中:Q—平均日流量,(m3/d);K

—污水的日变化系数;S0

、Se

—污水流入、流出的BOD5浓度,(g/m3);Nr

—氨氮被硝化去除量,(kg/d)。Nr

=

[QK(NK0

NKe

)

0.12XW

]式中:NK0

、NKe

—进、出水K氏氮浓度,(g/m3);XW

—每天生成的活性污泥量,即每天排放的剩余活性污泥量,(kg/d);0.12—微生物体中氮含量的比例系数,即生成1kg生物体需0.12Kg氮量;ND

—NOX--N的脱氮量,(kg/d)。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ND

=

QK(NK0

NKe

NOe

)

0.12XW式中:NOe

—出水中NOX--N浓度,(g/m3);XW

—每天的生成活性污泥量,(kg/d);4a

,b

,c

—BOD5、NH

+-N和活性污泥氧的当量,其数值分别为1、4.6、1.42。其余符号同上。详细的计算公式为式中:(Ⅰ)项—有机物降解的需氧量;(Ⅱ)项—氨氮硝化的需氧量;(Ⅲ)项—排放剩余污泥氧当量的总量;(Ⅳ)项—反硝化脱氮所放出的氧量。b×0.56=4.6×0.56≈2.6即每千克NOX--N被反硝化脱氮时放出2.6kg氮量。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7、A1/O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设计1.设计要点BOD污泥负荷率应不高于0.18kgBOD5/(kgMLSS·d)。KN/MLSS负荷率应不高于0.15kgKN/(kgMLSS·d)。反硝化进水溶解性BOD5浓度与NOx--N浓度之比值不小于4。水力停留时间:缺氧段:好氧段为1:(3~4),一般,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不少于6h,缺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不多于2h。污泥回流比R为(50-100)%;硝酸盐混合液回流比RN为

300%~500%。混合液MLSS浓度不低于3000mg/L。θc不少于30d。(7)氧化1gNH

+-N需氧4.57g,并消耗7.14g碱度,而反硝化1gNOx--N4生成3.75g碱度(均以CaCO3计),并生成2.6g氧量。(8)需氧量O2为

aSr+bNr-bND-cXw

(kg/d);式中:a,b,c—1,4.57,1.42;4Sr—BOD5的去除量,Sr=So-Se,(kg/d);Nr—NH

+-N去除量,Nr=N0-Ne,(kg青/d);岛ND理—NO工x—大N的学去除量;Xw—剩余活性污泥量,(kg/d)。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2.计算选定BOD5污泥负荷率Ns,然后查出对应Ns的污泥指数SVI,求回流污泥浓度XR

,式中,r=1确定污泥回流比R,然后算出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X,算出总氮TN去除率ηTN然后算出混合液的回流比R

N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4)计算生化反应池的总有效容积V式中:Q—污水的平均日流量(m3/d);K—污水的日变化系数;S0—进入生物反池的BOD5浓度(mg/L);Ns、X同上。(5)按推流式设计,确定反应池的主要尺寸,选定反应池有效水深H1,一般为3.5~6.0m。计算反应池总有效面积:确定每组么应池有效面积式中:n为分组数。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确定廊道宽b和廊道数m,使然后算出单组曝气池长度(6)污水在生化反应池内的停留时间t(7)取A:O段停留时间比为1:(3~4),分别求出A段和O段的停留时间,从而算出A1段和O段的有效容积。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8)计算每日产生的剩余污泥干量W(kg/d)及其容积量q(m3/d)青岛理工大学Kg/

dW

=

a

(S0

Se

)Q−

bVXV

+

(C0

Ce

)Q×(50/100)式中:a—污泥产率系数(kg/kgBOD5),一般为0.55;S0、Se—进入和流出生化反应池的BOD5浓度,mg/L;Q—平均日污水流量,m3/d;Xv—反应池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浓度,mg/L;Xv=fXb—污泥自身氧化速率(d-1),一般为0.05d-1;式中:f—系数,一般为0.75;X—MLSS浓度,mg/L;C0、Ce—生化反应池进水和出水的SS浓度,mg/L;50%—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悬浮物量(NVSS)占TSS的百分数。剩余污泥含水率P一般为99.2%~99.6%,则1-P为含固率,剩余污泥容积量q(m3/d):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9)污泥龄θc(d)式中:XW为每日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量(kg/d)XW

=

a(S0

Se

)Q−

bVXV(10)曝气系统需氧量O2(kg/d)应包括有机物降解需氧量和硝化需氧量两部分,并应考虑细胞合成所需氨氮和排放剩余活性污泥所相当的BOD5值,同时还应考虑反硝化过程中放出的氧量与消耗相应量的有机物作反硝化菌的碳源所相当的BOD5值。O2

=

a

"Sr

+

b"Nr

b"ND

cXW

(Kg

/

d)式中各符号意义见前面有关叙述至于曝气系统其他部分的计算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同。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11)缺氧段宜分成串联的几个方格,每个方格内设置一台机械搅拌器,一般采作水下叶片式桨板或推进式搅拌器,使进水、回流污泥、混合液充分接触混合,以保证反硝化反应进行,防止污泥沉淀。机械搅拌所需功率按3~5W/m3污水计算。[例]某城市污水日平均流量Q=60

000m3/d,Kz=Kd·Kh=1.1×1.2=1.32,计算水温30℃。设计城市污水水质BOD5=150mg/L,SS=250mg/L,KN=31mg/L。一级处理ηBOD5=20%,ηSS=50%,ηKN=20%。要求二级出水:BOD5≤20mg/L,SS≤30mg/L,青岛理工大学4NH

+≈0,NOx--N≤5mg/L。计算A/O曝气池。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三、生物除磷原理与工艺1、生物除磷技术的发展对生物除磷的系统研究最早是由美国的Shapiro和Levin在1965年开始的。他们通过大量的污水厂运行的调查数据,对磷在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吸收和释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释其原理的假说。随后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对生物除磷的工艺进行了开发和优化,使生物除磷技术得以推广。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2、生物除磷的机理大量的实验观察资料证实,在生物除磷工艺中经过厌氧状态释放正磷酸盐的活性污泥,在好氧状态下具有很强的磷吸收能力,这种现象早先解释为,厌氧区提供的压抑状态引起磷的释放,随后在好氧区实现磷的吸收。现在在生物化学基础上对除磷机理的解释为:厌氧区:1)发酵作用:在没有溶解氧和硝态氮存在的厌氧状态下,兼性细菌将溶解性BOD转化为VFAs(低分子发酵产物)。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2)生物贮磷菌(除磷菌)获得VFA,这些细菌吸

收厌氧区产生的或来自原污水的VFA,并将其运送到细胞内,同化成胞内碳能源存贮物(PHB/PHV),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聚磷的水解以及细胞内糖的酵解,并导致磷酸盐的释放。好氧区:磷的吸收:细菌以聚磷的形式存贮超出生长需求的磷量,通过PHB/PHV的氯化代谢产生能量,用于磷的

吸收和聚磷的合成,能量以聚磷酸高能键的形式捕积存贮,磷酸盐从液相中去除。合成新的贮磷酸菌细胞,产生富磷污泥。剩余污泥排放,将磷从系统中去除。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Glycogen

糖原 Poly-P

多聚磷酸盐青岛理工大学HAc醋酸(COD)ATP三磷酸腺甙PHB聚-β-羟基-丁酸酯NADH2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3、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溶解氧:厌氧区是贮磷微生物的“生物选择器”。

由于贮磷菌能在这种短暂性的厌氧条件下优先于非贮磷菌吸

收低分子基质,并快速同化和贮存这些发酵产物,厌氧区为

贮磷菌提供了竞争优势。但在吸磷的好氧区应供给充足的氧。污泥龄:泥龄越短,排泥越多,除磷效果越好。BOD5负荷和有机物:一般要求BOD5/TP应大于20。温度和PH:温度应在5-30度。PH最好在6-8之间。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4、生物除磷工艺A/O工艺A2/O工艺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5、生物除磷工艺的问题1)回流污泥的影响污泥在沉淀池中的厌氧释放。2)混合液回流的影响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第三节 几种活性污泥法的改进工艺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SBR工艺一、

SBR工艺概述1、SBR的发展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20世纪70年代美国印第安纳州Natre大学的Irvine教授对SBR作了系统的研究和工艺比较。对SBR工艺的推广应用起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SBR工艺的深入研究,出现了多种SBR工艺的改进工艺:如CASS,CAST,UNITANK等。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2、SBR工艺的优点SBR重新引起人们重视的主要原因有:①

设施简单。可省去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②

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高。并且可灵活控制曝气强度和时间。(符合完全理想的推流反应器)③

固液分离效果好。可实现完全理想的静沉状态。④

可简单实现脱氮除磷的效果。即控制厌氧/缺氧/好氧的时间即可。⑤可防止污泥膨胀。这是由于底物浓度梯度大。并且缺氧和好氧状态并存。符合污泥膨胀理论中的“选择性准则”。⑥

自动控制仪表的发展使SBR可实现高度自动化。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水05环05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3、SBR工艺的工作原理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二、

SBR工艺类型1、ICEAS工艺(Intermittent

Cyclic

Extended

AerationSystem)ICEAS工艺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澳大利亚发展起来的新工艺。一般采用两个矩形池为一组的SBR反应器,每个池子分为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两部分。预反应区一般处于厌氧和缺氧状态。主反应区为曝气反应主体。a)工艺原理:青岛理工大学污水通过渠道进入预反应区,进水渠道不设阀门。预反应区一般不分格,然后以低速进入主反应区,因此可以实现连续进水。ICEAS工艺的运行周期如下表:次序反应池部位选择器曝气区滗水器池内水位1进水搅拌曝气停水位上升2进水搅拌停止曝气、搅拌停水位上升3进水搅拌曝气停水位上升4进水搅拌搅拌停水位上升5进水搅拌曝气停水位上升6进水搅拌沉淀停水位上升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青岛理工大学b)工艺特点:与经典SBR工艺相比,ICEAS有以下特点:沉淀特性不同:经典SBR为理想沉淀,而ICEAS由于受到进水的影响,无法保持理想沉淀状态。一般为减少影响,需将反应池设计成长条形。以接近平流沉淀池。ICEAS工艺的反应池不是理想的推流反应方式,因此其处理效率较经典SBR要低。ICEAS工艺可实现连续进水,间断出水,并不需阀门切换,控制简单。ICEAS工艺的运行周期较短,一般为4—6h,两池交替运行,因此曝气设备和排水管渠均可按单池的一半设计。但由于曝气和非曝气时间比为1:1,使容积利用率较低。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2、CASS工艺(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或称CAST工艺(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CASS工艺是Goronszy教授在ICEAS工艺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工艺。与ICEAS工艺相比,CASS增加了如下改进:增加了污泥回流系统。加大了反应区的容积。增加了兼氧区。并且沉淀阶段不进水。CASS工艺反应池分三个区,一为生物选择器。二为兼氧区。三为好氧区。各区容积之比为1:5:30。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a)工艺运行方式: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进水搅拌阶段这是一个周期的开始,曝气可与进水同步,污泥回流与进水同步,污水先进入选择器,再进入主曝气区。进水曝气阶段当反应池进水达到设计值时,池中水位最高,污泥负荷最大,进水切换到其他反应池,污泥回流停止,曝气直到设定时间。静止沉淀阶段系统停止曝气,污泥开始沉淀,由于无水力干扰,沉淀效果好。滗水阶段系统最终的出水由自动控制的滗水器引出,由于在静态下操作,出水水质稳定。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3、UNITANK工艺UNITANK工艺是20世纪90年代由比利时SEGHERS公司开发的专利,取名UNITANK。UNITANK系统由三个矩形池组成,彼此相通,每个池均有曝气设备,在外边的矩形池设有固定出水堰及剩余污泥排放口。既可做曝气池,也可作沉淀池。中间一个矩形池只作曝气池。在一般运行过程中,污水从一侧池中进入,连续经过两个曝气池,再进入另一侧的沉淀池。一定时间后,进水切换至中间进水,原进水池停止曝气改为沉淀池,然后再从另一侧进水,同时进水侧池中由原来的沉淀状态改为曝气状态。周而复始。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UNITANK工艺的特点:可省去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与典型SBR相同)。采用3个矩形池作为一个单元,相互之间可公用池壁,因此可节省土建。各池之间在恒水位下交替运行,水头损失小。系统中反应池有效容积能得到连续使用,不需要设置闲置阶段。出水堰是固定的,不设滗水器。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4、DAT—IAT工艺(Demand

Aeration

Tank—

Intermittent

Aeration

Tank)DAT—IAT是由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工艺系统由DAT池和IAT池串联组成,DAT池连续进水,

连续曝气。出水进入IAT池,并完成曝气、沉淀、滗水和排泥等工序。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运行过程:DAT—IAT工艺的运行也由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闲置五个阶段组成。进水阶段:原水连续进入DAT池,在DAT池中连续曝气。反应阶段:在DAT中连续曝气,可降解大部分有机物,然后进入IAT池,进一步去除有机物。沉淀阶段:沉淀只发生在IAT段,这是DAT流入的混合液流速极低,对IAT几乎没有干扰作用。排水阶段:排水只发生在IAT段,由设在IAT池中的滗水器完成。待机阶段:在IAT完成一个运行周期,在下一个周期开始前的时间即为待机阶段。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DAT—IAT工艺的优点:一般对曝气池和二沉池合建的污水构筑物来说,在保证沉淀分离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曝气容积比,可以减少池容,降低投资。DAT—IAT工艺的曝气容积比可达66.7%,是所有SBR变形工艺中最高的。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三、

SBR工艺的专用设备1、滗水器作用:短时间,大排量,并不扰动污泥层。类型:套筒式,虹吸式,旋转型,电动机械摇臂式等。组成:收水装置,连接装置及传动装置2、曝气装置机械曝气鼓风曝气3、电动阀门及排泥系统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水05环05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氧化沟工艺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一、氧化沟工艺概述氧化沟工艺实际上是一种循环流动的曝气池,所以由称为“无终端”曝气系统。第一座氧化沟由荷兰的Pasveer设计,称为Pasveer沟。到85年的资料统计,美国有氧化沟工艺553座,日本15座,荷兰216座,德国226座,丹麦300座。我国也建了大量的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厂。氧化沟的工艺特点:1.水力停留时间长,负荷低0.05-0.10kgBOD5/kgMLSS.d。泥龄长。10—30d。流程简单,管理方便,可简化预处理和污泥处理。具有推流和完全混合双重特点。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二、氧化沟工艺的类型卡鲁塞尔氧化沟:由荷兰DHV公司的Carrousel发明,采用立式低速表面曝气器供氧并推动水流。使氧化沟工艺的深度加大,并且效率提高。1、特点:立式曝气机单机功率大(可达150KW),调节性能好,节能显著。有极强的混合搅拌与耐冲击负荷的能力。曝气功率密度大,传氧效率达到平均至少

2.1kgO2/kwh。氧化沟沟深加大,达到5.0m以上,同时占地面积减小,土建费用降低。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标准的Carrousel氧化沟污水处理新技术出水堰青岛理工大学缺氧区富氧区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2、设计:1)池容的确定2)需氧量3)表曝机的选型表曝机的选择与叶轮尺寸、转速、叶轮浸没深度、叶轮定位、曝气区深度、渠道宽度与深度有关。一般沟深是叶轮直径的1.2倍,沟宽是沟深的2倍。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3、应用:应用研究表明:Carrousel氧化沟由于形成了一个富氧区和缺氧区的交替环境,因此,活性污泥的沉降性

能好,易于沉淀。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95%—99%,脱氮效率可达90%,除磷效率约为50%。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平均5-20min完成一次循环,可使进水流量稀释50—100倍,因此,能有效抵抗进水中水质变化的冲击。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4、Carrousel氧化沟的改进和发展Carrousel氧化沟的主要改进是不断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能耗,改进污泥沉降性能,并增加脱氮除磷功能。Carrousel

3000工艺就是一种最新的沟型。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交替式氧化沟:由丹麦Kruger公司开发的,目前有双沟(D型)和三沟(T型)式两种形式。交替式氧化沟可以通过两沟或三沟曝气的控制,来实现缺氧和好氧的交替变化,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下图是双沟和三沟式氧化沟的运行原理图以及双沟生物除磷脱氮的工作原理图。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下图为双沟和三沟式氧化沟的运行原理图。一般双沟式氧化沟的设备闲置率较高(大于50%),三沟式则相对较好(42%),但操作较复杂。A

曝气S

沉淀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DN脱氮处理N好氧状态AN厌氧处理S沉淀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奥贝尔氧化沟:由多个同心的环行沟渠组成,废水依次从外沟流入内沟,此类型氧化沟在美国应用较广。奥贝尔氧化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使用曝气转盘,利用转盘上的大量曝气孔和三角形凸出物,有助于充氧和推进混合液,可以采用较大的沟深(3.5-4.5m)。二是由于采用独特的同心圆型式,使多个混合槽进行了串联,但在奥贝尔氧化沟中的各个槽之间具有相当大的不同,实测数据表明大部分BOD和氨氮在氧化沟的第一槽里被氧化,所有的反硝化都在此发生。其中的溶解氧浓度接近零。第二槽的溶解氧浓度呈一定的波动,一般在0.2-2.8之间。第三槽的溶解氧一般在4.0mg/L左右。青岛理奥工贝大尔学氧化沟的分区是脱氮的主要原理。第四部分水05环05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第一槽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和较低的溶解氧。同时也是脱氮的主要场所。第二槽,有机物负荷降低,溶解氧增高。第三槽,溶解氧浓度最高,出水水质稳定。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A-B工艺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一、

A-B工艺概述A-B工艺是70年代中期,由德国的布恩克教授开发的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工艺。此工艺主要以A段曝气池取代了原来的初沉池,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处理负荷和抗冲击能力。因此对老水厂改造和工业污水比例较大的污水厂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工艺流程:格栅

沉砂池

A段曝气池

中间沉淀池B段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出水回流污泥回流污泥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二、

A-B工艺特点1、不设初沉池,使污水厂与城市管网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A段和B段为两个不同的工艺环境,使在两段中分别培养出不同的微生物种群。完成不同的降解功能。三、

A-B工艺原理A段的机理及独特的工作原理是A-B工艺重要的特点,现在对A段的研究还不深入。但结果表明A段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属,其活性比B段要高90%。并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第四节 厌氧处理在城市污水中的应用青岛理工大学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一、厌氧技术的发展青岛理工大学早期的厌氧工艺处理法最早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污泥,后来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普通厌氧生物处理法的主要缺点是水力停留时间长,一般需要20~30d。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第二代厌氧反应器进入上世纪50、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的加剧,人们对利用厌氧消化过程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得以强化,相继出现了一批被称为现代高速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处理工艺,从此厌氧消化工艺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于废水处理,真正成为一种可以与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相提并论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这些被称为现代高速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又被统一称为“第二代厌氧生物反应器”,它们的主要特点有:①HRT大大缩短,有机负荷大大提高,处理效率大大提高;②主要包括: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A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厌氧流化床(AFB)、

AAFEB、厌氧生物转盘(ARBC)和挡板式厌氧反应器等;③HRT与SRT分离,SRT相对很长,HRT则可以较短,反应器内生物量很高。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二、厌氧工艺的最新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以颗粒污泥为主要特点的UASB反应器的广泛应用,在其基础上又发展起来了同样以颗粒污泥为根本的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和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其中EGSB反应器利用外加的出水循环可以使反应器内部形成很高的上升流速,提高反应器内的基质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和反应,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处理较低浓度的有机废水,如城市废水等;而IC反应器则主要应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依靠厌氧生物过程本身所产生的大量沼气形成内部混合液的充分循环与混合,可以达到更高的有机负荷。这些反应器又被统一称为“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青岛理工大学三、厌氧消化的微生物过程溶解性大分子物质三甲一乙丙酸、丁酸、乙醇、丙酮等CO2,H2H2S,NH3产氢产乙酸菌乙酸H2同型产乙酸菌产甲烷作用CH4,CO2H2S,NH31、最新的研究认为厌氧消化可分四个阶段:不溶性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多糖、脂类)水解发酵产氢产乙酸产甲烷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青岛理工大学2、厌氧消化微生物产酸菌①发酵细菌:是一个复杂的菌群,将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②产氢产乙酸细菌:新发现的一种细菌,能将低分子有机物转化为乙酸和H2。③同型产乙酸菌:能将CO2/H2转化为乙酸。➢甲烷菌至目前共发现15个种的甲烷细菌,其中14个种能利用CO2/H2,有3个种仅能利用CO2/H2,有一个种只能利用乙酸。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3、厌氧消化的控制条件①温度:a)温度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b)温度突变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②PH值:甲烷菌的PH值为6.8-7.2。③生物量:高污泥浓度对厌氧有利,颗粒污泥是提高污泥浓度的有效手段。④氧化还原电位中温:-300~-380mv高温:-500~-600mv⑤负荷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四、UASB工艺1.UASB工艺简介UASB是上世纪70年代由荷兰农业大学Lettinga教授研制成功的,具有污泥浓度大,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等优点。世界上几个主要UASB技术的公司及其市场份额: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水05环05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2.UASB的构造及原理UASB的功能区可分为三个,如右图。污泥床区存在大量颗粒污泥,污泥浓度40-80g/L,去除70%的COD,产生大量沼气,起到搅拌作用。三相分离可将污泥、污水和沼气进行分离并有效收集。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UASB反应器的基本构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进水配水水系统:均匀布水,且有水力搅拌作用。②反应区:包括污泥床区和污泥悬浮层区。有机物在这里降解,同时产生沼气。③三相分离器:由沉淀区、回流缝和气封组成。(进行气、固、液三相分离)④气室:也称集气罩,收集沼气。⑤出水系统:均匀收集出水。⑥排泥系统和浮渣清除系统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青岛理工大学3.三相分离器·

三相分离器的结构BiotimPAQUESBiothane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三相分离器的作用三相分离器是UASB的关键结构,分离的好坏直接影响UASB的处理效率。三相分离器的设计缝隙水力负荷小于50m3/m2.d。沉淀区的表面负荷为0.7m3/m2h沉淀斜板角度应大于500进入沉淀区孔道的流速小于2m/h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4.颗粒污泥在UASB中的作用颗粒污泥的结构颗粒污泥是由UASB产生的一种以甲烷菌为主体的结构密实,边缘圆滑,颜色黑灰的污泥结构。如下图:(35倍,5K倍)外层:密实,主要是产甲烷菌。中层:较松散,有部分甲烷菌。内层:游离的非产甲烷菌颗粒污泥的形成及作用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就是UASB的启动到稳定的过程。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5.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特点: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一般平均污泥浓度为

30~40g/L,其中底部污泥床污泥浓度60~80g/L,污泥悬浮层污泥浓度5~7g/L;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中温消化,

COD容积负荷一般为10~20kg(COD)/m3.d;反应器内设三相分离器,被沉淀区分离的污泥能自动的流到反应区,一般无污泥回流设备;无混合搅拌设备。投产运行正常后,利用本身产生的沼气和进水来搅动;污泥床内不填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堵塞问题。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6.UASB反应器的启动和操作:1)UASB反应器的初次启动:A、种泥B、启动过程的操作模式C、废水特征D、环境因素2).UASB反应器出水循环的应用:3).当负荷上升到2kgCOD/(m3.d)后促进颗粒化形成的启动操作:4)UASB反应器的二次启动的问题: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五、UASB工艺的应用1.Letting认为UASB处理城镇污水比好氧工艺的优势①基建和运行上更简单,费用低。②只需极少的电力。③规模宜小宜大,因而适用面广。④剩余污泥量少,浓度大,体积小。⑤污泥稳定性好。缺点和不足:①仅能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②对低温相当敏感。③缺乏大规模处理的经验。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水05环05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2.UASB在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青岛理工大学Letting等在经过5年的实际运行经验总结后得出以下结论:①启动:当不加任何种泥时,HRT为6h情况下,启动时间约为6-12周。②处理效率:出水不过滤:COD平均去除65%,出水过滤时COD平均去除80%。TSS平均去除70%。③甲烷产量与COD的甲烷转化率:甲烷产量:0.19m3/kgCODCOD的甲烷转化率:0.543kgCH4/kgCODe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④剩余污泥量:0.1-0.25kg/kgCOD⑤污泥量:反应器中污泥量:31-37.5kgTSS/m3污泥床区污泥量:100

kgTSS/m3⑥污泥特征:灰份:55%-65%比产甲烷活性:

20-50LCH4/kgTSS污泥稳定性:

0.1kgCOD/kgVSSd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第五节 污水回用技术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一、概述1、污水回用的意义全国669个城市中400个常年供水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约60亿m3。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已达414亿m3,目前已建污水处理厂400余座,污水处理率约30%,“十五”规划2005年污水集中处理达到45%。如果回用率达到20%,则年回用量可达40亿m3。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2、污水回用的目标根据用水水质的不同,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后可回用于不同用途:城市生活用水和市政用水。工业回用:循环冷却水农业回用:地下水回灌:景观娱乐方面:其他方面的回用: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水05环05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北京高碑店Beijing

Gaobeidian市政Municipal

50000m3/d水源六厂No.6

WP工业Industrial

50000m3/d华能热电厂Power

Plant

40000m3/d污水厂二级出水高碑店湖Lake:第一热电厂200000m3/d厂内回用In-WWTP

10000m3/d农田灌溉Agricultural

Irrigation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青岛理工大学高碑店湖排入河道北京六水厂高碑店近邻热电厂

Nearby

Power

Plant景观绿化高碑Lan店ds污c污ap水ing厂污水处理新技术河道补水River

supplement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青岛海泊河Qingdao

Haipohe絮凝沉淀过滤,40000m3/dCoagulation

+

Sedimentation

+

Filtration–市政杂用(河道补充与绿化)

Municipal

and

Landscape–低压锅炉给水中试Boiler

(pilot

test)–中央空调循环冷却用水Industrial

cooling–牛仔布水洗磨砂用水Industrial

processing–厂内循环冷却与脱水机冲洗

In-WWTP青岛理工大学再生水厂滤池WRPFiltration再生水中试系统PilotPlant第四部分污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3、污水回用的标准污水回用的标准通常根据回用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当再生水回用于多种用途时,水质标准应按最高要求确定。与回用水相关的水质标准有:CJ25.1-891、《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3、《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4、《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0-2002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青岛理6、工《大景观学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5084-92GB12491-91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4、污水回用的投入效益分析污水回用的重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经济效益上。一般回用工程的水量愈大,则吨水投资愈小,吨水成本愈低,经济效益愈显著。以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为例,每日处理10000m3以上的工程吨水投资约在800元以下,处

理成本应在0.7元左右。而对于日处理200m3左右的宾馆、酒店、厂矿企业等的回用工程,吨水投资最高可达3000元,成本可达1.5元。因此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的经济效益相对明显。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二、污水回用技术1、污水回用技术的可行性污水回用一般是指在生物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度处理,主要是进一步去除水的色度,浊度,BOD以及致病微生物.目前从城市污水回用的角度来说,由于水中并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传统的深度处理工艺完全可以满足大多数杂用水水质标准.新的工艺及技术应从处理水质的稳定性,处理成本等方面进行改进.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2、污水回用的典型工艺流程市政华北院与大连春柳河污水厂合作的工程实践:城市污水----常规二级处理----澄清,过滤,杀菌----除氨氮,水质稳定---再生水以上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了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除氨氮功能,因此可大大减少再生处理成本.此工艺尤其对回用于电厂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与太原化工厂合作的回用于化工循环冷却水的工艺:二级出水----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双层滤料过滤-----再生水青岛该理工工艺大特点学是能进一步降低水中的COD,并且对SS和氨氮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青岛理工大学中科院生态中心与北京燕山石化合作提出的回用于石化工业的工艺:二级处理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精密过滤-----消毒------再生水天津大学提出的回用于造纸工艺的回用流程: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过滤----活性炭---出水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过滤-----超滤------再生水日本某回用于生活杂用水的工艺流程:杂排水----格网----膜处理---活性炭-----氯消毒------冲厕天津市政院提出的回用于景观水体的工艺:城市污水二级出水----接触灭藻----絮凝剂混合-----过滤------消毒=---冲厕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三、污水回用的问题

1、政策问题水价的制定,中水的总体规划,配套设施的建设,法律法规的完善.2、人的认识问题节水的意义,中水使用的安全性等.3、技术问题保证出水的稳定性,安全性.4、经济效益问题水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中水回用应按市场化规律运作以体现其经济效益.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四、建筑小区污水回用1、污水回用应考虑的问题确定原水。确定出水。回用用途不同,其水质应符合不同水质标准。水量平衡,确定处理水量。确定处理工艺流程及处理站建设地点。管理问题,包括运行管理和安全性问题。经费问题。①建设费用②运行费用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2、建筑小区中水系统型式建筑物中水宜采用原水污、废分流,中水专供的完全分流系统。建筑小区中水可采用下列系统型式:①全部完全分流系统;②部分完全分流系统;③半完全分流系统;④无分流简化系统。青岛理工大学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3、建筑小区中水工艺选择青岛理工大学1)工艺确定的原则中水处理工艺应根据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质和要求的中水水量、水质,及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应情况、运行管理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第四部分

污水处理新技术

水处理新技术水05环052)工艺类型中水规范根据不同原水情况,提出的10种处理工艺流程:(一)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为中水水源。物化处理工艺流程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预处理和膜分离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二)以含有生活污水的排水作为中水水源。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结合的工艺流程生物处理和土地处理工艺流程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流程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流程青岛理工大学第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