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建立农村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它不仅关系到农村金融的稳定运行,而且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近几年来,我们抓住农户信用档案建设这个切入点,围绕以用促建这条主线,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了“政府举旗,多方推进”的强势效应,实施“信用立市、信用兴市、信用强市”战略,倾力打造“诚信鹤城”。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被总行确定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重点联系行,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深入了解我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一、齐齐哈尔市建立农村信用制度的基本信息1.打造诚信道德城,增强社会信用水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作为农业大市,现有7个区,9个县(市),123个乡镇,辖区农业人口3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4.1%,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促进“三农”发展至关重要。作为黑龙江省最早创建金融安全区的城市之一,早在2001年起,齐齐哈尔就在打造“诚信鹤城”的总体框架下,积极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了“政府举旗”的强势效应,实施“信用立市、信用兴市、信用强市”战略,倾力打造“诚信鹤城”。齐齐哈尔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从2007年开始的,2007年11月成立了齐齐哈尔市“诚信鹤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刚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贵海担任,“诚信鹤城”建设工作牵头单位为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信息产业局(诚信办),确立了具体工作职责。同年,市委将诚信建设纳入对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指标,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各有关部门开展了各自领域的诚信建设工作,全市开通了“诚信鹤城”网站,在“诚信鹤城”建设中政府起到了主导作用。2009年10月,市政府金融办和市人民银行组织召开“齐齐哈尔市征信体系建设新闻通气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贵海等政府领导参加市金融办和市人民银行在齐齐哈尔市电视台举办的“聚焦央行征信共建诚信鹤城”征信知识竞赛,并做重要讲话。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征信知识,影响很大,效果很好,有力促进了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2.自主研发阶段2007—央行推动,多方参与实施,抓住农户信用档案建设这个切入点推进创建进程。2007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征信工作的有关精神,哈尔滨中心支行决定在齐齐哈尔市开展以农户信用档案建设为核心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试点。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我们结合辖区实际,在哈中支征信处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推动以农户信用档案建设为切入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齐齐哈尔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部门,市人民银行在总结其他省市农户征信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结合以农户评级授信为核心的农贷“一证通”业务在全省的推广,以“免费、实用是最好的推广手段”为原则,在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有网无网皆适宜、具有推广价值和长远生命力的“农户信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无偿提供给农村信用社使用,真正从技术层面上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2007年8月,我们在讷河、龙江、克东、富裕四个县(市)25家基层农村信用社投入试点运行,征集入库农户信用档案81,000份。在试点过程中,哈中支领导多次亲临齐齐哈尔,实地进行调研论证指导,从而确保了试点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2009年9月,哈中支征信处将“农户信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升级为“黑龙江省农户信用档案信息管理及评分系统”在全省农村信用社正式投入运行使用。为加快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步伐,我们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辖区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工作的通知》,成立了全市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2008年在4个县(市)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市9个县(市)。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截止2010年2月,全市10个县区社、179个基层信用社,全部开展了农户信用档案采集和录入工作。截止2010年,全市共采集非贷款农户信息108,057户,占全市能够采集到信息户数的62%,已经录入系统23,128户。3.大力推进“公司+农户+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我们坚持以用促建的原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搭建信用信息平台,使农户信用档案建设真正为农村服务,使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农户信用信息评分系统与农村金融机构信贷审批、风险控制、产品营销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打造新型的业务管理模式。以“征信+评分”为切入点,推动形成“公司+农户+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和农村企业给予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惠。自2009年10月以来,农村信用社共发放贷款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亿元,其中发放农户贷款465,116户,金额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亿元。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市农业贷款投放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较好地解决了农户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缓解农民贷款难、防范农贷风险、有效增加三农信贷投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二、现在,建立农业和农村信息体系存在主要问题1.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农村信用建设是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地方政府牵头主导,统筹协调乡镇、村组,财政、纪检、宣传、司法、税务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从政策、制度、管理和服务等多方面提供配套的政策支持和服务。而目前我们对此项工作,还仅仅停留在宣传发动和组织体系建设、农户信用档案建设这些层面上,而对协助清收信用社欠款、联合制裁失信行为等还没有深入开展起来,这些是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实质推动作用的关键性工作。“守信得益、失信受损”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举全社会之力共同维护创建诚信社会的氛围不够浓厚。2.经营担保方式单一目前农村信用社和农户之间的信贷往来主要采用“多户联保”的担保方式。但随着农户经营的规模化、信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资金需求量的增加,这一担保方式明显不能满足农村融资的需求。即使建立相对完善的农户信用档案,过于单一的担保方式对农村融资的制约仍广泛存在。3.农村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现阶段,广大农村已有的诚信教育和信用观念培养,主要来自于淳朴民风所形成的诚实守信传统。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广泛开展征信知识宣传。这些诚信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信用意识,但还未能在农村全面铺开,不够深入系统,农村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同时,目前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采取的是被动征信的方式,由于受文化程度、信用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农户对征信的认知水平不高,因此主动参与意识不强。4.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失较多由于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交易并不普遍,很大部分农户是非贷款户,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已占到了农村人口的四分之一。齐齐哈尔辖区需要采集的非农户信用档案达42万多户,由于人口流动性极大,仅能采集到18万户,这给农户信息采集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5.农村市场主要竞争方目前的农户档案采集录入工作主要是依托农村信用社,但随着“三农”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控股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都在农村积极开展业务,成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如果农户信用档案与其他金融机构实现信息共享,显然对农村信用社不利,但如果信息不共享,则制约了其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范围,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约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三、加快推进东南角区域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为使我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更好地促进“诚信鹤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我们建议以齐齐哈尔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齐齐哈尔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为契机,完善七项机制,以利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1.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建立农业贷款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保障机制,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信贷投入。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内容,将创建信用户和信用村镇目标任务,以及降低信用农户不良贷款率和涉农企业逃废债等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内,加大考核力度,为解决融资“瓶颈”、促进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2.多元赋能,实行差别政策全省“农户信用档案信息管理及评分系统”,是依据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住房物权、林权、土地数量、种养殖数量等指标要素,自动对农户进行评分。根据评价结果,农村金融机构在授信额度、审批权限、服务种类、适用利率等方面实行差别政策。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农村企业给予优惠和便利。信用乡(镇)、信用村可在农业项目开发、优惠利率、农村配套服务等方面优先享受政府各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人民银行将信用评价状况与支农再贷款限额分配挂钩,支农再贷款重点向信用状况较好的县(市)倾斜。3.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推动建立和完善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担保机构的积极性,协调涉农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探索有效担保机制,推动担保机构提高服务效率、服务功能、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4.保险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形成在政策支持下保险业与政府联办、为政府代办以及自营等多种保险支农经营模式。积极引入农业信贷保险业务,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强制性、区域化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5.设立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引导各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投入,探讨建立农户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财政每年安排一块资金设立“三农”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专门用于涉农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通过制度的建立对成长型、带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农村信贷投入。6.加强农民信用意识建设以培育现代金融意识、信用意识,倡导信用理念为目的,广泛宣传和普及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加强对农村经济主体金融观念、消费观念与信用行为的引导,增强农民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农村经济主体增强信用意识,培养良好的信用行为,加强对守信典范与失信典型的宣传或公示,使失信者的融资受到制约。同时,从城市向农村推进宣传工作,树立“经济要发展,信用需先行”的思想和“诚实是美德,信用是生命”的理念。7.基层农村市场信用体系搭建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大宣传推进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