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百年流变_第1页
中国文学史百年流变_第2页
中国文学史百年流变_第3页
中国文学史百年流变_第4页
中国文学史百年流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学史百年流变

《中国文学编年史》中的《明末清初》受到了作者的青睐。《后继》说,“古人认为历法(或夏历)是皇帝的年,年龄结束后的几天,或与公历年的年份相吻合。”。本套丛书纪年概以公历为首,而以帝王年号纪年为括注,年下之月份又从农历,不无龃龉之处。为解决此矛盾,若遇文学家之生卒年在农历岁末者,本书皆括注其公历之年月,并作为判定作家生卒公历纪年之依据。”这实际上反映了文学编年史编撰过程中难以回避的古今两种历法的冲突。从汉武帝开创年号纪年以后,帝王年号纪年皆自为起迄。除明清两朝基本为一帝一年号而外,历代帝王年号有时又颇为琐碎,如唐代武则天在位二十一年,屡次改元,年号竟达17个之多!明光宗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即皇帝位,当以明年为泰昌元年;孰料光宗在位仅一月即呜呼哀哉,皇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明通鉴》卷七六:“时廷议改元,或议削泰昌弗纪,或议去万历四十八年,即以今年为泰昌,或议明年为泰昌,后年为天启元年。左光斗请以今年八月以前为万历,以后为泰昌,明年为天启。己丑,下诏,如光斗议。”这一情况虽较特殊,但以帝王年号纪年,易引来混乱亦可见一斑。司马光撰编年史书《资治通鉴》,帝王年号纪年而外,更辅以干支纪年(书中用太岁纪年的古怪名称,纯属仿古,与实际天象无关),其目的即在于凸显编年的系统性。其实,干支纪年六十年一循环,也颇不易体现历史的连续性。今人所编撰有关文学编年的著述,纪年方法颇不统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陆侃如《中国文学系年》,纪年以帝王年号,其后括注公元纪年;该社2000年出版曹道衡、刘跃进《南北朝文学史》,纪年方法同;该社2001年出版张兴武《五代十国文学编年》,则以公元纪年为首,后缀干支以及帝王年号。编撰文学编年史,还是以具有连续性的公元纪年为首选,眉目最为清晰,特别是括注作家之生卒年,更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如陈文新为总主编之《中国文学编年史》,上起先秦,下迄公元2000年,只有用公元纪年才能充分体现历史的连续性;否则各成片段,头绪纷繁,难以一脉贯通。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阳历的公元纪年与作为阴阳合历的帝王纪年即农历纪年(有些专著甚至辞书、词典称之为阴历,大误),并非完全等同,只是大部重合。农历十二月甚至十一月上旬以后,多已入公元纪年之明年,如果不加注意,笼而统之,括注作家之生卒就会有一年甚至两年的误差,且易生误会。下面即以《中国文学编年史》中之拙作《明末清初卷》为例,探讨一下两种纪年法“年与月”的关联问题。明末著名四公子之一的陈贞慧,生年据黄宗羲《陈定生先生墓志铭》“生于万历甲辰十二月九日”,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十二月初九日,时已交公元1605年1月27日,故括注陈贞慧生卒当为“1605—1656”。多种工具书,包括《辞海》,括注陈贞慧生卒皆为“1604—1656”,生年皆有一年之误差。清前期与山东诗人宋琬有“南施北宋”之誉的安徽诗人施闰章,生年据汤斌《翰林院侍读前朝议大夫愚山施公墓志铭》“公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时已交公元1619年1月6日,故括注其生卒当为“1619—1683”。《辞海》等一些工具书括注施闰章生卒皆为“1618—1683”,甚至1992年黄山书社所出版《施愚山集》整理本,其“前言”亦括注为“1618—1683”,生年亦有一年之误差,可见陈陈相因之习见,积重难返。清初有“岭南三大家”之誉的梁佩兰,生年据吴荣光《石云山人文集》卷四所载《墓碑》,生于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而是年十二月初一日已交公元1630年1月13日,则括注其生卒当为“1630—1705”。而《辞海》等工具书则多括注其生卒为“1629—1705”,生年有一年之误差。满族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生年据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君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卒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己丑,年三十有一。”又据朱彭寿《古今人生日考》卷一二:“十二月十二日,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名人生日表》,顺治十二年壬辰。”按,当作“顺治十一年甲午”。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时已交公元1655年1月19日,故括注纳兰性德生卒当为“1655—1685”。《辞海》、《词源》等括注其生卒同,不误。吴海林等《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括注其生卒为“1654—1685”,生年有一年之误差。明末著名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卒年据侯洵《侯朝宗年谱》“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公卒”,按是年是月初一日已交公元1655年1月8日,故括注侯方域生卒当为“1618—1655”。《辞海》括注其生卒同,不误;《词源》、吴海林等《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钱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括注其生卒为“1618—1654”,卒年有一年之误差。明末清初写有《国榷》的著名史学家谈迁,卒年据钱朝玮《谈孺木先生传》:“岁丁酉……忽于季冬八日遘疾,越三日遽践两楹之奠于汾阳署,呜呼痛哉……时盖季冬十有一日申刻也。”丁酉岁即清顺治十四年(1657),是年十二月(季冬)十一日,已交公元1658年1月14日,故括注谈迁生卒当为“1594—1658”。《辞海》、吴海林等《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皆括注其生卒为“1593—1657”,生年与卒年皆有一年之误差。钱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括注其生卒为“?—1665”,误差更多。明末清初的名僧函可,其生卒据函昰等撰《奉天辽阳千山剩人可禅师塔铭》,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十二月初四日(时已交公元1612年1月6日),卒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十一月二十七日(时已交公元1660年1月9日),故括注函可生卒当为“1612—1660”。有关函可,一般工具书如《辞海》、《词源》等多不著录,钱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未著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所出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亦未著录。杨殿珣《中国历代年谱总录》将函可与函昰混为一谈,误甚。黄秀文主编《中国年谱辞典》括注函可生卒为“1611—1660”,生年有一年之误差。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张尔岐,卒年据钱载《张处士尔岐墓表》:“生于万历壬子七月二十二日,殁于康熙丁巳十二月二十八日。”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十二月二十八日,时已交公元1678年1月20日,故括注张尔岐生卒当为“1612—1678”。《辞海》、《词源》、钱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括注其生卒皆为“1612—1677”,卒年有一年之误差。清初散文大家魏禧,卒年据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卒于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十一月十七日,时已交公元1681年1月6日,故括注魏禧生卒当为“1624—1681”。《辞海》、《词源》括注其生卒同,不误;杨殿珣《中国历代年谱总录》、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吴海林等《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钱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等皆括注其生卒为“1624—1680”,卒年有一年之误差。清初著名文学家汪琬,卒年据陈廷敬《翰林编修汪先生琬墓志铭》:“康熙二十九年十二月十日,翰林编修汪先生琬卒。”康熙二十九年(1690)十二月十日,已交公元1691年1月8日,故括注汪琬生卒当为“1624—1691”。《辞海》、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钱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括注其生卒同,不误;《词源》、吴海林等《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等括注其生卒为“1624—1690”,卒年有一年之误差。康熙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卒年据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卒于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十二月十一日,时已交公元1692年1月28日,故括注冯溥生卒当为“1609—1692”。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钱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括注其生卒皆为“1609—1691”,卒年有一年之误差。此外,王士祜、赵进美、陆陇其、姜宸英等人,或生年,或卒年,也都有农历与公历年份的换算问题,稍不留心,就可能产生一年的误差。从以上所举各例中,可见诸多工具书或正或误,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仅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大而化之,致生谬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的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就很注意这个问题,从而避免了不少类似误差的发生,是一部下过功夫的工具书。当然“无错不成书”,其中也有一些疏失处,可以提出商榷。陈廷敬是清代康熙朝一代重臣,曾经显赫一时,与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时相过从。《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括注其生卒“1639—1712”,出处为《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四、卷七。按,雍正《山西通志》卷二〇〇载李光地《皇清诰授光禄大夫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说岩陈公墓志铭》(《榕村集》未收):“康熙五十一年四月十九日,大学士泽州陈公疾终京邸……三月廿四,不幸遘疾,越二十六日以终。公生于前戊寅十一月二十七日巳时,年七十有五。”可知其生年在明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据郑鹤声《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是日为公元1638年12月31日,故陈廷敬生卒当括注为“1638—1712”。清初山左遗民诗人徐夜,是王士禛的中表兄,《渔洋诗话》中多见其踪影。《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括注其生卒“1611—1683”,出处为《疑年录汇编》卷八,并另加注云:“李崇葵《关于徐夜生卒年的考订》(《文献》1997年第4期)著录徐夜生年为万历四十二年(1614),卒年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按,据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张光兴等《徐夜诗选注》后附《徐夜一生大事年表》之有关记述,曾引录徐夜《甲辰生日二首》为证考其生日,尽管其后考证因所据工具书有讹误,没有得出准确的结论,但毕竟为我们最终确定徐夜生年及其时日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功不可没。以下为笔者之考订:徐夜七律《甲辰生日二首》其一有句云:“至后有愁添短发,朝来无酒介长龄。”其二有句云:“质胜黄杨当闰岁,才非白雪近阳春。”诗后自注:“余以闰十一月生。”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明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闰十一月。又“至后”,当谓“冬至”以后,据郑鹤声编《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是年冬至(1612年12月21日)后一日恰为闰十一月初一日,作者写诗之甲辰年(1664)以及寻常年份,皆无闰十一月,故作者每年记生日只能以“至后”为识,可知其生于壬子年闰十一月初一日无疑。所谓“才非白雪近阳春”,自谦中也透露出其生于冬至稍后一日的消息,《易·复》“后不省方”,唐孔颖达疏:“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唐杜甫《小至》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谓徐夜生卒为“1616—1687”,享年七十二岁;钱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括注徐夜生卒为“1611—1683”。皆误。徐夜,初名元善,字长公,以慕嵇叔夜(康)改今名,更字嵇庵,号东痴,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括注徐夜生卒当为“1612—1684”。可见为文学编年,熟悉有关历法知识是必要的。此外,广益多师,努力吸收今人有关研究成果,也不可或缺。明末宋懋澄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王利器曾校录其《九籥集》,于其生卒不甚了了;陈子龙《宋幼清先生传》、吴伟业《宋幼清墓志铭》等亦言之不详。故有关宋懋澄之生卒年歧说颇多,陆勇强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宋徵舆《林屋文稿》,始得宋懋澄确切之生卒年以及其子宋敬舆、宋徵舆的生平材料,功莫大焉。盖宋懋澄生于明隆庆三年(1569)六月初九日,卒于明泰昌元年(1620)十一月十七日。张岱是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但有关其生卒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辞海》括注其生卒为“1597—1679”,《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括注其生卒为“1597—约1676”,吴海林等《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等括注其生卒为“1597—约1689”,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括注其生卒为“1597—1684”。据胡益民《张岱研究》下编第八章的有关考证(安徽教育出版2002年出版),张岱当卒于康熙十九年(1680),则括注张岱生卒当为“1597—1680”,此说可采信之因素最多,故可从。关于古人生卒年月,是一个细致的问题,稍一疏忽,就会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如明末清初之计东,《词源》、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皆括注其生卒为“1625—1676”,钱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括注其生卒为“1624—1675”,拙作《中国文学编年史·明末清初卷》同钱著,并加考证云:“朱鹤龄《愚庵小集》卷五《丙辰元旦》‘愁说泉台半故人’句下自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