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篱边色罗宅里香指南_第1页
陶令篱边色罗宅里香指南_第2页
陶令篱边色罗宅里香指南_第3页
陶令篱边色罗宅里香指南_第4页
陶令篱边色罗宅里香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陈敏昭〔472000〕君子”。刘禹锡称颂菊花是“寒蕊差池落,芳香断续来”。认为“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人们宠爱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唐代诗人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863-937〕赞扬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称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宋代诗人苏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德亦隐喻自己的情操。秋瑾一联“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将人品菊品诗品推向了极致。赏花者各异的情怀,使菊花也有为自己的化身来歌颂,颂花实为颂人。如黄巢,宠爱菊花是由于“我花开后百花杀”。“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初唐人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很多”,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年轻。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与气概。白菊的当推刘禹锡和白居易。唐代文学家令狐楚的梁园中种有白菊,刘禹锡吟咏道:“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花的洁白有如“仙人白居易回忆经受的杭州、洛阳、苏州“三处菊花同色黄”,晚年见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时,不由得既兴奋又感慨。中了。相应地咏白菊诗也多了起来。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对白菊亦怀有偏爱,写有《白菊杂书四首》,其一曰:“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芳香悦道心。却笑谁家扃绣户,正薰龙麝暖鸳衾”。其二曰:“四周尤值得读的是:“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其《雨中》亦是写菊:“维摩居士陶居士,尽说高情未足夸。檐外莲峰阶下菊,碧莲黄菊是吾家。”白菊之后,人们也爱紫菊,紫菊显幽情。出尘可比清荷,高洁更菊,可能是得到地气的充分滋养,枝叶繁茂,花型硕大,紫色中隐隐带墨,幽雅中略显野性:“山风羡悠,寒重凝枝。多情无情,暗香心留。千古清魂,一枝紫芳。陶令身后,精诚化蕊。”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摇头不同意,认为菊花本是耐霜花,虽凋零而不落花瓣,“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愿零落随尘埃”。于是,提笔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认真吟”。却也是苏轼抱才托大。这个故事,颇有些“把严峻的政治斗争化为一笑”的中国式幽默。事实上,苏轼被贬黄州是因“乌台诗案”而非“书房诗案”,且在黄州整整待了六年!如仅为看花,一年足够。不过虽非史实,却是关于菊花极好玩的诗话。在文学作品中,曹雪芹老先生可以说在《红楼梦》中把爱菊、吟菊、画菊、写菊、品菊发挥到无以复加,为他笔下的大观园内的诗社首吟菊佳作,从“忆菊”开头,访、种、对、供、咏、画、问、簪、影、梦而至“残菊”,三秋妙景尽收其中,竟成菊谱!作者自己也很得意,认为这种“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的一虚一实写法,“前人也没作过,不能落套”,“又颖又大方”。诗成之后,又借笔下人物之口,彼此称扬不绝,剧中人李纨总结到“题目,诗也,立意更”。确实,曹雪芹如非作家而是诗人,凭这十二首诗及后面的柳最好的应是“问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布满直叫人扼腕叹息。我们的赏菊、品菊就从曹雪芹老先生的“十二吟”开头罢!忆菊:“怅对西风何所思,难忘芳菲留情时。幽幽静静望客,雅雅清清慰故知。北去离人苦情远,南来归雁相思痴。冰心一片花魂附,聚散两依应有期。”访菊:“秋上南山单独游,梦中景象此间留。出尘可比清荷韵,高洁更显紫菊幽。谁言寸心锁东篱,岂知尺素扮金秋。山风亦羡情悠远,寒重寒凝藏枝头。”种菊:“蓝天碧碧絮飘来,青苗慢移用情栽。暮春季节细雨浸,金秋九月满园开。笑指长天云千朵,淡对红尘茶一杯。待到漫天雪飞时,悄然离去化尘埃。”对菊:“满眼繁花处处金,园中有客思情深。红袖添香西窗剪,锦瑟无端相思吟。缕缕暗香暗浮动,悠悠白云渺乡音。晓寒霜重我重归,比翼双飞度光阴。”供菊:“慢启莲步花圃中,带露紫菊意雅幽。素手采得一点韵,空瓶供奉三分秋。天空飞燕传讯,案前孤影念旧游。多情总被无情误,暗香淡雅心中留。”咏菊:“不惧冷霜寒露侵,冰心只为谢知音。高山流水缈琴韵,红叶秋风伴月吟。一身傲骨如枝干,满腹华章藏花心。谁说金菊花期短,闲适一梦到如今。”画菊:“尊前赋诗不知狂,惊羡雅魂难考量。花前提笔凝眼眸,案上泼墨染秋霜。浓情隐去随风远,淡心归来与花香。红尘难留芳魂在,情思悠悠伴斜阳。”问菊:“秋韵秋情难说知,叩访锦菊在东篱。举杯邀月怎心花间问,执子之手待何时?”簪菊:“日照东篱处处忙,绿叶黄花扮红妆。花中妾颜多娇美,窗前郎心亦痴狂。炎热可比七月火,淡雅更如九秋霜。信手拈来菊一枝,高情斜插在耳旁。”清影,月辉缕缕锁玲珑。香留人间魂归远,泪洒红尘梦成空。皓月怜花心亦碎,凭空一拜也模糊。”中蝶,魂系三生石上盟。水月悠悠叹缘断,镜花残残悲雁鸣。一腔愁怨与谁诉,白云千载代传情。”淡泊,残枝无叶翠离披。一枕空寂成心病,千朵浮云送花迟。年来花期再相见,明月清风说相思。”采菊东篱下,闲适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读是诗,我常常产生诗耶?仙耶?农耶之疑问。陶公《菊诗》〔和郭主簿其二〕曰:“和泽周三春,凉快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饮酒其七》:“秋菊有佳色,裛〔yi,〕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读这些历久弥、自然、率真的诗歌,一个不为五斗持醪邀邻,采菊东篱,眺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令人艳羡!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得意。但此诗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方──“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围着房屋开放,似乎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从前文可知,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闲适见南山”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奇特的菊景怎能不令人沉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认真致志地绕篱赏识,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实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人们为什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终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答复了爱菊的缘由,表达了赞美。这首诗颖自然,不落俗套,迭宕有致,最终吟诞生花妙句。陆龟蒙乃唐代农学家,亦好诗,有《忆白菊》一首,颇为清爽自然:“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芳香透入来。”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罗含,晋代中散大夫,德行高尚,辞官归家院兰菊丛生〕。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大都题有诗词,这些诗词明为写景,实则抒发胸怀。其《题菊花图》曰:“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采采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愁肺渴,几丸嚼破蔗浆寒。”下,散贮黄金万斛钱。”唐代落第秀才、农民起义首领黄巢有《题菊花》一首,常常受到某些人的追捧:“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假设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还有《菊花》诗一首,亦是好诗:“待宋代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一:“孤独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其二:“过了南宋刘克庄《菊》:“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南宋郑思肖《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是赞誉菊花不跟百花一块儿争奇斗艳,你单独直立在疏篱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