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教学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教学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教学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教学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1、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重点)3、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目标导美找一找:对比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你能看出什么变化呢?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一战国七雄创境明美辨识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实践展美先定一个小目标:兼并弱国一统天下!庞涓孙膑围魏救赵赵魏齐桂陵救命啊!魏齐

桂陵之战战国七雄马陵之战庞涓孙膑魏齐减灶计魏齐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长平,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3年。后来赵王改派赵括为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骄傲轻敌,导致赵军大败。结果赵括被射死,赵军投降。为了彻底削弱赵国,除了240个年幼士兵被放回赵国报信,其余40多万士卒全被活埋。结合课本,谈谈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持续时间长,伤亡大纸上谈兵秦赵长平之战自主寻美

战国的历史,就是这七个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比拼国力的历史。而历史就在长平之战这里开始转折,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秦国势如破竹,统一六国已经指日可待。——《中国通史·第一卷》兼并战争七雄并争一统中国一战国七雄富国强兵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渴望获得政治权利各诸侯国统治者渴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各国变法的背景战国牛尊(山西出土)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变法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二商鞅变法公元前362年,商鞅由魏入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逐步推行变法措施。二商鞅变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言为重百金轻”舌战群臣,舆论宣传南门立木,取信于民商鞅变法的内容方面具体措施影响政治经济军事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鼓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确立封建土地制度有利于经济富国有利于军事强兵下列措施,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大的是什么?2、商鞅变法的内容实践展美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如何推行改革的?不畏强权,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公正无私,严格执法材料研读地主农民士兵贵族动脑筋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谈一谈你对商鞅变法的看法。作用合作研美《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商鞅虽死,但因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作用成功!3、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1)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各国通过变法改革,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二商鞅变法地点:修建者:主体工程:作用: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四川岷江中游李冰(秦国)鱼嘴、宝瓶口、飞沙堰地点:修建者:主体工程:作用:四川岷江中游李冰(秦国)防洪、灌溉、水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鱼嘴、宝瓶口、飞沙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材料研读都江堰通往汶川的公路地震前后的都江堰2008年影响都江堰在这两千多年里也是历经磨难,其中包括512汶川8.0级地震,很多当代建筑在地震中完全毁掉,而都江堰除部分受影响外,主体建筑仍然继续工作,这不得不令人惊叹。震不垮的都江堰本课小结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秦实力最强国富兵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齐楚秦燕赵魏韩秦国之变自我检测

1、都江堰的修建者是(

)

A.大禹B.李冰C.秦孝公D.商鞅

2.都江堰水利工程建造于(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3.“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的是(

)。

A.李冰主持修筑都江堰

B.屈原的《离骚》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

C.李耳道德高深,是龙一般的人物

D.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4.都江堰属于(

)

A.防洪工程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