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课件_第1页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课件_第2页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课件_第3页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课件_第4页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课件主要内容1.各个疾病的概念,传播途径,与妊娠之间的关系等2.消毒隔离3.预防2编辑版ppt妊娠期感染性疾病是孕妇和胎儿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如淋病,梅毒,锋利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

孕妇感染后,绝大部分病原体可经过胎盘,产道,产后哺乳或亲密接触感染胚胎,胎儿或新生儿,造成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死胎等。3编辑版ppt淋病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体现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性疾病首位。淋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对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粘膜有亲和力极易侵犯,常隐匿于泌尿生殖道引起感染。4编辑版ppt

淋病传播途径性接触、间接传播后者主要经过接触含菌衣物及消毒不彻底的器械,传播百分比小孕妇感染后累及羊膜腔造成胎儿感染新生儿分娩时因经过感染的产道而传染5编辑版ppt淋病对母儿影响妊娠早期造成感染性流产和人工流产后感染妊娠晚期子宫颈管炎使胎膜脆性增长,易发生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等胎儿发生宫内感染和早产分娩后产妇抵抗力低,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产褥感染6编辑版ppt临床体现阴道脓性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或灼热,偶有下腹痛,妇科检验宫颈水肿,充血等宫颈炎体现,上行感染可引起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7编辑版ppt分泌物涂片见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淋菌培养是诊疗淋病的金原则核酸扩增试验诊疗8编辑版ppt治疗1.治疗以及时,足量,规范化用药为原则,目前首选药物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对不能耐受头孢菌素类药物者,可选用阿奇霉素。2.新生儿应尽快使用红霉素眼膏预防淋菌性眼炎,并预防用头孢曲松。9编辑版ppt梅毒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经过性交传染。梅毒螺旋体自表皮或粘膜破损处进入体内,大约需要3-4周的潜伏期,然后开始发病,早期外阴部、宫颈及阴道粘膜发红、溃疡,假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约有三分之一发展为晚期梅毒,传染力虽弱,但是有可能引起神经梅毒及心血管梅毒等,后果严重。10编辑版ppt梅毒分期一期梅毒: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二期梅毒:梅毒疹三期梅毒:永久性皮肤粘膜损害,愈后留疤11编辑版ppt梅毒传播途径1.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未经治疗者在感染后一年内最具传染性,随病期延长,传染性逐渐减弱,病程超出4年基本无传染性。2.孕妇可经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梅毒12编辑版ppt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给胎儿可引起流产,死胎,早产或先天性梅毒先天梅毒儿占死胎30%左右,虽然幸存,病情也较重,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21对胎儿新生儿影响13编辑版ppt病原体检验血清学检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是梅毒常规筛查措施脑脊液检验:用于诊疗神经梅毒先天梅毒:产前检验诊疗梅毒很困难,一般B超。3241诊疗14编辑版ppt梅毒与妊娠妊娠对梅毒的病程影响不大,但梅毒对妊娠危害严重,梅毒螺旋体可经过胎盘传给胎儿。对全部孕妇在首次建卡时都应行血清学筛查,对梅毒高发地域的孕妇及早期梅毒阳性的孕妇在孕晚期和分娩时再次筛查。梅毒孕妇在妊娠24-26周行超声检验,注意胎儿有无先天性梅毒征象(胎儿肝脾大,胃肠道梗阻,腹水,胎儿水肿等)。分娩方式根据产科指征来拟定。新生儿应做有关检验以确诊或排除先天性梅毒(征象,血清学检验,胎盘脐带显微镜检验)15编辑版ppt治疗以青霉素治疗为主,治疗有双重目的,一是治疗孕妇梅毒,二是预防或治疗先天梅毒。青霉素过敏者,首选脱敏疗法,若脱敏无效可选用红霉素疗法。青霉素治疗时注意监测和预防吉-海反应(发烧,子宫收缩,胎动降低,胎儿监护临时性晚减),做好知情告知。16编辑版ppt锋利湿疣锋利湿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经性接触传播,也可经过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体现为外阴赘生物样症状。17编辑版ppt诊疗及治疗诊疗:经典病例是用肉眼即可作出诊疗,不经典病例需使用辅助检验已确诊(细胞学检验、醋酸试验、阴道镜检验及HPV核酸检测),诊疗不明确者则需活组织病理检验治疗:尚无根治HPV措施,仅为清除外生疣体,改善症状和体征。主要采用局部药物治疗、物理或手术治疗、干扰素、性伴侣的处理。18编辑版ppt锋利湿疣对母儿影响胎儿及新生儿患喉乳头瘤及眼结膜乳头瘤孕妇巨大锋利湿疣可阻塞产道,分娩时轻易大出血19编辑版ppt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生殖道衣原体感染主要为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常见STD。沙眼衣原体主要感染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而不向深层侵犯,可引起宫颈黏膜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最终造成不孕,异位妊娠等并发症。主要经性接触传播,也可经过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20编辑版ppt临床体现多发生在性活跃人群,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病人不易觉察,病程迁延,常并发上生殖道感染。因感染部位不同而异,以宫颈黏膜炎常见,主要体现为阴道分泌物增长,呈粘液脓性,性交后出血或经间期出血。或伴有尿道炎。21编辑版ppt诊疗NAAT---敏感性,特异性高,美国最常用的筛查措施沙眼衣原体培养—原则诊疗措施,但临床不实用抗原检测—目前国内临床最常用的措施CT培养:是诊疗的金原则22编辑版ppt治疗早诊疗,早治疗,及时、足量、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方案要个体化。妊娠期:首选阿奇霉素或阿莫西林口服治疗。新生儿:红霉素眼膏对衣原体感染有一定预防作用23编辑版ppt孕妇及新生儿影响未经治疗孕妇所生新生儿:新生儿眼结膜炎,沙眼衣原体肺炎孕妇: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低体重儿及产后子宫内膜炎24编辑版ppt生殖器疱疹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生殖器及肛门皮肤溃疡的STD,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传播途径:主要经过性接触传播生殖器疱疹病人,亚临床或无临床体现排毒者及不经典生殖器疱疹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有皮损体现者传染性强。主要存在于皮肤渗液,宫颈及阴道分泌物,精液及前列腺液中。25编辑版ppt临床体现生殖器及肛门皮肤散在或簇集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伴有疼痛随即结痂自愈。原发性发病前有发烧,全身不适头痛等症状,常伴腹股沟淋巴结肿痛;复发性皮损于原部位出现,类似原发性,但病情轻,病程短,一般无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明显全身症状,发病前常有局部烧灼感,针刺感或感觉异常等。26编辑版ppt诊疗病毒培养—诊疗HSV感染的原则,但敏感度底。NAAT—可提升诊疗的敏感度并可分型。病毒抗原检测—是临床常用的迅速诊疗措施。抗体检测—不经典病例的辅助诊疗。27编辑版ppt治疗为易复发疾病,尚无根治措施,治疗目的为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控制传染性、降低HSV排放。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口服全身抗病毒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因疗效差,所以不推荐使用28编辑版ppt取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STD。传播途径:性接触直接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HIV存在于感染者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眼泪、尿液、乳汁、脑脊液中29编辑版ppt临床体现AIDS大致分为急性HIV感染,无症状感染和艾滋病三个阶段。急性期:主发烧,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检验可见颈、枕及腋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大无症状期:无特殊体现,部分出现连续性淋巴结肿大并维持时间长艾滋病期:体现HIV有关症状、多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30编辑版ppt诊疗与治疗诊疗: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体现及试验室检验诊疗1.诊疗艾滋病必须是HIV抗体阳性,而HIVRNA和P24抗原检测有利于诊疗,尤其是能缩短“窗口期”和帮助诊疗新生儿期的HIV诊疗。2.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判断疾病进展和治疗时机,评价疗效和预后的两项主要指标。治疗:尚无根治措施,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及一般支持对症处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免疫调整药物)。31编辑版ppt妊娠期,产时,产后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妊娠期主要控制孕妇感染,降低母儿垂直传播发生率分娩期防止急诊剖宫产,一般38周终止妊娠;阴道分娩防止侧切等手术产,尽量缩短产程降低母婴传播产后应人工喂养较安全,新生儿出生时或产后4-6周行HIV血清学检验,根据检验成果采用相应的干扰措施32编辑版ppt

消毒隔离同种病者可同室隔离。在患者的血液、体液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或医务人员有皮肤破损对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需戴手套。在手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接触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洗手。患者的粪、尿用含氯消毒剂混合作用2h后倒入化粪池。患者用过的衣服、床单、被套等布类装袋标识、送洗。床垫、被褥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进行消毒,若血液、体液渗到内层则烧毁。33编辑版ppt消毒隔离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产妇应在隔离待产室(床)待产和在隔离分娩室分娩。接生时,为预防血溅污染应戴护目镜,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具、胎盘和患者血液污染的敷料、卫生巾、恶露垫应装袋标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