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翻译及赏析_第1页
减字木兰花翻译及赏析_第2页
减字木兰花翻译及赏析_第3页
减字木兰花翻译及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减字木兰花翻译及赏析原文: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字词解释:

①减字木兰花:此词牌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②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曾被贬至南方连州、朗州等地。因战乱而流浪南方,故以刘郎自比。

③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有“桃花依旧笑东风“之句。这句是说诗人已老,花月繁华引不起他的兴致。

④重院:深院。

⑤谢家:《世说新语·言语》载人称谢家子弟“譬如芝兰玉树”。又载谢安侄女谢道韫才华故事。唐李德裕镇守浙西,因悼念亡妓谢秋娘而撰《谢秋娘》。后人以谢娘代称才艺女子。李贺《恼公》:“春迟王子态,莺啭谢娘慵。”

⑥浔阳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两句说自己象白居易那样听琵琶后落泪伤心。

⑦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说面对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国破家亡,不禁感慨万端。

⑧落照:落日。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翻译:

经历了长期的颠沛流离,如今我已老去,花月繁华早就引不起我的兴致,管他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绽放。还是去听听琵琶吧,就来到了莺啼花红的深院,(寻找)善弹琵琶的歌伎。

一曲方终,我已沉醉,涕泪交流,就如当年的白居易一样沾湿了衣衫。千万里东风浩荡,破碎的河山被如血的残阳映照,我不禁感慨万端。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中原沦丧,康王南渡靖康二年(1127)之后,抒写的是“忧时念乱,忠愤之致”(《王鹏运《樵歌跋》)。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赏析:

朱敦儒的这首《减字木兰花》,一反以往其词平易流畅,少用典故的特点,在短短的四十四个字中连用三典。“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开篇两句便含着两个典故,中唐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句。《再游玄都观》诗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句。刘郎与桃花的关系就是从这里来的。第二句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桃花与笑的关系。截去“春风”二字,与“老”字押韵。刘禹锡两度被贬,仕途坎坷,再游玄都观时,已五十六岁,进入老境。朱敦儒可能感到自己与刘禹锡有某些相似点,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刘郎”自拟。“桃花”用在此处,一方面与“刘郎”有关,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种象征意义。朱敦儒在靖康之难以前,在洛阳过着才子词人浪漫疏放的(生活),从他的一首《鹧鸪天》词中就可以看出:“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由于金人鼙鼓动地来,才惊破了他的佳人诗酒梦。国亡家破,南逃以后的朱敦儒一下子觉得自己变得衰老了。“桃花”没有变,“依旧笑”;而词人的心境却变了,变老了。尽管南宋统治者还在“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朱敦儒却对过去“佳人挽袖”,醉写新词的生活已经没有那种闲情逸兴了,所以他“不管桃花依旧笑”。桃李春风、儿女情长都已与己无干,表达的是"人老万事休"的沧桑之感。在这种凄苦潦倒心绪支配下,百无聊赖,他也想听听琵琶。但他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样,家蓄歌儿舞女,他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听了。

下片,紧承上片听琵琶而来。“曲终人醉”的曲,指琵琶曲。词人听完“谢家”的琵琶曲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有怎样的感受?是乐还是愁?这是下片词意发展的`关键处。在这关键处,笔锋决定性地一转:“多似浔阳江上泪”,这一转,决定词意向愁的方面发展。白居易在浔阳江听到琵琶女弹琵琶,自伤沦落,心情激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朱敦儒为(什么)“多似浔阳江上泪”?下文提出了明确的答案:“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原来朱敦儒感到眼前东风万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沦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笼罩在一片落日馀晖中,尽管还有一线淡淡的红色,但毕竟已是日薄西山,黄昏将近了。词人把破碎的山河置于黯淡的夕照中,用光和色来象征和暗示南宋政权已近夕照黄昏,中原失地,恢复无望。这对于身遭国难,远离故土,流落南方的词人来说,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多似浔阳江上泪”呢!"落照红"三字,即是夕阳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隐喻宋季国运的衰微气象。这种国破家亡之痛,在他的另一首词《采桑子·彭浪矶》中也有十分明显的表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由此可见朱敦儒身经国亡家破之难,流离转徙于南方之后,贯串在他词中的主流始终是一颗对国家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一种感人至深的(爱)国激情。千百年后读之,仍令人心情激荡不已。

全词用典灵活、自然、贴切,词风明快,内容安排层次清楚。下片在静穆中突然迸发出爱国激情,如一股抑制不住的激流,激荡人心,久久不能平静。

个人资料: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