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环境法上的共同责任_第1页
论国际环境法上的共同责任_第2页
论国际环境法上的共同责任_第3页
论国际环境法上的共同责任_第4页
论国际环境法上的共同责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国际环境法上的共同责任

一、全球环境退化的责任共同但不同的责任原则是,不同国家有责任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但又有不同的责任。1.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承担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人类环境问题的共同性要求各国必须摒弃原有狭隘的国家或民族利益观念,承担共同的责任,同心协力,依靠国际社会的整体力量来保护和改善共同的生存基础。共同责任主要内容包括:(1)1各国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改善本国管辖范围内的环境。(2)2各国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其管辖范围内和控制下的活动对其他国家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3)3各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事务,并通过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4)4各国应当在环境保护方面相互支持和援助。(5)发展中国家不应以经济发展中国家和水平低、科学技术落后、专业人员匮乏等为由,逃避、推脱自己应当承担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之所以不能忽视“共同责任”,主要是:基于如下理由第一,从环境其本身的特点看,一个环境问题的解决其往往需要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努力,单靠一个国家的行动很难从更本上解决问题的。第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全球性的环境资源,仅靠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努力是不奏效的,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对国际环境保护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况且世界环境质量的退化,对发展中国家同样有不利的影响,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对它们所造成的损害往往比对发达国家更为严重。第三,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保护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子孙后代的生存和繁衍。回首千年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2.发展中国家承担环境污染责任的实然状况。在一般但是,同时应当看到,虽然“只有一个地球”,但地球上的国家却分成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很难真正平等、充分和有效地参与国际环境法的立法和实施过程。这个现实要求发达国家有应区别地承担更大、更多的责任。之所以主张发达国家承担更大的责任,主要不是因为它们有较多的资金和较高的技术,更不是“打富济贫”。主要是以下几个理由决定的:第一,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实现是建立在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上,长期过度消耗地球资源和严重污染地球环境为代价的,现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也主要是这个原因所产生的。第二,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发达国家已经并正在消耗着大部分人类拥有的资源。联合国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当今世界63亿人口中,占15%的少数富国人口消耗全球59%的资源,而40%的穷国人口只消费全球资源的11%。就经济规模而言,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5%,是世界经济运行的主体。可见发达国家在生产和消费中使用的环境资源和排放的废弃物仍然占全世界总量的大部分,也就是说地球环境所承受的来自人类社会的压力的大部分仍然来自于发达国家。因此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第三,当今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传统工业对环境形成的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向外转移和嫁接的结果。发展中国家为控制环境污染,增加了巨额生产成本,而发达国家一方面享用其不可或缺的廉价进口产品,另一方面却指责发展中国家污染环境。此外,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美、欧、日等工业化国家每年人均消耗包括石油在内的原料达6.4吨,是穷国的10倍。换句话说,它们所制造的温室效应大大超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第四,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科技落后、信息不足和人才匮乏等问题使得发展中国家很难真正平等、充分和有效地参与国际环境法的立法和实施过程。这个现实也催生了发展中国家有区别的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原则。总之无论是根据社会公平原则,还是环境法中的“污染者负担”原则,发达国家都理应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更主要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二、《京都合同》的出版、主要内容和重要性1.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为了挽救人类生存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2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是第一个全面控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与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并规定了国际社会要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共同努力。公约没有规定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的指标,而只是号召各个国家自愿的减排温室气体。但自《公约》生效以来,各缔约方,尤其是对在“温室气体”增加负主要责任的工业国家,几乎均未采取措施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公约》第十七条规定,缔约方会议可以在任何一次会议上通过《公约》议定书。为增对缔约国家的约束,1997年12月11日于日本京都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三次会议上,各缔约国经过12天艰难的谈判,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法律约束力的量化的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2.立法规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京都定书》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规定了减排的目标为38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之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以下的水平。削减幅度分别为欧盟8%、美国7%、日本和加拿大均为6%。有些国家削减幅度较小,还有几个国家现在未给它们确定减排目标。平均起来,温室气体排放削减总量只有5%多一点。协议要求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制订自愿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第二,协议同时规定了削减排放的6种气体,它们分别是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以及其他3种用于取代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含氯氟烃的卤烃。第三,协议还规定,将对违约方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的处理。第四,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下列四种减排方式:(1)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3)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发达国家可以到发展中国家开展一些清洁发展机制的项目,以使发达国家以较低成本完成减排温室气体的指标;(4)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如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3.《日本强化世界条约”的目标导向其一,《京都议定书》其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原则的精髓,明确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权利与义务,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来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提供了一个具体可操作的平台。其二,《京都议定书》针对发达国家,首次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的目标和时间表,这在对付全球变暖的过程中是一个突破,在国际事务中也是史无前例的。其三,《京都议定书》是国际上各国、各利益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产物,这就使它具有了天然的广泛影响性,它的出现必将对现存的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四,《京都议定书》所创造出来的国际间的排放贸易和清洁发展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对以后的国际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具有启迪作用。总之,《京都议定书》是人类有史以来通过控制自身行动以减少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第一个国际文书,也是国际社会为保护地球环境经过多年努力所达成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取得了建设性的进展,并由此可能会被证实为二十世纪末最重要的及最有深远意义的世界条约。其为人类以后的行为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三、“共同但有不同责任的原则”与京都宣言(一)所规定的减排指标首先,议定书提出了明确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概念。如议定书第10条规定,所有缔约方,考虑到它们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它们特殊的国家和区域发展的优先顺序、目标情况。第二,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的目标为38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之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以下的水平;对发展中国家,则没有规定硬性的减排指标。第三,议定书关于所有缔约方(包括发展中国家缔约国)的义务承诺也是建立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础之上。议定书第10条要求所有缔约方,考虑到它们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它们特殊的国家和区域发展优先顺序、目标和情况,在不要求未列入附件一的缔约方作出任何承诺的情形下,重申《公约》第四条第1款(即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一般承诺),并继续促进履行这些承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考虑到《公约》第四条第3款(给予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资金援助)、第5款(给予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技术转让)和第7款(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履约取决于发达国家缔约方的有效的履行承诺)。第四,议定书规定的联合履行机制、清洁发展机制、排放权交易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要求。第五,议定书第11条规定,发达国家缔约方应提供新的和额外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支付履行有关承诺所引起的全部增加费用;并规定应考虑到资金流量必须充足和可以预测以及发达国家缔约方之间适当分担负担的重要性。(二)根据“共同但不同责任原则”,《京都宣言》实施1.关于附件b中所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一,履行承诺的问题。《京都议定书》明确了发达国家控制二氧化碳等六种主要的温室气体的时间表和目标,但对不履行承诺,条约中并无明文规定,也缺乏严厉的惩罚措施,而这是保证《京都议定书》得以实现的前提。德国著名国际法学者MichaelBothe教授指出:“许多重要的问题悬而未决…,更为重要且更可惜的是,确保议定书得以遵守的机制远未完善,还亟待确定。可以说,如果没有遵约的管理制度,任何补偿方案都将是空穴来风。”其二,在定量减排目标上的问题。条约规定“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个别地或共同地确保其在附件A中所列温室气体的人为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不超过按照附件B中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以及根据本条规定所计算的分配数量,以使其在2008年至2012年承诺期内这些气体的全部排放量从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从中可以看出:(1)1未确定附件一国家2000年至2007年的温室气体削减目标。(2)2全部排放量从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的规定太少了。(3)3分配数量的规定也没有明确说明依据。其三,灵活机制的问题。为帮助发达国家实现目标,《京都议定书》引进了联合履行、排放贸易及清洁发展机制,三者均反应了《公约》提倡的“同时考虑到应付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应当讲求成本效益,确保以尽可能最低的费用获得全球效益”的原则。按照灵活机制,发达国家可通过发达国家之间或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项目,以较低的成本转让或获得温室气体的减少排放单位。但是,除去这些机制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外,如何合理地实施这些方案也是个未知数。关于这些灵活机制的更大的风险是议定书缔约方可能会为这些机制所绊,将注意力集中在运用机制中自身的得失,却不正确对待减缓气候变化,而这正是整个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四,碳沉降即吸收汇。碳沉降是指植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它们释放的二氧化碳,这有助于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议定书同意,可用1990年以来造林、重新造林及砍伐森林等所引起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的变化量来参预核算承诺,但议定书对吸收汇使用的上限等具体问题没有予以进一步明确。计算这三种活动(造林、重新造林和砍伐森林)所造成的温室气体变化的数量的不稳定因素很多,如森林大火、虫害都可能会减少碳沉降;从长期来看,全球陆地生物圈并不一定能够持续起到碳沉降的作用。这一效应终将达到饱和,故碳沉降并非长久之计。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需要为全球环境立法目的的选择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就必须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来指导各国的活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以初步确立,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开放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定的原则之一是:“各缔约方应当在公平的基础上,并根据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因此,发达国家应当率先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鉴于各国对全球环境恶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各国拥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鉴于发达国家的社会对全球环境施加的压力以及它们掌握的技术和财力资源,发达国家应承认它们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事务中应承当的责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才能:1)使不同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不同的价值观念的世界各国真正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达成共识,从全人类的总体利益出发,基于人类生存环境总体利益的基本出发点,在保护环境上形成国际合作。2)使各国的政治家们明确知道自己的责任,不会因为短期的利益而使整个人类的生存面临巨大的危险。3)使发达国家不会以发展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