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训练及解析_第1页
培优训练及解析_第2页
培优训练及解析_第3页
培优训练及解析_第4页
培优训练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优训练及解析一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最关键设备,光刻技术是现代纳米级电路的基石,它是指利用透镜将绘制在掩膜上的电路通过紫外光投射到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从而制造出集成电路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此时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紫外光源/崩 膜一缩图道镜深有光硼的硅片在硅片上形成的像是实像缩图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此投射原理与教室投影仪的原理相同(2022-湖北武汉・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当拿走近视眼镜后,光屏上的烛焰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2022-湖北武汉・八年级期末)小明为了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某类型的眼镜片如图所示,观察到原来清晰的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了,再使光屏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

明()眼镜片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明()眼镜片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能矫正近视眼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能矫正远视眼(2022-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现代生活中,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眼球成像及视力矫正的示意图,其中属于C.丙、乙A.甲、乙B.C.丙、乙A.甲、乙B.甲、丁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是( )好出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022-湖北鄂州・八年级期末)小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恰好出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此时的成像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生活中利用这种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单独将凸透镜左、右移动,光屏上都可以重新成像(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2022-湖北•房县教学研究中心八年级期末)如图是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要使发光点S发出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S,下面哪种方法能达到目的?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凸透镜B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凸透镜B.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凹透镜C.C.发光点的位置向右移D.发光点的位置向上移(2022.湖北孝感・八年级期末)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后所形成的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2022.湖北•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八年级期末)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022.湖北宜昌.八年级期末)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A.幻灯机B.A.幻灯机B.投影仪C.放大镜D.照相机(2022.湖北荆州.八年级期末)以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近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都较厚近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远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前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2022-湖北宜昌・八年级期末)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凹透镜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2022-湖北•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八年级期末)被誉为冲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FAST如图),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眼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下列对图中所示光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图甲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图乙中,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图丙中,日食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是因为光在粗糙表面反射时不遵循反射定律(2022-湖北黄冈・八年级期末)近期,小郭同学发现自己看书时,为了看清书上的文字,眼睛和书之间的距离与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小郭患上了远视眼小郭眼睛的晶状体变薄了,折光能力变弱小郭看远处的物体时,像将成在视网膜后佩戴由合适的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可帮助小郭矫正视力(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手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老花镜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成的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细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上方,适当调节放大镜的高度,就可以看清玻璃板下的细小物体了。这一做法符合下列哪个器材的工作原理()A.照相机放大镜A.照相机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2022-湖北黄冈・八年级期末)下列现象与光的折射无关的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色光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站在岸边看到水面下的石头(2022-湖北咸宁・八年级期末)透镜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借助放大镜看电子元件,看到的是电子元件倒立放大的实像图乙中,小丽看不清远处物体,只能看清近处物体,她应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图丙中,屏幕到投影仪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且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图丁中,要拍一张花的特写镜头,应把照相机远离花并且缩短镜头和感光片的距离(2022-湖北宜昌・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这是 眼成像光路图,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戴 透镜来矫正。(2022-湖北•公安县教学研究中心八年级期末)同学们课间在走廊上眺望远方,此时晶状体变(选填“厚”或“薄”),晶状体的焦距变(选填“大”或“小”),远处的景物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有些同学看不清远处的景物,可以配戴 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视力。(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小华拿出手机对着关闭的屏幕,看到了自己的(填“虚”或“实”)像。由于他经常玩手机,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近视而看不清远处物体,这是眼睛的晶状体变厚使像成在了视网月(填“前”或“后”)所致。为了能在上课时看清楚黑板上的字,她应该配(填“凸”或“凹”)透镜进行矫正。(2022.湖北荆州.八年级期末)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如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 图(选填"甲”或“乙”),近视眼应佩戴 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2022.湖北武汉.八年级期末)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如图所示。物镜成像特点相当于,目镜成像特点相当于 (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离观察者很近,再加上目镜所成像的作用,使得观察的视角(2022.湖北•房县教学研究中心八年级期末)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小物体通过水滴成一个,人眼睛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是一个(选填“实像”或“虚像”)。(2022-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他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作用。如果把28.(2022-湖北十堰・八年级期末)凸透镜可用(选填“远视”或“近视”)眼的矫正,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小华的手机镜头焦距为5cm,如图所示是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情形,这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为保证扫描清晰,手机到二维码的距离应大于cm,二维码经摄像头扫描成倒立、(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距离应保持在 cm左右。

(2022-湖北•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八年级期末)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选填“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选填“凹”或“凸”)透镜,予以矫正.(2022.湖北随州・八年级期末)小明用同一光源做了以下几个光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向(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调好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小明又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2) 实验2: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遮光板,若还想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光屏应该(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3) 实验3: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不考虑玻璃板厚度),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能否在光屏位置看到像:(选填“能”或“否”)。(2022.湖北随州.八年级期末)小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在光具座上按图示位置摆放,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然后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此时在光屏中心恰能呈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2)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小花将一副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并只将光屏向左移动,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这副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紧接着小花移开这副眼镜,只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的实像。(2022-湖北宜昌・八年级期末)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张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X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1) 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为了模拟正常眼睛,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而调节水凸透镜的 ,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2) 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 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3)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2022-湖北孝感・八年级期末)老师上课时拿个水晶球,让同学们透过它看远处倒立的建筑物的像,引起同学对凸透镜的成像的兴趣。为此老师让大家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盒。

(1) 小明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1(甲)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 (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2) 为了使烛焰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 。(3) 如图2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4)当烛焰距离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5) 实验后,该同学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同学所带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2022-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御cm乙御cm乙(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三者中心大致在 ;(2) 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 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5) 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远视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6) 小亮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但像与物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验证小亮的观点A【解析】由图可知,该缩图透镜为凸透镜,物体与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像与物体异侧,凸透镜成实像,故A正确;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是像成在视网膜后面,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光线提前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B错误;要制造出含有众多元件的集成电路,需要将电路图缩小,可知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结合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可知,硅片到缩图透镜的距离(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与此原理相同,故D错误。故选A。B【解析】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拿走近视镜片后,蜡烛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即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或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C【解析】AD.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镜片时,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即放置镜片之后,像成在光屏后面,说明该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故AD不符合题意;BC.近视眼成像时,像成在视网膜前面,所以需要凹透镜矫正,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A【解析】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甲图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是近视眼的成因,乙图佩戴凹透镜,是近视眼的矫正;丙图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是远视眼的成因,丁图佩戴凸透镜,是远视眼的矫正。故选A。B【解析】AB•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B正确;近视眼的矫正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的矫正需要佩戴凸透镜,故C错误;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将凸透镜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但是单独将凸透镜左移动,如果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此时不能成像,故D错误。故选B。D【解析】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错误;照相机在使用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错误;投影仪在使用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错误;丢弃的矿泉水瓶与瓶内剩余的水组成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的凸透镜,能会聚阳光,容易引起火灾,故正确。故选D。A【解析】本题要抓住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远视眼.远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凸透镜.由图可知,物体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矫正远视眼,就要对光线进行会聚,即需要戴凸透镜;故选A.A【解析】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以戴凹透镜来矫正.故选A.C【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D【解析】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故选:D。B【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故A错误;近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长,晶状体较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B正确;CD.远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短,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CD错误。故选B。D【解析】AC.该摄像镜头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C错误;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制成的,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远视眼,故B错误;D.该摄像镜头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利用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故D正确。故选D。B【解析】“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来自天体的信息被巨大的凹面镜反射后,会聚到凹面镜的焦点,与凸透镜成像没有关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A【解析】光的色散现象把白光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故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故A正确;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故B错误;日食现象反映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当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就发生日食现象,故C错误;D•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时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只是因为表面粗糙不平,所以反射光线杂乱无章,故D错误。故选A。D【解析】为了看清书上的文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郭同学已患上近视眼;近视眼的形成与用眼方式不当等有关,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长时间强光刺激等,导致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从而引起视物不清;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具有发散能力的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C【解析】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在手的后面形成了黑色的区域,就形成了手影.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老花镜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老花镜镜片是凸透镜制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解析】由题意可知,细小物体第1次经水滴放大,应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一规律。第2次成像应用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规律,而这两次成像规律是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A【解析】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故A符合题意;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色光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玻璃中折射程度不同而导致色光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D•站在岸边看到水面下的石头是石头反射的太阳光经过水面时,发生折射,人眼逆着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就看到了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解析】借助放大镜看电子元件,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小丽看不清远处物体,只能看清近处物体,因此她患上了近视眼,近视眼应佩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故B正确;屏幕到投影仪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错误要拍一张花的特写镜头,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把照相机靠近花并且伸长镜头和感光片的距离,故D错误。故选B。远视凸【解析】⑵由图可知,物体成像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这是远视眼的特征;远视眼是眼睛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如果要让成像在视网膜上,需要将光线会聚些;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可以利用凸透镜进行纠正。薄大缩小凹【解析】⑵远处的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射到人眼处时,相对来说发散程度小,眼睛对其有较小的会聚能力就可以成像了。凸透镜越薄,焦距越大,对光的会聚作用就越小。所以,看远处的物体,人应该把晶状体调节得薄一些,使它的焦距变大,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小眼睛成像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以下规律: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缩小的实像。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即物体通过眼睛成的实像没有成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眼睛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大,导致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面。故应该戴凹透镜减小对光的会聚来矫正视力。虚前凹【解析】手机关闭的屏幕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成的是虚像。⑵[3]近视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增强,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需要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甲凹【解析】近视眼的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表示近视眼的是图甲;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4.24.照相机放大镜放大【解析】[2]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3]由于被观察物体成的实像离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变大,我们感到像变大了。显微镜倒立、放大的实像虚像【解析】⑵因为小水滴中间比边缘厚,所以小水滴就相当于凸透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相对于显微镜的目镜,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显微镜,所以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3]小物体所成的实像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人眼睛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是一个虚像。发散能【解析】[1][2]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来的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就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说明像距变大是由于光线延迟会聚造成的。故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果把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光屏之间,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在经过凸透镜的会聚后,再经过近视眼镜片的发散作用,光线的会聚会被延迟,此时使光屏远离透镜,就可以看见清晰的像。所以如果把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光屏之间,能重复上面的实验。前凹【解析】[1][2]眼睛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上,且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晶状体太厚时,由于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远视10缩小【解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凸透镜能使光会聚,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而起到矫正的目的。[3]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手机的镜头相当于照相机,手机镜头焦距为f=5cm,为保证扫描清晰,手机到二维码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即u>2f=2x5cm=1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甲丙25【解析】[1][2]近视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或眼球的前后距离变大,远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甲图属于近视眼。故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丙图是矫正的方法人的眼睛的明视距离即最适合正常眼细致观察物体又不易产生疲劳感觉的距离为25cm,故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甲凸【解析】本题要抓住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焦距变大,近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看近处物体时,物体的像总成在视网膜的后面,是远视眼,所以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的甲图符合,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下10.0近视不动能【解析】(1)[1]由图知,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烛焰的像比较靠上,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所以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⑵如图,物距u=40.0cm一20.0cm=20.0cm像距w=60.0cm一40.0cm=20.0cm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满足条件u=2f=20.0cm凸透镜的焦距f=—u==—20.0cm=10.0cm2 2[3]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为凹透镜,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近视眼。[4]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遮光板,是通过小孔成像,小孔成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像距,光屏的位置不动。[5]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因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故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能在光屏位置看到像。32. 同一高度10.0远视左【解析】(1)[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此时在光屏中心恰能呈现清晰的烛焰的像,由图可知,分度值为1cm,此时蜡烛在30.0cm刻度处,凸透镜在50.0cm刻度处,光屏在70.0cm刻度处,则物距为u=50.0cm-30.0cm=20.0cm像距为v=70.0cm-50.0cm=20.0cm所以u=v=2f=20.0cm可得凸透镜的焦距f=10.0cm[3]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小花将一副眼镜放在凸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